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玉叹了口气; 说:“我的小姑奶奶,知道你不耐烦这些个应酬; 可这机会; 错过了就没了。”
  这次到孙哈齐家吃寿酒的; 除了各家朝廷重臣的女眷之外,亦有两三位皇子福晋。明年大选在即,各家有几位皇孙已经长成的; 自然也要挑媳妇。说到皇家比说到别家体面; 因此马尔汉家的老太太才会特意携了孙女一同去。想来别家也会有同样的动作。所以如玉觉得如英平白错过这个机会,有些可惜。
  如英却卷了手中的书本,掩口一笑:“有姐姐去,不就好了?”
  如玉一怔; 方才想起她们是双生姐妹,相貌相似,福晋们相看一个,也能算是相看两个了。如玉省过来,登时笑骂道:“你这小蹄子,竟动的是这个心思!”
  如英也嘻嘻地笑,笑毕却垂了眸,说:“姐姐,被夫人们相看,难道就这么重要么?”
  这回的寿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家都听说了十四福晋今日也会前往。十四福晋膝下的大阿哥弘春,年纪已渐长,明年他身边就该指人了。如今十四阿哥是兵部的掌事阿哥,势头正盛,所以弘春这个适龄阿哥身边的位置,不少人都盯着。
  如玉听了这话,被噎了片刻,随即劝道:“妹妹,你这话是有些偏激了。你自然以为那些高门大户出身的老太太太太们,相看起来,挑挑拣拣,就如选衣裳料子,你又何尝想过,她们择媳娶妇进门,也是为了长久一处过日子。万一真合不来,倒不如不娶的好。”
  “我知你心头抱着那点傲性儿,不屑被旁人这样挑选相看,我又何尝想?可是这世间大势已是如此,你我但有顺应而已。现在不争,以后到了没机会可争的时候,焉知你不会为今日之事而悔?”
  如英被姐姐一劝,也有些不好意思,垂着眼帘道:“所以今日如英只偏劳姐姐了。”
  如玉知道妹妹的脾气,她说过不去,就一定不会去的。当下如玉叹了口气,嘱托小丫鬟望晴好生服侍,随后便伴着老太太一道出门去了。
  如英一人闷在屋里看书,闺阁中流传的几本诗本子,并那上面索引的李杜陶渊明谢朓之流,都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便再爱不释手,如英也只能放下来。姐姐的一番话,说得她闷闷的。若说起以后的打算,如英自然羡慕七姑母十三福晋,嫁了个如意郎君,夫妻琴瑟和谐。可她也知姑母一家子多有些说不出的苦处。难道女子,就只有嫁人生子这一条路可选,一生宠辱,全系于一人……这眼界,当真就不能放得再长远些么?
  渐渐的,日头落下来,屋内昏暗,如英命了望晴去掌灯。
  却忽听二门口那里有人在说话,语速又快又急,随即望晴进来,问如英:“小姐,门外有人求见咱们老太爷老太太,可是老太爷睡下了,老太太又没回来。那人说是急事,所以门房便来问,问您能不能做主,见见这人。”
  如英与姐姐如玉一起,打理兆佳氏的家务,已有半年之久。这姐妹两人都是聪颖,一学即会,外头的田庄铺面,里面的大小奴仆,眼下都有这两姐妹管着,操持家事,很有权威。所以外头石咏问起那门房,说“谁能做主”,那门房立时就想起“英小姐”来。
  如英问:“是什么人?”
  “听说是个什么……大人!”小丫头兴兴头地回答。
  如英无语:难道还能是个孩子不成?
  “什么样的急事?”
  望晴想了想答道:“听门房的人说是挺急的,性命攸关呢,好像外面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她很激动地问如英:“小姐,嬷嬷不在,见是不见?”
  教如英规矩的嬷嬷并没有跟来热河,望晴口中的嬷嬷是老太太身边的一位,平素总爱对这两位侄小姐的言行指手画脚的。
  若是如英应了,面见外男,那便是大大的“不规矩”,回头教老太爷老太太知道了,如英少不得吃挂落,禁足几日抄书都有可能的。然而就是这种“打破”规矩的可能性,令如英心底隐隐约约有些兴奋。
  “将人请到垂花门内花厅里,我在旁边隔扇门内听听他说些什么。”
  望晴显然也很兴奋,应了一声“是”,便飞快地跑出去。
  少时人真的请了进来,望晴却径直冲进隔扇门,满脸的惊恐,开口对如英说:“小姐,不得了,进来的哪里是个人,简直是,简直是……”
  她说不出来人是个什么东西,只能开口形容:“满身都是血渍,脸上都是,看着可吓人了。早先听说外头出了什么大事儿……小姐,你说,会不会是个歹人啊!”
  听望晴这么说,如英也吓了一跳,脸上强撑着安慰小丫头:“不会,自家门房领进来的人,哪会这么不知好歹的?他这样一副形容,想必真是什么性命攸关的急事。”
  她恨铁不成钢地瞥一眼身边的丫头,说:“你若怕,就留在我身边!”
  正在这时,内宅那位老嬷嬷也闻讯赶出来,一见如英便开口斥道:“英姐儿,这真是胡闹!好好的大家千金,怎能随随便便见外男?更何况是那种不知底细来路的?连个正经递进来的帖子都没有……”
  嬷嬷一开口,眨眼间就训了如英十几句。
  若换了平时,如英都是笑嘻嘻地上来,与这嬷嬷卖两句好,或是伸手捏捏肩,揉揉膝盖什么的,等嬷嬷消气了,如英再软语求她,莫要告到老太太跟前。可是今日如英却正颜厉色地回答:“嬷嬷此言差矣,事有轻重缓急。旁人十万火急地相求上门,想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若不出面,难道非得教人去扰老太爷休养才成么?”
  如英抬出老太爷,那嬷嬷便一噎。
  “再者,我又不是与旁人孤男寡女、私相授受。这隔扇门内不是还有帘子么?”
  如英开口怼了那嬷嬷,突然间神色又转了回来,嫣然一笑,一伸手就抱住了对方的胳膊,撒娇道:“好嬷嬷,来得正好,也陪我在此,等老太太回来,可千万替我分说一二!”
  那嬷嬷无奈至极,这般被如英强留下来,她回头少不得在老太太面前帮如英找补两句,省得老太太也怪她。
  这几人说话之间,来人已经进了花厅。
  只听来人说道:“下官乃是内务府营造司主事石咏,因十六阿哥伤重,在热河寻不到能治的大夫,听闻府上有太医常驻,因此特来相求,求请太医移驾十六阿哥府邸救命!”
  如英听了一怔:内务府营造司主事石咏,这个名字……她好像是听过的。
  石咏被引至垂花门前,门房就已经停了脚。里面出来两个婆子,继续将石咏往花厅里引。
  他一进花厅,只见花厅一侧是一排整整齐齐的樟木隔扇门,门内挂着帘子。他刚刚站定,就隐隐约约听见帘子的另一侧有人在说:“我又不是与旁人孤男寡女、私相授受……”
  石咏听见这熟悉的嗓音,就觉心头一股暖流直朝上涌,耳边似闻天上仙乐,教他瞬间再也听不清帘后的人在说些什么。
  待石咏醒过神,那边帘后已经寂静无声。他抬眼望着那隔扇门后垂挂的厚重布帘,心中生出一丝渴望,盼着老尚书府上视那陈腐规矩如无物,径直将那帘子掀起来,好教他有机会能一睹这姑娘的真容。
  可随即石咏又转了念,暗暗祈求这帘子千万别掀起来:他这浑身血污的模样,若教人见了,难免会吓到了佳人。
  再加上十六阿哥伤势严重,无人医治,现在不是他惦记任何虚无缥缈之事的时候。于是石咏即便是隔着帘子,依旧躬身行了一礼,将来意说明。
  只听帘子里的人没有出声,而是沉吟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好教大人得知……”
  石咏听见对方清清楚楚地开口对自己说话,心神微分,连忙肃容听下去,却听“英小姐”说道:“于老太医虽是圣上做主,点了常驻我家的,但是他脾气古怪,向来只与我家老太爷相投。至于他肯不肯出诊……这要亲自问过他老人家才知道。”
  石咏说:“可是十六阿哥……”
  眼下受伤的是皇子,那位既然是太医,不会连这个面子都不给吧!
  只听帘子那边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阁下可曾听说过淳郡王?”
  石咏听见,一下子就闭了嘴:淳郡王就是七阿哥,传说早年因伤导致腿上的残疾。难道,那位于老太医,曾经拒绝为淳郡王出诊?
  他低头喃喃地道:“可是医者父母心……”
  对方立即接口:“于老太医不是寻常医者,不可以常理度之。”言语里颇有回护之意。
  石咏低头心想:那可怎么办?
  自他开始为救治胤禄而奔走,各种挫折一件接着一件,此刻甚至连石咏都在怀疑:这是不是天意。
  双方彼此静默了片刻,石咏终于说:“无论如何,小姐可否代为探一探于老太医的口气。无论成与不成,下官都盼望能试一试。毕竟十六阿哥是为火铳所伤,此刻伤情严重……”
  就在此时,帘内人突然发问:“你说什么?”
  石咏木然重复:“十六阿哥是为火铳所伤,伤势严重。”
  只听帘内人“嗯”了一声,说:“望晴,你去于老太医那里说一声,千万别忘了将伤者受伤的原因也说清楚。”
  石咏听这“英小姐”说话声音里忽然带了一丝喜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料定他一心惦记着的女孩子绝不会在这种时候幸灾乐祸,可又不明白这喜从何来。
  帘子一掀,帘后钻出个十来岁的小丫鬟,身量未足,脸上带着惊恐,抖抖索索地瞄着石咏,瞥眼之下便不敢再看,一溜烟跑了。
  “石大人,此事我府上已经知晓,你且请回前厅静候吧!无论于老太医那里如何,届时都会给石大人一个回应的。”帘子那边如此说,便是下逐客令了。
  石咏失望至极,明知对方见不到自己,到底还是行了一礼,开口相谢了,才慢慢退出花厅。自有婆子将他引至垂花门,那里自有男仆请他至前厅看茶。
  这茶自然也难免喝得不安,石咏脑海中思绪纷乱,一会儿是十六阿哥中枪之后的惨状,一会儿是于老太医到底会不会应他所请,前往十六阿哥府邸去问诊,偶尔也会想起那位“英小姐”,算来他过去两三回邂逅,听过的这个声音,就该是这位了。
  只是这些他一念及此,便不会再想,现在还真不是动这种心思的时候。
  也不晓得坐了多久,石咏手边的茶还未凉,只见远处有人迈着大步过来,连声问:“人在哪里,人在哪里?”
  石咏一惊,当即起身,只见马尔汉府上两名男仆正引着一名须发皆白的老人往石咏这边过来。此人六七十的年纪,五短身材,颏下长须几乎能垂到地面上。他穿着青色的布袍,手中提着药箱,一见石咏这副满身是血污的狼狈样儿,反倒眼神发亮,连声问:“人在哪里,人在哪里?”
  石咏闻言大喜,喜得双脚有些发软,赶紧深吸一口气撑住了,赶紧说:“于老太医吗?我这就带您赶过去。”
  哪知对方一拉他的手,已经开口询问十六阿哥的伤口情形和受伤时候的状况。
  石咏带着于老太医出门,先打发李寿回十六阿哥府去报讯。他则与于老太医一面赶路一面说,石咏听对方说起他本人的经历,才晓得这于老太医之所以肯出诊,竟是为了十六阿哥受伤的原因——他是专门为了火铳所伤的创口才去的。
  原来这位于老太医已届古稀之年,再加上脾气确实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