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国公走了这一圈儿,基本上将后院安定了下来,自此也算稍稍放心一些,不过,还是让人严密监控着沈熠两口子。
翌日,郑夫人派了自己身边最得力的崔嬷嬷去晋王府恭喜致歉。
知道镇国公府来人了,晋王妃颇是给脸面的亲自见了人。
“老奴叩见王妃娘娘。”崔嬷嬷大礼参拜。
晋王妃挥手叫起后,崔嬷嬷赶紧道明来意:“王妃娘娘,老奴今日前来,也是奉我家夫人之命前来赔罪的。承蒙王妃厚爱,非是我家不识好歹,实乃我家世子夫人身子有些不大好,太医说要好生休养才是。我家夫人甚是担心世子夫人的身体,也就没敢让她出来走动。万望王妃恕罪。”
虽然心知肚明镇国公府这是托词,不过,人家这托词也确实冠冕堂皇的很的。镇国公世子夫人自流掉肚子里的孩子过后,这许久了还没有身孕。这传宗接代多大的事儿,人家婆婆担心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晋王妃神色不变的浅笑道:“国公夫人客气。这世子夫人的身子骨当然是最要紧的,我这里什么时候来不都是一样。”
表示完大度过后,晋王妃又很是客气的问候了一番:“袁太夫人可还健旺?郑夫人可还好?”
崔嬷嬷赶紧躬身道:“劳王妃费心了,我家太夫人、夫人都很好。”
“那就好,那就好,老人家身体好那是最重要的。”晋王妃清浅的笑着,对两位夫人的身体好表示由衷的高兴。
问过几句后,晋王妃命人招待好崔嬷嬷后,起身回到了后堂。
问明晋王的去处,晋王妃径直找了过去。
“王妃找我是有事?”晋王问道。
晋王妃道:“也没什么大事儿,今日镇国公府来人了,我过来跟王爷说一声儿。不过,今日世子夫人没有来,而是郑夫人身边的贴身嬷嬷来的。”
闻言,晋王神色不动:“意料之中,王妃不必介怀。”这沈崇那老狐狸做事向来滴水不漏的,哪能这个时候让儿媳妇登门的。
“不过,王妃日后要是有空,还是多笼络、笼络那世子夫人。”晋王提醒道。
这何宜娴邪性的很,有好些事儿仿佛能未卜先知一般。这次连他都不甚清楚的懿仁太/子都让她扒拉出来了,此人不能不引人注意。好在,这个邪性的人目前看来,是倾向于自己的,不然,他。。。。。。
邪性的何宜娴到底被人拦在了府里,可对这次的事情,她真是颇有些抓心挠肝的好奇。可惜,再是好奇,也不好出去打听的。
现在,不光是镇国公跟郑夫人将他们看的死紧,就是袁太夫人也时常将她叫过去敲打,还时常一留半天的将自己留在身边说话。
不过,对此何宜娴却也是乐见其成,反正自己现在也出不去,多刷刷太婆婆的好感也一样。
如此这般过去一段时间,何宜娴却也有些百无聊赖了,想她是志在天下的,这天天被关在后宅,算个什么事儿?何况,按原来所说,这个时间点,沈熠也应该是要往北疆去了的。
这天晚上,何宜娴忍不住跟沈熠嘀咕:“夫君,我们这样子天天呆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我看,不如我们找个机会跟父亲说说外放吧?”先前他们已经漏过口风说是想要去北地,听说镇国公好像已然松动了。不如现在再去问问,赶紧将这事儿敲定。
沈熠这些天也是被关的不行了,不过,他倒是知道这其中的关键的:“这事儿不急,总得等大哥他们回来了再说吧。”他前些天也找过父亲,镇国公已然答应了他外放的事情。
等着沈珏他们回来的人不少,郑夫人更是翘首以盼。
这日,郑夫人正在对着账本,大丫头流月喜滋滋的拿了封信进来:“太太,大公子来信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是经经啊 30瓶;rain383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9章
一听沈珏来信了,郑夫人甚是欢喜:“快,快将人叫进来。”
送信进来的是寿宁。
一见到寿宁,郑夫人就忙忙的问道:“健柏他们现在怎样?可还好?健柏的腿真的都好了?”
寿宁赶紧抱拳答道:“太太不用担心,大公子、大奶奶现在一切都好。大公子的腿早已行走如常,太太请放心。”
郑夫人闻言缓了口气:“那好,那这样就好。”
郑夫人问过儿子的近况后,又问了自己这些时日一直以来最是关心的话题:“你这次回来送信是为的什么?可是大公子要回来了?”
寿宁道:“回太太的话,我这次回来就奉大公子之命,前来禀报大公子不日回京之事。”
儿子真的快回来了。郑夫人甚是高兴,口中连连道:“好好。”
郑夫人有满肚子的话要问寿宁,可想着寿宁这次回来必定还有事要跟镇国公说的。
因此,问了他几句过后,郑夫人甚是明事理的对寿宁道:“你是一回来就到我这里来的?国公爷那里还没去吧?赶紧去吧。有事我在召你前来。”郑夫人准备过后再召寿宁来好好的问问。儿子腿好了,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呢?郑夫人心里想像了不知多少个来回了,可得好好问问寿宁才是。
寿宁抱拳退下后,郑夫人忙忙的拆开信看了起来。
果真,儿子真的快回来了。郑夫人喜滋滋的将儿子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再是忍不住的起身,带着人往长安院去了。儿子几年没回来了,这长安院可是得要好好规整规整才好住人的。
郑夫人整理长安院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何宜娴耳朵里来了。
听得这话,何宜娴没来由的一阵恼怒。看来,这沈珏他们竟然还真的要回来了。当今也太无用了,自己都暗示到那份儿上了,他竟然也不派人除了沈珏。
罢了,事已至此,光生气也没什么用处,还是想想日后算了。
想到这个,何宜娴也无遗憾,可惜,此时自己的实力不够,要是如书中所说,此时他们已经到了北疆,说不得,此时已经实力大增了,要除掉这两个人可真是易如反掌。
还没成为世子夫人时,何宜娴还没有那么担心后续是不是还按原来的情况走的事情。可是,自从她成功截胡苏月华后,她就特别担心后面有什么变故。尤其是,直到现在沈珏跟苏月恒两人都还活着就是最大的变故。
除却怕引起剧情变故的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最现实的原因。沈珏是镇国公府的大公子,本来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之前是因为身体原因不得已没有当这个世子。可现在他身体好了,这日后,她担心。。。。。。
当然以她的智商她也知道,换世子是多大的事儿,镇国公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换世子的。可是,即便如此,还是让人担心的,沈珏的身份太过超然了。镇国公府的大公子,他的出现,必定会分薄沈熠的利益的。
远的且先不说,单说现在,她记得原先苏月华嫁进来不久后,郑夫人可是将不少产业交到了沈熠跟苏月华的手里的。可是,现在,她嫁进来都已经一年多了,郑夫人除了隔三差五的赏一些首饰跟衣料什么的,其它铺子、田地什么的,自己可是从来未见。
为此何宜娴还特别分析过,在原来,郑夫人之所以给的如此痛快,那是因为沈珏已经死了。她就两个儿子,大儿子死了,余下的不就给二儿子了么。可现在,沈珏还活的好好儿的,那郑夫人的考量就不一样了。
郑夫人这边的嫁妆平白要分一半给沈珏,想想就让人心痛的。这也就罢了,不过也就是那么几十万两银子的,日后他们要是飞黄腾达了,也不是不能赚回来的。最让人担心的是国公府的资源,到时说不得也会被分薄。
当然了,除却上面这些原因而外,还有一个让何宜娴心中甚是不安的隐秘想法。那就是,不知沈珏跟苏月恒两人的来路是否有异。
沈珏她打探过了,仿佛跟之前差不了什么,并没有露出过什么前后不大一样的痕迹,此人让她放心不少。
可是苏月恒就有些让人生疑了。她让人打探来的消息,不管怎么看,都让她觉得那苏月恒前后表现有差异,而且她还隐约听说,这次沈珏身体能好,苏月恒功不可没。这可就更让人生疑了。
不过,这些也不过都是听说而已,不见得就是实的。因为,她嫁过来后,颇是小心了一阵子,用心打听了一些关于苏月恒这个大奶奶的好些个事情。以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可是让她意外的是,并没有发现苏月恒这个大奶奶有什么异常之举。听说她喜欢做饭、绣花、下棋,种种迹象表明她好像是个再正常不过的闺阁女子。如此,又让她疑惑不已。从她打探的这消息看来,这苏月恒可真是让人感觉扑朔迷离。
何宜娴一向不喜欢迷离扑朔,她不喜欢不确定因素。不管这苏月恒的来路是如何的,她都不喜欢。
因此,思来想去,何宜娴更是笃定自己无法跟沈珏他们两个共存的。
先前也就罢了,远在天边,可现在,沈珏他们马上就要回来了,得赶紧想好应对之策才是。何宜娴皱着眉头在那儿想着应对之策,即刻又命人赶紧出去打听消息。
郑夫人却是不知道别人的心思的,她现在正兴兴头的忙着给儿子整理院子。郑夫人忙得不亦乐乎之际,这边镇国公正仔细的问着寿宁的话。
沈珏这次也给镇国公来了一封信。信很是言简意赅,不足一页纸上就说了他不日将会归京的事情。这信中好多事情当然是不便写的,镇国公快速浏览完信后,就问起了寿宁:“健柏他们不日将要回京,如此甚好。北疆那边的事情可以处理妥当?”镇国公是对沈珏在那边做的事情略知一二的。
这次让寿宁回来送信,本来也就预备着镇国公问话的。听得镇国公问话,寿宁赶紧抱拳答话:“回国公爷,大公子决定要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手安排那边的事体了。我起身送信之时,那边的事情已然安排的差不多了。。。。。。”
跟镇国公说了沈珏在那边的安排事宜之后,寿宁又不自觉的身形前倾,压低声音道:“国公爷,大公子还让小的转话,大公子说他在那边托了个故人在安排一应事务,具体什么情况,待他回京之时,他将面禀国公爷。”
镇国公闻言,心里微微一顿,旋即如无其事的道:“嗯,如此甚好。”
寿宁没有说错,沈珏让寿宁回京送信的时候,他跟汤思已然达成了共识。北地的一应事务,全部归由汤思处理。
这个是他们父子二人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的。汤思全权统筹北地的所有事务。这个所有事务当然不光是沈珏跟汤思的那部分产业,还有后续的发展规划。
自知道了沈珏的意思后,苏月恒就表示了全力的支持。既然自家男人想要那个至尊之位,那就要好好的想想后续发展。
在苏月恒看来,持续的发展除了要路子对而外,还要有人,于是,苏月恒又对沈珏提出先前搁置的打算。那就是,将永堰军屯的闲置人员,以及家属想办法带到这边来。当然,也不能仅限于此,平日里也要多吸引人过来。
要吸引人,首要的就是要给人饭吃,如此一来,安置就尤为重要。对此,汤思是深以为然的。立马让人去清点他们在北疆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