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桑田人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院接令退下了。
  另外一个护院走了过来,“老爷,收到京城谢策的书信。”
  杨康打开信一看,原来是杨逸辰已经平安回来了。
  谢策在书信里并没有说太多,只是说在此次江北治理旱灾的事件上,杨逸辰立下了大功,回京自然是夹道欢迎,受到百姓的热情拥戴。
  至于具体都发生了什么,谢策并没有提及。
  杨康脸上露出了欢喜,“那么,京城我是要去一趟了。至于周炎,若是让他留在清河县,只怕因为我解雇了他,他会心生怨气,报复杨家,不如,我带他去找京城,他姐姐周芷若吧。”
  当下就这样说定,见到谢灵就和谢灵也说了这事。
  谢灵说:“逸辰真是好样的。只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却不能去看他。也是遗憾了。”说着摸摸自己的肚子。
  杨康眉毛一蹙:“这次去京城,我只怕一时不回来了,京城尚有很多的事,要我去做。不过,虽然我离开了,可我在清河县,也留下了千军万马,保护着我们杨家。“


第287 初心不变(第二更)

  正
  感谢羊种的月票和。
  谢灵一怔:“千军万马?夫君可是在说笑?我在杨府各个院落来来回回这么久,都没有看到一兵一卒,怎么会有千军万马呢?”
  杨康笃定的笑了,手指抚摸着茶杯上的描红,“我可没说他们藏在杨府上。他们已经到了,只是一般的人看不见。如果到了关键时刻,千军万马就会从天而降。”
  谢灵虽然不至于都明白,可她知道她的夫君在十年前曾经是怎样厉害的人物。那是可以让整个江山都风雨飘摇的人物。
  那是可以让帝王震慑以至于要费劲心机,除去的人物。
  所以,他的话,她都信。
  窗外,一枝早梅把娇俏的花蕊,伸出墙外,几个洒扫的奴婢上去把梅枝弯回墙内去,枝头上的露珠洒落,惹了奴婢们一身是水。
  周瑜恒走了过来,他身后跟着的奴婢鹦哥和喜鹊走上前去,说:“要冬天了,我家公子叫你们每人来我们这里上报尺寸,我们公子要拨出自己的私用,给大家都定制一双棉鞋呢。”
  奴婢们听了大喜:“多谢周公子。”
  周瑜恒淡淡一笑,没有答话。
  周公子对女孩子们的好,可是出了名的。
  尔后,他来到树下。
  前日,杨端午和杨康下棋的残局,还没有人破解。
  杨康一大早就去了京城,留下了一局未完的棋。
  周瑜恒细细看了那棋局一眼,笑了笑。
  他的笑容好像春风一般,拂过周围每个奴婢的心中,温暖着每一个人。
  黑子已经把白子逼迫进了一个角落,那是一个死角,根本就没有生机。
  可是,白子随便走了几步,黑子竟然全然没有要杀死白子的意思——黑子根本没有走那关键一步。
  会下棋的人,一定能看明白,黑子是故意让棋,或者是根本就不想让白子进入死角。
  这是一盘毫无悬念的棋。
  周瑜恒知道,执白子的人,是杨端午。
  端午棋艺不精,她看不出来,她父亲杨康早就有能力把白子逼入死角,可是,杨康没有那么做。
  周瑜恒拿了一个白子,思索片刻,落子。
  鹦哥在一边问道:“公子,您就算是落子在这个位置,只要黑子往这里一走,白子就已经输了。”
  周瑜恒摇摇头:“可是问题是,黑子根本就不会往那个位置走。”
  鹦哥和喜鹊相视一眼,都没听明白周瑜恒的意思。
  周瑜恒说:“好了,走吧,杨老爷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我不如他。”然后就走了。
  端午在窗前看到这一幕,很是奇怪,她缓缓走到棋盘前,棋局因为周瑜恒刚才的落子,已经变得非常的不明朗,迷局重重。
  “周瑜恒想要说明什么呢,他为何下了这一个棋呢?”端午不解。
  杨康去了京城,杨端午于是加快了冬蚕的饲养。
  之前在天珠师傅的要求下,蓖麻蚕已经都经过了三龄,再过几天就会到五龄然后吐丝结茧子。
  端午于是找天珠师傅,商量再增加一个蚕种。
  天珠师傅说:“如果要增加蚕种,我的建议是,再饲养一些柞蚕。因为这种蚕和蓖麻蚕一样,都分春蚕和秋蚕之说,并且,柞蚕还能缫丝,和桑蚕并无二样。只是柞蚕比较少见罢了。其实柞蚕丝比桑蚕丝更好看,摸上去更富质感,柞蚕丝具有天然的宝石光泽,这是桑蚕丝所没有的。但是柞蚕丝不能染太重的颜色,就算染了也容易掉色,所以,柞蚕一般被用于原色丝帛。不过放心好了,柞蚕丝本来色泽就很鲜明,无需加色。”
  端午说:“那么,我们要去哪里挑选柞蚕种呢?”
  “柞蚕喜欢温暖的地方,清河县往南的小乡村几乎都有,只是他们都是分散经营,如果去收集他们的柞蚕,再喂养柞蚕以柞叶或者枫叶,柞蚕都能迅速繁殖起来。”
  端午懂了。
  她于是请谢运过来杨府商量。
  “舅父,我想请你去南边一系列的城市,去收集柞蚕,拿来田庄子统一饲养。对了,还有蓖麻蚕,只怕这次吐丝之后,又会有大量的蓖麻蚕蚕卵孵化出来,到时候天珠师傅的蚕房里放不下,也要劳烦舅父帮忙运到田庄子饲养。”端午说。
  谢运点点头:“我即刻去。反正冬天庄稼也不忙。”
  “若是需要人手,可以找我加人。如今,我父亲已经打发周炎离开清河县了,他手下的田庄子,也暂时交给舅父你经营了。”
  谢运说:“早该这样了,周炎根本就没有好好管理的意思。我这边没事,桂花已经长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媳妇可以和我一起干活,两个田庄总共也就一百亩地,这么多农户没有了周炎压迫,反倒干活更卖力了。我们不会怎么忙的。”
  端午于是让芒果拿了一个箱子给谢运:“这里是一千两银子,田庄都交给舅父你了。多谢了。”
  谢运说:“你放心好了。这银子我先收下了,用掉的我会记在帐册上,没用掉的我带回来给你。”
  端午点点头:“账册是要记的,这边周瑜恒要核对帐本,只是多出来的银子,你无需还给我了,当作孝敬舅父您的。当然了,之前说好的工钱还是照发的。”
  谢运听了很高兴,不过他也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是淡季,再加上被周炎会挥霍掉的,田庄赚到的银子都还没一千两,端午就这么大方,谢运决定要更好的管理田庄子,来年一定要有个好收成。
  谢运走了,端午还在皱眉沉思着。
  周炎总算是走了,以后田庄子应该会越来越好了。
  杨康实在是对周炎太心软了,想不到在战场上杀伐决断干干脆脆的大将军,在对周家的人会如此心软——这或者就是杨康最大的弱点吧。
  可是,那盘棋,杨康是什么意思呢,周瑜恒又是什么意思呢?
  金陵城。
  秦淮河边,枯草凄凄,船板上都结了一层霜,歌女弹奏的琵琶丝弦,都被霜冻住了,拉出来的声音都好像驴子在叫。
  杨逸辰身着宝蓝色长袍,很普通的面料,坐在秦淮河边的一只船上。
  他换下了盔甲,穿着长袍,依旧是气宇轩昂,远山眉下窘窘有神的眼睛,悬胆鼻下薄薄的玉唇紧抿。
  虽然去了江北,受太阳曝晒,可是,他的脸似乎并没有黑掉多少,还是干净的肤色。
  “父亲,儿子总算是没有让你失望吧。”此时,他对着波光渺渺,感慨了一声。
  有歌女走过来,问他要听什么歌,他摇摇头,递给那歌女银子:“这些银子给你,请你离我远一点,让我安静一下就可以。”
  歌女果然就走开了。
  一只船,一个人。
  杨逸辰想起那些血光,那些杀伐,到现在还是心有余悸。
  原来,此次,他去了江北,表明上是抗旱灾,其实,哪里有什么旱灾。
  他遇上的不过是结党营私罢了。
  江北的官员们为了骗到朝廷的抗灾救济银子,就编造旱情,杨逸辰过去的时候,就被他们热情款待了。
  大吃大喝之后,他们就要杨逸辰和他们合作,分掉那些灾银。
  杨逸辰若是不肯,江北一直都盛传有劫匪。
  原来,所谓的劫匪,不过是他们这些地方官员,监守自盗罢了。
  官员和地方的盗贼联合起来,凡是不听话的朝廷官员,来到这里,都必须要朝廷下发的银子分掉给他们,如果不听话,就一定会死在这里。
  死因就是遇上了劫匪了。
  当然,如果死了,地方官还是会把救灾的银子给分掉,上报朝廷的时候,就说是救灾用掉了。
  为了堵住朝廷来的官员的嘴,地方官员也会分一些银子给他们,这样他们才放心让朝廷派官回去。
  因为这样,朝廷派官就不敢告发他们,若是告发,朝廷派官自己也已经贪污了,脱不了关系。
  朝廷律法对贪污的惩罚是非常严重的。
  轻则掉官,发配边疆,重则掉命,诛灭九族,所以,一旦答应和地方官员分赃,就不会有人告发。免得惹祸上身。
  历来江北一带都是这样的,所以造成民不聊生,可也没有人敢管理。
  这次,杨逸辰过去,自然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逸辰自然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可也明白,他已经来了,就没有白白回去的道理。
  他借故推说太累了,明天再回复他们,就先回到驿馆休息。休息的时候,打开了一个锦囊。
  他离京的时候,杨康曾经给了他三个锦囊,说过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打开。
  锦囊里有两封书信,大的书信上盖的是边关吴火大将军的印戳。附带一个小书信,那是杨康的笔迹。
  上面是这样写的:“江北诸官,都是吴火的亲信,我仿造了吴火笔迹写给他们,他们见到了书信暂时就不会为难你了。他们会马上写信给边关吴火,问有没有你这个人。你必须在短期内,马上把官银和粮食下发给百姓,然后离开。”
  原来是这样。
  杨逸辰没想到江北会是这样的情况,一点准备都没有,如果没有杨康的锦囊,只怕他要么就要和那些官员同流合污,要么就要成为他们刀下亡魂了。
  于是,逸辰次日,就把那封假的书信,交给地方官。
  那地方官也不是傻子,看到了吴火的书信,并不代表杨逸辰就是吴火自己人,虽然放了杨逸辰自由,可也没让逸辰轻易离开。
  他们派出很多人,跟着杨逸辰。
  逸辰于是火速派发银子和粮食给百姓,百姓们都很高兴。
  三日就派发完了,第四日就要走。
  地方官一分钱都没有得到,心里自然是很恼火的。
  他们不放逸辰走。
  逸辰又遇到难题了。
  他急忙又打开第二个锦囊。
  第二个锦囊,就短短几句话:忽然他们要粮食,你就开仓给他们,记住,“硕鼠硕鼠,无食我粮!”
  杨逸辰念叨着硕鼠这句诗,父亲为何要写这样一句诗呢?
  这可是出自《诗经》的呀。
  杨逸辰不愧是状元郎,一想就明白了。
  《诗经》里所说的这“硕鼠”,指的是以前,但凡农村发生旱灾,聪明的农户就会开始打洞,老鼠洞里都是粮食啊!
  原来,那些老鼠在太平年间,偷走了很多粮食,储存在老鼠洞里,现在虽然发生了旱灾,可是,光是从老鼠洞里搬出的粮食,就足够村里人吃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