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雨水的滋润,一朵朵小黄花,像快乐的天使一般都带着晶莹,点缀在各种绿色的背景上。
这绿色,也是各种变化,或是深绿,或是浅绿,或是夹杂着金色边缘的绿色。
水稻,已经抽穗,稻花也已经飘香,还未饱满的稻谷,像是未成熟的少女一般,害羞的站在风中。
一阵风吹过,成片的鲜绿犹如地毯般随风摆动,树上的叶子,也摆脱不了被风控制的节奏。
倒是池塘中的湖水,倒是没有太大起伏,浅浅的波纹,倒映出已经亭亭玉立的荷花骨朵。
一只调皮的蜻蜓,早已经开始调戏这荷花,飞来飞去,似停不停。
那灵动的身影,却也被安静的湖水一览无遗的抓住了,远远看上去,似乎是两只蜻蜓在对舞。
粉红的荷花,却也好似身居深闺的少女,无论如何,都不愿敞开自己的怀抱。
谢策骑着马,乔装打扮,亲自来清河县杨府,求见杨端午。
谢灵连忙让谢策先在客厅待着,亲自来告诉杨端午。“你说他怎么就来了呢?还指名说要重要的事找你。还穿的是草民的衣服,若非娘本来就见过谢策,只怕还认不出来他呢。”
杨端午看着在书房写书的倪重阳说,“谢策要见我,我总不能不见。见完了我会和重阳哥哥说的。只是娘亲要交待府上的下人,重阳哥哥在我们这里,谢策尚不知情,还请大家不要漏了口风。”
谢灵点点头,“娘会交待的。”
客厅里,谢策一身普通的打扮依旧难掩贵气。杨端午进来的时候,看到谢策的一双靴子,因为久经路途,长途跋涉,已经变得泥泞脏污。
“端午姑娘。”谢策眼睛变得晶亮,他已经好久没有见过杨端午了,可是,他却没有一天不想念她。
杨端午行了个礼,坐下来,奴婢给谢策斟茶。
“王爷这么急的找我来,可是有什么事吗?”杨端午问,眼睛看着地上,非常守礼。
谢策强压下心内的思念,说:“本王想把过去谢家经手的天蚕,正式转交给你们杨家。”
朝廷的天蚕之前就一直是皇商经营的,天蚕丝制作出来的布匹,价值不菲。
可是,谢文晋死后,谢策就把天蚕交给方壁虎来私下经营。
如今,方壁虎已经被罢官,无心再经营天蚕,谢策思来想去,最好的继承人选就是精通养蚕的杨端午和杨家人了。
“多谢。”杨端午也很高兴。
谢策说,“若是你们答应,我会让方家的人几天之后过来和你们交接。”
杨端午点点头,谢策这么抬举她,她也理应关心一下谢策,“王爷近来还好吗?”
谢策眼中一暖,“本王很好,端午姑娘你呢?”
杨端午说,“托王爷的福,我很好。京城的天气,应该也热了吧!”
谢策点点头,“是啊!本王也常常想起,和端午姑娘第一次见面刚好是在这样的季节。端午姑娘的生日,本王还记得,本来想送礼物过来的,可怕太唐突,所以……”
杨端午想不到谢策会对她如此深情,不由得感动了,就说,“王爷远来,我去给王爷换双靴子再走。”
谢策一怔,这话本是杨端午一片好心,却被谢策理解成是在赶他走。
“清河县风光好,本王原本是打算多住几日的。就算是走一走,看一看也是好的。”
杨端午一怔,谢策要留下来,这可不好,谢策要是发现倪重阳就在杨府可不好,就笑道,“夏天多事务,就怕王爷留下来会招待不周。京城如今政局也不稳,王爷不如早些回去,等处理好了再来游玩,也不迟啊!”
谢策听了一阵失落,杨端午是一点都不想留他。
杨端午让奴婢拿了新靴子过来给谢策,说,“王爷还是换上了再走吧!此处离京城也算是路途遥远。”
谢策抚摸了一下这双崭新的鞋子,脚一套,刚刚好呢。
这时候鞋子都是要仔细量了尺度订做的,一做都要个把月,怎么杨端午一拿就能拿出和谢策脚大小刚好大的鞋子?
鞋子还是用上好的牛皮做的,上面还绣了祥云纹路。
谢策不由的打量了院子一下,莫非杨端午本来是要做给别人的,拿来给了他了。
杨端午看出谢策的疑惑,就说,“本来是做给我爹的,不过你穿了先,我给我爹再做一双就是了。”
谢策半信半疑的点点头。
不管怎么样,穿上杨端午做的鞋子,还是从脚底暖和到全身的。
谢策走了后,杨端午从司纺院要了牛皮和针线,打算重新再做。
原来这双鞋子,她是为倪重阳做的,刚刚做好,谁知,谢策有需要,杨端午不忍心就给了谢策了。
其实在心里,杨端午总是恨不起谢策,她还是把谢策当成好朋友的。
第364 掌上明珠
正
到了晚上,倪重阳问起谢策的事,杨端午就简单地讲了谢策的来意,也说实话把本来做给倪重阳的鞋子,送给谢策了。
“我在想,我给你做鞋子的机会很多,可是,谢策就那么一次,还这么辛苦,所以,我就想都没想就给了谢策了。”
倪重阳听了,拳头紧紧握住了。
其实杨端午送了什么给谢策,倪重阳并不介意,他不是那么小气的人。
可是,他和谢策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而杨端午似乎对谢策还有友情,这让倪重阳很痛心。
杨端午还以为倪重阳是为了送人一个鞋子生气了,笑着推了下他。“好了,别小气了,我多给你绣不就行了。”
倪重阳苦笑了一下,忽然拉着杨端午的手说,“端午,端午。”
那眼神是如此的深情。
看的杨端午有些心疼,搂着他说:“放心啦!我们会好好的。”
倪重阳搂着杨端午,点了点头,他不会再因为任何原因,丢开端午的手了。
夏日,天很早就亮了。
自从接手成为杨家的大管家之后,林安静就习惯了早起。
屋前屋后,林安静习惯了一大早就要绕着屋子走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而佣人们也都知道了林安静这个习惯,一个个也不敢偷懒,也都早早的起床开始忙活。
等林安静巡访过来的时候,也基本上打扫的差不多了。
也正是如此,谢灵也是很满意林安静的持家能力。
里里外外的,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整整齐齐。
家大业大,需要用钱的地方自然也多,林安静此时,也已经找到了街市上一处好铺子,重新捡起之前的生意。
这书画院子,要是搁在其他地方,肯定是门可罗雀,温饱都难,哪有什么闲情逸致来谈书画院。
但在金陵,大把大把的官宦子弟,读书贤人,吟诗作对,挥毫弄墨的,这书画院子,也早就有人在经营了。
但林安静自有自己的生财之道。
吃过早饭,林安静打点好一切之后,便出门了。
书画院最近一直在忙着装修,但这次林安静心里更明白,这书画院是买卖为主的,因此,钱两也都用在了刀刃上。
门头匾额,自然是不能太小气了。
买字画的人,大多是有闲钱的,都讲究附风庸雅,这书画院的门牌,自然要显得高端大气。
为此,林安静特地选用了上好的紫檀木,专门找人精雕细琢的做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大门和招牌做好。
紫的发黑的木头,透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不要说是人,就是蜜蜂都忍不住飞过来看上一眼。
门上正中,招牌上用阳刻的工艺,刻着杨氏书画院。
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造型奇特的镂空石,自然天成,独一无二。
这石头,是杨宗瑞外出西域之时,从荒漠中意外发现的。粗糙的外表,被风沙日夜打磨,才有如今这般模样。
放眼整个金陵,也找不到第二块类似的石头。
不说其他,就这一块石头,就能让这杨氏书画院别具一格。
前来探奇的人也是一波接一波,很快,杨氏书画院的名声也被传了开来。
这正是林安静的经营之道,生意还没正式开始,但就连那些不可能买字画的人,都知道新开了一间很高大上的杨氏书画院,更不用说那些文人骚客,每每相遇,都会自然而然的谈及杨氏书画院。
而因为杨宗瑞的特殊身份,这些人也都非常期望,以后能够在杨氏书画院里,淘到自己心爱的宝贝。
书画院是两层的沿街店铺,第一层,是交流休闲区。
只不过,跟门口的匾额相比较而言,里面的桌椅,但并没有用那些高级的木材。
但林安静也是想方设法,让木匠把这些桌椅也尽可能雕刻的高级一些。
除了桌椅,字画院里,茶点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其他书画院里,重点都放在了茶上。
为了吸引买客们,那些店铺都选用上等的好茶,天天茶香飘逸,成本也是高的很。
而林安静则一改常规,用点心来另辟蹊径。
这些点心,也是让府内的佣人做的,选用的材料,除了常见的糯米桂花之类的材料之外,还有杨宗瑞从西域境外带进来的葡萄干和核桃。
林安静让佣人将洗净的葡萄干和碾压成碎粒的核桃混合成一种别有一番风味的小吃料理。
每当有达官贵人走进之后,林安静便会从他们的衣着打扮进行判断,经历过历练的林安静,几乎不会看走眼。
等安排这些人就坐之后,林安静便会敲到好处的端出一壶好茶。
虽比不上其他书画院的茶好,但也都是些好茶。
并且,为了让这些文人骚客能够喜欢上自己的书画院,林安静还会不时的变换着茶叶,从新鲜的绿茶到独特口味的半发酵红茶,一直到普洱和黑茶。
以至于后来每次来的客人,内心多少都会期待今天到底会喝上什么味道的好茶。
而除了茶水之外,让大家最喜闻乐道的,便是那独一家口味的糕点了。
虽然其他书画院里也争相模仿,推出了各种名糕点。
但无论如何,杨氏书画院里的糕点,味道就是不一样。
简简单单的糯米糕,还冒着热气的时候,便被撒上了一层核桃碎末,再点上几点葡萄干,那糯糯的口感里,顿时出现了一粒粒甜到心间的美。
再加上核桃的口感和香气,这普通的糯米糕,顿时就显得很不一样。
而林安静推出这糕点的时机,也是掌握的很好。
一般都是让客人边喝茶边看字画,聊天对话进入后半段之后,才让佣人缓缓推出这些糕点。
被这些糕点征服的买客们,便自然而然的对杨氏书画院提升了无限的好感,自然也更愿意解囊买上一两副字画。
哪怕是当下没有成交的,回去之后,也是对杨氏书画院各种表扬,各种宣传。
只开业不到三五天的时间,城内但凡有些文墨爱好的人,都知道了这家特殊的书画院。
但林安静同时也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书画院,最终的成败,还是要有拿得出手的字画才行。
其他竞争的书画院里,都有一些难得一见的藏品珍品。
吸引很多人前去参模。
如果林安静也一样亦步亦趋,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吸引作用,但势必是很激烈的竞争。
在深思熟虑之后,林安静决定另辟蹊径,把书画院平民化。
把外域的字画引入金陵。
很快,这种思路,吸引了一大堆求新鲜的人。
杨宗瑞也适时的给林安静带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