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桑田人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冥城璧一饮而尽,说,“当然,比生命还重要!痛快!可以上路了!”
  冥城璧直到死的时候,还是大笑着的。
  杨康亲自安葬了冥城璧,就在京城的后山下。
  大坟脚村,避日的树木几乎掩盖了山上所有的坟头,乍看上去,一片养眼的绿色,山脚下还有一圈溪水,清澈的溪水,静静的流淌着,显得很是安静。
  在村南面的一片平地上,在四五棵松树的包围下,便是倪宅。
  虽然比不上杨府谢府的精致,但倪宅却有属于自己的美和亲和力。
  倪宅的门口,没有石狮子,有的只是一块大石牌,上面写着“泰山石敢当”。
  门也是一对普通的木门,但台阶却依然很高,来来往往的人,把台阶踩的有些发白。
  倪宅里面,被夯实的地面上,没有那精致的青石板,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石子路。
  到处钻出来的花花草草,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孩一样,将倪宅打扮的生机盎然。
  跟杨府不同,倪宅里面,更多的不是花园,而是菜园。一垅垅菜地,种着各种时鲜的菜蔬。
  几个穿着暗色粗布的中年妇人,正弯腰在菜地里忙碌着。
  只是这些妇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并不专心手里的农活。
  这些菜地,虽然疏于管理,但也是一垅一垅的用竹篱笆隔开,一种菜蔬,一块地。显得还算是整齐的。
  而在倪宅的西面,还有一块地,散养着一群草鸡。虽然有鸡笼和篱笆,但这些草鸡似乎是关不住,任着性子在倪宅里到处跑,有时候还会跑进正屋的大堂里。
  这些草鸡一个个精神的很,里面也有大红的公鸡,每天都会早早的打鸣,让人睡不了懒觉。
  因为有满地的虫子和野草可以吃,负责打理的妇人们似乎很是轻松,隔三差五,过来给碗里加点水就可以了。
  而因为有鸡屎作为养料,这鸡圈附近的草,长的也是特别的好,特别的快。
  倪太奶奶喜欢吃鸡蛋,因此,身子骨比较好,每天公鸡一打鸣的时候,她就已经起床了自己烧水洗脸,然后去鸡圈里捡一个鸡蛋回来。
  徐春玲就住在倪太奶奶隔壁的房间,不过不像倪太奶奶那般早起,徐春玲基本上都是要等太阳晒进窗户里来了,才会起床。
  就因为这个事,她和倪太奶奶之间,就没少拌过嘴,还让这些下人看了笑话。
  但谁家不是吵吵闹闹的,徐春玲和倪太奶奶,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每天的饮食,虽然清淡了点,但日子过的,也算安稳无忧。
  天气好的时候,躺在院子里晒晒太阳,也是很舒服惬意的。


第414 希望

  正
  倪鹏先回来了,行李都是用马车搬来的,倪太奶奶看到许久未见的儿子,泪流满面,她就算再不喜欢杨端午,可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孙子还是爱的。
  “我的儿啊!你都去了哪里?”倪太奶奶问。
  倪鹏说:“我很好,可惜的是,湘捷她已经没了……”
  倪太奶奶目光里并没有温度,“是么?那她是怎么没的。”好像死的是和她毫无关系的一个人。
  终归死的是儿媳妇,幸好,她想。
  徐春玲走了出来,装作哭了几声,倪鹏看着徐春玲,已经没有了任何感觉。
  倪太奶奶亲自给倪鹏准备吃的去了,徐春玲拉倪鹏进来,寒暄几句之后,问道,“这些年,倪重阳和杨端午应该给了你不少的钱吧!我一个人操持着这个家,有多苦啊!这不,还欠邻居银子呢。你快点给我点,我好去还钱。”
  倪鹏说,“我身上没有银子,等儿子和儿媳妇回来,再让他们给你。”
  “我呸!”徐春玲怒了,过去的倪鹏从来不敢不给她银子,“你在外头这几年,什么好的没有学到,倒是把不听话学会了?”
  倪鹏说,“我是真的没有,就连这些行李,也是杨家人给的。”
  “真是个窝囊废!我怎么就跟了你啊!我的命真的好苦啊……”徐春玲哭着去翻那些行李,可是,除了几身倪鹏衣服,什么都没有。
  徐春玲骂骂咧咧地走了。
  倪太奶奶已经把饭烧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却要为儿子做饭,可谁让她不给那么嬷嬷们月钱,没有月钱谁愿意给她做事啊!
  而倪鹏,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却是从来没有自己做过饭的。若是没有人给他做饭,他只怕会饿死的。
  虽然倪宅不如杨府阔气,但终究是回到了夫家。
  杨端午还是很高兴和期待的。
  相比较来说,倪宅也不算很差,院子也很大,可以让杨端午施展手脚的机会也很多。
  但当倪重阳和杨端午进入自己的房间的时候,却看见房间内竟没有铺好床。
  倪重阳去质问徐春玲说:“为何没有把房间提前整理好?”
  徐春玲却说:“我整日忙里忙外,操持这个家,根本来不及打扫整理,。况且现在还早,你们两个人,也可以自己打扫整理,就一个屋子,很快就好了。”
  站在一旁的杨端午听见徐春玲这么说,顿时心头顶上一股气。
  但碍于倪以勒就在身边玩耍,也不好当场跟徐春玲吵架。
  倪重阳素来知道徐春玲的脾气,也不再跟她争论,为了能尽快给杨端午和倪以勒一个休息的地方。
  倪重阳拿惯了毛笔药材的手,此时也拿起了抹布,将屋子快速的打扫起来。
  杨端午因为要照顾倪以勒,帮不上什么忙,便想着去叫倪宅里的那些嬷嬷。
  但这些嬷嬷似乎聋子一般,根本不理会杨端午。直等到杨端午走到跟前质问,这些嬷嬷才很不情愿的说:“没看我们在忙吗?等会再说。”
  杨端午低头一看,这明摆着是个托词。这些嬷嬷,说是喂鸡,但眼前一共也就两三只鸡,根本不需要四五个人一起喂,况且,这些鸡,都还是自己在土里找吃的。
  这些嬷嬷其实也是看人下菜。
  倪太奶奶,徐春玲都叫不动她们,更何况是连倪太奶奶和徐春玲都不待见的杨端午,那就更不在她们眼里了。
  无奈,杨端午知道,自己才第一天来,这些嬷嬷还没把自己当主人看。
  要是让这些嬷嬷见识了自己的厉害之后,那么她们就不敢这样无礼了。
  午饭,一家人难得坐在了一起。
  倪太奶奶和倪鹏,坐在上座。
  徐春玲自己坐在一侧,倪重阳则和杨端午坐在另外一侧。倪以勒则被抱在杨端午的膝盖上。
  好久没看见倪鹏,倪太奶奶使劲的叫倪鹏多吃菜,也叫倪重阳多吃菜。
  而徐春玲则是自己使劲的吃菜,似乎有人跟她抢似得。
  吃饭期间,倪太奶奶也是很好奇的一直问倪鹏在外面的一些事情,问问倪重阳赚了多少钱。
  却不怎么搭理杨端午,偶尔说一句,也是让杨端午把倪以勒抱好点。
  倪重阳私下给杨端午夹了菜,却被倪太奶奶说一个大男人,不用对女人太细心。
  自古婆媳关系,就是不好解决的,似乎天生不和。
  如今,倪家除了一个婆媳关系外,还多出了一个太奶奶和孙媳妇的关系。
  虽然杨端午不喜欢倪太奶奶和徐春玲,当既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又是长辈,懂事的杨端午,看在倪以勒的份上,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只是,那些嬷嬷们,无论如何,也是该教导教导了。
  村里很安静,空气中还透着一股大自然特别清新的气息。
  天微微亮的时候,公鸡已经打鸣,倪太奶奶,也已经起床活动了。
  杨端午因为倪以勒肚子饿了要吃奶,也是已经醒了。
  等让倪以勒吃饱又睡回去后,杨端午已经睡不着了,便走出房间,去呼吸下新鲜空气。
  这刚一出门,杨端午就看见,几个嬷嬷一大早就已经在鸡圈里掏鸡蛋了。一人两三个,偷偷放进了袋子里。
  而此时,还有几个嬷嬷,把新长的菜叶拔了去,只剩下些老叶子,留给倪太奶奶和徐春玲吃。
  因为徐春玲起的晚,竟一直没有发觉。
  杨端午见状,不动声色,也不说一句话,突然站在了这些嬷嬷的面前。
  吓得一个嬷嬷,把手里的鸡蛋,都掉地上砸碎了。
  “我,我们这是,给倪太奶奶和倪鹏准备的……”一个嬷嬷脑子不算太差,谎话张口就来。
  但这根本逃不出杨端午的眼睛。
  “要是我把你们这偷东西的事情抱官,一定可以把你们关上十天半个月的!”杨端午虽然说的不响,但却字字透着冷劲,把这群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嬷嬷们吓得全身发抖。
  一直听说牢房里吃的很差,臭水横流,还有老鼠咬死人的传闻。
  这些嬷嬷,是打死也不愿去牢房里过夜的。
  但按照律法,嬷嬷们的这些行为,确实已经构成偷窃。
  “少奶奶,”嬷嬷们这么称呼杨端午道:“求求你放过我们,我们再也不敢了!”
  嬷嬷们没想到杨端午竟然会起那么早,悔的肠子都青了。
  而杨端午其实根本没想到要报官,只是借机,好教训教训这群肆意妄为的嬷嬷。
  “报不报官,要看你们以后的表现了。”杨端午没跟这群嬷嬷太多废话。
  说完之后,径直回了房间。
  这种不按常理的处置方式,却让这群嬷嬷很是忌惮。
  听说这倪重阳都见过皇上,这杨端午看上去,也不是简单的人。
  自此以后,这群看不起倪太奶奶和徐春玲的嬷嬷,却对杨端午又怕又敬。
  只要是杨端午说的话或命令的事,嬷嬷们都会快快的完成。
  京城。
  柔柔的春风吹拂着绿肥红瘦们,长长的街道两旁,新种上的樱花树开的正好,白如雪,莹莹绽放在枝头。白灵鸟儿们在樱花里,欢唱不休。
  树下,一地的绿色绒毯,点缀着白色的,黄色的小花。
  这是人间最温暖,最美好的季节,也是花草树木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时节。
  皇宫内,绿柳成荫,一缕缕青丝,像一根根细细的面条一样,贴在水面上,似乎在吸水一般。
  御花园中的花圃内,已经看不见枯黄色了,一眼望去,姹紫嫣红,以一年之中最鲜艳的颜色,表达着对春的喜悦。
  一阵春风吹来,各种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朱秋怀召见周瑜恒,说,“朕过去在民间的时候就听说国中的大相国寺,经常出现主持联合地方官员贪污的情况,还屡禁不改,非常严重。朕决定不再让朝廷拨付给大相国寺粮食和银子,让大相国寺和别的教义自由竞争,一来,也可以节省国库,二来,也可以达到百花争鸣的好现象。”
  周瑜恒说:“那些和尚,拿着朝廷的救济,却还贪污银子,的确非常可恶,并且,过去,因为一直只崇敬佛教,打击道教和一些西洋传来的教牧,使得大铭朝人人不敢言。治国,就要从人们的想法做起,只有想法改正了,才能真的兴盛起来。”
  朱秋怀说,“爱卿能支持朕的改革,朕非常高兴,只是,怕是满朝大臣,有很多都是极力推崇佛教的。会受到他们的反对。”
  周瑜恒说:“只要皇上坚定信心,臣再去找杨逸辰将军帮助,改革一定可以实施的。等效果收到了,大家就知道好不好了。”
  周瑜恒去军营找到杨逸辰,谈及这个事。
  杨逸辰并不懂宗教,就去写信问杨端午。
  杨端午知道了很高兴,对倪重阳说:“大铭朝真的出来一个明君了!这么多年,皇帝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