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他们如今的妥协不过是心中正在盘算着‘降便降,再不济也还能够捞着一个‘县公’之位。’
哼,如果仍旧没有功劳,只知穷奢极欲,到时候,‘县公’之位也没有你们的份。
见大殿再度安静下来,我示意福田宣读最后一道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谨遵圣谕、日夜不休,编撰完成3,念其劳苦功高,进封右仆射,封赵国公。钦此。”
(3:这里夸张了些,真实情况是这两本书花了无忌十年的时间完成于贞观十年。不过,大家不要纠结于时间的长短,只要记住最令我等自豪的是10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惊叹“西有罗马法,东有唐律”这句话的时候,朋友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其中的‘唐律’说的便是我们的长孙国舅撰写的)
显然,不但无忌震惊了,便是显德殿中的一众人也都震惊了。
看着震惊得不知道谢恩的无忌,我笑道:“怎么了,朕的宰相大人,难道对朕的进封觉得委屈不成?”
“不不不……”无忌急忙摆着手,慌乱说道:“微臣愧不敢当。”
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兄妹二人时常在丽正殿中嘀咕,我那个皇后肯定已向你这个国舅爷警示过不得答应担任‘宰辅’之职,不过,嘿嘿……我直接进封国舅爷为宰相,一来实现了对皇后所言的‘不封无忌为宰辅’的承诺,二来我也不会再觉得对不起劳苦功高的国舅爷了。
“陛下,微臣有本启奏。国舅爷编撰确实劳苦功高,但亦是通过这两本书,我李唐的一切律法最后却都得由吏部断定,微臣认为做为吏部尚书的国舅爷有揽权的权向。再则,陛下如今更进封国舅爷为右仆射,更容易形成他一家独大的事实。只怕长此久往,国舅爷会是第一个触犯的人。更何况国舅爷一门荣宠,天下子民不会念其著书的功劳,只会说是因了皇后娘娘的原因……”
我只想着讨我的皇后高兴,却疏忽了无忌在编撰这两本书的时候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毕竟这两本书中的规定将约束许多人的行为,无论是衣着谈吐还是行贿受贿,再也没有人敢拿国法开涮。
只是,万不想他们会将这种利益关系牵扯到你的身上。你当初万般阻止我进封无忌,是早就看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么?
念及此,不待启奏的官员语毕,我用力拂掉御案上的文房四宝,大声喝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举并非私亲。怎能责怪于皇后身上?”
这个李唐,无人不知皇后是我的禁忌,知道我真动了怒,那个官员身子一抖,不敢再言语半分。
唉,我虽然要你们对我唯命是从,但也不是惧怕于此。否则,长此以往,我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一家独大的皇帝,再也看不清世间的真相。
念及此,我的语调放缓,说道:“还是方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在朕看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如果损百姓的利益来奉养君主一身,那就如同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吃,肚子倒是填饱了可是命也没了。所以,若想要安定天下,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身子,只要身子是正的又哪有惧怕影子是斜的道理?只要上面治理好了又哪有下面动乱的道理?朕常思,使自己身体受伤害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由于自己的奢欲造成的祸害。如果耽奢于滋味、玩悦于声色,欲望越多则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越大,既妨碍了政事又扰乱了百姓。还生出个歪理,说什么我为民父母,民就是要奉养父母的。如此下去,百姓不堪忍受,不再相信君主,于是怨恨和仇视产生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君主和百姓离心离德,于是反叛四起。所以,朕每想到这里,就不敢放纵。”
听我说得语重心长,所有的臣子无不侧目,魏征作揖接口说道:“古代的圣贤之主通常能够做到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取长补短。春秋时代的楚庄王曾经向隐士詹何请教,问他治理国家的要妙,詹何却以修身的方法回答楚庄王。楚庄王再问他如何治国,詹何回答说‘没有听说过身体得到治理而国家混乱的事情’。刚才陛下所说的道理,其实符合古代圣贤的意思。”
“朕虽然不能与古代的圣贤相比,但心向往之,至少朕不愿做一个放纵自己而使天下陷于丧乱的君主。可久在帝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事也许会蒙蔽朕的双眼。那……朕该如何擦亮自己的眼睛重新看清天下是非呢?唯有礼、法。国舅爷的这两本书,便是能够使得朕不敢放纵的根本。这两本书不只是约束诸位爱卿、天下百姓的书,更是约束朕的书。所以,从朕做起,你们都随着朕来,又有什么为将来好担心的呢?”
一个国家的皇帝愿意以身做则,那他的臣民又有何惧?
于是乎,方才还反驳的臣子亦动容。
久不说话的如晦站了出来,感叹说道:“陛下不但以古代圣贤为镜更能够做到反省自身,这是我李唐万民的福分。臣以为,君臣之间不是水火关系,陛下愿意养育天下百姓,而天下百姓也愿意供奉明君,彼此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但是,君民、君臣之间也确实有着一些不好对待的东西,如君主要求的奉养过厚,那么百姓的生活就会受到侵扰;如果君主奢欲无穷,那么百姓就难以活命。虽说天下万民奉养一个君主本来不是问题,但是一个无穷奢欲的君主会蓄养一个庞大的奢欲官僚群体是历朝历代屡见不鲜的事实,所以导致百姓难以活命、战乱四起。而陛下能够看清是非,用来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臣、自己的民,做到防患于未然,是臣等之幸、是李唐子民之幸。诸位同仁,有一个愿意用约束自己的陛下带领着我们共创李唐盛世、共创太平天下,我们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我若清明,他们都会享盛世之繁华;我若昏庸,官逼民反,便算有富甲天下的财产又有什么用呢?前朝炀帝杨广不就是很好的例子,随着隋的覆灭,多少大富大贵之家最终因了战争而倾家荡产……
我相信,站在这个大殿上的人不是不明白这个理,他们只是怕,怕我中途抛弃了他们。
是以,我站起身,坚定说道:“如晦说得有道理。也许终我们一生我们也不见得能够达到太平盛世,但唯求乎其上、得乎其中。还没有做,我们怎么知道就一定不行呢?所以,愿意追随朕的人请如朕一般遵循,担心自己会被所约束的人请离开朕的朝堂,朕允你们带走原先属于你们的所有家财。”
闻言,没有一人请辞!
所有的人匍匐于地,“臣等誓死追随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题外话------
o(n_n)o
谢谢zengyangyang、hubeimiya624的票票!
第二卷 观音婢 084章 天可汗6
春,乍暖还寒。
遥望送葬的队伍,滴血的心禁不住的悲哀袭来。
缓缓看向身边满头白发、颤抖身躯、无语蓄泪的父皇……
我是一个罪人,一个有着弑兄杀弟之罪的罪人,一个令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罪人。
念及此,我跪在了父皇的面前。
直至夕阳西下,一直注视着大哥、元吉的送葬队伍远去的父皇才轻叹一声,转首看向跪在地上的我,“起来罢。”
这是自玄武门之变以来,他第一次和我说话。激动中,我唤了声“父皇。”
“听闻河东、河西、河北地区干旱数月,而中原地区亦一月无雨,你如今所有的重心当放在民生上,解决旱灾方是当务之急。”
父皇虽已退位,但仍旧关心着民生。我知道这些消息应该是裴寂告诉父皇的。裴寂和父皇是在太原时便结下的友情,有一个老朋友不时的和父皇叙旧,对父皇而言只有好没有坏,所以,这也是我如今仍旧重用裴寂且允他时常踏足西宫的原因。(西宫:指太极宫,因位于东宫以西是以在初唐时又通常被人冠以‘西宫’之称。)
语毕,父皇又道:“如今你政务缠身,不必每天至我西宫问安,治理好了国家便是对我最好的安慰。”
“是,父皇。”
不再看向我,父皇在陈福的搀扶下,一步步往城楼下走去。
父皇,我相信,在我不懈的努力下,一如我般,您心中的结终究会有解开的那一天,儿子保证,在您的有生之年,一定让您看到我李唐傲立于众国之上。
丽正殿。
今晚格外的安静,倒有些出其不意。
“皇后呢?”
“在御花园。”
“御花园?”
“皇后娘娘宴请朝廷七品以上的内、外命妇于御花园赏残梅。”
七品?!
非特意传诏,能够进宫的外廷命妇至少品衔三品,这般大的动作……
呵呵,这是将这后宫中所有的人以及这京中所打尽了的节奏啊。心中寻思着,我随手拿了本书倚至凤榻上,“只怕,你们的皇后娘娘是别有用心罢。”
一笑,秦妈妈递了杯茶至我面前,“还是皇上知晓皇后娘娘。”
“说罢,她想做什么。”
原来,我的皇后果然兰心惠质。早看出这段时日我在为春雨迟迟不到而焦心,更前瞻性想到由于此番干旱,今秋、今冬的蚕丝、棉花产量定然会有所下降,想着今冬那些保疆卫土的将士有可能会衣不裹寒,于是假借内、外七品以上的命妇赏残梅之际,不但要她们适当的捐献一些金银首饰,更要动员她们行动起来:或养蚕、或种棉,二者选其一。
想着那些如花似玉的命妇们此时愁眉不展的神情,一天的疲劳一扫而光,我‘哈哈’的笑了起来。“好个观音婢,真是朕的贤内助也。”
闻言,秦妈妈也笑了,接过我喝空的茶杯又笑道:“娘娘早想到了,所以前些时日才向陛下要人不败圣王全文阅读。”
秦妈妈说的你向我要的人是嫘霓。
这些年来,嫘霓在太原将你的‘璎珞坊’经营得风声水起,我还一直奇怪你为什么突地要调嫘霓来长安,原来是为了养蚕做准备。
“还有,春芽、夏曲、秋石、冬葵那四个丫头也随着嫘霓来了。”
春芽、夏曲、秋石、冬葵这四个丫头是最早服侍你我的丫头,也是你颇费心神以中草药为名替她们取的名字。说起来,自晋阳起兵以来,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中,她们四个倒也机灵,知道躲在‘璎珞坊’逃过一劫。
轻叹一声,我说道:“想当初,她们四人还是娘和大嫂亲自挑选送予朕和皇后的……”
知道我又想起母亲了,秦妈妈急忙转过话题,“陛下,‘宜秋宫’中,常氏生了。”
常如生了?!
我霍地端坐身姿,“是儿是女?”
“是个儿子。”
大哥终于有后了!
首先是激动欣喜,接着,莫大的恐惧漫上心间:如果我留下这个孩子,等这个孩子长大,他会不会为他的父亲报仇?然后,又是逼宫、夺宫的战争相继而来。
“陛下,历朝历代,战败那方的男丁必要找理由杀无赦的好,这样做是为了以绝后患。”
秦妈妈的话我不是不懂:心慈手软的结果也许会为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