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宫:勤妃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自顾自下了榻,嬷嬷连忙来扶,太皇太后笑道:“皇上有心了,时常就想着给哀家送些花儿朵儿的来赏玩。”
  太皇太后见这花插得不俗,不像是宫女的手笔,便问:“皇上今儿做些什么?年关将至,想必政务繁忙,单是接见各国使臣就很费工夫了。”
  李德全陪笑道:“回太皇太后,皇上今儿和勤嫔娘娘去梅园赏花了,这花是勤嫔娘娘亲手插的。皇上还召南怀仁大人,按着西洋画的法子,给皇上和勤嫔娘娘画了肖像。”
  太皇太后没见过西洋画,不知是什么样子,便问李德全。
  李德全形容道:“那西洋画画的人形逼真,不像咱们中国画,画得看不出谁是谁。太皇太后要是见着那画,一定一眼就能瞧出画上是皇上和勤嫔娘娘。”
  她细看冰肌玉骨的白梅,想着皇上和勤嫔着实是有心了。白梅花在雪地里不起眼,放到屋子里可比红梅那些好看。
  越看越是觉着这花好,太皇太后喜道:“苏嬷嬷,快赏。”
  太皇太后鲜少出门,又不喜后宫嫔妃来请安,已经很久不赏人了。
  李德全面上有光,想着多亏了勤嫔娘娘提议给太皇太后送白梅,不但皇上得了夸赞,连他也能得到太皇太后赏赐。
  李德全回去一禀报皇上,皇上便道给太皇太后送些精致不俗的西洋画儿去。又叫李德全带话给太皇太后,说是若喜欢,就叫南怀仁去慈宁宫给她现画。
  永和宫里接到翊坤宫送去的两瓶腊梅,德嫔也有些吃惊。
  她有意交好勤嫔,勤嫔的态度却是不冷不热的,这回怎么这样主动了起来?
  想着前些日子她派人来问候她的病症,大约是懂了自己的交好之意的。这腊梅色泽金黄,插在青花瓷器中颜色正好相衬,看起来十分喜气。
  “花朵儿新鲜,香气又好,主子日日闷在屋子里,瞧着也喜欢喜欢。”
  嬷嬷也觉着这花好,插得又别致。德嫔赏玩了一会儿,吩咐送到东配殿四阿哥那里。
  “四阿哥近日跟着我在宫里闷着了,把这花送一瓶去给他玩吧。只是小心着别叫他弄坏了,这好歹是勤嫔一番心意。”
  嬷嬷领命退下,叫小太监抱起一个花瓶送去东配殿。
  四阿哥一见这花,眼前一亮,忙问是哪里来的。
  嬷嬷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四阿哥面上露出了甜甜的笑意。
  他就知道,只有陈额娘记挂他喜欢金黄色,想必怕他近日在永和宫闷着了,还特特送了腊梅花儿来。
  梅园的花儿想必都开了吧?
  眼瞅着就是春节了,那时额娘的病也该好起来了,他大约就可以去翊坤宫走动了。
  上回白露来问他的境况,也跟他说了胖贼的境况。
  天冷了,胖贼发懒不爱动。只有肉干吃得比往常更多了,身上也发福了一圈。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抱抱胖贼了呢。

  ☆、第七十二章 祭灶

  第七十二章 祭灶
  宫里热热闹闹地准备起春节来,各处都在大扫除,制作花灯,囤积瓜果零食,准备压岁钱和贡品。
  内务府依制送来了许多衣料,皇上又另赏了许多,白雪白霏二人忙着给陈文心制衣裳都制不完。
  陈文心便把内务府送来的一些衣料,挑适合郑氏的往陈家送了一些,又赏给了白露她们一些。
  陈家的回信说是也得了,皇上赏赐王公大臣的年礼,陈家也算得上等。还叮嘱陈文心自己多做些衣裳穿,不要光想着家里,家里早已不难了。
  原本过年是要更换旧的家具陈设的,翊坤宫今年新修,一应陈设都是崭新的,换无可换。
  内务府又送来了份例内的几大袋金银锞子,这是供主子们过年赏人用的。
  “刘爷爷,翊坤宫的金银锞子,是不是送得太多了些?”内务府的小太监问内务府总管刘公公。
  翊坤宫只有一个嫔位勤嫔娘娘,怎么送的金银锞子,倒比妃位的娘娘还多?
  “你懂什么,这东西是用来赏人的,其他娘娘宫里,赏的了那么多吗?”
  勤嫔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这年头年尾的,巴结的人多得很,自然打赏也少不了。
  刘公公掌管内务府,是对哪位娘娘得宠,哪位又不得圣意最清楚不过的。
  有些嫔妃是什么位分就领什么份例东西,有些嫔妃却能领到超过自己份例的东西,自然有些嫔妃,会被克扣东西了。
  这克扣谁、添补谁,刘公公心里有一杆子称。
  他清楚得很呢。
  承乾宫里,定常在还住在正殿的东北角儿。
  皇上虽已同意让她挪到西配殿,佟贵妃那里可不情愿。她要么说是忙着过年的事务,不得空给定常在整理西配殿。
  要么就说,冬日里天寒地冻不宜挪动,还是等明年开春再收拾吧。
  自从上回她被章常在算计了,阻挡了皇上去陪佟贵妃用膳的事儿之后。被佟贵妃罚抄了十来天的经书,她就怕了。
  明知佟贵妃那些借口站不住脚,她却不敢理论。
  皇上那里又对她闭门不见了,那她就等,等元旦家宴。
  家宴之上总能见着皇上的,到时她再和皇上提一提。皇上已经答应了的事儿是肯定不会改口的,这点定常在深信不疑。
  “内务府这群看人下菜碟的混账东西,不知道又把我的份例扣下来给谁了!”
  今年送来的衣料和金银锞子,乃至是炭火食物,都短了不少。
  她只好一边骂着内务府,一边给自己母家送信,让他们多送些银钱进来给她打点。
  佟贵妃不待见她,阖宫皆知。
  她现在要是还不舍得花银子打点宫人,这个年恐怕就难过了。
  别的不说,单是炭火短缺这一项,就是万万不能够忍受的。
  衣料更是不能缺,她不多做些好看的新衣裳,怎么能引起皇上的注意呢?除了衣料,还得叫家人多多地送南边的时兴首饰来,总得压过其他嫔妃才行。
  他们家皇商的官儿不大,难道银钱上头还比不上别人么?
  腊月里,皇上露出了要起复佟贵妃的口风,提前给陈文心打了招呼。
  年关将至,宫中许多大小事务需要操持。
  佟贵妃被晾了小半年,也知道收敛了,这管理后宫的权力还是要交给她。
  前朝佟国维的势力是皇上不可小觑的,那人还占着皇上亲舅舅的名头,皇上不能不顾。
  他既不想让佟佳氏一族继续坐大,又不能随意打压。那也是皇上生母的母族,是皇上的助力。
  压与捧之间,皇上需要掌握一个平衡。
  否则他一开始就不会,让佟佳氏的女儿坐上贵妃之位。
  陈文心表示理解,并且主动把凤印交回给皇上。皇上对她的识大体既感动,又有些不甘。
  他有时宁可陈文心争风吃醋,争一争权力和位分。
  她总是这么默默无争,叫他惭愧之下,还透着摸不着头脑的懊恼。
  也不知道她是真的什么都不想要呢,还是想要却不肯说呢?
  腊月廿十一,皇上下旨恢复佟贵妃掌管后宫之职,赐凤印以为信物。又下旨命惠妃和勤嫔协理后宫,以二人金印为信。
  如此一来,只要不是什么重大事情,后宫中加盖惠妃或者陈文心的金印的折子,也可以实行了。
  这样一来,佟贵妃的管理之权就被大大削弱了。
  佟贵妃隐约觉着,皇上这一举动是有意牵制自己。好歹她是主管之人,又有凤印在手,这让她重新有了安全感。
  腊月廿十三是小年,钦天监择了此日为封笔吉日。上至皇上,下至文武百官,都封笔收印,不再处理政事。
  在陈文心看来,这就是开始放年假的意思了。
  这日晚间,按照祖制,皇上要携皇后在坤宁宫祭灶送神。
  皇上并没有要让佟贵妃代行皇后之责的意思,而是请太皇太后一同参与祭灶典礼。
  太皇太后是最明白皇上对佟佳氏的心结的,要说起来,皇上身上流着一半的佟佳氏血液。
  若是佟佳氏一族当初不做得那么趋炎附势,她相信以皇上知恩图报的性子,早就扶正佟贵妃了。
  皇上当初娶赫舍里氏为后,不就是为了报答辅政大臣索尼的扶持之恩么?
  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宫中无后,坤宁宫一向冷落空荡。
  因着祭灶神的仪式在坤宁宫正殿举行,殿中设供案、奉神牌、备香烛,摆供品。这才显得没有那么冷清。
  供品共三十三种,这个数字也是满人认为吉利的一个数字。其中比较特别的有黄羊一只、盛京进贡的关东糖等。
  祭灶神时,皇上先到坤宁宫的佛像前、神龛前、灶神前依次拈香行礼。
  皇上礼毕之后,由太皇太后代行皇后之职,按着和皇上一样的顺序给神佛行礼。
  宫中杀牲煮肉,就在正殿后檐的锅灶间进行。这些祭品在祭祀完毕之后,会被皇上分赐给各宫。
  与平时的物品不同的是,这次的祭品是赐给御膳房和各宫小厨房的。就连专司给奴才做饭的膳房,都得了一份祭品。
  皇上行完祭礼,回宫换了一趟衣裳,又乘撵轿到了翊坤宫来。
  陈文心正在吃偏食,翊坤宫的小厨房比从前永和宫的手艺还要好。
  她从前以为是永和宫小厨房管事孙太监手艺精巧,到了翊坤宫才发现,能在宫里伺候的厨子,都很有两把刷子。
  翊坤宫小厨房的管事叫王卫国,这个名儿陈文心一听就笑了。
  多像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取名风格呀。
  前世陈文心的父辈们,都叫这样的名字。比如爱国啦,保国啦,甚至还有直接叫祖国的。
  这王卫国倒好,名字起得这样豪迈,怎么进了宫做起厨子来了?
  果然,这王卫国是名字是他从老家里带出来的。他的老家经历过一场天花的疫情,整个村子都成为了废墟。
  王卫国脑子活泛,自己给自己上了刑,孤注一掷就进了宫。
  陈文心也是很佩服他,不知道他是傻还是胆识过人。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进宫呢,怎么就自己给自己上刑了?
  陈文心看他四十多岁还总是笑呵呵的样子,他又能到翊坤宫来做小厨房管事,想必本事是不小的。
  不是她自我感觉良好,据小桌子说,现在想进翊坤宫当差的宫人,真是挤破了头呢。
  还有不少人来巴结小桌子,希望通过他能进入翊坤宫当差,哪怕只负责洒扫庭院也是乐意的。
  陈文心还打趣他,“咱们桌公公如今可是宫里的大红人了。”
  小桌子叫她说得不好意思起来,“那是主子的威风,奴才不敢狐假虎威。”
  何止是小桌子呢,白露她们这边也是一样受人吹捧,就连专管养胖贼的富贵儿都是众人恭维的对象。
  陈文心叫王卫国弄了一个涮羊肉的锅子,再备上各色新鲜肉类和蔬菜,在宫里吃火锅。
  火锅这东西,据传是元朝世祖忽必烈开创的。
  相传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要吃羊肉。
  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
  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
  这道菜从元朝传下来并没有得到广泛欢迎,因为明朝士人以为这种吃法是很粗鄙的,登不得大雅之堂。
  到了大清,这种吃法并没有受到诟病,但也没有推广开来。提起这个锅子,大家还是只会想到涮羊肉。
  陈文心不禁感叹暴遣天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