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那个被称为老四的客人犹豫了一会儿,垂头丧气道:“我怎么这么倒霉啊!算了算了,我一个本分人,哪里敢跟官府拧着办事?你快去找官府的人来吧。反正,我的银子也是别人给的,我问心无愧。”
那账房先生便安排了一个店中小厮出了门,去报官了。
店中众人,刚开始还有人暗中鄙视“老四”花假银子的行为,可到了这会儿,众人见那位“老四”都快急哭了,又如此配合账房先生的要求,也便都知道了,这人也是假银子的受害者,心中不免都对他同情起来。
秋香也很同情老四,她想了想,便走到了柜台处,向那位老四歉意的一笑:“不好意思,都是我多事,让你受委屈了。”
老四摆摆手:“不关姑娘的事,是我自己倒霉?”
“能问一下,你这假银子是如何得来的吗?”秋香问道。
老四回答说:“我是个贩卖茶叶的,就昨天,一个茶客收购了我的茶叶,这枚假银子,就是那个茶客给我的。我昨天发了这笔小财,今日便来棋匣镇看望我这两位表兄,请他们吃饭,也是想着同福客栈店大,顺便帮我串开这十两银子,谁知这银子竟然是掺假的。唉,可怜我那些茶叶,这下全打了水漂了!”
秋香心里暗自叹气了:唉,假币这东西,真是害人啊!十两银子可不是小钱,这人的损失可谓惨重了。也不知道等一会儿官府的人来了,会如何处理此事。大概,是不会归还这人的银子了。
这时,那位账房先生又说话了:“三位客官,你们看……是否先把你们的饭钱结了。”
“我没钱了!”老四气急败坏的大吼。“我那十两银子虽然掺了假,可终究还是真银子多,大不了,我就把这块银子算九两,就用它结账好了。”
账房先生尴尬的一笑:“您这枚银子,的确含有不少真银,但是……按照官府的规定,是要直接罚没的。也就是说,这枚银子现在就已经不是你的了。”
“这……还有没天理了!”老四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一个大男人,终于急哭了。
他的那两个表兄,连忙安慰他。其中一人又对账房先生说道:“我家就在这棋匣镇上。这样吧,等一会儿官府的人来了,处理完此事,我就回家取钱,再回来结账可好?”
账房先生自然应允了。
等了没多久,派出去的那个小厮,便领着三个身穿衙役服装的差人进入了店中。
“李捕头,您来了!”账房先生连忙走出柜台,对那三个衙役中一个头领模样的人说道。
那位李捕头点了点头,直接问道:“董掌柜,你收的假银子呢?”
董掌柜连忙回到柜台,将那枚假银取出,双手呈送给了李捕头。
李捕头接过银子,翻来覆去的端详了一阵,又用牙咬了咬那枚假银子,便一脸好奇的问董掌柜:“你是怎么辨认出这枚银子是假的?我怎么看不出来。”
董掌柜一指秋香:“多亏这位姑娘出主意,我才辨别出了这枚假银。”
李捕头望向秋香,诧异道:“你一个小姑娘,竟然有辨别假银子的办法?”
秋香一笑:“有些事情,只要你肯琢磨,就能找到好的办法。”
秋香原本还以为李捕头会继续问她是用什么办法辨别假银子的,谁知那位李捕头竟然只是点了点头,便直接又问董掌柜:“花这枚假银子的人呢?”
不待董掌柜指认,那个被称作“老四”的人就主动说道:“这假银子是我的,我也不知道它是假的啊!”
李捕头冷冷一笑:“到底你知道还是不知道这银子是假的,还是跟我回亭里再说吧。恰好,咱们县上的吴典史,今日刚好来棋匣镇收缴秋税,你有什么话,还是跟吴典史说吧。”
“你们……不会冤枉我就是造假银子的人吧?”老四发怵道。
李捕头脸一板:“大胆!休得胡说八道,我们官府之人,怎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冤枉好人?你若真不是造假者,官府自然不会难为你的。”
老四的一个表哥也小声劝老四:“不用害怕,官府不会冤枉你的。”
老四一跺脚:“好,我跟你们走!”
李捕头点点头,又望向秋香:“这位姑娘,麻烦你也跟我们去一趟公亭,把辨别假银子的方法,好好跟我们说道说道。”
秋香一怔:“我也要接受调查?”
李捕头一笑:“不是接受调查,而是教教我们辨别假银子的方法。你是不知道啊,这假银子太难辨别了。我们只能将银子熔开后,才能知道有没掺假。要是有更简单的办法辨别,那无论是对官府还是对百姓来说,都是一桩幸事啊!”
☆、第143章 智擒造假贼(中)
秋香一听李捕头要求她同到公亭,顿时犹豫不决了。她下意识的望向唐伯虎。
正好,唐伯虎也正望向秋香,一见秋香犹豫,唐伯虎立刻站起来,说道:“这位捕头,在下与这位姑娘乃是同伴,请允许我跟随这位姑娘一起去公亭。”
李捕头看了看唐伯虎,又望向秋香。秋香朝李捕头点了点头,李捕头便对唐伯虎说道:“那你就一同随我们去公亭吧。”
唐伯虎连忙对朱宸濠告罪一声,随即走向柜台。
李捕头带着那个被称为“老四”的人,以及他的两个表哥、秋香、唐伯虎离开了同福客栈,往公亭而去。
所谓公亭,乃是乡镇一级的公事自治机构。明朝的行政机构,朝廷设的衙门只到县级,乡镇往下,便由民间推举的乡绅名望之人协助朝廷治理。这公亭也只是民间的叫法,并非朝廷设立的衙门。
公亭这个叫法,来源于申明亭。因为乡镇以下属于民间自治,每个乡镇,或者是比较大的村子,都会设立一座申明亭,亭前立有公示牌,用以张贴官府的告示。这申明亭,也是民间处理纠纷的地方,相当于后世的乡镇法庭和派出所的联合办公场所。
久而久之,这申明亭便被民间称呼为公亭了。不过,公亭也并一定全是亭子,有些比较大的乡镇,因为公事较多,便筹措钱款,将公亭盖成了房子。棋匣镇的公亭就是如此。
因为棋匣镇近段时间市面上经常出现假银子,棋匣镇所隶属的县衙,便派了三个差役,常驻棋匣镇公亭,以便随时处理假银引起的纠纷,同时也便于查访假银的来源。李捕头便是这三个差役的领头之人。
不过,李捕头并非真正的捕头,他只是一名老捕快,棋匣镇的人出于对他的敬畏,才称呼他为捕头。
镇公亭离同福客栈并不远,没走多久便到了。
这镇公亭乃是一个不大的院落,只有一排房子。
走入正堂,但见迎门最里面,正中摆了一张公案,公案下首,两侧雁翅排开两排座椅,公堂正中有很大的空间。这陈设,显然是模仿了县衙公堂。
公案后面,端坐着一名身穿官袍的官员。这位官员三十来岁的样子,一脸的威严。
公案下首左侧,坐了一名很富态的老者。
李捕头将众人带进公堂,便对那名官员和那位老者拱了拱手,说道:“吴典史、陈老,人我已经带回来了。”
说完,他就走到公案面前,将那枚假银交给了吴典史。
吴典史看了看假银,随即放到公案上,眯着眼朝堂下问道:“是谁用这枚假银子了?”
老四连忙上前一步跪倒,一脸紧张道:“是草民用的假银子。”
“你是何人?家住何处?是做什么的?你的假银子又从何而来?”吴典史继续问。
老四答道:“草民名叫江阿牛,家住棋匣镇古槐村,是贩茶叶的。那假银子,是昨日一个购买我茶叶的茶商付给我的。”
“那个茶商,你可熟悉?”
“草民不熟悉,我是第一次跟他打交道。”
吴典史想了想,又道:“口说无凭,你可有有人为你作证啊?”
“有有有,我的两个表哥,都可以为我作证。大老爷要是还不相信,也可以传唤我们村子里的人,让他们证明我的清白。”江阿牛说着话,紧张的冷汗直冒。
江阿牛的两个表哥连忙说话,自报了姓名和家庭住址,并为江阿牛作证。他们还让那位陈老帮着证明他俩的身份。
吴典史望向那位老者:“陈老,他们三人说的话,您都听清了?”
陈老点点头,随即说道:“这个江阿牛的两个表哥,的确是镇子上的人,他们两人也都是安分守己之人。他们说的话,应该没撒谎。”
吴典史点点头,便对堂下说道:“江阿牛,既然有人证明你的清白,那你就起来吧。”
“多谢大老爷!”江阿牛站起身,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
吴典史又道:“虽然你不是造假之人,但你使用假银子,已经触犯了大明律例,这枚假银子,本官依律罚没,你可服气?”
“服气!草民服气!”
就算心里不服气,这会儿江阿牛也不敢说呀。
“另外,本官虽然相信你是清白的,但也不能完全相信。你和你的那两个表哥,需要在本官这里立下字据。以后若查出你与造假者有牵连,本官定会从重议罪。你的两个表哥,也会受你牵连,你可明白?”
“明白!明白!小人愿立下字据。”江阿牛忙不迭的说道。
吴典史又望向陈老:“陈老,此事就麻烦你了。”
陈老朝吴典史一拱手:“这本就是老朽分内之事。”
说完,陈老就带着江阿牛和他的两个表哥,离开了公堂。
秋香目睹了吴典史问案的经过,大感意外:就这么简单?这就问完案子了?这个当官的,怎么连让我们下跪都没有啊?这倒省事了,本来我也不愿跪你!
吴典史望向秋香和唐伯虎,问道:“你俩又是何人?”
“启禀大人,学生唐寅,字伯虎,苏州人士。这位姑娘名叫秋香,乃是学生的同伴。”唐伯虎朝吴典史一拱手,朗声说道。
吴典史眼神一亮:“唐寅唐伯虎?莫非,就是有江南四大才子之称,并且是今年南直隶会试解元的唐公子?”
“正是学生。”唐伯虎微笑答道。
秋香见吴典史一口就道出了唐伯虎的光彩身份,立时感觉脸面有光了:我看中的男人,名头很响亮啊!
吴典史站了起来,朝唐伯虎一拱手:“既然是唐解元当面,且请和这位秋香姑娘入座吧。”
“多谢大人赐座!”
唐伯虎和秋香随即坐到了公堂右侧的座椅上。
“不知唐解元来此,有何贵干啊?”吴典史又问唐伯虎。
唐伯虎一笑:“是吴大人的这位贵属李捕头,请唐某和秋香姑娘来此的。”
李捕头连忙凑到吴典史跟前,小声解释了一下请秋香和唐伯虎来此的原因。
“秋香姑娘,你竟能不熔掉银子,即可辨别银子有无掺假?”吴典史惊奇的问秋香。
秋香微微颌首:“小女子那也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还请姑娘快快道来!”吴典史急促道。
☆、第144章 智擒造假贼(下)
吴典史虚心向秋香请教辨别掺假银子的方法,秋香也不藏私,便把比重的概念和用测量体积来辨别银子是否掺假的方法全部告诉了吴典史。
听完秋香的讲述,吴典史暗自琢磨了一会儿,待想明白了秋香所说的原理,不由拍案赞道:“妙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之前竟无人想得到。这比重一说,可是秋香姑娘自己琢磨出来的?”
秋香一听,很想把这份功劳揽到她自己身上,可终究,她的脸皮还是薄了点,便如实说道:“我一介女子,哪里有如此学问?其实,这比重的说法,乃是一位外邦的学者提出来的。”
“外邦的学者?”吴典史更加感到惊奇了。唐伯虎也诧异的望向秋香。
秋香微微一笑,说道:“小女子以前曾听一位到过西方外邦的商人说过一件轶事。说是在我大明极西之地,有一个国家名叫希腊。这个国家有一个叫阿基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