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转移话题,“娘,你把磨豆腐的方子给白大娘了?”
“你怎么知道的?她告诉你的?”
安宁摇了摇头,“没有呢,只是我看她很高兴的样子,就猜是这个。”
周李氏端了盆水给女儿和孙女洗手,“你白大娘虽然嘴碎了点,但为人还是挺义气的,当时我卧病在床,家里没有米粒的时候,她还送了几个窝窝头过来。加上她媳妇也是做过豆腐的,只是因为没咱们家的好吃,生意不好,所以才关了店。我跟她说好了,让她明天把做好的豆腐拿来看看,如果可以的话,我就一天给他们家定一百斤。”
周李氏嘴角翘起——她也是知道施恩的手段的。她今天大概挑选了四家送了方子出去。想到自己不用辛苦磨豆腐,就可以收获白花花的银子,周李氏怎么都止不住脸上的笑意。直到看到三媳妇苦着一张脸进来,才皱眉头道:“你那嫂子又找你了?”
这媳妇性格真是软到了极点,针扎一下也不会哭诉。若不是看在她一贯孝顺的份上,周李氏早就发火了。
告状小能手聪哥儿道:“奶奶,婶娘她想要找我娘要咱们家的臭豆腐方子呢。”聪哥儿虽然年纪小,但是也知道自己现在更够吃饱穿暖,都多亏了那闻起来臭臭的豆腐。而且他可没有忘记那时候在外婆家里时,每次他多夹一口菜,就被婶娘多掐一次的手臂。
周李氏拉下脸,“你不会告诉她了吧?”
周何氏摇了摇头,“我说我平时只磨豆腐,其他都是娘做的。”
周李氏才缓和了表情,“就应该这样说。她若找你要钱,你就说你的钱都在我这边收着。”周李氏知道媳妇耳根子软,说不得被她弟媳一哭诉,就忘掉过去受的苦,不由有些头疼。
周何氏垂下头,她今天积攒的一百文钱都给了弟媳了。毕竟,她娘还得在她手头过日子。
安宁见她娘要开始教育她三嫂了,不好呆在这里听,连忙找了个借口,拉着周慧和聪哥儿一起下去——理由也好找,直接说要把周慧带回来的兰花种起来。
周李氏挥一挥手便让他们下去了。
安宁寻了一个破旧的不用的锅暂时来种兰花,周慧则是想着找个时间去买两个便宜的花盆。
两人一个说着种植兰花的注意事项,另一个仔仔细细听着,聪哥儿在一旁觉得无聊,直接去院子里拔草玩了。
安宁看着每天闲着没事做的聪哥儿,心想,聪哥儿的教育也得提上日程了。
……
到了五月下旬的时候,下起了小雨。幸好雨势并不大,也只下了三天,不然他们这屋子都快不能住了。
等雨停了后,他们之前酿造的酱油也终于成功出品了。
他们这次一共酿造了五十斤——也就是一缸的酱油。
安宁当天晚上便用酱油做了红烧肉,其色泽红亮诱人,吃起来香软可口,入口即化。舅舅李南立刻抛弃了旧爱东安子鸡,心心念念都是新欢红烧肉。
安宁装了十公斤的酱油,让舅舅明天带到城里去推销一把。
为了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她甚至第二天一大早就爬起来做了一锅红烧肉,和红烧鱼,并弄了一个简易保温盒带过去。
李南拍拍胸脯,表示一切都交给他身上,他和城里大大小小的酒楼都熟悉。
安宁听他在那边吹牛,越听越不安心——但考虑到她人脉比舅舅差多了,只能在心中祈祷他能够做好,然后便送他出去。
……
幸好舅舅虽然爱说大话,但做事还是挺可靠的。当天下午便哼着小曲回来了。
还带回了六两两银子。二两银子是今天卖的臭豆腐,另外四两则是那十公斤酱油卖出去的。
李南一进城,便寻了一个在酒楼里当小二的朋友,向他推销了一把。有两道做好的香喷喷的菜摆在那边,推销自然十分顺畅了。最后那两道菜都入了他们三人的口。
李南问道:“那掌柜的说愿意花一百两买咱们家的酱油方子,要卖吗?”
若是以前,一百两简直就是天价,李南肯定会想都没想,就卖出去。但是现在嘛……他小金库都已经攒了几十两了,对着一百两也就稍微看不上了。
他可不傻,哪里看不出这酱油的商机,这可不比臭豆腐,臭豆腐可吃可不吃,但调味料的商机可是大大的。
只是想到外甥女打算把方子送给村里,他的心那叫一个疼啊。
同她一样心疼的是周李氏。
她也后悔听了女儿的话。就算送臭豆腐出去,也不该送酱油啊。
安宁也只能和他们将话揉碎了分析,“娘,我们护不住这方子的。倘若日后家家户户都用这酱油做菜,单单咱们县,一天至少可以赚一千两,更别提如果全国都卖呢?到时候,肯定有人想抢了这方子的。”
周李氏拉着脸,“抢就抢,我们偏偏不给。”
安宁嘴角抽了抽,“如果是县太爷呢?如果是知府呢?你能不给吗?不给的话,到时候随便给你安一个罪名,关你进牢房,您又不是不知道,舅舅可是有案底的。”
李南直接打了个颤抖,他不比他姐,见识过的阴暗面更多,立刻脑补了不少的情节,急忙道:“得送出去,必须得送。不送的话,小心家破人亡。”
安宁点点头,“送给村里,这方子便是村里的了,那些有钱人或是大官就算想拿到方子,对手是一整个村的话,肯定会有所忌惮的。而且,我们才离开族里,送了这么一个挣钱方子出去,村长他们能不感念我们吗?日后周家就算找麻烦,我们又何须害怕他们?”
周李氏叹了口气,终于软了语气,“那就送吧。”
早知道第一批就多做一些酱油了!还可以多挣一些银子。
安宁连忙安慰她,“娘,你看,我们现在每天也赚够多银子啦,做人不能太贪心的。”
周李氏回想起一个多月前,自己家的凄惨情况,又想了想现在,心中终于去掉了最后一丝的贪念。
那道士可是说了,她家闺女是个有福人,所以听她的准没错。
她站起身子,说道:“走,咱们抱着酱油找村长去。”
哼哼,他们家都献出了这么一个赚钱法子,那村长可不能亏待他们。
第十九章 福气之人【首推第一更】
在周李氏气势昂昂出发之前,安宁和她嘀咕了好一会儿,周李氏记下了后,便抱着两斤的酱油和弟弟一同出去了。
只留下他们其他人在家里等着。
安宁索性教聪哥儿和慧姐儿练字,结果聪哥儿居然嫌弃她字写的丑——他能指望一个现代人随便都能写出一手好毛笔字吗?安宁倒是想练字,但这年头的笔墨纸砚可不是小花费,在家里富裕起来之前,还真不敢买这些东西。
作为报复,安宁直接掐了掐侄子的脸——觉得果然还是她的脸比较嫩。
周何氏静静地看在他们,原本眉眼之间的郁色也消逝了几分。
嬉笑打闹过后,没多久,周李氏和李南便回来了——从他们脸上的喜意来看,这一趟收获还是挺不错的。
周李氏放现代来说就是个话唠,安宁还没问,她已经眉飞色舞地把事情给说了,“村长划了一块地给我们,足足有三亩,都够我们建两个三进宅子了。哼,我可是和村长说了,那秘方不许给周家那些人,也不许给方阿七他们,还有那可恶的郑家。没得欺负完我们,还用我们的方子赚钱,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至于保密那些事情,反正村长肯定会好好思量的,他绝对比她们更担心方子泄露问题。
周李氏扒拉了一番后,才轻描淡写说道:“对了,村里过些天打算建一个学堂,村长还特地请了一个童生过来教书,你们若想进去念念书,可以去。反正村长说咱们家是不用收束脩的。”
安宁嘴角抽了抽,“我们就算全家去,一个月的束脩也不会超过五两。”若是举人教授的话,一个月的束脩也得收个一二两银子,但像村里这种学堂,一般一个月也就是几百文钱的束脩。
周李氏冷哼道:“别拿五两不当银子看,五两够普通人家用三四个月了。听说这学堂还是城南沈家出资建造的,这沈家真是好人啊。你不知道,以前咱们邻村就有因为不识字被人骗了签了几百两银子的借条的人,后面还不起,只能投河了。所以多识字没坏处。”
周李氏当然也想自己家出个读书人,但奈何读书烧钱啊,不过现在家里也起来了,倒是可以考虑这件事。
沈家……安宁和周慧面面相觑,不会是她们下午见到的那个沈家吧。
周李氏眼睛多尖啊,把两个丫头的眉眼官司看在眼中,“你们也听说过这个沈家?那沈家在咱们县里可是一等一的人家,沈老太爷还曾经做过四品的知府,致仕后就回到了咱们开原县。沈老太爷的几个儿子孙子可是有好几个还在当官,就连县太爷面对他们家的人也是恭恭敬敬的。”
对于周李氏而言,县太爷便是天大的官了,能让县太爷这么尊重的人家,那更是顶级了。至于更上的,因为距离太远,她反而没啥概念了。
安宁踌躇了一下,还是把下午看到的场景告诉她娘。
周李氏的神情冷了下来,好几息都不吭声。
半响后,她嘴角勾起讽刺的弧度,“难怪呢,难怪这样处心积虑把我赶出去,就为了这六百两。我抚养他那么多年,母子之情还不值六百两。”
她之前一直想着自己被逐出的原因,原来都是这钱闹的。
安宁看她心灰到了极点,抓起她娘的手,“那是他们没眼光。瞧瞧娘的手,胖乎乎的,一看就是有福的,再看看耳垂,同庙里的佛一样,这天大的福气他们不要,正好便宜了我。别说六百两,六千两都买不来的。哪天他们后悔了,我也不还给他们。”
一番话直接把原本伤心的周李氏给逗笑了,她看着自己的闺女,觉得哪里都好,笑道:“谁都没有你有福,你小时候啊可是有道士专程来咱们家中……”
然后又把道士的话翻来覆去说了好几遍,也不嫌腻。安宁都已经会背了,但念在这能够让周李氏心情好的份上,她便忍了。
安宁虽然对周安平有怨言,但对沈家意见不大,又不是沈家让周家逐出他们的。她对于学堂还是充满期待的,好歹可以认完全部的字以后,她可以自己多看一些这时代的书了解一下,省的日后出了笑话。
只是周慧却不打算同她一起去,她只是道:“姑姑你才八岁,同学堂里的人一起,没人说什么。但是我已经十一了。”
安宁想了想,觉得她考虑得也算周全,点点头,“那等我学会了以后,回来教你。”
这点周慧倒是不反对,她也是知道读书的好处的。
只是学堂建立好至少也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对于周家,自己家的宅子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李南直接请了自己那些好友来帮忙建房子,他朋友不少,随便一打招呼,便来了十多个。这群人的要求也不高,就是饭管饱。不过要建宅子单单这些人也是不行的,他们最多就是当一下苦力。因此安宁他们家还是请了几个有经验的工匠过来,务必要把房子给建好。
他们家给的伙食也不含糊,每个人每顿饭至少可以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