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同样买了前头的高价米的人也感同身受,和那人一起痛骂起了那些黑了心肠的人家。
于是安宁他们越是光芒闪亮,那些投机分子就越是被衬托成了地上的泥土。
杨家老爷子在听闻了市井流言后,不住地抚着自己的胡子,笑眯眯对着孙女杨蕊道:“可见咱们杨家这五万两银子花的值,五万两,嘿,若在平时恐怕买不回来这么好的名声。”
杨蕊道:“安宁的确是很有魄力的人。”旱灾刚开始,她的这位好友便雷厉风行地联系他们,定下计划,半点犹豫都没有。
她顿了顿,说道:“爷爷,不过我们和安宁这样做,会不会让上头以为我们这是在趁机收买民心?”
杨老爷子仍然是笑得慈祥,“领头的可是这位安宁姑娘,她作为一个女孩子,名气再大,上头也
大,上头也不会担心。这也是她能够放手去做的原因。”
而他们几个,在上面的官员没有旨意下来的情况下,哪里敢出头做这种事?
……
等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十三个州大旱的消息也通过大周月报流传得到处都是。天子凌青恒直接下令各地开放义仓,并且派遣了蔚邵卿带着五十万两的救济物资到各个受灾的州赈灾,并且直接减免了受灾地区三年的轻摇赋税。在这种大灾害面前,常常容易引发所谓的民难——南夏和草原可不会放过这个煽风点火的好机会。因此蔚邵卿这次出发,在天子的授意之下,可是直接带了五千的兵马。他这一趟出行以赈灾为主,剿匪为辅。不仅如此,凌青恒还效仿前朝,使用了移民就食的政策。在古代交通运输能力有限,救灾物质无法快速运到灾区的情况下,当地地方官组织受灾民众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就食。
领头的蔚邵卿也因此暂时担任了钦差的职责。这钦差可称得上是一个肥差,手头只要稍微漏出一点,便可以揩一层油水下来。还可以以钦差的名义往队伍里安插自己的心腹,若是做得好了,这趟公差等于是给自己的心腹镀金,还可以趁这个机会名正言顺地结交一下当地的官员。因此当时二皇子和三皇子天天到皇帝面前表决心示孝意,试图将这肥差握在自己手中。后头还有一个四皇子和年岁渐起的五皇子搅混水,坐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打算。
凌青恒本来就因为这旱灾一个头两个大了,一看儿子这时候不但不懂什么叫做忧百姓之苦,还想趁灾难增加自己筹码,气得差点头顶冒黑烟,直接把二三四皇子关禁闭,省的在自己面前晃悠让他头疼。五皇子因为插手比较晚又比较少的缘故,所以运气好没被发现,躲过了这一劫。
凌青恒经此事后,越发不信任那些官员,一转头就把这任务交给了蔚邵卿——蔚邵卿是纯粹的保皇党,同几个皇子都十分冷淡,因此比其他的官员更让凌青恒信服。
蔚邵卿就这样带着大批的物资和军队从京城里出发了。
……
在凌青恒下令后,沈从文也只能乖乖地开放了义仓。只可惜义仓开了不到十天,鉴于领粮食的人太多,很快就已经发完了。
有了安宁他们的临时米店,有了这义仓,即使旱灾严重,开原县的老百姓们也暂时没有饿死的危险。
只是……前来买米的人却依旧络绎不绝的。
蔚池直接找上了安宁,说道:“有好几个人家,每天派遣不同的仆人来店里买米,早上还被我们抓住一个苏家的,当场丢到苏家门口。你打算怎么做?”
安宁闻言,眉毛忍不住皱起——看来她还是低估了有些人的道德下限。这些人使用这个招数,一方面是为了尽快消耗掉他们店里的米粮,另一方面恐怕就是为了恶心他们吧。
她思索了一下,说道:“现在在我们店里买米的都是开原县的人吧?”
蔚池想了想,“还有一些是从外地过来的。”
安宁抿唇浅笑,“既然是外地来的,肯定有户籍一类的东西。特地从外地逃过来的基本都是货真价实的难民,对于他们来说,粮食比什么都要来得重要,所以不用担心外地的难民们会被苏家他们收买。我们只需要着重检查开原县里的人就可以了。”
她停顿了一下,神色依旧平静,“整个开原县一共有六个村,你等下派人去寻这六个村的村长和村民等人,以后每个村都有自己固定的买米地点。让他们本地的村长帮忙一起看米,若是有人冒充的话,想必他们可以认出,若是有人罔顾限额,想要多买几份的话,恐怕这些村民们头一个不会肯的。”
蔚池抚掌而笑,“果然是好方法!”
于是立刻下令底下的人按照安宁的方法去行动。
这方法一出,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人立刻少了不少,秩序也井然有序的。同这附近的几个县城相比,开原县除了最初几天的混乱后,后来的米价一直都很稳定。老百姓们手头有粮,心里不慌,精神气自然也就好了不少。虽然今年受灾惨重——但想到等蔚侯爷过来后便有了银钱米粮,之后三年还免税,他们便又觉得这日子咬咬牙还是可以挺过来的。街道虽然没有完全恢复去年的元气,但也多少也恢复了一些。
从外面看来,竟还有几分欣欣向荣的迹象。那沈洪才只认为是因为他的英明神武,才能够让治下如此的安宁平静,还寻思着到时候是不是得请几个好友上折子给自己请功一下,增加一下政绩。幸亏安宁并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然恐怕都要恶心地将昨夜的饭菜给吐了出来。
在开原县的人安安心心地过日子时,安宁可不像其他人一样只要吃饱饭就满足了。旱极必蝗,蝗灾往往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虽然开原县现在很稳定,但是也经不起一场蝗灾的打击啊。
蝗因为同皇同音的缘故,一旦出现了蝗灾,一般都被认为是老天对于皇帝的不满,皇帝通常还得磨牙下罪己书。
不过在来自现代的安宁眼中,蝗虫……不过就是一种食物罢了。而且营养价值还挺高的,炸了后更是十分美味。她小时候不懂事,还曾经被邻居哥哥给哄骗吃了几个,印象十分深刻。
她眼珠微微一转,便有了主意。作为红文西游记的“作者”,她在大周也算是家户喻晓的
家户喻晓的人物了。所写出来的东西也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她这回可是要好好利用一把她的影响力。
安宁拿出纸笔,磨墨后便开始挥斥方遒。
——蝗虫: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
在洋洋洒洒写完了蝗虫的药用价值和高营养成分后,她更是用舌尖上的中国那种描述方式,鲜活地描绘了蝗虫的美味,还将炸蝗虫、蝗虫包子、酥炸蝗虫、红烧蝗虫、天鸡虾排的做法详详细细地写了下来。写到后面,她自己都嘴馋了。
最后则是写了蝗虫的天敌——鸭子、蟾蜍、鸡、鸟类。要知道两千只鸭便可以将四千亩的土地的蝗虫吃得干干净净的,战斗力杠杠的。
就连桂圆看了后都跃跃欲试的,“姑娘,咱们去抓几个蝗虫来烤吧!我也想吃香酥可口的炸蝗虫!”
安宁嘴角抽了抽,直接一纸抽了过去,“吃不到蝗虫才是好的,你就那么想要闹蝗灾啊?”
桂圆这才清醒了过来,连连道歉,“我错了,姑娘。”她停顿了一下,说道:“要不,我们用蚱蜢来代替?”
安宁彻底被这个吃货给打败了。桂圆若是以后投胎转世,一定是啥都吃的广东人!
她写好文章后,连忙赶紧让田硕发出去,因为提早发的缘故,宣州月报许多文章还没选好,田硕索性这个月直接登了六回的西游记,剩余的两个版面中,一个是刊登安宁这篇蝗虫记,还有一个则是客观描述了旱灾的情况。
安宁这篇蝗虫记随着一份份报纸的卖出,很快在大周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西游记的缘故,宣州月报现在基本全大周每个州都有贩卖地点。
第四十一章 蝗虫盛宴,善人安宁
经过两年西游记的连载,宣州月报可谓是扬眉吐气了一把,不仅在宣州当地销量狠狠压过大周月报,在其他地方也同大周月报分庭抗礼。甚至在京城这块大周月报的大本营上,也丝毫不让。因此宣州月报这一期的报纸一出来,大周像是被扔了个炸弹一样,直接炸开来了。
从大周这块土地住人以来,也经历过十多个王朝,但就是没有一个真正治理蝗虫的方法。每次蝗灾来了,老百姓们只能望着乌压压的蝗虫大军破口大骂,对着一扫而空的田地垂泪。即使是掌握所有人生杀大权的皇帝也只能乖乖地下所谓的罪己书。
因此安宁这篇蝗虫记一出世可谓是石破天惊,不仅点出了蝗虫的药用价值和治理方式,还直接将蝗虫当做美味佳肴来对待,形容蝗虫炸了后如虾一般的鲜美。仿佛蝗虫这生物只是如同鸡鸭一般的寻常吃食。
有的直接直接表示这文章定是在随便糊弄人的,蝗虫这种有灵性的生物怎么能够吃呢?怎么敢吃呢?食用蝗虫这种事情实在是前所未闻,匪夷所思。
也有一些吃货则表示那些做法看上去似乎很美味的样子,反倒有些跃跃欲试。
还有人认为安宁这种捕捉蝗虫来使用的做法是对老天的冒犯(安宁表示:我都还没真正吃呢,冒犯个鬼啊!)。
说书先生们也将这当做一件乐事,宣传出去。于是不管相信不相信的人家,都默默养起了鸡鸭,有备无患嘛。
原本因为旱灾带来的沉闷氛围也因此而欢乐了一些。
不过大多数人对于这篇文还是半信半疑的。
安宁等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继续投下一个炸弹——她直接请来了路无名路神医,在宣州月报上写了个关于蝗虫的小文章——这位才是所谓的权威。这位路无名可谓是这个世界最有名气的神医,人们常说他所要救的人,即使是阎王也要让三分。只可惜这位脾气太差,即使是当今天子邀请,说不去就不去,救人治病全凭自己的心情。
安宁之所以能够请动他,还是通过云水道人的缘故。但她为了让路无名出手,也是费了好大的力气。她特地将现代的一些细菌学常识给整理了出来,里面点名了为何水得烧开后才能引用。她将灭菌、消毒、隔离等概念都点了出来,花了大力气阐述这细菌可能会引发的一些譬如腹泻、发炎、溃烂等病症。为了让这细菌论不仅仅只是理论,有所谓的事实基础,安宁还找了蔚池,画出了放大镜的图案,让蔚家的玻璃厂帮忙制作出来。这对蔚池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一个命令下去,第三天便将好几个安宁所要求的镜片拿给了她。
安宁用这些镜片组装成了一个简单的显微镜,即使放大倍数同现代不能比较。但是路无名还是成功在放大了好几倍的简陋显微镜下在水中看到了无数微小的生物,又看到水烧开后,这些微小生物大部分被除去……他直接激动得差点厥过去了。
他性格虽然古怪,但是对医术这块的确是一片的热忱,更是拉着安宁不断地问细菌论的内容。安宁只能推说是自己师门的研究,又将自己所记得的知识都写了下来。
路无名看着这些前所未有的知识,真是恨不得和安宁那位传说中的师傅来一个促膝长谈。只可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