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手下留情,要知道今日不能杜绝叛乱,日后将连绵不绝,永无宁日,届时死伤的莫人将会更多,你明白吗?”
南延面色一正,插手说道:“大王尽管放心,对叛乱之贼,末将绝不会心慈手软,务必做到杀一儆百!”
“很好!”唐寅满意点点头,环视诸将,沉声说道:“只要有你们这些中央军尽心尽力,各地就算发生叛乱也会很快平息下来。记住,你们出去之后是代表着朝廷,你们的举动也代表着朝廷和本王的决心。”
“末将明白!”众将齐齐插手施礼。
“恩!”唐寅随即看向邱真,笑问道:“邱真,你觉得如此安排如何?”
邱真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大王未雨绸缪,如此布置,再好不过,必可做到万无一失。”
现在他也看出来了,大王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更换地方官员,当大王下定这么大的决心时,无论自己再怎么说都没有用,根本改变不了大王的想法。
另外,在邱真看来,大王的做法并不是什么根本性的原则问题,还不至于他非要据理力争,甚至不惜与大王撕破脸,当然,危机还是有的,但以风国强势的军力,镇齤压区区的地方叛乱还不是难事。
见到邱真最终还是服软了,唐寅颇为高兴和得意,抚掌笑道:“看来,大家都没有异议了,那好,明日,便把此事写成告示,张贴出去,召告天下。”
“大王英明!”众人无法改变唐寅的决心,也只能跟着他的话讲。
这一晚,唐寅在王宫的设宴可是让风国国内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各郡、各县的军政一把手纷纷被替换掉,连带着,也引发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随着各新官上任,立刻又开始大刀阔斧地更换郡里、县里的官员乃至管辖下的各城城主,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上是如此,地方上也是如此。
无论是谁,都希望下面的人能是自己的心腹和得力助手嘛!
何况,那些地方官员、城主又大多都是靠金银买来的官职,要才学没才学,要能力没能力,新上任的郡首郡尉、县首县尉们又哪能看得上眼这些庸才。
再者说,他们的职位也只是暂时性的,并不稳固,人们都想尽快做出政绩给大王和朝廷看一看,证明自己的能力,并把自己官职前面的暂任二字去掉。
可以说唐寅的举措让风国各地混乱不堪又乌烟瘴气的官场在一夜之间变得焕然一新,当然,混乱的局面也接踵而来。
邱真的顾虑并没错,风国扩张的如此之快,但各地的局势又都很稳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军中转到地方任职的郡首郡尉和县首县尉们。
他们各个善于用兵,做起事来毫不拖泥带水,决绝果断,只要管辖之内一有叛乱出现,第一时间便会率兵去围剿,以残暴又血腥的手腕进行镇齤压。
现在新官上任,又大肆更迭属下官员,各地方官府正处于一片混乱当中,如此一来,便让那些对风国心存不满和怨恨的人们看到了可乘之机。
此后的一个月里,风国各地出现的叛乱竟多达上百起,有些地方,光是一个县内便有三、四股之多的反叛势力同时出现。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可把风国的中央军忙得脚打后脑勺,四处奔波,疲于征剿,感觉比在敌国打仗还累。
风国境内,最安稳的是风地,没有发生过一起叛乱,风地可是风国的根本,对于老风人来说,无论由谁做郡首、县首都无所谓,走了贪官,来了清官,反倒是件大好事。
而风国最不安稳,发生叛乱最多的地方则是桓地,好在风国于桓地驻军甚多,除了在桓地西部征战的三水军外,还有百战军和天鹰军,以及被后派过来的平原军,这些都是风国最精锐的中央军军团,习惯了与正规军交锋的他们,对付地方反叛实力更是不在话下,手到擒来。
至于宁地和莫地,发生的叛乱倒也不少,但相对而言,规模都不大,而且其中的很多人与其说是反叛势力,倒不如说是一群别有用心之徒欲趁机捞上一笔。
他们打着反风的旗号,但干的却是土匪山贼的勾当,四处打家劫舍,抢掠百姓的钱财,杀人放火,*抢掠,无恶不作,其作风比当年野蛮的风军还要野蛮。
这些趁火打劫的反叛势力根本得不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反而还对其恨之入骨,自然也成不了气候。
唐寅坐在王宫里,每日所看到的都是各地传来的紧急奏报,至于风国各地到底乱成个什么程度,他一无所知。
这天,蔡圭来见唐寅,向他汇报李媚儿在安国的情况。
李媚儿被送到安国已有几个月的时间,唐寅正想为此事询问蔡圭,他倒是主动来了。
他问道:“她现在在安国的情况怎么样?”
蔡圭拱手说道:“回禀大王,很顺利,只是……”
“只是什么?”唐寅不耐烦地说道:“有话就一气说完!”
“只是,事情进展得太顺利了,远远超出微臣当初的估计。”蔡圭面露难色地说道。
“太顺利了?这不是好事吗?”唐寅乐了,轻松地摇着折扇,笑呵呵地看着他。
蔡圭苦笑道:“太顺利也未必就是件好事。”
他吞了口唾沫,说道:“越信对媚儿一见钟情,迷恋得很,现已把媚儿策立为夫人,倘若不是媚儿自己强烈反对,恐怕越信现已立她为妃了。”
“哦!”唐寅眨眨眼睛,他没感觉这其中有什么不好的。
蔡圭继续道:“原本,微臣只想让媚儿在越信身边做一侍妾,如此一来,日后安王想要得到她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顾虑,但又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出兵理由,但现在,越信立了她为夫人,安王还会不会不顾一切的得到她就不得而知了。”
原来如此!唐寅这才明白蔡圭为什么说事情进展的太顺利未必是好事。
他沉吟片刻,说道:“此事也不能太过于强求,就算只让她待越信身边,对我们而言也是件好事,至少,通过越信,我们可以掌握到安国许多的重要信息和情报。”
“只是,这与微臣当初的构想相差太远。”蔡圭紧锁眉头,连连摇头。
唐寅笑了,安慰他道:“不必为此事烦心,这件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至少超出自己的预料。想把一个人打入到一国公子的身边,还被策立为夫人,哪是那么容易办到的。
在他看来,蔡圭的能力简直就像个无底洞,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出来,吓人一跳。
他话锋一转,问道:“自从大批更换了地方官员之后,地方上传来的奏报大多都是关于叛乱的,你说说,宁地那边的局势现在如何?”
第685章
“回禀大王,一切安好。”蔡圭拱手说道。
“安好?”唐寅拍了拍桌案上的奏报,说道:“但是宁地各郡首传来的奏报可不是这么说的。”他随手拿起一本奏报,打开说道:“肖陵郡,辖区三县,本月共发生叛乱五起。”
他又拿起一本奏报,继续道:“云口郡,辖区四县,共发生叛乱三起。还有,淮阴、佳尚、龙山诸郡等,我大致算了一下,单单是宁地十八郡,本月的叛乱就发生了不下三十起!”
说完话,他斜眼睨着蔡圭,一副我看你如何解释的表情。
蔡圭淡然一笑,说道:“大王多虑了,这些奏报,完全可看可不看,其中很多都是夸大其词,新上任的大人们多是初次为官,没见过大世面,哪怕管辖之内只有三、四个人起来作乱,也会把他们吓得慌手慌脚,另外也不能排除有些大人在故意夸大其词,好方便日后向大王和朝廷邀功,对这些奏报,大王心里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唐寅眯眼乐了,确实,根据暗影传回的情报,有些郡首确实在奏报里把本郡的叛乱写得过于严重,好像到了朝廷不救不行的程度。
他幽幽说道:“这次的事,也算是对这些新任官员的一次集体考核。蔡圭,你让参政堂也得帮我盯紧点,哪些官员称职,哪些不称职,全部统计出来,报于我知。”
“是!大王!”蔡圭正色说道:“其实,微臣早已经着手让属下们去办此事了,毕竟新上任的各郡首、县首都是由参政堂选出来的,如果其中确有人能力不足,难堪重任,参政堂自会亡羊补牢,另觅良才!”
“恩!做得很好,竟然想到我的前面去了。”唐寅含笑看着蔡圭,心中也在暗暗赞叹,蔡圭这样的人真是越用越好用,自己当初让他掌管参政堂还真是做对了。
他说道:“地方上的叛乱势力也不能小觑,你蔡家在宁地根基颇深,对于此事,要多多出力才是。”
蔡圭闻言,急忙躬身施礼道:“蔡家有今日,皆靠大王恩泽,蔡家绝不会让大王失望!”
唐寅点点头,说道:“好了,没有其它的事,就回去吧!”
“是,大王!微臣告退。”蔡圭这次深施一礼,退后两步,转身离去。
等蔡圭走后,他在书房中又坐了好一会,这才回到寝宫。此时,殷柔正在寝宫无所事事地坐在窗台前发呆。
唐寅见状,脸上浮现笑容,无声无息地走上前去,在殷柔的香肩上轻轻拍了一下,问道:“柔儿在想什么呢?”
殷柔被突然出现的唐寅吓了一跳,差点惊叫出声,回头白了他一眼,不满地嘟囔道:“讨厌!要吓死人啊!”
“这几天我忙于政务,柔儿在宫里是不是也很无聊?”唐寅握住她的小手,在她身边坐下。
殷柔无奈地叹了口气,垂首说道:“你在忙要紧的事,我又不能去打扰你……”
听她说得可怜兮兮,唐寅心中顿生怜惜之情,他眼珠转了转,说道:“不如,我们出宫去游玩几天如何?”
殷柔的眼睛顿时闪烁出光彩,又惊又喜地问道:“可以吗?要去哪里?”
唐寅仰面而笑,说道:“去南方。现在各郡县都不太平,光是听别人说,我也不清楚具体的情况,想亲自去瞧一瞧,看看各地的局势到底如何。”
“哦,原来是打着带我出游的幌子去办公务啊!”殷柔揉着下巴,歪着脑袋,皮皮地打量着唐寅。
唐寅被她可爱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伸手把她揽入怀中,笑问道:“怎么?柔儿不想与夫君同行吗?那夫君只能另找旁人了……”
他话还未说完,殷柔生怕他反悔似的,急不可耐地嚷道:“谁说我不去了!当然要去,你去哪我就去哪,赖定你了!”
唐寅喜欢殷柔的单纯与直白,也喜欢她的不做作,这让他感觉很轻松,在她面前,自己无须费那么多的心思去猜测,去算计。
他要出宫,去往南方,是临时兴起的决定,并没有对外公布,只是交代了上官元吉、邱真、蔡圭、谷原这些朝堂重臣代自己打理朝政。
他和殷柔便装出行,身边跟的人不多,除了阿三阿四外,还有肖敏、傲晴和尹兰。带上尹兰,可以让唐寅在出游时联系上暗影更容易一些,再者她是女子,随行也更方便。
他们一行只六人,分坐两辆马车,唐寅和殷柔乘一辆,肖敏、傲晴、尹兰三女同乘另一辆,阿三阿四二人则充当两辆马车的车夫。
镇江是风国国都,镇江附近当然不会有叛乱发生,放眼望去,完全是一副国泰民安、祥和太平的盛世景象,但是越往南走,所看到的场景就大不相同。
风国对莫地的治理并不好,有大量的农田被荒废。并非是莫人人口锐减,而是官府设立的赋税太重,百姓们不仅要上缴朝廷的赋税,同时还要上缴郡里、县里私自乱设的赋税,双税甚至多重赋税合到一起,百姓们哪里能承受得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