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宿主:高澄(健康)
境界:养魂境一层/练力境一层
功法:致虚经(第一层),基础剑法(入门)。临桩功(第一层),基础弓箭(掌握)
命运点:1”
和前几天相比较他的箭术增长最快,有着致虚经带来的视觉强化,还有临桩功增强的体质力量,让他的箭术十分的精准,并且蕴含强大的力道。
根据他暗中的观察,自己的箭术已经能威胁到吴定这种练力三层的武士。
“实力增长的还是太慢了,我现在的力量,根本无法自保!”高澄心中涌起一股焦躁的情绪,随后他运转致虚经的冥想法门,这才将这种情绪压制。
“这几天时间有了充足的肉食补充,高叔也勉强练成了临桩功的第一层,可是我们两人联手,也未必是乐熊的对手!”
高澄冷静下来心中慢慢的转动念头。“乐熊在整个黄巾军中,不过是个无名小卒,更不用说那些未来绽放光芒的绝世武将,要是遇到关羽张飞,我拿什么来保命?”
黄巾军越是往北,遇到这种绝世武将的几率就越大。高澄清晰的记得,刘关张三兄弟,绝世枭雄曹操、江东猛虎孙坚,都是在中原河北与黄巾大战期间崭露头角。
必须赶快从黄巾军脱身!不然被这些猛将当成黄巾一刀杀了那就冤枉了。高澄暗自作出决定,然后继续运转致虚经,抓紧一切时间冥想。
第二天,苍凉的号角声响起,黄巾军再次拔营。
众多黄巾士卒沿着大道一路北上,道路的两旁,倒着许多饿殍,黄巾军裹挟的老弱妇孺经受不住长时间的行军,时不时的就有人栽倒。这些人倒地之后,便再也无法苏醒。
高澄跟随大军赶路,看到这一幕神色有些恍惚,在他来到这方世界之前,从未见过如此凄惨的景象,书上曾记载的饿殍满地、易子相食真的出现在他面前,让他心中无比的震撼。
可惜,他现在只是一个被裹挟在黄巾军的普通人,连自保都成问题,没有改变这种情况的实力。
“前面就是弋阳县城了!渠帅有令,大军加速前行,在弋阳成下安营扎寨!”一个骑兵在大军两侧来回奔驰,大声传递着黄巾渠帅彭飞的军令。
“在城下安营扎寨?这是要攻打城池了么?”高澄心中一凛。
传令兵经过之后,吴定大叫两声,催促麾下士卒加速行军。高澄暂时按住心中念头,加快了脚步。
一两个时辰之后,高澄向前望去,远远的看到一座城池,这就是汝南郡三十七县之一的弋阳县治所。
“好高的城墙!”高澄看到前方的情景,不禁喃喃说道。
前方的城墙大约有五丈高,比高澄记忆中的那些古代王朝的都城还要高出许多,黄巾军要是攻打这座城池,也不知道要死伤多少人马!
弋阳县城的城墙上面,已经有数千郡兵戒备,黄巾军携老带幼五六万人,远远看去黑压压的一片,城墙上的郡兵脸色苍白,一副被吓坏的模样。
黄巾大军四面合围,将弋阳县城全部包围起来,随后战马嘶鸣,一队骑兵从大军呼啸而出,来到距离城池数十丈的地方停下。
第十三章 乌合
高澄在人群中极目看去,强化后的视觉勉强看见,这队骑兵正中是一个腰间和额头系着黄色头巾的大汉,此人手中提着长柄大刀,气势不凡。
“城墙上的狗官兵给我听着,我乃大贤良师麾下渠帅彭飞,今率十万大军前来,你们如果打开城池,我便饶你们一死,如若不然,打破城池鸡犬不留!”这大汉纵马出阵,厉声大吼、声震四野,传遍八方。
城墙上的郡兵听到城下的黄巾大军足有十万,不禁心惊胆颤,士气大降。
城墙上,一个银甲青年冷哼,手中出现一柄强弓,周身陡然涌出一道淡白色的气息,这道气息凝练如同匹练附着在弓箭上,散发着刺骨的杀意,气势远超城墙下的彭飞。
当这个银甲青年准备放箭的时候,一个手掌按住了他的肩膀,银甲青年转头看去,缭绕周身的白色气息稍稍放松。
“子文公子,为何阻我?”银甲青年声音沉静,拦住他的是一个士子打扮的青年。
只见子文公子微微一笑,问道:“叔至,你可有把握一箭将城下贼将射杀?”
银甲青年迟疑一下,十分诚实的说道:“我的箭法还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么远的距离,只有三成的把握射杀贼将。可这贼将在城池下面耀武扬威,如果我不出手激励士气,恐怕城墙上的郡兵士气会崩溃!”
子文公子名叫王俊,字子文,出身汝南郡弋阳王氏,在汝南郡的世家子弟当中名声极响,和汝南袁氏也有很深的交情。
王俊哈哈一笑,转头看向城下的黄巾大军,双目神光一闪,似乎将城下大军的所有情形收入眼中。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
“叔至,你来看,这城下的黄巾贼号称十万,但据我观察做多有五六万人,并且其中绝大部分是被裹挟的老弱妇孺。太平道的核心人马还不及其中的一成!”
王俊指着城下的黄巾大军,露出不屑之色。
他说道:“城下的黄巾贼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等到对方攻城受阻,选一位大将带着精锐人马趁夜突袭,直接斩杀贼将,这五六万人马必定烟消云散。叔至是练罡境界的超凡武士,正是夜袭主将的最佳人选,如果这时候出手,让贼将知道城内有超凡武士,说不定会加固营寨严加防备。这就是我阻止叔至的原因!”
超凡境界的意思,就是修炼者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极限,达到非人的层次。练体流的武士从练力一层修炼到九层,突破九层的瓶颈便是号称超凡的炼罡境。王俊知道银甲青年的实力,所以并不担心城下的大军。
银甲青年敬佩的看了王俊一眼,说道:“子文公子好计策,我这就去禀报县尊,请他按照公子的计策先编练八百精锐,等到对方遇挫趁机突袭!”
这银甲青年是弋阳县官兵的统领,负责守城抵御黄巾大军,得到计策之后他不敢怠慢,连忙去找县令商议。
城下的彭飞骂了几声,看到城墙上官兵士气低落,不禁哈哈大笑。王俊见到这一幕,面上浮现出一丝怒气,双目陡然出现一道幽光。幽光森然,看彭飞就像是在看一具尸体一样。
如果有炼魂流的高手在此,看到王俊眼中的幽光就能判断出,这个青年赫然已经达到了养魂境九层。只有精神力达到巅峰并且外溢,才会显现出这种异相。
远处大军之中,高澄朝城墙看去,但距离过远看的不甚清晰,不过他听到彭飞在阵前狂笑,能够猜到这座县城中的官兵士气肯定不高。
“弋阳县在汝南的东南方,往北再越过几个城池,就是颍川郡。颍川荀氏和汝南袁氏名列天下八大世家,这两个世家中也不知有多少强者。这彭飞还真是不知死活,没有太平道高手的帮助,就这么点兵力也敢在汝南郡攻打城池?”
高澄回想着原身的记忆,这方世界是大汉皇室和世家的天下,把握着修炼的门路。按照高澄的理解,天下各大世家就像是一个个门派,而大汉刘氏则是所有门派的盟主。
汝南袁氏和颍川荀氏名列八大世家,乃是天下人公认的强大势力。随便来一个高手,就能让这支黄巾军得到惨痛的教训。
眼前的弋阳城看似只是一个小县城,实际城中的世家和汝南袁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说不定其中就有实力强大的游侠或武士。
“扎营!”彭飞哈哈大笑,随后转身返回军阵,指挥麾下兵卒在城外安营扎寨。
黄巾大军安营扎寨的能力高澄早已见识过,此时看到一队队黄巾士卒乱糟糟的搬运木桩制作拒马鹿角。忍不住暗中摇头。
“彭飞和黄邵这些黄巾将校,实力不错,可是论带兵作战的能力,拍马也比不上大汉官军。就靠这样的乌合之众,怪不得短短时间就被大汉官兵率军平定。”
自古起事最重要的是得“人”。太平道这些年从寒门子弟和平民百姓中培养了许多高手,可是这些高手毕竟出身寒微,不像是世家子弟那样从小接触各种知识。在带兵这方面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只有给这些高手一些时间,让他们能在厮杀战斗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成长为合格的大将。
高澄心中微微感叹,可惜大汉官兵不会给黄巾大军机会,在黄巾起事的前期,便飞快的派遣大将带兵征讨。把太平道的高手杀的七七八八。
而侥幸没有死的黄巾残部,在不断的躲藏以及和官兵的厮杀,终于磨练出不少的豪杰。可惜这个时候黄巾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此时太平道上下,只有张角有着通天之能,内政、兵事无不精通,还是天下少有的炼魂大宗师。张角之下,基本上没几个能带兵的。
“高叔,你找个机会给小莹说一声,让她警惕一些,随时做好逃命的准备!”高澄来到高泰身边暗中说道。
高泰不由一惊,目光在四周一扫,发现没有人注意他们,这才低声的问道:“公子,怎么了?难道你发现了什么危险?”
高澄低声道:“我暂时没发现危险,不过你也看到了这位黄巾渠帅的带兵水平,在他手下,只要遇到官兵我们就要做好随时逃命的准备,有备无患!”
高泰想了想,忍不住点头赞同。“公子说的不错,我这就去告诉小莹。让她做好准备。”
第十四章 夜袭
数万黄巾兵一番忙碌,终于在城外建好了营寨,此时天空淡红,晚霞已至,渠帅彭飞没有派兵攻城,而是下令大军在营寨修整。
天色逐渐昏暗,弋阳城墙上的王俊却双目闪烁着亮光,他将五感和心神力量催动到极限,居高临下查看着远处黄巾营寨的动静。
他的身边站着银甲青年,还有一位身穿县令服饰的中年男子,这中年男子看到远处的营地,神色略带一丝焦躁。
突然,王俊哈哈一笑,猛地拍手道:“真是天赐良机,这黄巾贼军中居然没有道士或策士存在,并且贼将的营寨疏漏不堪,不用再等明天了,今天夜里只要叔至带兵突袭,斩杀贼将,定能一举破敌!”
“子文此言当真?”中年男子眼神一亮,连忙问道。
王俊微微笑道:“县尊放心,我已经将明堂心法修炼到第九层,拥有洞察天地之能。黄巾贼兵要是有法家策士或者道家道士坐镇,定然瞒不过我的感应。不过贼营即便有炼魂流高手坐镇,也改变不了乌合之众的事实。”
银甲青年点头说道:“没有炼魂流高手,对方就无法提前感应我军夜袭,县尊,此时夜袭有胜无败!”
县令一咬牙,下定决心。“好!从郡兵中挑选出来的一千精锐,我全部给你,陈到!希望你不要辜负全城父老的期望!”
银甲青年,也就是陈到,他神色沉稳,拱手领命,“县尊放心,属下愿立军令状,今夜必将贼营击溃……”
说完,陈到转身下城,开始调集弋阳城内的官兵。王俊看了陈到的背影,突然说道:“县尊,陈叔至不过是游侠出身,如今已经成了练罡境的超凡武士,前途无量啊!如果能让此人归心,何愁贼寇袭城?”
县令听到这话,顿时明白王俊这是想要将陈到招揽到家族。心中忍不住羡慕和妒忌,可惜他的家族在外郡,并非本地世家,想要和王俊争夺人才也有心无力。
夜晚,月色昏沉。黄巾士卒经过连续几天的强行军早已疲惫不堪,扎下营寨之后倒在营帐中便不想起身。至于跟在黄巾军后方的老弱妇孺,还剩下数千人。这些人缩在营地的角落,隐隐传来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