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报。殿下,您是圣人选定的太子,您不该对自己的身份有所质疑。储君之位确实如履薄冰,您应当迎难而上,若是步步退却,追随您的人,又当如何自处呢?”
太子破天荒没有扶他起来,只是幽幽道:
“母亲出身卑微,便成了他们攻讦我与母亲的口实。可父亲与先皇后无子,此后再未立后,咱们谁都不是嫡子,谁也没有比谁尊贵,又有何分别?无嫡立长,难道不是天经地义?他们不过是贪图圣位,贪图大权,说些冠冕堂皇之论以作掩饰,愈发显得卑劣。”
晁衡心中发慌,伏地叩首,道:
“殿下慎言,当心隔墙有耳。”
“呵!”太子冷笑一声,“我害怕甚么隔墙有耳,他们已经将暗箭对准了我。两月前游猎时,长姊堕马,是因为要救我躲过暗箭;半年前大明宫游假山园,五弟(鄂王)被大石砸中头部,昏迷大半月才苏醒,差一点毙命,亦是为了要推我躲避。现如今的圣杯之事,八成还是冲我来的。你说,我还需要担心隔墙有耳吗?我还能再退步吗?你说得对,我若步步退却,追随我的人,又当如何自处?怕是,连命都要搭进去。”一边说着,他已然攥紧了手中的折扇。
“殿下,要忍啊!武氏与寿王正当宠,圣心难测,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一旦留下把柄,惹恼圣人,将得不偿失。”晁衡苦劝道。
“那你说,该如何是好?我忍得还不够?此时不反击,更待何时?”太子生了怒气,冷眸垂看晁衡。
晁衡额头上已然淌下冷汗,他知道自己早已是太子战车之上的人,脱身不得了。身处唐国近二十年,他已然深深融入了这个国度,再不能置身事外。这一步棋,他亦不能走错,否则,将万劫不复。不知此生是否还有命回故乡再看看,尝一尝幼时最爱的腌梅米团子,听一听平城京的乡音歌谣。
想起故乡,他的眉头一皱,想起了一个许多年前的故人。那位故人与他一道乘船来唐国,但是他们已经分别十数年未见了。但眼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他忙道:
“殿下莫急,我东瀛有贴身护卫的秘术,或许可保太子平安。”
“哦?”
“拔刀术,是贴身护卫的无上秘术,此道高手反应无人能及,出刀快如闪电,可防任何偷袭。”晁衡解释道。
“好!晁先生可是知道此道高手?”
“下官确实识得一位拔刀术的高手,当年与下官一道来到唐国,但……我们已然十数年未见了,在下只是大半年前收到过她寄来的一封信,尚不确定能不能寻到她。”
“无妨,你且尽力去寻,我自会让人助你。”
“喏。”晁衡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今夜暂时过关了。太子虽表面忠厚仁德,可若发起狠来,一样是冷酷无情。他今夜已然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
从东宫出来,回府的路上,晁衡坐在车中发愁,他该到哪儿去寻她,那位一别十数年的藤原家的阿妹。她在洛阳吗?上一封信上,她说在长安过得很好,是不是该去长安寻她?
可他没想到的是,当他的车驾回到自家府门口时,远远地看到有一位黑布蒙眼的男子,提着一把武士大刀立在他的府门口。
走近一看,原来男子不是男子,而是女子,而且,样貌依旧是十数年前的模样,虽然长高长大了,可五官依旧,熟悉得令人恍惚。
他吃了一惊,走到那人近前,几乎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实在无法相信,这世上竟然有如此巧合之事。他要寻得人,今夜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千……千鹤?”晁衡下意识用上母语,轻声唤道。
然后他看到对方绽放出漂亮的笑容,同样用母语回应了一声:
“阿倍大哥,好久不见。”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临时有事要出门,没有办法更新了,这周的更新要少一章,下一次更新在下周二,不好意思啦。
最近几章都是过渡章节,同时也是解密章节,将前文留下的伏笔串起来,解答一些问题。若是忘记了前面的情节,也没关系,这章我借着伯昭的口,为大家简单梳理了一下,相信思路能更清晰一些。
另,高句(gou一声)丽(二声)原本是占据我国东北部地区与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此时已然被灭国,代替高句丽的是新罗。还有一小部分高句丽残民组成了渤海国,大部分融入唐,还有的都是在安东都护府的统治下。百济、高句丽、新罗其实是同时存在的三国,称作朝鲜三国。新罗存活到最后统一朝鲜,但新罗后来也分裂了,成了所谓“后三国”,后三国最后又被高丽统一。因此高句丽与高丽并不是同一个概念。高丽建国大约相当于我们的宋朝时期,一直延续到我们明朝洪武二十五年灭国,被李氏王朝取代。
我突然脑洞大开,想起千鹤淡笑着说:“阿部さん、久しぶり。”这场面,简直苏爆了!【病的不轻】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夜幕之下; 徐玠正手捏一封密信急匆匆行走在公主府的回廊之中。府中星火点点; 尚未到就寝时分。廊外庭中; 恰逢一队举着灯笼巡逻至此的府中护卫见到她; 止步向她行礼,向来温和有礼的她却理都未理; 径直路过。护卫首领有些奇怪,但并未深究。这些护卫是外院的侍卫; 隶属禁军; 虽说护卫公主府安全; 可并不是公主的人,他们本质上依旧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这许多年来; 晋国公主府从未少了这些禁军的身影。
不多时; 徐玠穿廊过堂,终于来到了内院公主的寝院外。门口,公主的贴身侍卫程昳正守在门口。见到她来了; 扬起笑容,遥遥便拱手施礼。
“玉介姐姐; 别来无恙啊。”她说话的口气很是亲密。
“阿昳; 辛苦了; 一路奔波,回来后也不得休息。”徐玠见到她,也显得十分开心。
程昳,济州东阿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卢国公程咬金的后代。眉目清远; 面容刚毅,身材挺拔如白杨,一身的利落干净,是大唐少见的女武将之一,官至拱月军左都督,属于女官体系,从五品武将。她与徐玠一样,都是自幼追随在李瑾月身侧。
当年十四岁的李瑾月主动请缨,要去军中历练。圣人准允,但苦于她一介女子,在军中没有人照料,许多事不方便。于是在将门之中挑了三名女亲兵与她。当时挑了卢国公程家的庶女程昳,英国公徐家的远亲徐玠,还有一位鄂国公尉迟家的庶女尉迟焉,三女都在各家之中受到过文韬武略的熏陶,又与李瑾月同龄,一同陪伴李瑾月出征。
边关艰苦,徐玠第一年冬日就冻坏了身子,患上哮病,一剧烈运动就会病发,自此不能再习武,亦不能上阵杀敌。但她头脑聪慧非凡,便苦读兵书谋略,成为军师。程昳与尉迟焉则练就一身强悍的功夫,更是谋略过人,多次助李瑾月奇兵致胜。后来二女分任拱月军左右都督。右都督尉迟焉现在留守在安北都护府,依旧替李瑾月控制着瀚海军。李瑾月身为瀚海军大都督的同时也是拱月军的大统领,拱月军是大都督的亲卫军,因而对瀚海军有一定程度的监管与调派权。
拱月军是独属于晋国公主的一支规制一千人的亲卫精英军队,建军五年,全部由女子组成,乃是大唐独一无二的娘子军。军号“拱月”,意味拱卫晋国公主李瑾月。拱月其实也是禁军的一支特殊部队,明面上的最高指挥权在皇帝手中。但与公主府外院的那些禁军本质上不同的是,拱月军由李瑾月一手组建,即便有最高皇权压迫,她们也只听从公主号令。
而皇帝容忍这样一支不受控制的部队存在的原因是:她们都是女子,且仅限一千人。拱月军最初建立时,圣人因为王皇后之死,觉得这是对李瑾月的弥补,因而并未有任何阻挠,顺利通过了提案。但此后,圣人似乎有些后悔了,拱月军曾无数次面临裁军撤号的危机,是李瑾月和徐玠无数次从中斡旋,与皇帝交换各种代价条件,才得以保全。比如这一次李瑾月从安北回归,也是因为皇帝要裁撤拱月军,李瑾月不得已用自己的自由与安全,换得了拱月军继续留存。
就是这样一支磨难重重的娘子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平时守卫公主府的能力,依旧高于禁军的一般水平。内忧外患考验着这支娘子军的意志力和团结心,将她们各个锻炼成铁血女将。她们是精锐中的精锐,绝不输须眉。只是由于皇帝的顾忌,拱月军虽然跟随李瑾月来到了洛阳,却只能在城外的禁军大营旁单独开营驻扎,每隔一旬,便会有两百人(长安时是三百人逢旬换防,洛阳公主府比较小,因而缩减至两百人)换防入城,守卫公主府内院的安全。
去年十二月,公主被急招归长安,程昳当时并未与大部队同行,而是留在安北都护府,处理一些公主离开后的善后之事。她延后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踏上了回归长安的路程。结果行至长安附近时,忽的传来消息,朝廷就食洛阳,已然迁走。她们不得已又中途折返去洛阳,耽误了不少时间,直至两日前刚刚抵达洛阳。
“为公主做事,何谈辛苦。”程昳笑道,随即问,“玉介姐姐,这天色不早了,匆匆而来,可是寻公主有急事?”
“确实是十万火急之事,公主呢?”
“公主半个时辰前去了客院那边,说是去看那位杨小娘子。她让我守在门口,以防您有急事来寻。”
“看来公主早有预料。”徐玠道。
“玉介姐姐,公主还说如果您来了,就带您去客院那边,她短时间内不会回来。”
徐玠一听,心中觉得古怪,看望杨玉环需要多长时间,为何短时间内不会回来?不过她也未多想,只是让程昳带路,两人又急匆匆往客院而去。
就在半个时辰前,李瑾月阔别大半月归府,用完晚食,疲惫的她叫人准备了浴汤,洗去一身劳累,还略饮了点酒解了解乏。
出浴、更衣、散发,坐在廊下吹风,她瞧着今夜月色尚算不错,心情虽有阴霾,但却不至于抑郁不振。想了一会儿这次的圣杯之事,想得脑仁疼,却没什么头绪。干脆便不想了,转而想起沈绥叮嘱她要去看看那位养在她府中的杨小娘子,她于是决定做一只听话的好兔子。
可转念又想,总不好空着手就去见人家小姑娘,她其实还真的不大擅长应付十来岁的孩子,就这么空手去该多尴尬。而且,上次把人家小姑娘的香匣子打碎了,这次得赔给她点什么。她在自己屋里翻箱倒柜半天,才翻出来当年母亲留给她的一副彩色水晶棋。本来想找点玩具送给小姑娘的,可她这个人就是如此无趣,换了赤糸定不会这般伤脑筋。罢了罢了,就送棋给她罢,她若会下棋,她们还能下下棋解解闷,缓解尴尬,增进一下友谊。若不会,自己也能教她,打发打发时间。
嗯,好主意,她愈发觉得自己这回可算是送对礼物了,从前送给莲婢的东西好像都没送对。她其实也就送过礼物给这两个人,其余从府中礼宾处送出去的礼物都是玉介替她送的,可不是她自己的礼物。
她夹了棋盒,出了院门。想起若是下棋耽误时辰,玉介有急事来找不好,便叮嘱了程昳一番。安排妥当,她才终于迈开步子,踏着锯齿木屐,哒哒往客院而去。
她刚踏进客院的门,就听到了婉转的歌声。于是她立刻放缓了脚步,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