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鉴借。朋友们,我们要对“起跑线”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重新的认识了。“硬盘”的后果是毁了孩子一切的未来。
    识字、算术都不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孩子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内容。让孩子死记硬背,早早开始读拼音、认汉字,显然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应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1。学会生活生存;2。学会如何学习;3。学会良好习惯;4。学会协作交往…。。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鼓励的角色,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 “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天地人身心灵合一会所的会员张先生在一次身心灵成长分享会上向大家介绍说,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张先生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张先生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张先生的母亲让他明白了: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母亲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母亲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只有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他们的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母亲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母亲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母亲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母亲的工作地。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母亲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母亲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亲自身的行为,如果母亲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在短时间内,母亲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母亲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一位朋友允许她的孩子们与他们的朋友在厨房打闹,玩具、颜料与泥土不时地飞落到食物里。几年以后,她上大学的儿子带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饭。“我总想能来你们家实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说,“我们曾在这里拥有欢声笑语──汤里也飘落着玩具。”
    作母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负担,有时你需要少一些责任感,与孩子玩在一起更加重要。
    起跑线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给孩子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保护好孩子的想像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让孩子的大脑成为存储器更为重要。

正文 第六卷 第三十二章 共同的约定

天力灵示:做个生命的勇士, 做个新时代的引领者, 做个技艺高超的生命冲浪者, 这本是你我共同的约定, 你记起来了吗?
    一颗一颗生命的种子,欢呼着,彼此约定,披上了各样的外衣,相拥着来到了人间。
    一个个幼嫩的生命诞生了,一个个家庭因此而进入了喜悦或是悲伤,一段段人生的旅程就此展开。
    内在孩童,通常指代成年人心中没有长大的孩子部分,以孩子的心加入成人的世界,必遭受挫折,这是我们一再在人间看到的。
    为何如此?那么这些孩子的心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些什么呢?
    除了心理学的视角之外,还可以从更本质的,灵魂的层面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内在孩童。
    如果我们观察一个孩子,我们会看到他的真诚的笑脸和眼神的纯净,是发着光的。我们很容易被孩子的事情所感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怀念着自己最初的那份纯净,怀念着我们来到这里之前的那个自由世界。
    是的,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那个一元的纯粹的自由世界的频率还在孩子的心中很清晰,还没有被世界的二元教导所遮蔽。耶稣说,你要想找到我,你得重新成为一个孩子,就是此意。
    只是我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来学习我们的相反面的。透过相反面的学习和体验,我们会更深的理解自己的光明所是的含义。于是,我们自愿遗忘天乡,投入了这里的浓密物质实相。
    我们踌躇满志而来,带来了我们的渴望,渴望自己可以在这样浓密的物质实相里散发自己轻盈的光,传播自己自由的爱。
    于是我们天生会为别人着想,而忽略自己。我们天生信任周围的人和世界。我们天生觉得自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很多事。只因为,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来自的那个地方就是这样的。在那里,没有危险,没有欺骗,没有不能。
    我们渴望自己可以在这里被懂得,渴望看到自己这样探索的成功和价值,渴望看到和我们内在一样真诚的笑脸,渴望看到自己可以在这样的不可能里创造出如天乡一般喜悦美丽的花园。
    这就是我们的内在孩童,一直是我们和来处,和“我是”亲密连接着的生命部分。
    只是,这样的孩童的频率在这个二元世界的规律和法则里是稀少的。是不被理解的。甚至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二元爱的方式也无法和我们内在的纯净真实相应。处于我们记忆中的无条件的爱,我们无条件的接纳我们的父母和周边的亲人,开始模仿他们,学习他们。于是爱变成是有条件有代价的事。光开始变得越来越弱。我们变得迷惑,不知道在自己生来的记忆频率和这世界的方式之间出了什么事,我们不敢表达自己,因为那会被视作是错的,得不到爱。
    于是,*外衣越来越强壮的同时,我们内在的纯真品质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被隐藏的越来越深,以至于我们完全忘记了他们。和他们失去了联结。
    再然后,我们携带的强大创造力按照二元的模式,创造出来了种种自我保护和防御机制,创造出来了种种隐秘的掌控世界的方式,创造出来了种种应对世界。得以自保的本能方式。
    可是,我们同时失去了和内在喜悦之源的联结,我们不再感受到快乐。
    我们在人间摔的伤痕累累,遍体鳞伤,我们又在求助的过程中被认定自己是错的,是不负责。
    重要的是,这样的历程正是勇敢的灵魂们所要的。
    重要的是,在痛苦的推动下,有一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迷茫,停下来开始思索人生,开始自问我到底是谁?我到底从何而来?我到底为何在这里?
    于是我们内在受伤的孩童开始向我们呼唤。我们看到那个求救的孩子,开始感到自己曾经对自己的背叛,开始感到自责,感到羞愧。同时穿越伤痛的目光,我们也看到了那个孩童他本来的创造力,他本来就有的喜悦和爱的能力,他本来就有的生命之光的力量和智慧。
    我们的生命终于有了方向,我们要疗愈这个孩子的伤痕,我们要联结这个孩子本来的频率,甚至透过这个孩子,联结我们的来处,联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