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生命终于有了方向,我们要疗愈这个孩子的伤痕,我们要联结这个孩子本来的频率,甚至透过这个孩子,联结我们的来处,联结我们的本是。
于此,小灵魂上路了,朝着自己生命的终点飞奔。
不再惧怕黑暗,因为我们本持有光明。不再惧怕匮乏,因为我们本是丰盛。不再惧怕无法爱,因为我们本是爱。不再惧怕被抛弃,因为这个孩子其实他一直在我心中,即使不看也根本无法将她抛弃。
生命在这样的旅程里开始绽放光芒,灵性在这样的二元的磨难下开始越来越成熟。
我们同时具备了成年人的担当,尊重,涵容,广博和视野,我们也保留了内在最深处那个纯净,信赖,和爱。
孩子和成人,二元就这样被融合成了一。
带着这样印记的小灵魂们在这样的一条路上,会展现出这个世界的拯救者模式,自大模式,天真模式,轻信模式,没自我模式,愚善模式,等等。
而为了适应二元的世界,则会创造出来,指责者模式,受害者模式,讨好模式,等等各种掌控模式。
出路在哪儿? 我们无法分离的看待自己和世界,我们要做的是,再次,把自己内在光明和无条件之爱的本质活出来,把我们本是一的频率给出来,把我们内在的真相说出来,携手在这个二元的世界创造出一元的光爱花园。这样,我们就必须学习二元的游戏规则,学习有限和无限的共存,学习谦卑和伟大的共存,学习敞开和保留的共存,学习有界和无界的共存,学习你我他的共存。
我们降临这个世界时的状态:纯真,信任,生机盎然。自然地爱,没有保护层,我们*裸,全然脆弱的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认同,没有姓名,地址,我就是我。
但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创伤和制约,所以就有了保护层。当保护层出现的时候。我们失去了原有的纯真和美好。失去这样的状态并不是不幸。因为它呈现出的挑战和潜能,是要将纯真和美好由无意识状态变成有意识状态。
唯有我们没有再度拾回那份纯真美好,才是令人感到难过的。
中间层是我们受伤的脆弱情感层;也就是脆弱受伤的小孩
我们小的时候大致都经历过一些创伤,没有一个完美的成长中的孩子。这些创伤来源不一。可能是:被拒绝,活力能量受压抑,麻木不仁,缺乏温暖,紧张,受虐,被比较,有压力,被苛责。被批判……而这些创伤中最大的羞辱是不被支持做原来的自己,而被制约成为别人(父母,老师,整个社会)所期望和要求的人。带着这些制约,我们的纯真。美好,爱心,信任……开始一一瓦解,不复存在。纯真变成多虑、信任变成不信任、自然流露变成精神崩溃和自我怀疑、热忱变成担忧、生气盎然然变成沮丧缺乏活力、抒怀变成催促、自然地权利主张变成好战或无法保护自己……这些清单列不完,而我们就在这些过程中受伤了……
这样的伤害在我们一生中不断地发生,最早可能发生在母亲的子宫里,后来也发生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每个人受伤的程度不一样,自然每个人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而我们或多或少受过伤害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少有人在小的时候具备内在的资源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不受到负面影响而强壮的活着。
人性中脆弱的自然状态是:柔软,接纳开放,幸福感。
然而在受伤之后,失去了内外的信任,脆弱的这些状态混杂了害怕,孤寂和羞愧。这一层成了一个令人害怕,孤立,内疚的空间……
经历了社会的多年的洗礼,内在的小孩变得服从,不得不压抑,因为如果不这样,大人不认同,只有服从才会得到大人的爱和赞同。
每个小孩都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遭遇到这种直接的伤害,也因此内在的小孩发展出不同的应对方式,应对外在的伤害,这自然就有了保护层。这就是保护层的防御机制。
这一层是我们用来将苦痛的能量阻隔在外,以免受伤的屏障,它也是用来掌控生活的方法。
保护层设法让自己不受到更多的伤害和害怕,把痛苦的能量阻隔在外,用尽各种办法保护自己。
例如:在生活中努力奋斗、取悦别人、退缩不前、理智化、诱惑别人、保持忙碌、压缩生命力量、让自己安全、用上瘾的药物或行为让自己分心、叛逆、愤怒感、让自己的认同和行为符合别人的要求,顺从地将事情做好、带着深深的疏离感、或者崩溃放弃等等,不可胜收。
保护层不是一个负面的空间,是我们的无意识造成了他的负面性。当我们还是个小孩时,必须找一个保护自己的方式,自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防御风格,而我们却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真实的自己,其实这不是……
而保护层最大的功能就是和别人的保护层互相吸引,所以我们和别人发生一切的关系都是在自己的保护层里发生的行为;而我们保护层很多让我们不喜欢的行为思维都是来自于那个脆弱的情感层,当我们愿意接纳,拥抱自己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生命才会有真实的喜乐与亲密的爱。
当我们愿意以怜惜之爱去全然的接纳我们曾经受伤的内在小孩,当我们自己愿意抚慰怜惜脆弱的自己,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更为亲密,我们自然和外在所有的一切都更为密切,内心自然就会宁静喜悦,这就是找回真我!去拥抱那个内在脆弱小孩,去爱那个内在脆弱受伤的小孩,勇敢的面对自己那个脆弱受伤的小孩,和那个受伤脆弱的自己做真正的朋友。当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很和谐,自然外界的人和事都会顺心顺意!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找回真我!一起追求生命永恒的身心合一!
怎么去找回自己的真我?通过冥想的方式帮助寻回在各发展阶段中脆弱受伤的内在小孩;通过与内在小孩特殊的对话方式,给予脆弱的内在小孩疼惜关爱之心,找到自身内在爱的源泉、提升自己爱的能力;重新给那个脆弱受伤的小孩深深的接纳和尊重;深深的拥抱脆弱受伤的小孩;那个脆弱受伤的小孩深深的拥抱我们,我们就到了自己的真我。
“内在小孩”受伤的成人,当发现自己需要别人的时侯,不管其需要是多么正当,都会觉得很丢脸;特别是在有性需求时,更会体会到羞耻。因为真实的自我会让他觉得可耻。
正文 第六卷 第三十三章 打开自己内在的力量
曾经;有一个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个乞丐机械地举起帽子,喃喃地说:“给点钱吧。”
陌生人说: “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
乞丐回答说: “什么都没有; 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我有记忆以来; 我就一直坐在它的上面。 ”
陌生人问: “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
“没有。”乞丐说: “有什么用; 里面什么也没有。 ”
陌生人坚持: “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惊奇和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你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了吗?
是的,我们都知道我们有个装满了金子的宝箱,打开它,我们就不必向外乞讨,乞讨爱、乞讨认可、乞讨关注、乞讨财富名利……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遗忘了它——我们本就拥有的成长的力量:当我们陷入生活的琐碎,当我们被负面情绪所淹没,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结束一天又一天的重复日子,当我们在孤独中怀疑存在的意义,我们就开始在内心呼唤“请帮帮我吧……帮我走出这样的困境……帮我从痛苦中解脱……”
亲爱的朋友,你打开自己的箱子了吗?或者,你压根不相信自己有个装满金子的宝箱?还是,你还没有找到打开箱子的钥匙?相信自己的心,相信这条向内探索的路,少一点向外的乞讨,我们就多一些内在的力量,就多一些成长的喜悦。
如何找到自己内在的力量?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开箱子,如何找到自己内在力量呢?
信任:信任灵魂的旅程,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相信生命会带我们体验最适合我们的成长道路,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此刻,我面对困境,那勇敢地走出困境就是我的功课;如果此刻,我感到被伤害,那接纳和爱就是我要面对的功课;如果此刻,我陷入迷茫,那么清晰的洞察力就是我要去做的功课。
臣服:臣服并非认命,并非什么都不做。真正的臣服是,在内在。全然接纳当下发生的事。放下情感上的抗拒、愤怒和头脑里的评判、贴标签。如此。你的心才会在宁静中升起更深的觉知,这份觉知会带给你更有效的行动,这时候的行动是基于了解的积极能量,而不是基于恐惧、批判、抗拒的负面能量。
觉察:观照和觉察。是最简单却最有力量的成长工具。经由觉察呼吸我们可以进入内在的宁静空间,如果记起来,请每天多次觉察自己的一吸一呼,觉察微小的动作,觉察脑袋里的念头,觉察细微情绪的升起……觉察而不批判,单纯而温柔地包容、接纳它们,会带我们进入深深的宁静中,那是一条回家之路。
情绪:通情才能达理。不管遇到什么事,先把情绪处理好,所谓静治百病,定能生慧,一颗平静安定的心才能引导智慧的行动。允许情绪经由你充分表达它自己。但小心不要陷入头脑编织的受害者故事中,不要陷入过去和未来的时间幻象中。当情绪升起,就在当下这一刻,让感受充分表达,因为在当下,你是安全的,每一个情绪的升起,都是一个疗愈的机会。
为自己的情绪和生命负起责任:不管别人或外在情境激起你怎样的情绪,都不要抱怨别人为何如此,环境为何如此,先问自己内在为何有如此的反应。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头脑编织的受害者故事中,但如果你任由自己去当一个怨天尤人的受害者,那么你就放弃了成长的责任,放弃了活出自由的力量。
成长在生活的点滴中:如果你有一位很好的导师带你成长,那很好,但不要依赖,最好的老师是我们自己的心,是我们内心升起的感受;如果你有经济条件去上价格不菲的成长课程,也很好,但如果你不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生命体验中,那它们都不是你的。生活就是灵魂成长的教室,生命就是我们的导师。我们遇见的每个人,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有可能向我们揭露成长的功课,只要你勇敢地去观照所有的情绪和苦难。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而且积极投身于生活,在人生的琐碎中发现生命的奥秘,在生活的细微中探索内心的真相,远比躲在深山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很多。
发现自己的天赋使命:教育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并为他的天赋绽放创造空间。有家长问:怎么去发现孩子的天赋?梦灵答说:观察你的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处于宁静而喜悦的状态。那些能让你感受到内在喜悦的事,就是你真爱之事,就是你的天赋使命。创造力在爱和喜悦的宁静中绽放,在恐惧和功利的浮躁中枯萎。去做让你充满喜悦的事吧,它们会滋养你的生命。
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