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家长谈到她的小孩特别爱吃糖,她怕每天吃的糖太多,把牙吃坏了,就规定孩子每天吃两块糖,但是孩子还是愿意多吃,妈妈为了防止孩子多吃就把糖桶放得高高的,孩子说妈妈我要吃糖,妈妈就取下来给他两块。过了不久,她发现孩子偷糖吃。孩子将凳子放到桌子上,然后踩到凳子上取下糖桶拿糖吃,因为小孩太小了,不懂得把凳子撤走,妈妈就发现这个问题。妈妈开始反思,每天管他吃糖,却发展成说谎的坏毛病。后来她换了一个方法,和她的孩子说到:“宝贝你看你那么爱吃糖,妈妈总是忘了主动拿糖给你吃,以后要不你自己管糖桶,自己去取怎么样?”孩子一听非常高兴,孩子说行,妈妈接着说:“但是妈妈还是不希望你多吃,我们还是按规定,每天只吃两块,你看这样可以吗?你自己能不能管得住自己吗?”孩子说能管住,妈妈就特别信任的把糖桶拿下来,然后母子两一起将糖桶里的糖数过,一共有26颗糖,妈妈对孩子说:“你可以吃13天”,孩子说我肯定能吃13天,妈妈就很信任的把这个糖桶交给了孩子。过了几天,她再去数糖,孩子一块都没有多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是一个教育的细节,一方面很好的控制了孩子吃糖,另外一方面,又培养了孩子一种诚信的道德品质。这个比妈妈每天提防着孩子,孩子会每天偷偷偷糖,这个效果是不是好得多,家长改变一点,孩子就改变很大。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好的教育不用搞得太复杂了。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基本上是共同的,一般来说家长都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希望孩子智力出色,一个是希望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智力出色方面,家长们会做很多的功课,现在在孩子出生之前,就会加强营养,孩子出生以后,不但母亲要有好的营养,也会非常关注孩子的营养。同时现在可以有很多早期的亲子班和智力启蒙班等等,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这些方法做的再多再好,充其量只是加法手段,只是做加法的一点一点往上加。人们在孩子的智力启蒙方面。忘掉了最重要的手段,运用这个手段可以让孩子的手段以几何递增。是什么手段呢?就是阅读。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这个是千真万确的。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这句话普通人也可以理解,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阅读所成全的就是语言。阅读可以使一个人的语言增速发育的非常好。一个人思维的清晰度和语言的清晰度是成正比的,思维越清晰,语言越清晰。反过来可以说,如果你的语言越清晰,思维也会非常清晰。
    学习新知识,必须依赖已有的知识背景。这也是不断被心理学证实的也是从常识中得来的。比如说一个从小没做过面食的人。和一个从小会做馒头的人,当他们学习做烙饼的时候,谁学习的更快?一个人没有做烙饼,做过很多次面食了,和从来没有做过面食的人是不一样的。他在学习做烙饼的时候会更容易。这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当我们具有某方面的相关的知识背景的时候。再进入这方面的学习就会容易得多。知识经常呈一个网络状的,我们在这边学习的知识,通过语言的媒介会通到其它的地方。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观察一些人,是不是那些平常有大量阅读的人,他们在分析一些问题,在陈述一些问题,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方面。往往比从不去读书和学习的人一定会快得多。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告诉我们说,我们的母语为我们创建了主要的理智分类,这是思维活动有效的资本,离开语言就没有思维,阅读真的可以被形容为是智慧的水份和阳光。它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力的一个助推器,我们想要让我们的孩子聪明。是决然不可以离开阅读的。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教育任何一个细节,想让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不要一想到阅读的重要性就强迫孩子去阅读。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把阅读这个事情做得单纯一些。像对待一个游戏一样去对待,当成共同的爱好去呵护,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阅读。
    卢梭,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别人听你所讲的话,就要设身处地为听话的人想一想,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如果家长自己的行为已经不合乎人情了,怎么可能教给你孩子一些好的东西呢,怎么可能打动孩子的心呢。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他面对了很多的问题儿童,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要对付许多孤立的问题,只要一个问题就可以提示出教育的基础,我们怎样给儿童自由。蒙台梭利最初是研究儿童精神病学的,他后来就发现,很多儿童精神病患者,他的病因就是在家庭教育中,不是遗传,不是其他的问题,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所以说他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一个问题就可以提示出教育的基础,就是怎么样给孩子自由,只要给了孩子自由,只要我们给了他尊重,给了他选择,允许他犯错误,孩子很多的问题,都会慢慢的消失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所以说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优良的人,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同样不要忘记了阅读,阅读有时候也是心灵的自我修复,包括成年人也是这样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带着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长大成人的,在后天自我完善当中,同样也离不开阅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这一点也有阐释,因为思维的力量使我们摆脱对于本能、*和惯例的奴性和屈从。比如说反思精神,我们童年没有培养出来,如果我们有很好的阅读的话,这种反思精神,可能会慢慢回来的,很多优秀的品德,也会慢慢回来。
    如果我们能够赋予孩子一种责任感和欣赏,那么我们的孩子会发展出勇于担当和自信自尊这样一种品格来,这真的是教育中的公式,教育中的真理。如果我们总是在生活中跟孩子讲条件,不断的去命令孩子做什么,用一种家长的强权姿态去管理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发展出一些这样的品行来,讨价还价,自卑或者是逆反,这些是永远成立的,对任何的孩子都适用。所以教育中真的有很多这样的公式,我们可以说教育具体的方法确实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它背后的原理和原则一定是相同的,就像一条红线一样,我们首先要把握住原理的这条红线,才可能产生围绕它的无穷无尽的方法。

正文 第七卷 第十七章 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

多数孩子在学龄前都会自主学习,学语言,学成人的各种动作行为,喜欢探究和刨根问底。这不奇怪,因为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为什么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后会厌学?会丢弃自己的天性?
    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呢?被誉为全美最优教师的罗恩?克拉克,也算是西半球比较严格的小学教师了,他成功地将很多基础很差的孩子送到了自己都想不到的高度,最终有所成就。采访过无数名人的奥普拉评价他为“最了不起的人”。罗恩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热爱学习,并且有志于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在谈到中国教育的问题时,他说“在中国,如果老师强迫孩子去学一些很难懂的概念和知识时,你却不为这些概念和知识增加乐趣和实践机会,那么你们就会错失让孩子一生热爱学习的机遇。”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喝水。”
    罗恩教学的出发点就是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要通过自己——一位教师,把任何知识、技能的有趣点展示给孩子们。在讲雨中的小树林野营的一课时,他觉得这个故事实在很枯燥,便让孩子们第二天带伞上学,关上灯,放上雨打在篷布上的录音,在这个情境中,把这课上完了。这节课对孩子们来讲好短好快。
    李荫莲校长讲过,小学阶段的那点学习内容,你现在不教他,到了一定年龄,他自己也会懂的。因此,我们相信,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绝不在学习内容本身上。关键是学习行为,要让孩子们建立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这才是小学教育给人生的大礼。而不是加减乘除或之乎者也。然而,现实却是怎样的呢。
    80%孩子厌学——北京某所知名初中的一位学生说,孩子80%厌学,也许不得不学,等到上了大学就去放松,或者等到毕业了再也不要去看书!因为够了!因为从小到大受到的压抑已经让这些孩子对学习够了!
    在为了提高一两分而努力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不可能有精力关注孩子们的兴趣。而学生们呢,在一种长期的、慢性的压力之下,这是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厌学是正常的。不可能诞生什么兴趣,更重要的是,这还将造成他们一生的厌学情绪。
    或许也有例外,个别好胜心强的孩子能为了分数而学习,但这种学习的兴趣点也是指向学习内容以外的。不可能长久,当失去竞争环境,他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减。拿奥数来讲,据统计,自1986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奥数竞赛到2009年,共有10名选手获得金牌,近年更连续6届获得团体冠军。但迄今为止这些金牌选手当中,没有一个人获得菲尔兹奖(青年数学家的国际大奖)。奥数热并没有为中国选拔出真正的教学人才。一些奥数班里出来的优秀小学生,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都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如果从一开始就从兴趣入手进行教学,短期成绩可能不会那么“辉煌”,但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是惊人的。
    而对大多数好胜心不强的孩子来讲,只为了分数和竞争而学习。是对学习兴趣的极大摧残,对学习内容本身提不起兴趣,学习排名又不好,他们会变得意志消沉,生活灰暗。这些孩子将来也很可能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变得不自信,对这代人来讲,这才是最致命的!一个不能进行终身学习的人,他很难适应生活和工作的变化。而不自信的人,他的一生也会是被动的、消极的,他们将来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自我调整。
    总之,今天的教师们必须有这样的责任心:千万不要拿孩子做工具,来成全自己的职业成就。今天的家长们也必须意识到: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注重兴趣,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性,不要拔苗助长。
    如果我们不能减低社会竞争给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是不是可能先隔离出一块净土,让小学阶段的孩子能静静地、快乐地、符合规律地成长,等到了中学,甚至高中再让他们去打拼吧。这样做的孩子能积蓄后劲,长远的未来会充满光明。
    芬兰教育据说是全世界第一,“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芬兰前总理阿赫的这句话,让人深有感慨。陈之华在《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中指出,芬兰教育以“平等”和“珍视每个孩子”为最大特点,从更健康、更人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