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的工作目的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养家糊口,希望能有“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已。
所以,他们工作起来十分卖力,心无杂乱,也没有那么多花花心肠,往往是老板怎么要求,他们就老老实实的做,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反抗。
这样的员工简直是最受上位者喜爱的。
老实得就像一头老黄牛,只要给它一把不值钱的草,便能让它乖乖的替人劳动。
而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是这么做的,员工待遇很差,除了官方机构里的“铁饭碗”职位之外,几乎没有员工福利可言。
也辛亏当时国内的物价低廉,人均生活水平差,蔬菜大米往往只需要几角钱便能买到一斤,因此一个月几十块、十几块钱的廉价工资也能勉强生活温饱。
而穆氏集团在当时迁回国内后,招收员工的各种待遇便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好,除了基本工资之外,还设置了各种奖金,逢年过节都有节礼可以免费拿,连员工的过生日,都可以免费领取一个奶油蛋糕。
这些待遇对现在的人而言自然不算什么,稍微正规一点的公司都有这样的福利。
可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这些待遇简直是令人眼红的。
一个小规格的奶油蛋糕,在当时可能就要十几块钱才能买到,看起来似乎一点不贵,可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工厂里的普通职工一个月最多也就三四十块钱,好一点的能拿到五十多块,只有管理人员才能拿到一百块钱以上的工资。
小小一个奶油蛋糕,就要用掉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对于当时习惯节省过日子、连衣服破了都要打个补丁继续穿的人来说,谁舍得这样大手大脚的花钱?
由此便可以看出,穆氏集团对员工的待遇之优厚,几乎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更何况,穆氏集团还是国内当时第一个实行“加班补偿”政策的私营企业,即便是普通员工的工资,也比市场上常规的工资水平高出10%到15%。
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够顺利被穆氏集团招收、工作的职员,无一例外都是令人艳羡的对象,连他们的家人都会以此为荣,甚至比那些备受追捧的“铁饭碗”工作更加令人眼红。
员工对集团充满了归属感,无需人鞭策便会自觉的努力工作,这对集团本身而言也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情。
正文 第1595章 意料之外(35)
穆氏集团便是凭借这一点福利措施,以及穆老夫人主导的慈善活动留下的好名声,受到了民众极高的拥护,很快便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再加上,穆家人天生就懂得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初期打稳基础后,立刻便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且巧妙的将慈善与仁厚的名声牢牢绑定在集团身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穆氏一直是国内市场上风头最盛的民营企业。
正是因为善待员工的举措令穆氏集团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处,穆家人尝到了甜头,后来更是把这一点发扬光大,甚至写进了穆家祖训里。
直至今日,穆氏集团旗下所有的公司,对员工的优厚待遇与福利,一直都是行业里数一数二的。
即使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职场上的勾心斗角也是在所难免,但是有集团善待员工的规矩在先,比起行业里的其他公司而言,穆氏旗下的诸多子公司已经算是一股清流了。
正因如此,在连续几年的大学生毕业任职意愿表上,穆氏集团的名字总是高居不下。
除非是有特殊原因,否则很少会有员工选择从穆氏离职,连跳槽的人都很少,因为他们实在很难再找到待遇和穆氏集团一样优厚的工作了。
尤其是在集团总部,工作资历超过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基本都是对集团忠心耿耿,即使不可能做到处处以集团利益为先,但是也绝不会轻易背叛。
而集团也没有亏待这些人,工资、福利、奖金、年终分红,加起来绝对是一笔令人眼红的数目。
有这样好的待遇,集团政策又颇为透明,连升职的渠道都是多种多样……
员工又有什么理由非要辞职跳槽呢?这从情理上便说不通。
而在商场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穆氏集团历年来的员工离职率低得不可思议,除了被集团解雇的那些人,自己主动辞职的员工……
最近五年内加起来,也没有超过三百个。
仅仅三百个……
穆氏集团旗下那么多子公司分公司,总员工数量二十多万人,三百个算什么?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而在这三百人中间,起码有两百八十个是从旗下子公司里辞职的,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很难逐一考究。
真正从穆氏集团总部里辞职的,这么多年也不过十个人而已。
其中还有三个人还是因为全家移民到国外,不愿意和家人分开才遗憾辞职,但他们其实也不算是真正的离开穆氏。
因为在离职之前,他们都拿到了上司的举荐信,出国之后直接便进了海外穆氏工作,依旧在穆家人手底下工作,只是换了一个国家而已。
国内穆氏和海外穆氏虽然都是穆家的分支,但两者之间除了血缘与长期商业合作之外,在工作用人方面,却是采取的互不相干的两种政策。
毕竟不同的国家,国情民情都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调整。
正文 第1596章 意料之外(36)
因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海外穆氏与国内穆氏在用人方面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国内穆氏所招聘的员工,不管是从法律角度还是集体角度,都只属于国内的穆氏集团,与海外穆氏毫无关联,海外穆氏也无权干涉国内的任何用人措施。
而而反过来说,海外穆氏也是一样,可以自由的支配用人方案,不受国内的挟制与影响。
所以,当有员工因为某些原因必须出国,如果还想在穆氏工作,就必须先从国内的穆氏集团里离职,恢复自由身,然后才能去海外穆氏应聘,而海外穆氏也会在招牌时严格审查这一点。
如果在没有离职的情况下,国内的员工私自跑去海外穆氏应聘,是不可能被通过的,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两边的公司都不能对对方的员工进行挖角,除非这个员工还没有正式签约。
否则一旦被家族发现,违规挖角的一方就必须对另一方付出高额的赔偿,以弥补对方的人才损失。
这样的规矩,说起来也是匪夷所思,让不少的豪门家族都感到不可思议。
毕竟,无论是国内穆氏还是海外穆氏,归根究底都是穆家人自己的产业,自己人挖自己人的墙角,说来说去还是在自己家里,有什么好惩罚的?
这就如同一个家庭里的亲生兄弟,做弟弟的偷拿了哥哥的一支笔。
绝大多数的父母最多就是教育一下弟弟不应该偷东西,却不会因此惩罚甚至打骂孩子,因为这实在不算什么大事。
一支笔能有多值钱啊,拿了就拿了吧,不过是小孩子不懂事而已。
大部分人都会这么想。
可是穆家对于这种事的做法,却是因为区区一支“没什么大不了的笔”,狠狠地惩罚了“弟弟”,并且要求“弟弟”向“哥哥”赔偿一笔足足可以买上一百支笔的钱。
在外人看来,这种行为不是匪夷所思,完全不能理解吗?
但就是这样令人费解的规矩,却能让国内穆氏与海外穆氏在良性竞争的同时,却又避免了双方恶意打压的可能性。
说白了就是让双方公平竞争,禁止那些不该使用的阴私手段,一旦被发现就要重重处罚。
而从海外穆氏与国内穆氏这些年的发展来看。
这种“不可思议”的规矩,其实效果相当不错,只是一般的豪门家族用不上而已。
除了这三个人的特殊情况之外,剩下的离职七个人中间,有两个是因为身体状况不佳,无法再胜任工作,因此被迫离职。
所以,五年以来真正从穆氏总部辞职的员工,实际上仅仅只有五个人。
相当于一年平均只有一个而已。
要知道,穆氏总部虽然只是集团里的一个机构分部,亦或者说,是整个集团的核心母公司,但它的规模实则一点都不小,甚至可称得上是一个超大型的公司结构。
在总部公司里任职的员工,除去高层股东之外,普通员工和底层管理人员的数量大致在四千左右,最多时更是达到了五千多人。
正文 第1597章 意料之外(37)
后来因为集团精简总部机构,将一部分职员下派到其他子公司里做高层管理,这才削减了一部分人数,大致保持在四千左右,浮动率很小。
这么多职工数目里,每年却平均只有一个人主动辞职。
也就是说,穆氏集团总部的离职概率仅仅只有四千分之一!
比起其他大型公司每年至少占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的常规离职率,这个概率简直低得吓人!
这件事对于许多大公司而言不算是秘密。
甚至不少经济版面的媒体在谈及近年来因为市场浮动不定,造成各行业的职工离职率日渐上涨的话题时,总是特别喜欢把穆氏集团单独拎出来说一说,以博取关注度。
因此,“穆氏集团的离职率极低”这件事,完全便是公开的秘密。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位因为偷买穆氏项目而投资失利的公司负责人,经过神秘邮件的提醒,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
就是在最近半年时间,穆氏总部竟然连续有十几人辞职失踪,目前全都处于行踪不明的状态!
这么多人同时离职,对于穆氏而言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任谁都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而这十几个人,只有三个人原本是总部底层的一个小管理。
其他人全都是项目研发组的成员!
其中有五个人是主动离职,并且在离职后很快就便分别与五家公司的人接触,隐晦的透露出有商业机密想出售,而最后,他们也的确成功的把穆氏泄露的项目卖给了五家不同的公司。
在得到一大笔“转让费”和“封口费”后,这些人就神秘失踪了。
电话地址全部失效,查不到一点行踪,连他们的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去哪了,简直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当然,这些事情,五家公司的负责人并没有完全查出来,他们最清楚的只有自己接触过的那个人,其他四个人的情况还是从穆氏内部的流言中推测出来的。
半年之前,穆氏总部连续被盗走五个新型项目……
而在项目被盗、并被人发现之前,穆氏总部突然有几个项目组的重要成员主动离职……
而这几名成员,却在离职之后,分别暗中接触了五家公司的人。
虽然不清楚这种接触的目的是什么,但查到这一步,几家公司的负责人结合自身情况,很快就能猜测出真相。
——这五个人便是盗窃穆氏新项目的元凶,并且将这些项目以极其高昂的价格卖给五家不同的公司,拿到钱以后立即消失无踪。
——而随后不久,五家公司纷纷进行了项目开发,短时间内便赔得一塌糊涂!
几位负责人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