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结局有多憋屈,恐怕只有女居民自己心里明白。
而其他人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都觉得难以接受。
作为受害者的人有火不能发,而罪魁祸首却连一根毫毛都没有伤到,反而在受害者面前有恃无恐耀武扬威……
这叫什么事?!
反思过后,便是一阵阵压抑不住的后怕。
连运气如此之好的女居民,为了给自己澄清谣言都落到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结局。
那如果,换成其他人自己呢?
谁能保证自己在遇到同样的事情后,也能有女居民这样的好运气?
万一他们运气不好,找不到幕后放谣言的人呢?
那他们是不是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把自己的名声放在地上踩,看着自己孩子因为莫须有的谣言被其他小孩子欺负谩骂,甚至影响到家人的正常生活?
仔细想想,所谓的“众口铄金”四个字,简直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每一个肆意传播谣言的人,都有可能是握着这把刀的刽子手。
人们在利用言语肆无忌惮的伤害别人的时候,总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过只是几句话而已。可是当同样的受害者处境降临在自己身上,又有几个人可以潇洒的一笑,说,这不过只是几句话?
刀子没有割在自己身上,就永远不会知道伤口有多痛。
这样简单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明白,亦或者是在明白之后,依旧不屑一顾。
女居民遇到的事情,对于小区里的其他居民而言,不过只是别人的事情。
要他们和女居民一样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因为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每个人心里都难免滋生出一些后怕的感觉。
这就像你走在路上,看到有人出了车祸,不幸惨死。
如果是一个陌生人,你可能只是嘴里感叹一两句,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但如果出车祸的是你认识的人,哪怕只是一个没有关系的普通邻居,心理上的冲击力都会远远大过不认识的陌生人。
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常态。
正文 第2021章 意料之外(465)
人类的心理原本就是神奇而又微妙的东西,有太多的理解方式,也有太多的理解不能。
就好似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往往会演变成不同的结局。
而同样的死亡之下,因为死者的身份不同,往往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而这一切的心理变化和缘由,或许归根究底也只需要两个字作为解释,感情。
人类的感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周围辐射而去,从最亲的亲人,到爱侣,到朋友,再到认识却不熟悉的人,最后就是完全不认识的人。
这份感情辐射的范围是依次递减的,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感情的分割轻重也会有许多微妙的变化,但是总体而言,大部分人最注重的还是亲情。
这种亲情不单单是指父母对孩子的亲情,而是囊括了一切与爱有关的情感。爱的越深,亲情的分量就会越重,最后变成心理上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所以才会一直有人说,情侣之间的爱情无论怎样开始,只要发展到最后,往往都会变成亲情。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指爱情最终会消失,留下的只有亲情。
相反的,它的意思是说,亲情里饱含的爱远远比单纯的爱情更加深厚,所以爱情一开始是浅薄的,如果能一路相伴到最后,情侣之间浅薄的爱意就会随着时间和历练逐渐变得浑厚,沉淀下来,细水长流。
而爱情升华之后,才是亲情。
当然了,并不是每一对情侣都有这个机会将爱情转变成亲情,它升华的要求太过苛刻,有些人即使相伴一生,最终也只是生活上的伴侣,而更多的人甚至都还没有走到伴侣这一步,便因为种种不同的原因,与曾经相爱过的人分道扬镳。
在绝大部分的普通人中间,亲情的分量永远是最重的,哪怕人自己没有察觉,这种分量也会一直深藏在内心里,只有少数的人因为特殊的经历问题,导致心理上的感观与常人不同,对待情感的分割自然也会出现差异。
不过这种人毕竟只是少数,不能作为典型案例来描述。
而排在亲情之后,紧跟着重要的两大情感便是爱情与友情。
这两种情感本身不分先后,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它们的位置,而且根据每个人性格上的不同,在心理上的情感排序也不一样。
有些人把爱情排在友情之前,认为自己所爱的人比自己的朋友更重要,甚至会为了自己的爱情,故意或者无意的伤害朋友。
这样的人,说好听点是爱情至上,说难听点就是见色忘友,只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因此也无法统一的衡量对错,仅仅只是个人选择而已。
而有些人却非常重视自己的朋友,用通俗话来说就是很讲义气,有时候甚至会为了朋友委屈自己或者爱人。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里其实并不少见,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比爱情至上的人要少,而且往往是以男性居多。
正文 第2022章 意料之外(466)
因为男女天生情感上的差异,注定了男人不会像女人一样依赖爱情,因为在他们的思维观念里,有太多的东西比爱情重要,比如事业,比如野心。
再加上女性天生的细腻情感,远远比男人更容易沉溺其中,自然也就造成了男女方面截然不同的感情观念。
而在亲情、友情、爱情这三种最重要的情感之外,人们还有其他无数种情感,以自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生活里熟悉的人,工作上认识的人,以及各种各样因为其他原因与自身有过交集的人,即使还称不上是朋友,更谈不上爱人和亲人,但只要是自己认识或关注的人,人们总会自然而然的投入感情。
这种感情有深有浅,有些浅薄的甚至连人们自己都感觉不到,但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着。
就好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某些行为,碰巧认识了一些人。
或许是在路上偶遇,或许是坐公交车的时候恰好坐在一起,又或许是在电影院碰巧看了同一场电影……
太多太多的可能性,令人们在彼此之间产生交集。
这种交集可能十分浅薄,比如坐火车的时候恰好坐在同一排座位,随便聊了聊,就互相认识了,彼此之间自然会倾注情感。
这种情感是非常淡薄的,甚至谈不上是人们自己的感情,更像是哺乳动物在遇到同类时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一般人几乎感觉不到。
而这种情感的有效期也十分短暂,或许是一天,又或许是一个小时,只要人们从相识的交集场合里离开,这种浅薄的情感就自然消退了。人们也很快会忘记与自己萍水相逢的人。
但是,曾经出现过的情感即使消退了,也不能否认它曾经存在过。
就如同人们在某些地方认识了一些陌生人,彼此交流的很愉快,在离开之后,人们很快又忘了这些萍水相逢的人,但是不管记忆是否遗忘,在每个人的生命中,这一段又一段的短暂经历却是真实存在的。
而这些经历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情绪,即便连自己都想不起来,却同样也是真实存在过的。
这些曾经存在、最后又自然消失的情绪,其实便是人们自己倾注过的感情。
而这种感情的倾注,无一不是以人们自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不管是人还是物,亦或者是其他什么,只要是能够被以个人倾注感情的东西,一定就是这个人能够接触到的范围之内。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很多人都喜欢追星,但真正见过明星本人的却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只是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接触到了明星的消息,才开始热烈的追捧自己喜欢的明星。
但如果,一个追星族没有任何渠道可以接触到明星,甚至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明星这个人,那他还会热情的追捧他吗?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因为人们的感情永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扩散,如果人们本身根本接触不到一件东西,便绝对不可能对这件东西投入感情。
正文 第2023章 意料之外(467)
情感出现的前提,必然是人们的自我感知,也就是在人们以自身为中心的前提下,接触或者了解到一些东西之后,才会对这件东西投入情感。
而这种个人感知的深浅,以及其他的外在因素影响,同时也决定了人们所投入的感情的深浅。
所以,在同样的事情下,人们才会因为不同的感情投入,而产生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就如同之前的例子。
同样是车祸惨死,如果死去的只是陌生人,在没有投入任何情感的情况下,大部分人最多只是嘴里感叹一两句,很快便释然了。因为这件事与自己无关。
但如果死去的是自己认识的人,不管是邻居、朋友,甚至只是偶尔见过几面的人,大部分人的心里感观就会截然不同。因为这件事与自己有关。
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联系,也终究是有所关联的。
而人类本身绝大多数的情感起源,归根究底,都仅仅只是为了自己而已。
不管是生气,还是高兴,不管是爱还是恨,感情永远都是一己私利的产物,所谓与他人相关,也不过是因为人们本身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更多的感情,所以愿意付出与交换。
而这一次的事情也不例外。
因为事情就出现在自己身边,发生在自己相识的人身上。
在小区里的其他居民看来,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意味着既然女居民身上能发生这样的事,那下一次同样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种可能危及到自己的信号,会本能的令人产生一种后怕的感觉。
就像你走到路上,突然遇到不幸的事情,身边边的人甚至为此而遇难,哪怕你自己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心里依旧会感到恐惧,忍不住一遍遍的回想:如果遇难的人是自己怎么办?
这种想象的恐惧,虽然只是假设,却会加重个人的不安,从而造成更深的后怕。
这一次遇到谣言污蔑的是女居民,那下一次呢?
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怎么办?
这样的疑问自然而然的浮现在每一位小区居民的脑海里,令他们不由得皱眉,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然而心里对怀孕女人的厌恶,却是忍不住一再加深。
经此一事后,怀孕女人在小区里的名声再一次恶化,几乎已经到了人见人厌的地步,连以前少数几个和她关系不错的邻居朋友,都因此渐渐和她疏远了关系,不愿再和她有任何的接触。
而其他人只要一想到怀孕女人在背后使出的那些小人手段,心里便忍不住发寒,巴不得离她更远一点。
和这样的人接触做朋友,恐怕他们晚上睡都睡不安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不小心得罪她,然而被她用这种阴险手段暗算……
想想就觉得恐怖……
而怀孕女人自己却毫无感觉,依旧我行我素,平时不是待在家里安胎,就是在小区里四处乱晃,没事找事的惹麻烦,仿佛把这当成了一种消遣的娱乐。
正文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