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大多都上过私塾或者学堂,甚至也尝试过科举考试,最后当然不可能成功,顶多过个乡试、考上一个童生的称号就很不错的,如果运气再好一点,考上了举人,在古代就可以被尊称一句举人老爷了,拥有见官不跪的特点,说不定还能进入官府衙门当一个出谋划策的师爷,或者是其他官员的门生,也算是吃上官饭了。

    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古代学子中,这样的人才是数量最多的一批,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后也没能耐考上科举状元,金榜题名什么的,只不过是凭借着科举这个渠道,稍稍往上爬个一两级,打下根基之后,基本也就到头了。

    如果还想再进一步,他们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早早结婚,生个儿子,再利用自己打下的那一点点根基,从小培养儿子,让自己的儿子可以得到比他们当初更好的学习环境,然后在这个环境下,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发愤图强,按照自己原先走过的路,继续往上爬。

    也不用爬得太高,一步登天本来就是美梦和幻想,只要他们的儿子比他们自己爬得再高一级,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收获了,然后就可以继续培养他们儿子的儿子……

    同样的过程循环多次,一代一代的去努力。

正文 第2421章 意料之外(865)

    而且这样的努力还不止自己一家,而是整个家族,几户甚至十几户人一起努力。

    如果运气够好的话,也许在努力了几代人之后,他们的后人就能正式走上官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儿,同样也算是官场中人了,和普通百姓的阶级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相当于脱胎换骨的改换门庭。

    这才是真正的古代学子的晋身之路。

    这条道路的艰辛,绝不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寒窗苦读十几年”就能概括的,反而需要几十年,好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同时还要加上一部分运气,天时地利人和,才有可能出现。

    否则,即便是像电视剧里的那样,寒门学子一朝中举当了状元,看似风光无比。

    可实际上……这个所谓的状元在古代官场上不过是蝼蚁一般的无名小卒,如果没有过人的头脑和手腕,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办事能力,最后还要加上惊人的运气,哪怕是状元,在古代朝堂上也很难获得太高的成就。

    往往到最后,也不过是被外放到某一个城市里当个小县令,不功不过的混日子罢了。

    但是,即便如此,古代的科举制度依然受到无数寒门学子的追捧和热衷。

    因为这是所有出身不好的古代学子,唯一能依靠自己翻身的机会。

    如果没有科举制度的出现,那古代的平民老百姓就永远只能是被欺压的百姓,连一个能翻身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是改换门庭鸡犬升天了。

    所以,即使科举中第的希望再如何渺茫,依旧会有无数的古代学子争先恐后的冲上去,三年一次的科举,看似并不算久,却不知道有多少古人为了它赔上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还是那句话,不管这些出身寒门的古代学子有多聪明和勤奋,他们的先天条件就远远比不上那些出身富裕家庭、甚至是官宦人家的公子哥,环境的约束无疑是阻碍他们的最大困难。

    别的问题不说,同样是读书,出身寒门的古代学子能接触到知识面范围就绝对比不上那些富裕人家的子嗣,更别提是官宦人家的公子哥了。

    古代知识珍贵,不管是书籍还是笔墨纸砚,每一样的价格都不便宜。

    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对于古代那些靠天吃饭、一辈子种田的老百姓来说,难度实在太大。

    那个时候的种田可不像现在这样,有机械设备的帮助,还有国/家/政/策的扶持。

    古代人的种田,完完全全就是靠天吃饭,每一年的收成都得靠运气,靠祈求老天庇佑得来。

    如果运气好,老天爷赏饭吃,那一年的庄稼收成可能就很不错,交完了朝堂设置的沉重的赋税之后,剩下的粮食还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情况了。

    至于其他的更多的收获,想到不用想,能填饱肚子就是老天爷保佑了。

    但即使是这样的“好运气”,也不是年年都有的,更多的时候,古代老百姓的运气往往都不太好……

正文 第2422章 意料之外(866)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在没有任何科技设施的古代,人们除了祈求神佛庇佑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可以预测接下来的灾难。

    各种环境设施的落后,基础条件的不完善,都会导致灾难在人完全没有预防的时候突然降临。

    比如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

    如果是在现代,有气象局随时监控全国范围的气候变化,一旦发现有暴雨征兆,立刻就会发出预警,当地的政/府/部/门也会及时作出撤离居民、防洪防灾的防护措施。

    不管这种灾情是不是真的会发生,只要人们有了防备之心,自然就能想方设法的将各种损失减小到最少。

    而最可怕的灾难,往往都不是灾难本身。

    ——而是在灾难骤然降临时,人们根本没有防备,于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慌乱和恐惧中将各种损失进一步变大。

    想想这些年国内所发生的某些著名的自然灾害。

    不管是地震、洪水,还是龙卷风,在这些人力所不能阻挡的自然灾难中,造成损失最大的,往往都是一些事先没有被侦查出来的灾难——比如前些年那场轰动全国的地震灾难。

    而那些事先就已经被探测出来,并及时发布了预警通知的自然灾难——比如暴雨和洪水、比如某一年里登陆的巨型龙卷风。因为有机械和科技的及时探测,人们早早接到了预警通知,也提前做好了防御。

    该撤离的撤离,该躲避的躲避,等到灾难过后,统计出来的损失最多也就是在财务方面,日后还可以挽回,而不能被挽回的人员伤亡,却比那场没有预防的地震不知减少了多少倍。

    这样的数据对比,已经将灾难预测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得非常清楚的。

    但如果,同样的灾难是发生在古代呢?

    ——完全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预知灾难的到来,古代的老百姓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底蕴,就连观察自然灾难发生之前的预兆都做不到。

    于是,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灾难突降,尸横遍野。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在现代可能造成的麻烦最多就是城市道路积水,人们的出行受到影响,山区地带有可能出现泥石流,但只要事先做好居民撤离,暴雨灾难所造成的最大损失也不过是经济和财务上的问题,早晚都可以挽救回来。

    但若是出现在古代,尤其是在水利工程落后的朝代,一场大暴雨很有可能就会演变成淹没四野的大洪灾,顺着那些没什么拦水作用的河坝冲进农田和村庄,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如果是在多雨多水的南方地区,这样一场大洪灾,几乎可以演变成半个国家的灾难。

    再加上古代朝堂那种落后的办事效率,以及当时极度不便利的交通条件,等朝堂的官员千里迢迢坐着马车带着钱粮赶来赈灾的时候,当地受灾的老百姓都不知道淹死病死饿死多少人了,更别提还有洪水过后普遍存在的疫病问题……

    几乎就是毫无活路。

正文 第2423章 意料之外(867)

    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更是如此。

    从历史记载来看,几乎每一个古代王朝在延续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上几次天灾。

    而天灾过后,大量的平民百姓受灾而亡,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也大多失去了家园和亲人,不得不沦为难民,没有丝毫办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只能依赖朝廷的救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朝皇帝是一位明君,救灾措施安排的及时妥当,在有效的安抚措施下,情况还有可能慢慢好转,不至于造成太大的问题。

    但如果百姓的运气不好,在受灾受难的情况下,坐镇朝堂的偏偏是一位昏君,或者朝堂政治混乱,有太多的可能性会造成救灾不及时,甚至普遍的出现赈灾官员贪/污灾银、挪用公粮等等情况……这样一来,受灾的百姓还有什么活路可言?

    古代的平民百姓因为没有开化,知识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一般情况下还是很好安抚的。

    他们已经习惯了古代封建的阶级统治,也习惯了“人人不平等”的社会结构,所以他们很容易满足,脑子里根本没有太多抗争思想,说简单点就是奴性根深,只要能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能继续平平安安的活着,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简单的要求,在古代那种封建阶级的环境下,很多时候都有可能是一种奢求。

    古人也说过,民如水,君如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当那些要求简单到极致的平民百姓,连唯一活下去的希望都没有的时候,抗争自然也就出现了。

    所以,史书上很多有记载的古代平民起义以及叛乱事件,往往都是出现战乱、灾害,以及各种民不聊生的时候。

    这些普通的平民百姓,即便是挣扎着活下去都如此艰难,又怎么可能有那些闲工夫来追求什么知识文化?

    所以在古代,读书识字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大多只有富人阶级以上才有资格享有。

    真正的穷苦老百姓可能连一支毛笔、一方墨都买不起,更别提是十几年如一日的供着一个读书人,甚至还走大运似的供出了一个文采斐然的科举状元……

    ——如果真的这么容易,那古代岂不是状元满地走,探花不如狗了?

    倒不如做梦比较快。

    所谓“金榜题名”的美梦,之所以令人向往,当然就是因为它的稀少和难得。

    而抛开这些处在社会最低层的普通老百姓不提,在古代那种阶级等次严苛、环境约束极大的社会背景下,越是阶级等次高的人,所追求的东西自然不会像底层百姓那样庸俗不堪,就好像如今的亿万富翁所追求的东西绝不可能和普通人所想的一样,道理其实都是相同的。

    地位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而人的眼界又决定了思想上的差距。

    而这样的差距,就是造成人和人不一样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道理不仅适应于现代,同样也适应于古代的阶级等次。

正文 第2424章 意料之外(868)

    打个比方说。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可能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钱,少了什么都不能少了它。

    这并不是拜金主义,而是真正的现实结论。

    没有钱就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连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下去,更不用说其他的享受了。

    但是这个道理放在那些天生就富裕、缺什么都不缺钱的人身上,可能却无法苟同。

    因为他们从来不缺钱,也根本不需要为了钱的事情去操心去努力,金钱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银行卡上的一串数字,看多了也就习惯了,自然不会太放在心上。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在乎钱,反而恰恰相反,越是富裕的人往往会越重视自己的利益,只不过和普通人为了钱而奋斗努力的想法不一样,他们机关算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