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如同那句经典的话里说的,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生病呢?
要想彻底不生病,估计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成神仙,要么成死人,继续活蹦乱跳的当个正常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只要是做不到一辈子不食烟火不生病的普通凡人,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医患关系里,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影响,哪怕平时没什么感觉,一到生病的时候,自然就会感觉到了。
正文 第2631章
现代社会其实也从不缺少具有长远眼光的聪明人,他们往往能比一般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也懂得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所以,在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察觉到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不少人注意到了医患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一直在积极的想法办解决。
只是像这种大范围的社会性问题,虽然和民众的基础生活密不可分,但却总是难以引起民众的关注度。
对于很多根本不关心社会大事的普通人而言,他们甚至宁愿把时间精力都用在围观明星八卦的琐事上,至少还可以让自己看几场好戏,高兴一下,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忧国忧民的社会问题上。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花费自己的心思,也不愿意让那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所以宁愿抱着一种逃避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理,对那些明明存在的社会问题视而不见。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比较复杂了,说起来也很叫人难堪。
古人有句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站到足够的职位上,就不应该去越俎代庖的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警告一个人要时刻掂量清楚自己的分量,不该管的事情少管。
这话说起来其实是有些凉薄的,甚至颇有几分“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意思。
明哲保身,处事中庸而不出挑,也一向都是古人所推崇的聪明人的做法。
如果用再残酷一点的话来翻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的意思反过来,明摆着就是在警告世人,甚至带着几分隐晦的嘲讽——没有足够的职位和身份,你就没有资格去管那个职位上的事情,咸吃萝卜淡操心,不如省省吧。
这样的讽刺和警告,放在古代那种封建君王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最聪明的处事原则。
因为在古代王朝里,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远远比个人性命还要重要。
哪怕是同样的一句话,身份高贵的人可以当成玩笑轻描淡写的说出口,但如果换成是普通的老百姓,弄不好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于古代人来说,更多的其实是适用于官场和朝堂,用来警示那些为官作宰的人——你们只是臣子,却不是君王,身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要自以为聪明的越俎代庖,去考虑任何不应该考虑的事情,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就好像有些事情,当皇帝的人可以想可以做,那是他的权力,也是他的职责,做臣子的人只要乖乖听从皇帝的命令办事就可以了。
而如果臣子不听皇帝的话,反而取代皇帝,自以为忧国忧民的去考虑只有皇帝才能考虑的事情,对帝王来说无疑就是一种巨大的冒犯,甚至是对皇权身份的一种藐视。
正文 第2632章
那么可想而知,这样“忧国忧民操心国家大事”的臣子,任何一个皇帝都是不能容忍的。
君王制度下的封建王朝,永远只需要一个唯我独尊的皇帝……
而不是一大堆打着“忠心为国”的幌子,做起事来却我行我素、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所谓臣子。
当然了,这仅仅只是封建古代的情况。
在古代,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妄议朝政的,连嘴上说说都不行,一旦被人发现,几乎就是死罪难免。
因为对于古代的帝王朝堂来说,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一群聪明能干的百姓,因为越是聪明的人就越难以管束,谁也不敢担保百姓们变得聪明之后,是不是还会继续服从朝廷的管控,万一有那么一些百姓因为聪明而产生出了野心,对于习惯了一家独大的古代朝廷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比什么造反谋权都要可怕……
所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便是这样一个意思。
所以,在很多看似开明盛世的古代王朝里,做皇帝的人以及朝廷上下其实都在有意识的控制百姓们的思维。
禁止他们讨论朝政,控制他们的学习能力,甚至不允许百姓之中有任何开化性的思想诞生。
这种刻意的打压和限制,其实就是赫赫有名的“愚/民/政/治”。
用简单一点的解释来形容——就是手握大权的人故意把自己国家的百姓养得愚笨无知,什么都不懂,然后在给他们进行洗脑,让他们发自内心的产生一种不可反抗的敬畏心理,朝廷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反抗,只能顺从。
这样的愚民统治,说难听一点其实就是把人当成动物一样驯养,先用武力狠狠的打压,再给一点小甜头,然而再打压,如此重复几次,就能磨灭掉动物骨子里的野性,渐渐的让它变得驯服,如果成功的话,甚至还能让动物产生一种惧怕心理,哪怕有着再尖利的爪子,也不敢再轻易的对人攻击。
没有被愚化驯养的百姓,就像是一群又一群野性难驯的动物。
他们不仅是古代国家珍贵和不可或缺的宝物,同时也是古代朝廷掌控天下的最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弹压百姓并驯服他们,使他们对朝堂忠心耿耿,那么可想而知……这个不得民心的古代王朝是根本维持不了多久的。
就像古人自己说的那样——君者,舟也;民者,水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在古代从来不是一句夸张的话。
所以古代的那些君王皇帝,想要坐稳自己的江山皇位,必须要做的不仅仅是和朝堂上那些形形色色的臣子们谋权博弈,同样也要懂得打压和控制自己的百姓子民,既要他们恭恭顺顺,又要他们忠心耿耿。
一群懵懂愚昧的百姓,本质上就是一群毫无杀伤力的羔羊,即皮薄肉嫩好处多多,又对对统治者没有任何的威胁性。可是一旦他们拥有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不再逆来顺受……
正文 第2633章
那后果无疑就像是一群白白嫩嫩的羔羊突然长出了尖利的牙齿和犄角,凶狠的可以一头撞破围栏,咬死看管的猎犬……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高明的猎人都没办法凭一己之力控制它们。
而这样充满威胁性的反抗精神的百姓,对于古代那种一人掌权唯我独尊的帝王统治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中的噩梦,不知道比那些所谓的造反谋逆严重多少倍……
也正是为了防止这样的局面出现。
在千百年的封建历史上,几乎有大半的古代皇帝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对百姓的打压和控制。
或许他们所采取的办法都不一样,最终所得到的打压效果也不一样……
比如说,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全华夏的千古大帝秦始皇,在覆灭其他六国之后,所采取的控制百姓的办法就是绝对性的武力镇压。
在他收服六国那漫长的十几年时间里,这种简单粗暴到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武力镇压,从头到尾贯穿了秦始皇的一生,甚至还延续给了他的儿子秦二世。
在那段群雄逐鹿的战国历史上,由秦始皇所统领的大秦帝国,在对待百姓的暴政和军事化管理上,几乎就和覆灭六国的铁血手段一样声名赫赫。
秦国在那个时候,是七国之内唯一一个采用法制来治国的国家,所有秦国百姓无论男女老幼,全都采用了严苛的军事化管理,法规严厉惩处惊人,并且推行出了臭名昭著却成效显著的“连坐制度”。
一人犯法九族连坐,这样的规矩在现在听起来不稀奇。
但是,一户人家犯法,周围毫无关联、甚至素不相识的邻居也要连坐,这就有点惊悚吓人了……
用现在的情况来形容,就好像同住在一栋楼里的某个人犯了罪,整栋楼里所有的居民,不管认不认识有没有关系,全部都要跟着他一起去坐牢,他罚钱你也罚钱,他要死你也要陪葬……
哪怕你明明都不认识他,却莫名其妙的被陌生人连累到死……
这特么不是坑爹是什么?
可是战国时期的秦王朝,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对全国的百姓所采取就是这种蛮不讲理又严苛至极的高压统治。
乖乖听话的百姓敢怒不敢言,而不肯听话的百姓……
要么被打成奴隶,送去做苦役,不是被人打死就是活活累死。
要么就是连做苦役的机会都没有,任何企图反抗的人,都直接被秦国军队虐杀掉了,连具尸骨都不会留。
就这么两种选择,想要活下去的人自己选,怎么选都只是徒劳而已。
战国时期的人命有多么不值钱,秦始皇对百姓的暴政统治又有多么残酷和极端,只看他在修建长城的时候活活累死了多少奴隶就知道了……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秦国确实是因为这种对百姓苛刻到极致的高压统治才快速崛起,在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的从一个被其他六国轻蔑藐视的蛮夷国家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正文 第2634章
那个时候的秦国虽然国土狭小贫瘠,百姓的人口数量也不多,远远比不上其他六国的富贵繁华,占据着中原大片富饶广阔的土地,甚至可以轻蔑傲然的把秦国贬低成“北蛮之国”。
就连秦始皇的父亲,当年就是秦国主动送到赵国的卑微质子,在赵国国都里对着赵国王室卑躬屈膝几十年,连秦始皇自己都是在赵国出身,一直到十几岁才回到秦国。
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在战国早期的时候,秦国的国力是十分弱小的。
而赵国才是那个时候真正的七国之首,军事力量强大无比,甚至把其他六个国家全绑在一起都比不上赵国一个。
再加上那个时候,赵国和秦国的国土接壤,赵国势大而秦国势弱,为了保全自己不被灭国,也是为了攀附当时赵国,在一开始的时候,秦国甚至是主动对赵国卑躬屈膝,还主动把皇子,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送到赵国做人质,一待就是几十年,为的就是让赵国安心,给自己争取发展的时间。
赵国当时根本看不上弱小的秦国,也不把国穷民弱的秦国放在眼里,只觉得小小的秦国就是自己嘴边的一块肉,只要自己愿意,随时就能一口吞下去,因此态度十分傲慢,压根就没有想过要防备秦国。
而秦国当时的君王却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同时也是整个战国历史上出了名的长寿皇帝和著名明君。
在他的手下,有历史闻名、凶名赫赫的人屠武将,军神白起;也同样有历史上名声鼎鼎的伟大政治家谋略家的宰相范雎。
他是秦始皇的曾祖父,但凡是稍微了解过“秦灭六国”这段战国史诗起源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名号,因为秦国的崛起,并不是从秦始皇那一代才开始的,而是从他祖辈的手上。
更准确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