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空间之九零年代小地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易:……
    看到对面神色认真的小姑娘,他知道她是真心的。
    五百万,彩票头奖,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巨款。
    可她就这么轻轻松松拿出去了。
    说实话,这样的小姑娘,让他有种莫名的感动。
    “好吧。”
    

第351章、一更

  秦易越想越觉得,小姑娘说得有道理。
    五里村闹一闹就给修路,岂不是为虎作伥?
    幸亏他没这么做。
    想到这秦易不禁一阵庆幸。
    好不容易调到地方上,而且还是一把手,不用束手束脚,他是想做出一番成绩的。
    来平城不足两个月,他不仅要摸清楚地方上错综复杂的局势,而且还着手招商引资。一桩桩的事压下来,他整天忙得像只陀螺。
    工作忙累,难免晕头转向。心急之下,差点出了昏招。
    还好,有音音及时提醒。
    秦易长舒口气,下意识地摸摸儿砸软软的西瓜头,“真是多亏了你音音姐姐。”
    萌包子灵活地往旁边一躲,一双黑而亮的眼睛赞同地看向爸爸。
    音音姐姐很好。
    他真的超喜欢音音姐姐。
    秦易的感激之情是发自内心的,肉眼看不到的功德金光涌入苏音空间,悄无声息地为灵泉补充能量。
    石壁上,上次救了胡菲就已经很明显的气泡,离着升级更进一步。
    当然,综合楼教室内专注于奥赛题的苏音尚没有发现这一点。
    而另外一边,及时调整好思路的秦易也在积极部署。
    “小吴,叫开发区几个负责人过来开会。”
    秦易被誉为天生的政客,这个称呼不是白叫的。
    他是真有两把刷子。
    平城这样的小城市,地方上势力已经被各种利益集团牢牢把持,各集团间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般空降兵都会被掣肘,寸步难行。
    可那是一般人,换到他这,就完全不是事。
    胳膊能拧得过大腿?
    你们再有势力,还能干得过整个国家?
    而他秦易最硬的后台,不是秦家,而是整个华国。具体来说,是华国的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纪。
    跟秦朗一样,他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自打参加工作以来,虽然后台很硬,上门送礼、送美女、送古董……诱惑他堕落之人更是如过江之鲫,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通通拒绝了。
    他从未干过违法乱纪之事。
    这就是他的底气。
    有了这一层底气,再硬的地头蛇,他也不怕。
    上任平城市委书记被双规,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最起码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会有什么人说闲话。
    毕竟谁会指责清扫垃圾、维护环境整洁的呢?
    他来了后,第一次开会就明明白白地亮出自己意思:
    以前看报纸喝茶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时代结束了。再不干实事,我是绝对不会让你们舒服的!
    然后他也拿出了对应的行动,好一番整顿。一个多月下来,平城各部门上上下下这些相关人员,虽然肯定还会有各自的小算盘,但大面上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效率比以前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变革初具成效,他才开始着手招商引资。
    果然,高效率的政府,招商引资、规划开发区等事上,效率也空前的高。
    而如今,不过是给几个村修公路,简单的会议结束之后,各部门连夜开始干活。
    部门领导心里也苦啊:我们公务员没有加班费!
    可那又有什么办法?
    新任市委书记后台硬不说,还软硬不吃,三十岁出头的小年轻,却比他们这些老油条套路还要深。
    总而言之四个字:干不过他!
    除了乖乖听话,好好办事之外,他们别无选择。
    多年之后,当平城经济腾飞,弯道超车,成功跻身华国二线城市行列之后。看到自己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家乡建设的如此美好,他们内心深处不由升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
    千秋伟业、福泽后世,那是一种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幸福感。
    当然,这都已经是后话了。
    各部门高效运转下,修路的时很快敲定。
    刘家村是平城周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
    村子里平城市区的距离比起东屏村要近上不少,但还是在城乡结合部外围的外围,属于那种地地道道的农村。
    不过最近,刘家村上下却是喜气洋洋。
    他们村好些地被划入了新开发区,市委给的补偿价格也很公道,而且资金到位也很快。
    据说村委会已经拿到钱,正在核算,过不了多久家家户户又要发钱。
    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这怎么能不让人开心?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年前他们已经发过一笔钱。
    提起先头这笔钱,刘家村这些村民们心情难免有些复杂。
    那是村里一个废弃的农贸市场,去年年底市里下发通知要求整顿。村里没人愿意干活,干脆把地给转手。
    那会分钱时,大家也都是兴高采烈。
    可谁曾想转过年来,没两个月,那块地会被纳入开发区。
    市里给得补偿,可比他们当初卖地时的价格高多了。
    真是……
    村民们也不是傻子,这几天村里隐隐有不平之声。
    “要是再等等,晚点卖就好了。”
    这还是轻点的,重点的直接开始骂了,“刘庆国那孙子,就是他撺掇着把地给卖了。”
    更是有人听到了风声,“听说五里村那边闹了一场,市里好像说要给什么补偿。”
    有人动心了,“要不,咱们也闹闹?”
    人心浮动,然而刘家村的村长却是明理的。
    “当初卖地,可是咱们村里开过会,大家同意要卖的。”
    “当时什么情况?才过了几个月,大家应该都清楚。如果不是人家买地的,天寒地冻,大过年的,你们愿意扛着铁锹去整理那块地?”
    “再说了,开发区定咱们村边上,那可是大好事。用着咱们村的地,以后村子里大家想打工,怎么都方便些。”
    刘村长德高望重、处事公允,在刘家村向来为人所服气。
    他都已经开口了,而且一条条有理有据。很快,村里面那些声音消失了。
    村民们搬个小板凳,乖乖等着分剩下的地钱。
    然而,地钱还没等到,他们先等到了另外一件好事。
    这天清晨,村民们从睡梦中醒来,便听到村子中间的打喇叭响。
    “村民们,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昨晚刚接到通知,先前买咱们地那家,要出钱给村里头修路。今天上午九点,每家每户都出一个人来大队办公室,商量修路的事。”
    

第352章、二更

  村里要修路!
    这则消息如一记春雷,炸醒了清晨迷蒙的刘家村。
    刘家村紧挨着省道,离着平城也不算远,交通上其实挺方便的。正是因为这点,开发区选址才会圈定村里的土地。
    可那也只是看起来。
    方不方便这事,只有村里人最清楚。
    刘家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外围的外围,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村里近年来不少人去外地打工,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以种田为主,大多数时间都不会离开村子。
    省道修得再宽再方便,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
    他们日常生活中真正需要的,还是村里面、家门口这点路。
    村里面的路都是土路,稍微下点雨,踩下去就是一脚泥。而干旱的季节,土路又是另外一番尘土飞扬的景象。
    总之,体验极差!
    从前几年开始,国家开始号召村村通公路,新闻里也经常报道。
    村里不是没动过这心思,可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哪里来钱?
    简单的修一修,一两百万打不住。全村两百多户人家,平摊到每家每户,都得拿万儿八千。
    八十年代那会,万元户是妥妥的富裕阶层。
    前几年城里那些铁饭碗,每月工资也就五六百块钱。
    不管八千还是一万,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负担。
    干脆打消这个念头。
    然而如今,钱来了!
    大喇叭里的声音传来,刘家村上下首先是不可置信。
    是不是还没睡醒?
    在做梦?
    村民们的情绪明晃晃写在脸上,然后端着饭碗,走出家门,开始仔细听广播里的内容。
    “各家各户,咱们每家都出一个人,九点,来大队办公室商量修路的事!”
    刘村长再次重复一遍,平日沉稳的声音中,这次却难掩喜气洋洋。
    第二遍,全村上下都听清楚了。
    “要修路?”
    “是啊,听说是城里买地那人出钱。”
    “这种好事落我们头上?”
    天上掉馅饼,幸福来得太突然,习惯了吃苦耐劳的刘家村上下反而有些不敢相信。
    正好现在地里的事不太忙,吃完早饭,稍微收拾下,各家各户的男丁就赶去大队办公室那边候着。
    正好刘村长也在,碰见了,他们也忍不住问。
    “村长,真要修路啊?”
    人逢喜事精神爽,刘村长笑呵呵的。
    “是啊。”
    “是城里买地的人出?”
    ……
    心里高兴,刘村长也有耐心。不厌其烦、一一耐心回答村民们的问题。
    就这样,时间很快到了九点。
    村委会所在地,是建在村子中心的一处稍大点的院落。
    此刻面积不小的院子,已经被来自全村近二百号家庭的代表挤得满满当当。刘村长站在屋前台阶上,握住话筒。
    “咳咳,”
    略带尖锐的音响声传来,院内安静下来。
    刘村长略带喜气的声音再度响起,“今天召集大家过来开会,具体什么事,清早大喇叭里我已经大概说过。之所以叫大家过来,是为了详细再说一说;然后咱们大家伙再一块商量下,这路究竟该怎么修。”
    接下来,刘村长开始详细说明这件事的始末,着重烘托下买地之人——也就是苏音。
    刘村长这人还是颇有几分心计的。不过话说回来,太耿直的人也当不上村长。
    年前卖给苏音地,当时他就有自己的小算盘。上百万的钱过手,他又是村里的一把手。全村这么多人,每个人身上刮个十块八块,就这么小个零头,他也能小赚一笔。
    私心归私心,大原则上他还是很明确——
    为村民们好。
    如今苏音要为村里修路,这事不仅可以造福全村上下,同时又能够让他多少捞点。这事办得,简直不要太和他胃口!
    反正他看苏音哪哪都顺眼,这会说起她好话来,也刹不住车。
    刘村长没多少文化,夸起人来也比较直白。
    苏音如果在场,听到这段肯定会肉麻。
    总而言之,一段话说下来,成功树立了苏音在村民们心目中高大上的形象。
    “原来是这样。”
    “苏总这算……把那块地赚得钱都还给咱们了?”
    “那可不?”
    “不对,按市里给得地价,苏总还得倒贴钱!”
    “倒贴?不可能吧!”
    “你算算,那块地多少亩,市里给得补贴多钱,苏总拿多少钱问咱们买的……”
    ……
    这笔账不是很复杂,很快便被村民们算清。
    苏总不仅把赚得钱全部还了回来,自己还得倒贴二三十万。
    这是什么精神?
    简直活雷锋!
    村民们感动极了。
    好人呐!
    接下来的时间,刘村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