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体会,都快赶上五百字读后感了,可把斗大的字都识不了一箩筐的这帮人给为难坏了。
村里的形式是越来越严峻了,先前还是以劝说为主让销毁四旧,现在慢慢的变成了强制执行,就这,许向荣和刘春还不满意,想着在村里抓两个典型,好向公社邀功,于是这俩人便把目标瞄上了老许家的族谱,这消息一传开,那还了得,老许家的长辈们都快气的厥过去了,简直就是要捅马蜂窝啊。
这一次就是连许满屯也不大帮着许向荣了,在许满屯这一代的老辈人看来,许向荣,刘春花这是要大逆不道,连祖宗都要背弃了!只是许满屯的这个不赞成最终还是顶不过许向荣那套洗脑的歪理和儿子升官的诱惑,沉默不语了。
刘春花作为没有资格进祠堂的外姓媳妇,族里长辈也就是冷言冷语几句,不让家里的女人和她接触,剩下的就是由许向西这个当家爷们和菊英婶这个婆婆来管教了。
而许向荣就有些那啥了,村里姓许的这帮男人们对他意见大的不行,简直是犯了众怒,要不是新社会了,族中的老一辈都得当场宣布把他逐出族,于是晚上,老许家当家男人们在二老太爷家开小会,大家都瞒着许满屯和许向荣两父子,等于是变相的把这两父子给逐出家门了。
第97章
晚上到了二老太爷家里; 许向华和许向民瞅着一众姓许的叔伯长辈和哥们兄弟; 都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二老太爷瞧出哥俩不大自在; 苦笑着说道:“小九儿; 小十七; 这事不怨你们哥俩,你俩都是好孩子,是你爹和你大哥把事做歪了,跟你俩没关系。”
二老太爷话音一落; 边上的一众叔伯兄弟也都纷纷说道:“二爷爷说的对着呢。”
“嗯,这事确实不能怨他们哥俩。”
“就是; 九哥可没和他们掺合到一起。” ……
二老太爷抬了抬手; 把乱哄哄的声音压下来说道:“今天把咱许家的老少爷们都叫来是想说一件事; 那就是关于族谱的事,族谱已经被盯上了,再放到祠堂里是不成了。
我让人把族谱拿出来了,今天你们都挨个看看自己在上面的位置,都记清楚了,以前这运动; 那运动的都是一阵风就过去了; 可这次明显是才开了个头,都赶紧看看吧; 以后兴许就都看不着喽。” 二老太爷越说声音越低,最后剧烈的咳嗽了起来了。
许家的小辈们虽然心里都不是滋味,但二老太爷的身体更重要; 离的近的忙拍背,倒了温水,给二老太爷顺了口气。七嘴八舌的安慰老爷子,生怕把这个家族里最年长的老爷子给气出个好歹来。
二老太爷缓下来后看着许家的一众担心他的小辈,欣慰的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们都是好的,满刚,满红,向华你们三个过来。”
许满刚,许满红,许向华三个聚过来说道:“二爷爷,(二爷爷,二太爷),有啥事您老吩咐。”
“好,好,你们三个一个是公社里的书记,一个是咱们生产队的队长,一个是咱大队的民兵连长,以后这段日子还得靠你们相互扶持着咱们这些族人一起度过啊。”二老太爷低声说道。
许满刚,许满红,许向华都不忍心拒绝这个大半生都操心着整个许氏一族的老人,都点着头痛快的应了下来。
二老太爷见三个人应下来,本来还有些沉重的心情变的轻快了不少,看着围了一圈的小辈们,说道:“还有你们,以后的日子里,咱们姓许的都得相互扶持,不准窝里斗,安稳的把日子过下去。”
许家的一众当家男人都是齐点头,二老太爷欣慰的笑着说道:“行啦,我也累了,你们都去族谱上把名字看看,留些念相,便散了吧。”
(自此许家的族谱便失踪了,在随后的十来年里任谁也没找见踪影,直到后来八十年代中期,才又回到重新建好的祠堂里,这便是后话了。)
许向民和许向华看完族谱后,肩并肩的走出了二老太爷的院子。哥俩提着风灯一起往回走,许向民边走边小声说道:“二哥,现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我怎么瞅着大哥那每天上窜下跳的,心里直发虚啊?”
许向华看了他一眼说道:“发虚有啥用,你劝的住,还是我劝的住?”
许向民想了下,撇了下嘴,摇了摇头说道:“咱俩都没辙。”然后想了一下,还是决定提醒一下许向华:”不过二哥,你小心点,大哥一直怀疑爷爷奶奶给你留老东西了,你别让他抓住点啥把柄了。”
许向华愣了一下,想到前世许向民也提醒过他的事,笑了笑,斜着眼瞄了一眼许向民说道:“知道了,不过向民啊,你就一点也不好奇,不想知道究竟有没有啥东西。”
许向民摸了下鼻子,面色有些微红,不大好意思的说道:“二哥,其实说实话我以前确实也惦记过,不过,后来慢慢也就想通了,该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惦记,不该自己的东西还是不惦记的好。”
许向华点了点头,笑着拍了下许向民的肩膀。
“噢,对了,有一件好事,小满怀孕了。”许向民傻笑着说道。
许向华瞅许向民那傻样也逗乐了,笑着问道:“几个月了?找柳婆子看了吗?”
“看了,看了,三个来月了。”许向民傻笑道。许向华想了想,算了下大致时间,这个应该就是前世的小侄儿许明轩了,也是个知恩的好孩子。
虽然对柳小满这个人不感冒,但前世明轩也算个孝顺孩子,念这这点情份,许向华开口嘱咐了句:“好好照顾弟妹和孩子,这回肯定会是个小子。”
许向民这些年盼孩子盼的眼晴都快蓝了,傻笑道:“不管男娃女娃都好,我家就二丫一个太单了,孩子多了,家里才热闹啊。”
自从一九,六,六年八月下旬全国大串联开始,紧接着就是“破四旧,立四新”,现如今社会秩序也开始混乱了起来,许家庄所处的这个山沟里还与外界不是很联通,关于串联也只是广播的社论里听了听。
不过想也能想到,一群热血盲目的半大孩子凑在一起没有任何约束,打着“革命造反永不停,彻底砸烂旧世界”的旗号,那破坏力会是怎样的惊人,只是这些大都是发生在远离许家庄的大城市里。
倒是”破四旧,主四新”让许向荣等人弄的整个许家庄家中存老物件的都有些风声鹤唳,能埋的埋,能藏的藏,实在不行的也都当众毁了,省得遭人惦记,大家都想低调平安的度过这一次运动。
不过现实便是现实,不是你想怎么样便能后么样的,在这个到处都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年月里,光华公社为迎接这次新的运动,还专们搭了个万人批,斗大会的台子,方便时不时候要召开的大会。
学校现在也处于停课闹革命的状态中,明彰虽说年龄还小,但小小少年的事非观还是可以的,在停课刚开始,便窝在家里一边学习初中知识,一边帮着他妈拘着明文自学,顺便看着两个年幼的弟弟,没去凑热闹当什么在”造反派”,悄悄回家当起了他的“逍遥派。”
许向华对此也是比较赞同,四个孩子在村子呆着也好,最起码他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要是换了在外面,天知道会生什么事端来。
远的咱先不说,就说近的,县城里的红卫兵现在是走街窜巷的闹革命,搞串联,破四旧,而且还分了好几个派系,时不时他们之间还得内斗上一番,都是些半大小子丫头,手上也没个轻重,伤上几个人或是出个人命那都不是啥稀罕事。
这也是许向华当初不往城里搬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许家庄,他能护住孩子们,到了县城那可就不一定了,即使孩子们懂事,不招惹这些,可把明彰,明文,这两个半大小子放到这种环境中,他这当老子的也是十分不愿的,谁的孩子谁心疼。
更何况城里的学校比乡下的学校形式严峻多了,乡下的孩子停课后除了极个别的极端的,剩下的大多还得回来干活,挣工分,喂家禽家畜,帮忙碌的爹娘带弟妹等等,忙着呢。
城里的孩子则不一样了,每天吃饱了没事干,就剩走街窜巷闹革命了,想当“逍遥派”,美的你,在这乱哄哄的环境下,想不折腾出点事都难。
半大的孩子们这冷不丁没了约束,又有“知识越多越反动”等等口号喊着,最先革的便是校长,学校领导,然后便是各班的班主任,老师啥的命,像什么剃个阴阳头,坐土飞机游校都小意思。
现在大街上最常见的便是一帮半大孩子,压着头上戴着高帽,胸口挂着大牌子,打着大红叉,平时为他们授课的老师,狂喊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砸烂旧世界,誓要把无产阶级的红色革命进行到底”口号呼啸而过。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田春生一如前世那样己经毕业,分配到县委当了名干事,以田春生那滑头的性子和前世后面的成长,升迁的轨迹,许向华是一点也不担心这个小舅子,想着抽时间把认识的一些人给他介绍下,虽说起不了啥大作用,但至少多认识几个人,多几条路子,总不是啥坏事。
停晚六点钟,挂在村中间大树上的大喇叭准时响起了。
先放了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然后许卫东便开始准时准点的读社论了。噢,许卫东也就是许向荣新改的名字,人现在是革命的急先锋,当然不会再用许家按族谱起的封建糟粕名字,不给自个改个又红又专的名字,怎么能显出革命的决心?!
其实这种情况现在多的是,在这场红色,革,命刚开始的时侯,许多人都开始改名了,像什么卫东,向东,红卫啥的都是非常热门的,大街上随便喊一嗓子,都能有一片应声的。
许向荣在改完自己的名字后,又打上了许家庄村名的主意,说什么许家庄这个名字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要受到严厉大批,判,想改成什么红旗庄,向阳屯啥的,结果让二老太爷一拐杖从大队革委会给打了出去,只能就此做罢。
第98章
许家庄的“破四旧; 立四新”运动还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着; 公社新一轮的运动任务又下来了; 各个公社都得排练革命样板戏; 然后去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
公社接到通知后就把这个任务分配到了各个大队; 先由本公社内各个大队排练好,选出最好的去参加文艺汇演。
于是许向荣和刘春花两个便把许家庄大队的社员们组织到一起,开始排练样板戏,社员们不用下地干活; 还能拿工分,当然都乐意了。
排练革命样板戏的的成员; 基本上都是贫下中农; “地; 富,反,右,坏”,甚至中农,上中农; 这人一般是捞不到这等好事的。
现在的农村; 像贫雇农,贫农; 下中农身份可以说是顶顶好的一类出身了,只要不是啥太出格的事,同样犯了什么错误; 贫下中农就是人民内部矛盾,批评教育一下,认个错改正了便算了。
而黑五类或是其他出身不好的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阶级矛盾,是阶级敌人处心积虑要破坏人民政权,一般这种好事是轮不到他们的。
所以队里成分好的贫下中农都去唱戏了,干活人手自然便少了一些。只是这样一来地里的庄稼可就毁了,没有足够的人手,耽误了农时,今年的庄稼肯定是得欠收一些了。
许满红看着地里荒废的庄稼苗子,心里火大的不行,可也没啥好的办法。许向荣和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