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喻霈:“……”
祁岸一愣,忙说:“我侄女儿。”
“啊。”李雄光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李雄光是‘心连心’青年者志愿协会在A城的负责人,大约四十多岁,专门组织当地的有志人士给当地的困难群众,一些物质上的实际帮助。帮助不会太大,但很实用,且温暖。
协会征集了几辆高性能的越野车,祁岸的车也算在内,后备箱里塞满了货物,硬生生把轮胎压低了几公分。
“小朋友。”知道是侄女后,称呼都幼稚了不少,李雄光搬货途中休息了一会儿,和喻霈聊天,“多大啦?”
喻霈尴尬:“十七。”
“还在读高中吧?”
“是的。”
“我也是高中老师哦,我是教二中的,你是哪个学校啊?”
“我是一中的。”
“哦哦,你平时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
喻霈摇头:“没有。”
“很好玩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却非常有意义。”李雄光说,“到时候给那些孩子发棉服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好不好?他们不怕长得好看的小姐姐,但是有点怕大叔叔。”
喻霈看着李雄光亲和力十足的脸,点点头:“好的。”
祁岸搬完货坐上车,跟在其他车子后面,为喻霈稍作解释今天的行程:“我们差不多九点到,发完下午两点左右能回来,不在山里吃饭,人太多了会给他们添麻烦。等咱们回来再吃饭,车上有面包,你饿了就拿着吃。”
确实人不少,算上祁岸的车一共有十二辆,喻霈点点头:“知道了。”
祁岸又补充一句:“最好躲起来吃,一起的还有不少阿姨,我没买多少,你不要分给她们。”
喻霈被祁岸认真的表情逗笑了,问:“那我能分给你吗?”
“不能。”祁岸说,“你分给我,我就得分给她们。”
“可是你的胃病,还是准时吃饭比较好吧?”
“哪那么多毛病,饿不死。”
喻霈翻出面包,掏出一片递到祁岸嘴边:“那你先吃一点。”
祁岸看她一眼,还是张嘴叼住面包。
喻霈点开车载音乐,随便放了一首。
……
Old;but i’m not that old
我成熟,但没那么老练。
Young;but i’m not that bold
我年轻,却不那么鲁莽。
And i don’t think the world is sold
我不认为这个世界无药可救。
I’m just doing what we’re told
我只是循规蹈矩地为人处事。
……
祁岸胳膊抵在窗户,手撑着脑袋,另一只手扶着方向盘,跟着音乐,懒懒散散的哼唱。
他的英文发音特别标准,很有腔调,是高中时候特别练习过的英式发音。
“I feel something sht
虽知何为中正。
But doing the wrong thing
却又离经叛道。
I feel something s
虽知何处污浊。
But doing the right thing
却又随波逐流……”
他唱到这一句时,看向喻霈,眨了眨眼。
“Everything that kills me makes me feel alive
所有的绝地,都使我逢生。”
……
喻霈无法移开目光。
到了目的地,下车前,祁岸翻出一包医用口罩,递给喻霈,自己也带上一个,说:“山上没有公路,都是泥道,车碾过去全是灰,进了学校再摘。”
可以说是非常贴心的祁叔叔了。
喻霈很感慨地带上口罩,跟在祁岸身后。
志愿者基本都是工作岗位稳定的人,且大部分都是国家编制,小部分从事教育行业,一水的中产阶级。
其中有几个女性,年龄参差不齐,有个年轻的二十出头,长得很漂亮,见祁岸下车,往他这边走,大老远就打招呼:“祁警官!”
她是被中途接上车的,装货的时候不在,这时候看见祁岸,很高兴。
祁岸带着口罩看不出表情,冲她点点头:“你好。”
赵子晴站在祁岸身边,和他一块儿走,说:“好久没有看见祁警官了,一直想约你吃个饭的,可惜我只有寒暑假才回来。”
喻霈算是硬生生被挤开的,心里顿时郁闷起来,不想往上凑,就放慢了脚步,只远远地跟在后面。她听不清楚祁岸的声音,但隔着一段距离,也能看见他俩相谈甚欢的场景。
这哪来疯狂加戏的小妖精啊?
喻霈抬腿,狠狠地跺着地,心里不停念叨着:说话靠那么近干什么?祁岸你是个聋子吗?有什么好聊的?她看起来也就二十一二,你俩差好几岁呢,能有什么共同话题?还约吃饭,吃什么饭?有什么饭好吃的?
学校在山顶,车开不上去,得徒步走一段非常坎坷的山路,拿到了能随意通行的板车之后再下来。
喻霈内心戏太丰富,一下没站稳,差点摔下去,踩飞了几块石头,石头落地发出清脆的敲击音。
祁岸听见动静,回头,发现喻霈落了他老远一段距离,便回身去接她,无奈道:“跟不上不知道喊我吗?”
喻霈闷闷地说:“不要管我,你走你的。”
祁岸不解:“你怎么了?”
喻霈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把口罩摘了,露出一张写满“我明显有意见”的脸,说:“是我跟不上还是你一看见美女就忘了我啊?”
“……”
“你领着谁来的啊?你领着我来的不知道看着我点吗?”喻霈很气,“你跟她聊什么呢?你不应该跟我聊吗?给我介绍一下沿途风景什么的啊……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啊?”
“……”
面对喻霈莫名其妙哒哒哒哒发射的一堆指责,祁岸伸出手,把喻霈的口罩拉了上去,语气不善:“带好。”
喻霈拍开他的手,迈开步子就往前走,不理他了。
赵子晴还在前面不远处等祁岸,等两人靠近,问祁岸:“这是你妹妹吗?”
祁岸揽着喻霈的肩膀,脚步不停,直接略过赵子晴,说:“我家小孩儿。”
赵子晴跟上来:“是你的……女儿?不能吧,你有这么大的女儿?”
祁岸摘下口罩,开始演戏,低下眉头,面色苦楚,一副经历过万水千山的沧桑表情,说:“是我女儿……都是年轻的时候不懂事,犯下的错误。但男人总要有承担,既然选择留下这条生命,就要照顾好她,她的妈妈……哎,走的也早,都是我的错,我不该脚踏两条船……”
喻霈:“……”
赵子晴:“……”
之后赵子晴就再也没有赖着祁岸,消失的很干净,生怕祁岸看上她,要她当自己这个脚踩两条船渣男的女儿的后妈。
喻霈表示服气,竖起了大拇指。
“来吧,祁导游给你介绍一下沿途风景。”祁岸把手从喻霈肩膀上拿下来,指着远处一批森林说,“那是树。”
他又指着天上:“那是云。”
指着脚下:“土疙瘩地。”
指着鸟:“雀qiao雀qiao。”
喻霈:“……”
喻霈掰着祁岸的手指,让他指向自己,她说:“这是傻逼。”
祁岸给了她脑门弹了一个脆响的嘣:“我是不是没打过你,你皮痒了?”
喻霈就说:“你这是家暴。”
祁岸:“……”
还真是事实上的家暴啊。
于是祁警官揪着他家属的帽子,凶巴巴地把人揪上了山。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hiluta的地雷X2,祁岸伸出手,喂了你一口面包!作者擦了擦吃完鸡腿的嘴,给了你一个油腻的吻!
这首歌是OneRepublic的《ting stars》,作者在歌单里翻了好久,才看到一首歌的歌词适合祁叔叔2333这首歌大家应该听过的,很热门。
存稿要用光啦,这章已经涨字数啦!夸我!
第31章
这是山区五年前建成的希望小学,说是学校,其实也只有一栋四层的楼,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在里面。
在山顶,学校旧起来特别快,才五年,就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黄土颜色,将雪白的墙面遮挡得严严实实。原本的建筑就十分朴素,没有花样,就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土房子,甚至连门口的“朝阳希望小学”几个字,都是用毛笔写上去的。
这里放寒假比外面要早一点,其实已经放了半个月了,因为孩子们要赶在入冬之前,回家帮忙收粮食,准备过冬的储备。但因为志愿者大多这个时候才放假,挑了空来的,校长就提前通知了孩子们,让他们这天赶回学校,领衣服。
他们这些人靠近学校,出现在学校的视野范围内后,就听见一阵阵练习过的,整齐的掌声。
一群久居高山导致面色红润的小孩儿,裹着棉衣站在校门口,整齐划一,齐声高喊:“欢迎志愿者叔叔阿姨的到来!”
校长站在最前面,热情地走向李雄光,和他握手:“你们一路辛苦了!”
“想到孩子们在等着,一点不觉得辛苦。”李雄光说,“我们的礼物都在车里带不上来,麻烦您多准备几辆板车,我们现在去运上来。”
校长早已准备好板车,平时用来运送学校的必需品需要板车,所以学校会备着,但是数量不多,不够一次把棉服和书本全部运上来,得跑几趟。
祁岸整理好手套帽子,叮嘱了喻霈一句:“你在学校等着,别乱跑。”说完就推着板车下山。
其他的志愿者也早已做好体力劳动的准备,撸起袖子就干。只有随行的女性志愿者和摄影师,留在学校,和孩子们聊天。
和赵子晴一起走了一路的中年女人,见喻霈在一旁无所适从,把她拉了过去,让她站在自己身边。
“你们早上几点钟上课呀?”女人问孩子们。
有个小女孩儿怯生生地说了一句:“八点。”
旁边的男孩儿推了她一下,说:“六点。”
女人愣了:“六点天都没亮吧?你们怎么走的上来?”
“可是老师说,要好好学习才能离开这里。”男孩声音洪亮,“我们要走出山脉,就要早点来读书,我们不怕早。”
女人又问:“那你们几点放学?”
这回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五点半。”
“觉得学习难吗?”
“不难!”
“真棒。”女人说,“我能看看你们的课本吗?”
小男孩从书包里掏出几本书,递给她。书本保存的很好,封面用旧日历包了书皮,女人翻了几页,看见用铅笔做的满满的笔记,欣慰地摸摸男孩脑袋:“坚持下去,成为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英雄。”
志愿者们走进教学楼,提前被叫回来的孩子们都整整齐齐坐在教室里,应该是被提前教育过,看见有人进来,脖子都卯足了劲伸长,但硬是不敢挪一下屁股。
小男孩是门口列队欢迎的人里较为年长的一位,喻霈猜测应该是高年级的班长,因为他充当了一个导游的身份,领着大家一层层参观。
这真是喻霈见过最简陋的学校了,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且一个班里有近八十个人,对于从小到大都生活在顶天四十多个人的教室里长大的喻霈来说,在看见这么拥挤的一幕时,第一反应是质疑的。
他们听得见老师的声音吗?
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转身吗?
为什么不分成两个班呢?喻霈很疑惑,也问了出来,对着一直让她跟在自己身后的中年女人。后者很直白地说:“因为教师资源不够,一个年级只能配一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