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瑶比陈明志还大一岁,又是上半年的生日,按虚两岁的算法,已经是十九岁的老姑娘了。
实际上,不过是个还没过十七岁生日的小姑娘。
她一见只是一个小丫头,不禁松了一口气,最怕那些爱看热闹的老大娘。她对袁芃芃还有些印象,有些亲昵地说:“呀,是你呀!”
“你上次借给我外套,我还没好好谢谢你呢,没想到,这么快,咱就成一家人了!”
事实上,她这次这么快地就嫁了,也跟上次那个小个子对她“耍流氓”有关系,虽然没让他占什么便宜,也不是很多人真的,大部分人还都忘了。但这件事却让秦老爹放在心上了,原本还不舍得嫁女儿的他,怕人家闲话女儿,就细细挑了挑附近的小伙子,选了一个比较老实的给女儿相看。
却不想自己女儿却是真相中了这么个傻大个。
袁芃芃也很意外她居然还记得这件小事,她笑了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所幸只叫人:“嫂子好。”
秦瑶笑眯眯地应道:“嗳。来,嫂子请你吃糖。”
她摊开手,手心里放了一块橘子味的奶糖。
袁芃芃也不推辞,笑嘻嘻地接了:“谢谢嫂子。”
秦妈掀起帘子进来,看见屋里多了个人,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挂上了笑容:“呀,这是芃芃吧?长得可真精神!”
袁芃芃乖巧地站着,甜甜地叫人:“大娘。”
“嗳,”秦妈笑得更灿烂了,从兜里摸了摸,抓出一小把瓜子来,“来,吃瓜子!”
袁芃芃忙不迭接了,她觉得自己来的时机不太对,忙告辞了,把空间留给这一对母女。
“这家人挺好的,席面上舍得花钱,还去给你接了自行车,懂的给你做脸。你婆婆看着不太好相处,实际上人挺讲道理的;你太婆婆是个脾气好的,你可得好好过日子……”
袁芃芃耳力好,后面断断续续传来的谈话,她听的清清楚楚的,一字一句,殷殷切切,都是做母亲的一片心啊。
这一次的婚礼,不过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的小小谈资,日子还是一样过。
只是对袁芃芃来说,她离红卫兵这个特殊群体更近了些,因为红卫兵中有很多人都跟她的表嫂秦瑶关系不错,偶尔也会来陈家玩。
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带来一些关于县城里的信息,什么“今天保皇派和革命派又闹了啊”“谁谁谁家又被抄了啊”等等诸如此类。
奇怪的是,城里闹腾地愈加欢快,农村便愈加平静。
农村也不是没有保皇派和革命派的划分,但他们一般谁都不搭理谁,遇上了最多也就是吵吵架,很少直接动手。
她也曾就这个问题问过秦瑶,秦瑶当时一边缝衣服一边说:“都是乡里乡亲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怎么斗?”
“不是还有连自己的父亲都要告的事情吗?”
“那是你从别的地方听说的吧?咱公社不兴这一套,公社的领导对这样的行为也不支持。”秦瑶头也不抬地说。
袁芃芃好像有些明白好像又有些不明白。
秦瑶瞥了她一眼,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活法,咱们这儿,算是顶顶好的了,保皇派比较多,大家都赞同用嘴解决比用手解决好,革命派就那么点人,不敢闹什么风浪的。”
“那城里……”
“谁知道他们天天闹什么?”秦瑶不屑地翻了个白眼,“整天价正事不干,天天在这种事上掰扯,还掰扯不明白!老领导都说了,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咱们好好侍弄土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才是实在的。”
袁芃芃重重点头:“嗯嗯!”
秦瑶是上了初中的,只是没毕业,初一没上一年呢,就成了小红卫兵,跟着闹革命了。
袁芃芃是知道以后的形势的,她挺喜欢这位小表嫂的,多次旁敲侧击地鼓励她自学,把初中的内容都捡起来。
这种行为,她之前也对陈家的三位表哥做过,只可惜,他们似乎都于读书一门上不太开窍,就是脑袋瓜子最好用的陈明义,也啃起书本来也是昏昏欲睡的。
久而久之,袁芃芃也就放弃了:算了,顺其自然吧,七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文盲还少吗?但大家不是照样活的挺好的吗?
强按牛头不喝水,这种事,得之吾幸,失之吾命,强求不来的。
秦瑶却不像陈家的三兄弟,她是挺喜欢念书的,虽然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念书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在秦瑶的心里,念书实在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
第47章 曙光
春去秋来; 充满悲伤的日子综合一点一点过去; 后面的; 便满是希望。
转眼间; 袁芃芃已来到这个世界三年了,她现在是十三周岁; 跟三年前那个小豆丁截然不同了。
她的身量已经初见少女的端倪; 原本平平的胸前鼓起了两个小笼包,只竖向生长的身体也横向生长起来; 大腿和肩头都变得圆润起来。
袁芃芃今天好好打扮了一下仔仔细细地用洗面奶洗了脸,不仅拍了水和乳; 还用了一点点的粉底液。头发扎成两个辫子,还用了两个亮闪闪的发卡。
初夏的天气还不太炎热; 穿一条小裙子有些夸张了。
她面对着炕上已经搭配好的一条亚麻布料的纯天蓝色纽扣过膝裙和一件淡巧克力色的针织小外套,陷入了沉思。
哎呀,不管了!这文革都快要结束了; 她穿条露小腿的小裙子怎么了!
今天; 她是要去县城里的一中求学的。人靠衣服马靠鞍,有些时候; 有些场合,就是得好好打扮一下,才能不让人们小觑,才能敲开一中校长的大门。
1975年1月;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全面整顿拉开序幕。
尽管总理大人尽力扭转国内局势; 但没能摆脱“左”倾错误思想。
1975年的国民经济发展7较好,这一点,连平头百姓都有所感,因为供销社有更多的东西可以买了。
1975年11月下旬,后世称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反击右倾翻案风”发起,国内局势再次一片混乱。
1976年1月8日,总理逝世。
这一位连联合国都要敬仰、愿意以降半旗来表示对他的逝世的无限哀思的人物,终究如一颗辉煌璀璨的明星,猝不及防地从夜空中降下,只留给人们无限遐想。
人民总是长情的、挂恩的,自新中国成立后,总理为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挣了多少面子!
尽管伤痛的十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但我们的外交却是无比成功的。
从中日建交到“乒乓外交”,哪一件事不是总理的汗马功劳?
新生的国家如此沉重,如此稚嫩,看起来如此鲜嫩多汁,为何没有人从它的大腿上撕下小块肉来啃啃呢?
因为他们撕不下来,也不敢撕啊!
这不仅仅是我们的原子弹和氢弹的功劳,更有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威慑在。
但“四人帮”不仅发出种种禁令压制悼念活动,而且加紧展开了对邓老的“大批判”。
民众的力量,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小觑的。自3月下旬起,南京、杭州、郑州、西安等城市的群众冲破“四人帮”的阻力,自发举行悼念活动。
大厦将颓,倾覆只在一瞬之间。
4月份,天安门事件发生,邓老被撤职。
1976年7月6日,朱老逝世。
作为十大元帅之中,毋庸置疑的领头羊,朱老为新国家的建立,立下了谁都磨灭不了的功劳,只可惜廉颇老矣,尚不能饭;再加上,马上的将军,不一定就是马下的英雄,朱老对这种混乱的局势,一筹莫展啊。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数以千计的人流离失所,痛失家园。
9月9日,老领导逝世,恰好是在秋收起义爆发的这一天,老领导从这一天在辉煌的历史上初留足迹,在这一天,走向生命的终结。
举国哀痛!
东方最红的太阳,落下了!
大街小巷里,全是不能自已的哭声,上至八十岁的拄杖老人,下至三岁的奶娃娃,都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
小袁庄甚至一天都没开火,以此来纪念这位老人。
“四人帮”加紧夺权的脚步,在中央倒行逆施,其作为,全是为了一己私欲, 人性本贪!
正因如此,那些不顾自己、力挽狂澜的人,才更值得我们敬佩。
10月6日,花老和叶老毅然粉碎四人帮,为国家带来了一个晨光熹微的明天。
接下来,又是一阵兵荒马乱,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仍然在继续。
但归根结底,这些事情,和他们下层劳动人民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袁芃芃这两年一直在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她没有直接从高中开始自学,而是从小学课本开始看。
虽然是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但中间历经四十年的跨度,有些东西还是存在的。
虽然大部分东西都是勾三股四弦五,但也有一些东西,是比冥王星被除名变化更大的存在。
袁芃该背的背,该记的记,就算之前背的是“远上寒山石径斜(xie)”,但这个时候“远上寒山石径斜(xia)”才是对的,她也得硬生生地给拗过来。
她信心满满地去了一中,确实也因为身份和衣装得到了比较周到的款待。一中校长虽然觉得她的要求有些荒谬,有些可笑,但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给她拿了一套试卷做。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袁芃芃以接近满分的成绩成功得到了一中的青睐,达成了考大学的第一步:进高中。
一中校长笑得合不拢嘴:“芃芃啊,你下一学期直接跟着高三的上课就行了你来报道的那一天,直接来找我就行了,我亲自带你去见你们班老师!”
袁芃芃从腰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出来,已有一米五五高的她已经达到这个年代成年女性的平均身高了,再加上她的行事风格、穿衣打扮,活脱脱是个大姑娘了!
“校长,这是我对学校建设的一点心意。您也知道,我作为烈士的家人,受到了国家的颇多照顾,如今,我也想为我们国家的学校建设,奉上一点小小的心意。”
校长不收:“你这是做什么!一中能收你,那是你自己思想觉悟高、自身优秀!”
袁芃芃心里略微宽慰了些,但更坚定的要把这钱给出去了:“给学校,学校也是把它花在我们身上,那最后不也是花在了我的身上了吗?您拿着,给老师们加一顿餐,给学生们多加一块肉,也是好的。”
这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校长接过信封,满脸感慨:“你这孩子,真的不像是才满十三周岁的孩子!”
袁芃芃露齿一笑:“按咱们自己的算法,我这都是十五岁的大姑娘了。”
大姑娘自己办成了这么大的一件事,回去的时候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她刚从校长室出来,便在走廊上遇到了一个熟人:“嗯?赵存周?”
抱着作业本,想去老师办公室的赵存周也是满脸惊讶:“芃芃?”
“你怎么在这里?”两个人异口同声。
赵存周微微一笑:“我今年十七岁了,刚好在这里上高一。你还不到上高中的岁数吧?是来找什么人的吗?”
袁芃芃斜着眼睨他:“忘了重新介绍,从今年的下半学年起,我就是一名一中的高三学生了,你那个时候应该升高二了吧?高二的小弟弟,你好呀。”
赵存周的表情一秒变换,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