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艺术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茹方才喝了点米酒,酒意上头,脸色通红。她不住点头,话说得十分豪气,一拍大腿道:“好!我给你们,给你们拉个,新年好。嗝。”
  她没醉,一首简简单单的新年好用二胡拉出来还挺有喜庆的气息。来来回回拉了好几遍,戚茹还觉得不过瘾。
  “那再来一个赛马吧。”徐宏逗她。
  “好!”赛马不难,四级难度的曲子而已。只是拉完容易累,戚茹的胳膊和手腕力量还太小,一曲下来整个人都快要趴在桌子上了。
  戚奶奶见孙女这般模样有些心疼,给她盛汤道:“喝点汤醒醒神。我们茹茹厉害得很,快要赶上你爷爷了。”
  提起戚爷爷,她没有伤心。身边的亲人离开太多,她早就学会了控制情绪,最多只是唏嘘光阴太短,人生无常。
  徐宏倒是有些伤感,可又怕勾起祖孙两的伤心事,于是接过戚茹的琴,拉了一段克罗地亚狂想曲。
  这一拉,又给戚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戚奶奶以为自己老了眼花,戚茹却真真切切看到了残影。
  原来,二胡还能拉钢琴曲的吗?


第27章 
  克罗地亚狂想曲是马克西姆的成名作之一,按理来说他一个玩跨界的在国内不应该被大众熟知,尤其是被徐宏这样拉二胡的民乐演奏者知晓。
  可缘分就是如此奇妙。
  徐宏为人虽低调,但朋友不少,有声琴行由非云摇滚乐队一手创建,其成员恰好有一位是徐宏的棋友。来往多了,自然对西洋乐有了一定了解,偶尔两人还能改变曲谱,合奏一番。
  钢琴曲改编成二胡曲谱的难度不算太大,两人于乐理上都是专业的,合作过后,还把几首古典提琴曲改编了,其中就有巴赫和帕格尼尼等人的舞曲协奏曲。
  徐宏还嫌不够,见戚奶奶听得开心,又起身去换了把韶琴,嘴里咳嗽两声。
  “最近还学了个其他的,拉给你们听听。”
  韶琴是改良版的二胡,减轻了二胡悲闷的音色,某种程度上与小提琴有所相似。调子一起,戚茹就拍着桌子笑了起来。
  她眼前仿佛有两只小人穿工服戴着帽子挥着水袖起舞,时不时还从头顶上跳下两朵蘑菇,瞬间酒醒了一大半,不自觉跟着抖起腿来。
  徐宏摇头晃脑,拉弓的右手一顿一顿,偶尔还做出夸张的表情来逗这对祖孙两。戚奶奶一开始还跟着一块笑,可后来没了表情,单手掩面,不知在想些什么。
  “奶奶?你怎么了?”戚茹发现了不对。
  “没什么,就是想起了你父亲。”
  父亲两个字对于戚茹来说是陌生的。她才刚上小学,父母就双双过世,留她一人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对父亲的唯一印象就是一个胡子拉碴但心地善良的男人,母亲,母亲她已经记不起来了。
  戚茹不问,奶奶就不说,以至于戚茹对双亲的了解并不深。十几年来,她们一直避开这个话题不谈,一个失去父亲,一个失去儿子,除了抱头痛哭之外,也没什么好做的。
  但现在,戚茹忽然想了解自己的双亲,填补长期不存在的空白。
  许是徐宏的二胡拉得太好,戚奶奶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你父亲年轻时候很爱玩这些游戏,那时周围人家的孩子都有游戏卡,他找不到朋友和他出门玩,于是也缠着你爷爷要买红白机。你爷爷宠他,你爸那一点工资也不够买,二话不说带他去了商场。那时候还是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就听见这游戏声音,直到你母亲嫁进来,他才收了玩心。”
  “那些游戏还在吗?”
  “早就不在了。”家里穷,连黑白电视机都卖了,更别说游戏卡。
  客厅里一时陷入安静,徐宏有些后悔拉超级玛丽了。他本意是调节气氛,却将局面推入尴尬,失策失策。
  二胡停了,电视节目也不吸引人,戚奶奶拉着戚茹起身告辞,回了自己冷冰冰的家。熄掉的炭盆重新被点起,两人挨在一块说些悄悄话。戚茹没再提起父亲,一直和奶奶展望未来,告诉她两人将会住上大房子,自己有朝一日会带她过上好日子。
  “奶奶相信你,我们茹茹可厉害。”
  前半夜在祖孙两的温情中过去,后半夜戚茹帮着奶奶放了一串爆竹后,挨着奶奶一块睡了一觉。戚茹一直是一个人一间房,第一次和奶奶睡,竟然不觉得不适,反而更觉安心。
  大年初一,走亲戚,拜好年。戚家在临安没有亲戚,戚茹第一个拜年的对象是徐宏。
  “师傅新年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新年好,拿个红包玩去吧。”徐宏笑着递给小徒弟一个红包,名角儿在他脚下汪汪叫,还竖起前腿给戚茹作了个揖。
  戚茹给它挠了挠脖子,剥了颗糖塞进它嘴里:“名角儿新年好,吃糖。”田园犬的胃比较强大,名角儿什么都吃,从没因为食物拉过肚子。
  “你呆会去哪?”徐宏问。
  “去林老家,顺便再去陆家。”
  徐宏点头:“是该这样。不过,你们同学都不去给老师拜年吗?”
  戚茹摇头。她在班上相熟的同学只有小黄小绿,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们不愿意去给老师拜年,至于那些会去的,和她也不熟。而且,上一世的戚茹从没参加过此类活动,和老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逢年过节并不问候,只是路上见到会打打招呼。
  骑上山地车,戚茹用围巾把自己半张脸包住,一身火红地去了林宅。没能拗过奶奶,只好由着老人家给她选了个喜庆的颜色,还是时下流行的带裙摆的长款棉衣。
  红色衬得她的肌肤越发白皙,林启光一见他便夸道:“气色好了不少,瞧你,和我家年画上的福娃一个模子出来的。”
  “我可没她那般胖。”
  “胖点好,细胳膊细腿麻杆似的,不讨喜。给,拿着买点好吃的。”林启光一边说一边往她兜里放红包。
  戚茹刚要拒绝,林启光又补充了一句:“我也没人可送,就当可怜可怜老头子吧。”
  “哪有,您还有一个徒弟呢。”说无人可送,岂不是在骂陆景行不是人?
  “咳咳,别管他,你收下便是。不收以后就别上门了。”
  最后一句俨然带了一丝威胁的意味。
  戚茹只好把红包藏好,又给林启光行了个大礼,陪他一块坐在客厅喝茶。保姆在一边给两人夹核桃,笑呵呵看着他们斗嘴。
  林宅大门敞开,快到饭点了却只有戚茹一个人上门。戚茹灌了一肚子茶,被林启光强行投喂了不少零食,撑得走不动道了,正用斜躺在沙发上用不雅的姿态给自己揉肚子,就发现面前罩了一片阴影。
  “师父新年好,景行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岁岁平安。”
  是陆景行,林启光的徒弟。他假装没看见戚茹,并不往沙发那边瞧。
  戚茹艰难地起身,把棉衣披上,放下揉肚子的双手,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林启光见了好笑,介绍两人认识。
  “戚茹,这是我徒弟。”随后又望向陆景行,“景行,这是我朋友家的孙女,只比你小半岁。”
  陆景行于是向戚茹拱了拱手,嘴里说道:“戚妹妹好。”
  戚茹:“……”这位怕是看多了红楼梦。
  她求助地看向林启光,却只得到个捂嘴挤眼的笑容,只好无视道:“你好。”什么哥哥妹妹的,她不知道。
  陆景行本想着陆妙把她当姐妹,对方喊自己一声哥哥再正常不过,却不想戚茹只当没听见。而且,他们已经是第三次见面,戚茹却好似一直没有把他记起来。一时也冷了脸,不对戚茹多说话。
  两人谁也不先开口,林启光在一旁看戏,保姆砸核桃的手停了下来,坐在小板凳上大气不敢出。
  烧的旺的炭盆也融化不了空气中的寒冰,林启光往里丢了两块炭,又开高了电暖,依旧觉得有些冷,这才说道:“行了,见也见过了,有什么话以后再说。小七,你不是还要去看妙妙吗,去吧。”
  戚茹刚要点头,陆景行接话道:“她跟着外公去战友家了,家里只有外婆,你不用去。”
  戚茹:“……”想找个借口离开为什么这么难。
  林老:“……”这孩子在国外呆久了,怎么一点不通人情世故呢。
  见戚茹脸上终于有了波动,不再是面无表情,陆景行又说:“听说你也是学民乐的?有空吗,我们可以切磋一下。”
  “哦,没空。”
  陆景行:“……”
  更尴尬的场面出现了。
  林启光终于受不住这诡异的气氛出来打圆场,保姆早就离开客厅逃去了厨房。
  “小七一会在这吃饭吧,林阿姨做了你爱吃的白切鸡,别浪费了她一番心意。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走,我给你拿琴去。”
  戚茹无奈:“林爷爷,我们两学的东西都不一样,如何切磋?”
  林启光思考了三秒,给出了一个建议:“这有什么难的,切磋不行,那就合奏。合奏总能分出个水平高低,看春晚重播也没意思,你们两就当满足一下老人家的爱好。怎么,不愿意?”
  戚茹还能说什么,只能答应。林启光除了指点她学二胡,还是给她布置作业的书法老师,万一惹毛了他,让她描个几百张大字都没地方哭。
  林宅占地面积大,房间多,常用的少。客厅背后便是一间单独的制器室,一半用来工作,一半用来陈列。陈列架上是各式各样的民乐,除了二胡和笛子,还有中阮,琵琶和埙。中国民乐有一大半都在这间陈列室内,除了像古筝扬琴这样的大件,要是人手足够,林宅完全可以开一场演奏会。
  “小七,这个给你。”林启光拿了一把韶琴,又取出一只D调的竹笛递给陆景行,“就《欢乐歌》吧,你们两都会,这首歌也适合合奏。”
  戚茹被赶鸭子上架,接过琴开始调音擦香,陆景行在一旁贴笛膜,神情十分严肃。他用手指头沾了沾水,一点一点把膜贴平。
  戚茹不知为何很想笑,莫名想到后世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你认真的样子好像天桥底下贴膜的。而且这话放在陆景行身上毫不违和,他本来也就是在贴膜。不知不觉就笑出了声,惹来两道好奇的目光。
  “没事,咳,我准备好了,开始吧。”说出来容易被打,戚茹不说。
  《欢乐歌》是典型的江南丝竹风格,是二胡里难得欢快的曲目,不算难,也没什么太大的技巧。戚茹最近在练习八级曲目,基本功滚瓜烂熟,绝不会在这首歌上出错。陆景行虽然常年呆在国外,可也没有放松过对笛子的练习,两人一番合奏下来,效果不错。
  这首歌来的应景,《欢乐歌》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过年时合奏正好。临安地处江南,江南特有的水乡古韵在这首曲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失欢庆,也不失优雅。既能从曲子中看见大街小巷的热闹,也能看见高台舞女的优美舞姿。
  二胡和笛子声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却又达到一种奇异的和谐。
  戚茹收了弓,陆景行放下笛子,四只眼睛齐齐看向林启光。
  “挺好,都没什么毛病。吃饭了,吃饭了。”他随便夸了两句,背着手快速离开制器室,往餐厅走去。
  剩下两人对视一眼,颇有默契地把乐器放回原位,关上门一块出去。
  半路上,陆景行低声道:“还不错,希望以后还能合作。”第一次在琴行见到戚茹时,他就被戚茹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