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小邢吃得多,但吃饭的速度却很快。
要不是他规规矩矩先吃了两张驴肉火烧就停下来,后来还是黄秀蓉又把两张驴肉火烧推了过去,他看其他人确实是不吃了才吃的,恐怕他会在顾依依之前吃完。
从店里出去,回到车上,众人都感慨着这顿早饭吃得真香。
小邢因为和大家也算熟悉了,活跃了许多。
当宋爷爷问起他的情况时,才知道他竟然是烈士之后。
宋奶奶还随口朗诵出: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宋爷爷接下来朗诵道:
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顾依依知道这是魏巍以抗米援朝战争中的松骨峰阻击战为原型,创作出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
一路上,宋爷爷、宋奶奶认认真真地听小邢讲述他父亲和战友们是如何坚守阵地,直至牺牲的,脸上甚是感动:“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啊!”
小邢讲得一度有些哽咽,最后还是石凤竹岔开了话题,说起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和产于它那里的易水砚,才让他慢慢恢复过来。
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堪称石砚鼻祖,与粤省的端砚齐名,有“南端北易”之称。
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雕成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
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
因此,宋爷爷和宋奶奶、石凤竹以及顾依依都想能够买到一方比较好的易水砚自用。
车一路行至易县内,黄秀蓉、石凤竹和顾依依在易水河畔一家一家地询问,还真找到一户老手艺人,家里几代人都是制作砚台的雕刻师。
好在他家里藏着几方他爷爷、他爸爸雕刻的精品砚台。
宋爷爷和宋奶奶从中选了一方名为“岁寒三友”的砚台,石凤竹选了一方名为“一帆风顺”的砚台,黄秀蓉选了一方名为“如意”的砚台。
顾依依则选了一方名为“锦绣”的砚台,想了想又挑选出“连年有余”和“日月同辉”两方砚台。
一下子买了六方砚台,把这户人家的男主人乐的,连连说道:“我可以搭送一方我自己制的砚台。”
“虽然雕功不如这六方,但是还可以在自己家里使用的。”
说着,从一张小桌底下摸出一方砚台来,雕刻的是桃李满天下。
顾依依笑呵呵地接过来:“谢谢,雕得很好。”
一行人回到车上,都觉得不虚此行,买到了心仪的东西。
小邢却直摇头:“太贵了,而且现在谁还用毛笔写字,买了也用不上……”
宋爷爷笑呵呵地说道:“小邢啊,这砚台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以后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石凤竹也科普了一句:“古人曾评价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
黄秀蓉接着说道:“所以说,它是个好东西。”
小邢卡巴卡巴眼睛:“那我攒攒钱,以后我也来买一方砚台。”引来车上人的笑意。
过了正午,吉普车停到了大慈阁门前。
顾依依立刻说道:“我们先吃午饭吧,饿了呀。”
小邢听到这句,特别开心。
他的肚子也饿了,但是如果其他人要先游览大慈阁的话,他也就只能硬挺着了。
现在,一车人中最小的人开了口,他看得出其他人都宠着她呢,应该会应了吧。
果然,黄秀蓉立刻说道:“我干闺女饿了,我们马上去吃饭。”
“来了大慈阁,一定要尝尝大慈阁素面。宋叔、宋婶,我们下车,吃面去。”
在黄秀蓉的带领下,一行人快速进了吃面的地方,因为过了饭点,吃面的人并不多。
除了小邢吃两碗外,其他人都是一人一碗面。
大慈阁素面属于佛系饮食,注重清淡,但它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也是有独具匠心之处的!
顾依依看着眼前碗中白色的面、棕色的汤、绿色的青菜、红色的西红柿、黑色的香菇,色彩鲜艳;整碗面的摆形精致,呈旋转圆螺形。
这就是它的第一个特点:养眼!看着好看。
顾依依迫不及待地吃了第一口面条,劲道爽滑、面味十足。
这就是它的第二个特点:印心!
因为它所用的面粉都是取自麦心,当然面的味道要好。再加上搭配的是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麻酱做调料,更是回味无穷!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去哪儿了
汤面的味在汤,民间南北方好吃的汤面好多是用鸡鸭或者猪骨,甚至还有用海鲜熬汤的。
而大慈阁素面则是用枸杞、大枣、当归、姜丝等山珍、药材文武火数小时的交融煮制而成的汤。
顾依依喝了一口汤,浓醇深厚!暗叹一声:“果真开胃而又滋补啊,这就是它的第三个特点了。”
一碗面吃得宋爷爷、宋奶奶尤其舒坦。
两位老人现在的日常饮食虽然是荤素搭配,但却是以素菜为主。
这碗素面正应了他们的口味,直夸道:“吃着这面,觉得自己正在修心养性呢。”
店里的服务员称赞道:“老先生真是食得这碗素面的真谛了!”
吃饱了的顾依依,步出面店,开始跟在家人后面认真地游览大慈阁。
大慈阁始建于金,是保市古城的象征,素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市”的说法!
大慈阁占地面积一千六百平方米,通高三十一米,是一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
当顾依依登上第三层,手扶着四周的围廊极目远眺,市井民宅历历在目,就连西部的群峰也尽收眼底。
接下来,一行人就近去了古荷花池。
七月份正是赏荷的好季节,近八千平方米的池面上,参差错落的荷叶不时在微风吹过时,泛起碧涛粼粼,盛放的荷花更是出淤泥而不染。
真真应了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
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古典园林之美。
宋爷爷指着一处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就是非常有名的‘莲叶托桃’。”
“话说八国联军侵占了京城,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了京城,到了西市。第二年议和之后又回到了京城。”
“又过了一年,慈禧想起来要去西陵祭祖,走的路线要经过保市。”
“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赢得慈禧的欢喜,命保定知府在几个月内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圆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来,限期完工。”
“限期到了,行宫也建成了。”
“慈禧来到保市,知府陪她去后花园看戏。慈禧一抬头,见戏楼顶上雕着一颗红红的大寿桃,还用碧绿的荷叶托着,真是巧夺天工。”
“慈禧笑着问知府:‘这是谁雕的?怪喜欢人的。’知府见慈禧高兴忙说:‘是卑职派人给老佛爷刻的寿桃。’”
“慈禧吩咐太监拿银子赏工匠,工匠们都暗暗地笑开了。”
“原来设计这个样式的老工匠是骂慈禧在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连(莲)夜(叶)脱(托)逃(桃),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呢。”
“不知是谁把这事告了上去,慈禧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那位老匠人。”
“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拆掉戏楼,又怕后人耻笑,只得哑巴吃黄莲一一有苦难言了。可这个故事却在民间流传开了。”
小邢听得津津有味:“那位老工匠设计的真巧妙!而且他这个人也很有勇气的!”
古荷花池之中还有一样让人叹为观止的,那就是数量众多的碑刻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莲池书院法帖”,它包含了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草圣怀素的《自叙贴》、米芾的《虹县诗》、赵孟的《蜀山图歌》、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大家的书法!
宋爷爷、宋奶奶和石凤竹、顾依依驻足许久,凝神观摩……
最后,还是黄秀蓉催促着:“我们接下来还要去看直隶总督府,再不过去那边就要闭馆了。”
几个人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古荷花池,去了那座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直隶总督府向来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因为那半部清史就相当于华夏国近代的屈辱史,顾依依很不喜欢那段历史,所以她看得很快,没一会儿就回到了大门处等着其他人。
当重新坐回车上,宋奶奶摸了两下自己的膝盖:“还是岁数大了,除了在景点里是走,其它的时间都在车上坐着,但还是觉得累了。”
石凤竹安慰着:“妈,我也感觉有些累。”
“今天确实走了不少地方,感觉累才正常。”
“依依,你累不累?”
顾依依实事求是地答道:“有点累,不过休一晚就能恢复过来了。”
黄秀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依依,你是不是担心影响明天的行程啊?”
顾依依看着大家的笑脸,这才知道被误会了:“不是的。”
“如果明天爷爷、奶奶担心第二天没体力的话,就去曲阳县,然后再去白洋淀。这样子除了坐车就是坐船,就不会累着了。”
宋爷爷连连点头:“嗯,依依说的对,明天就去这两个地方。”
然而顾依依的第二天计划却没有机会实施了。
当车停在了蒋国柱家的大门口,下了车的众人看到了却是“铁将军”把门。
黄秀蓉一边掏出钥匙开锁,一边说道:“老蒋这个时候应该已经下班了,不在家等着我们,他去哪儿了?”
“哎,部队就是这样,不一定什么时候有事情,有好几次都是大半夜地从被窝里爬起来。”
石凤竹对此也很疑惑,蒋国柱即使有事,他也应该留勤务兵在家里。
毕竟自己这一家四口人刚刚来做客,蒋国柱做为主人家以及依依的干爸,热情周到的招待是肯定的。
但此时,明知道他们在外游玩一天归来的时刻,却紧锁大门。要是与他们夫妻不熟悉的人,还会以为这是间接地表达他们不欢迎客人的意思呢。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不见了
但宋爷爷、宋奶奶、石凤竹和顾依依都不会这样想,因为他们了解蒋国柱的为人和做事风格。
宋爷爷叹了口气:“做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啊。”
众人各自回了自己的屋子,把砚台先放好。
顾依依来保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