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圈之思考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一宇:“……我怎么觉得你现在有点像小孩子?”就像追剧怕是个悲剧结尾所以先去瞄一眼结局一样,当然,如果结尾是《穿透屋顶的highkick》那样的,先看结局是明智的选择。
  郑智雍无辜脸:“现在?我前面做的事不算年轻气盛吗?”
  丁一宇“噗”地笑了,“年轻气盛……”,他当年带伤上阵坚持拍完的《无法阻挡的highkick》,让他在二十一岁时一举成名,不过巅峰期受着身体伤痛和失忆的折磨,后来的作品反响基本都不太好,等到拍《拥抱太阳的月亮》,已经过去近五年了,“年轻气盛”这个词,和他的关系真的不大,郑智雍倒不是一般地无所畏惧,“和我比起来的话,你算是的”。
  投身于一个好家庭真是很不错的事,无论如何都饿不到,勇气可不胜过常人吗?这小子要是去演戏,估计又是一个刘亚仁或孔侑。
  丁一宇自认为和郑智雍不是一路,但他对郑智雍那种人也不反感,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理想主义或者正义感爆棚都无所谓。
  于是他承担起了剧透的工作:“dispatch讲得很全面,九年前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简单地说了一下,基本上是那天直播你们说的话的总结,后面讲的是你和corner这些年来的经历,你的伤情也讲了,还采访了corner的同事,考证了你对快递员的态度是没有问题的。新闻下面的评价也不错,放心看。”
  dispatch的视角可以说是倾向郑智雍的,也可以说是公正的,因为报道在开头奠定的基调是“一场车祸同时毁了受害者和加害者,八年后,受害者浴火重生,加害者心生不忿”,借高利贷付了郑智雍的医疗费用后李希成一家过得有多惨,在正文中写得也很详细。可是把两个人的经历从头到尾捋一遍,李希成那边算“正面”的东西也只有身处底层时那能够激发同情心理的辛苦挣扎,反过来,郑智雍除了执着于惩罚还有什么后续影响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和冠冕堂皇,他其他的行为都无可挑剔。两边都不偏向地公正叙述,阅读者自然会倾向于郑智雍那边。
  听到丁一宇的保证后,郑智雍开始仔细看dispatch的报道。车祸是如何发生的援引大家都知道的直播时说过的话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报告,接下来就是两线并行的模式,李希成一家在首尔省吃俭用辛苦工作,隔三差五应付着高利贷的上门,读高中的李希成则致力于啃书本,希望能够得到奖学金,然而面对着各种干扰因素,李希成也不是确立一个目标就能长久地、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的人,中学时代前半段的无忧无虑和后半段的忧虑重重之间的落差,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一起影响着他的状态。
  dispatch没有采访郑智雍,他们对于当时郑智雍的状况的描述更为简略和客观。他在医院躺了半年多,对医院和复健中心的定期造访持续到毕业,高中缺课是常有的事,在学校出现时拐杖随身携带,这些都不难查到,郑智雍去过的复健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郑智雍每次去的时候都会带课本或者辅导书不爱说话温和但颓丧稍显主观,高中时从下游逐渐攀升的成绩单却做不得假。
  “没有人知道thinker对于舞蹈、对于练习生生活、对于失去的梦想有多少执念,也没有人知道那时thinker在沉默中藏着的是憎恨、绝望还是决心,车祸两年之后,thinker参加高考,并被高丽大学日语专业录取。一年后,corner收到了录取通知,但负债累累的家庭,已经不允许他继续读下去。”
  “父母不堪债务和物价的压力,回到了釜山,corner留在首尔以打零工为生。与此同时,thinker与朴宰范这对练习生时期的旧相识日渐亲近,因为朴宰范,他进一步了解了hip…hop音乐,并开始尝试创作。”
  “但对于舞台,此时的thinker似乎没有足够的信心,偶尔地下登台的同时,他仍然在学习谋生能力,考取了大量语言方面的证书,也做过同声传译,来到cube教练习生这件事,更体现出此时thinker态度的暧昧与摇摆。”
  “作为郑智雍,他是s。m。备受期待的主舞人选,作为thinker,他在隐瞒身体问题的情况下被diss‘应该去做偶像’。thinker对此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同样无从得知。最后,thinker隐瞒身体情况,报名《show me the money》,受邀参加《无限挑战》,然而因《无限挑战》成名一周后,他就因为一场发生在眼前的酒驾而挥动了拳头。”
  “corner终于知道,父亲车轮下的受害者,是这个夏天里的绝对大势。”
  “两个月后,签约后的thinker住进了新的住处,也许是腿脚不便,他时常通过网络购物,在这样的巧合下,被一场车祸改变了人生的两个人,在时隔八年后首次相见。”
  “‘我看他过得很好,因此觉得不平。’corner告诉我们。”
  “dispatch拿出了thinker曾经公开的伤情鉴定与x光片,问他是否看过这些。”
  “这一次corner沉默了很长时间。”
  “‘我不明白,我的父亲明明不是故意的,现在他过得那么好,却觉得我们一家原本的生活被毁掉是应该的。’corner仍然很困惑。”
  “你应该多谈一谈以前的辛苦的,我看dispatch很乐意从这个角度写你,但是资料不够多。”丁一宇说。
  “用我的话当证据也不可靠,写得太详细的话,没有太大必要”,郑智雍笑了笑,说,“能完全理解的人又不多”。
  丁一宇开始还有点不赞同,听到最后一句话之后,不赞同变成了深有同感:“如果这样的人多,corner也不会把那种想法说出来了。”别看现在主流舆论在骂他,那是李希成出了不少昏招郑智雍又小心谨慎,他敢把这话说出来,就说明仇富思想依然相当有市场。
  不论演员还是歌手,靠专业水平说话不靠卖惨博热度是对的,可是太执着于这种姿态,自己的辛苦连说都不能说,这也只能用一句“矫枉过正”来形容了。
  脑袋里有个威力不明的□□,丁一宇表面上还有前辈的风度,尽着演员的本分,内里乱七八糟的想法飘来飘去,一刻都没有消停过。
  相比之下,郑智雍虽然不算心情愉快,至少要“安定”得多。
  dispatch在报道的结尾表达的态度是谁都不得罪的“双方都不容易所以还是别抱侥幸心理了”,中间却尽量地写了郑智雍伤情的严重性还有他的辛苦和不便,从评论里也能看出,看客们最大的收获是“thinker能有今天真的是他奋斗得来的”,不能有侥幸心理这一点老调重弹,dispatch的报道倒是又深入强化了一遍。
  郑智雍是很乐意见到这样公正的总结的,公正就已经是偏向他了,基调太向他靠拢的话,没准还会有反效果。

  ☆、244。客串

  在这次的事情上,媒体不能明晃晃地黑郑智雍; 报道时选择侧重点从而影响读者的倾向却容易得很。dispatch的报道所反映出的媒体的态度; 令郑智雍深感欣慰。
  他终于有心情关心拍摄了:“现在在拍哪个场景?”
  “敏镐的单独镜头; 悲痛,懊悔,神志不清的时候偶尔见鬼”; 丁一宇说,“你来之前我刚拍完鬼魂形态”。
  郑智雍再往场地中央望了一眼; 心中感叹演员都是要练到无我境界。剪辑出来是什么效果暂且不论; 摄影棚里众目睽睽之下拍这样的镜头; 看起来就像当众发神经一样。
  他正想着,丁一宇忽然有了个主意:“下一场要几个群演; 你既然来了,要不要试一试?”
  “什么场景?”这个mv里李敏镐和丁一宇是绝对主角,但它毕竟是一个纯剧情性质的mv; 李敏镐和丁一宇这两个人也不是在里面谈恋爱,群众演员露脸的情况并不少。
  “开车前喝酒的镜头”,丁一宇的表情略带复杂,让自己的mv中的主角扛不住劝酒然后酒后驾车; 郑智雍的趣味他还真有些敬谢不敏; “他现在妆化得比较老; 一会儿要重新化”。
  “我要劝酒?”郑智雍说。
  “哦……”丁一宇意识到他的话说得有点欠考虑了; 即使他是前辈; 又比郑智雍大五岁; 有一些话题也是不适合直接说的,谁知道人家介不介意呢,“你能演吗?”
  “不清楚,我演不好的话,恐怕会很容易出戏。”郑智雍说。
  他的记忆力好,在s。m。开的演技课上学到的东西还记得,只不过那时学的主要是如何做好一个偶像剧男二号,给人劝酒是一个俗气的行为——酒桌文化偏向于潜规则,上不了偶像剧的台面,所以郑智雍并没有演这类角色的经验。
  当导演答应他试一试以后,郑智雍回忆了一下在cube时同事聚会的景象,没人敢硬灌他这个关系户,可是别的后辈就没那么幸运了。
  亲近的表象下若隐若现的控制欲是酒桌文化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让人做什么别人就必须照办这种事,还是在酒桌上看起来最合情合理。而这样的心理反映到言谈举止中,倒和郑智雍记忆里的对得上。
  表情和动作就这么办,至于镜头前动嘴要不要说些什么……
  “来,我敬你一杯,给点面子?”
  郑智雍将一杯“烧酒”推到李敏镐的手里,另一只手拿着自己的那杯,亲昵又强硬地说。
  因为基本上从头到尾要放歌,mv差不多可以与默剧划等号,不过为了演得更顺畅,在拍说话的镜头时编段台词说出来也是常有的事,工作状态的李敏镐也不觉得奇怪,他将自己代入“要开车回去不能喝酒为何偏偏要我喝”的状态,再看郑智雍,有点不适。熟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得到的就是这样的反馈。
  与郑智雍对戏的李敏镐浑然不觉,其他群众演员各司其职地当背景板,没有分神,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围观的丁一宇的心里却升起了一种奇妙的感觉:thinker这词耳熟啊,我在哪里听过的?
  “男人怎么能不敢喝酒呢?大老爷们别磨磨唧唧的。”郑智雍细致俊秀的样貌怎么看都和俗气痞气扯不上半点关系,化妆师把李敏镐先化成在长期内心折磨下沧桑的三十代,后来又变回出事前青涩又朝气蓬勃的样子,都没有把郑智雍往流里流气的方向打扮的难度大。现在造型上勉强说得过去了,郑智雍怎么听都应该去做诗朗诵的声音说着这样的台词,听到的人又是一阵违和感。
  丁一宇不仅觉得声音配台词不对劲,台词本身就不对劲。
  等到导演喊停,他就忍不住说了:“thinker,你这台词是从你anti那里扒来的吧。”
  导演也想到了:“thinker,你……记得很清楚啊。”
  他们这么一说,工作人员们陆陆续续地都想了起来,在场的人几乎都看过直播的影像,区别只在于次数——丁一宇恐怕是最多的。想起来之后,他们的表情一个比一个复杂,简单概括一下他们的心声就是:
  thinker你果然有些疯。
  在ins上说会在作品里给予肇事者最大程度的同情,他还真是这么做的,亲身上阵演个劝酒的,还兢兢业业地模仿当初害他残疾的间接责任人,这算是敬业还是心大?
  “觉得这么模仿可能更贴切些”,郑智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并希望他们能往“敬业”的方向来想自己,“心大”有时候不是个好词,“有问题吗?”
  “哦……”导演回归工作状态,“表情再夸张些,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