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长阳脸色很平静,“没闯祸,你前两天不是问我,我的老师给我的新活儿是什么活儿么?就是年底或者年前发工钱的那个零活儿,就是这个。”
李兰芝顿时惊诧到狠吞口水。
她做梦都想不到,女儿的初中老师有那么大的能耐,找个零活儿打工竟然还能找得到城里的大领导?她有些庆幸自己那天让女儿把专卖货底子和小生意的钱拿走了大半部分,她也庆幸女儿上次买化肥闯祸竟然还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那人家到咱们家来吃饭?”李兰芝接着问道。
“恩,可能会来,也可能会去村长家,总之人家会来家里坐坐的。”魏长阳说完,便转身朝着地窖的地方走去。
“长阳,你干什么去?事情还没说完呢,怎么就跑,你现在不管什么事都没有这件事大啊?”李兰芝顾不上继续喂猪了,急忙的追了两步,拉着了女儿的衣裳。
魏长阳依旧面色平静,“你上午不是说让我给我奶奶送点红薯么?”
“哦哦,对,我忘了这件事了,你下地窖吧,挑那些大的好的,给你奶奶送去。”李兰芝突然想起自己交代的事,这才应声。
魏长阳刚迈开了步子,再次的被母亲拉住。
“长阳,这样吧,待会儿我就带着星星去你大姨家一趟,再要点茄子干和干豆角的,然后我再去一趟镇子上,割点肉回来,然后买点熟食,火腿肠猪脸肉什么的之类,哦,买点白酒。”李兰芝一边皱着眉头思索一边说道。
魏长阳并不打断母亲的话,她巴不得母亲忙碌一些,那样母亲也就不会时不时的找点茬儿,而她,也就轻松了。
“长阳,你这样,给你奶奶送红薯的事,等明天早上吃过饭吧,你待会儿下地窖去挑一些上,然后放到北屋里,再然后你去屋顶上挑一些饱满的花生,等我从外面回来,我炒一锅花生,哦对了,你去村南边弄点沙土,用沙土炒的花生不容易焦糊。”李兰芝再次的认真叮嘱。
看到母亲的这番反应,魏长阳的心里很是轻松。
“好,我先去挑一些红薯上来,然后放到北屋,明天吃过早饭再给我奶奶送过去,然后我就去村南便弄一簸箕沙土回来,再上房顶去挑点花生。”魏长阳将母亲交代的事情,迅速的重述了一遍。
“那行,就这么办,我这就换件衣服出门。”李兰芝说完,不等女儿在有什么反应,就脚步匆匆的朝着厨房去了,她要放下猪食盆然后换衣服出门。
聒噪了一中午的小院里终于恢复了平静。
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照在这四方小院里,别有一番清幽。
魏长阳按照母亲说的先去地窖拿了一些红薯上来。
这个时代的乡下,为了在冬天储存一些水果蔬菜,往往会在秋末的时候,把一些红薯,苹果,或者萝卜白菜之类的东西,放在地窖里,然后用盖子封住地窖口。
魏长阳拎着簸箕出了院子,她朝着村南的那片打谷场旁边的一处凹地走去,那片地方在魏长阳很小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小片的洼地,后来村里很多雨水堆积在洼地里,再加上有些人家翻盖老房子,需要弄土来垫高新宅基地的地基,所以,明明很小的一片洼地,愈发的凹下去了,而现在,那凹地最深的地方,要两个成年人的高度了。
所以,每年到了夏季雨水季,村里的大人都严禁自家孩子往那片凹地去玩耍。
不知道什么缘故,日久天长,那片凹地的土严重沙化,以至于后来就没有人去那边_土挖地的往自己家运土去垫高地基了。
魏长阳选了一块比较好的沙土地,然后将一些细致的沙土弄到簸箕里,便端着回家去了。
其实,用沙土炒花生这种方法是谁发现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魏长阳已然是不记得了,只不过,现在龙泉村以至于附近的三四个村子里的村民,逢年过节炒花生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挖走一些沙土。
魏长阳回到家里之后,将沙土放好在厨房的小桌,然后便去将搭放在别处的木梯搬到了北屋墙边,然后搭到了北屋的房檐儿上。
这片土地上的农家院,每每到了秋末冬初,院子里虽然没有了花红柳绿,但是满满的丰硕果实,比比皆是。
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支着薄杆儿,硕大的薄杆儿上都摆放整齐满当的金黄色玉米,还有酒红色的大枣儿,而在已然落叶的树干上,也会坠着一下用玉米衣系着的玉米,每家每户的屋顶上,还会晾晒着白胖子一样的花生。
由于花生刚刚从地里刨出来甚至到拉回家,一直到将花生从花生秧拔下来之前,花生都是潮湿的,即便是外壳干了,里面的花生仁儿还是潮的,要想花生不发霉,那必须在很平整的并且通风好的一片地方,晒上十天半月的,所以,每家每户的房顶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地点。
魏长阳将篮子挎在胳膊上,然后便沿着木梯攀爬上了屋顶。
魏长阳蹲在屋顶上,格外认真的挑选那些饱满的大花生,来的客人是她敬重的人,她总会格外的认真去做这些事,倘若是平时的招待,她也就没有这么认真了。
魏长阳一边挑花生一边琢磨着,不知道来村里接洽种菜棚这件事的人,是不是张国正本人,或者是他的秘书?更或者是什么别的人?
原本是一些不足轻重的事情,可是魏长阳的脑子里,却一直琢磨着这些细碎的事情。
第115章琐事的回忆
魏长阳从小到现在做事,很少这样严谨的,她的那点花生挑了足足一个小时,如果不是因为傍晚了起风了,蹲在屋顶上被北风吹的哆嗦,她恐怕还在那挑花生呢。
没想到半篮子的花生,竟然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可能,引进菜棚这件事以及明天后天要见的人实在是太重要,所以,魏长阳才会这么格外的认真吧。
她看了看天色,已然是不早了,西方的太阳竟然也已经落下山,只留下一片橘色的晚霞。
魏长阳将花生放好之后,就从房间里拿了手电筒,然后便拿了编织袋子下地窖了。
地窖里即便是大白天正中午的时候,也是黑漆漆的,更不用说现在的这个时间了,所以,手电筒是下地窖的必备物品。
至于拿编织袋子,是因为下地窖都要靠手扶着墙壁,而脚是蹬在地窖侧壁上的很多洞穴,那些洞穴是按照人的脚步大小合适了挖出来的洞穴然后再用碎转头砌一下,这个时候是没办法腾出一只手拎着篮子或者其他的东西,只能拿了编织袋子装东西,然后将编织袋子系在腰上,然后带上地面。
当然了,如果有两个人在的话,那么下地窖的人只管下,然后上面的人会将编织袋子用绳子放到地窖,然后下面的人装满了袋子或者筐子,上面的人就拉着绳子将袋子或者筐子拎上去了。
魏长阳下去之后,便打开手电筒,蹲在地上开始挑选红薯。
村里的地窖都是简易的存储物品的地方,所以,都挖的不是特别深,并且很多现实的情况也决定,这样的地窖不能挖的太深太大,所以,大多数家庭用来储存瓜果蔬菜的地窖都不是特别大,进去之后大部分都要弯腰或者干脆蹲着。
魏长阳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活儿,她起初也不想把好的红薯给奶奶家,然而,看到母亲在奶奶面前的懦弱无能,看到奶奶那疯了一样的漫天咒骂以及母亲的毫无反应,甚至即便父亲在家的时候,父亲也会站在奶奶那边帮腔,嫌弃母亲对奶奶没有真心,所以,魏长阳为了避免听那一番肮脏的骂腔,也就将好的红薯挑选出来给奶奶家送去。
由于挑选的红薯不是很少,魏长阳干脆就将编织袋子系上口子之后,将绳子放长,然后她便首先爬上去,爬出地窖口,再反过来将尚在地窖中的编织袋子拉出来。
母亲安排的事情,她都做完了,她看着天色晚了,索性就去厨房准备晚饭了。
今天准备晚饭的她,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以前的做饭,或许是习惯,也或许是无奈,当然,有时候也是高兴的,比方说妹妹从学校回来之后,她还是很喜欢给妹妹做顿好吃的,但是今天,她给母亲和小弟做饭的心情,格外的舒畅。
当魏长阳的稀粥还没做好的时候,她就听到了大门吱嘎的响声,她停了手里的动作,听着外面的动静。
老黄狗没有丝毫的反应,哦,那应该是母亲和小弟回来了。
果然,魏长星一进门就喊道,“大姐,我们回来了,我好饿啊。”
魏长阳破天荒的回应道,“我正在做饭,一会儿就好。”
李兰芝手里拎着不少的东西,直接去了北屋里。
魏长阳知道,母亲肯定是从大姨家或者镇子上的小商店买了不少的东西,冬天里外面实在冷,很多东西放在小厨房,过一晚上可能就冻坏了。
“大姐,妈买了火腿肠,还是肉多的那种。大姐,咱们家明天来什么亲戚啊?”魏长星手里拿着一袋瓜子站在了魏长阳的身后,一边吃一边问。
“妈没让你先尝尝?”魏长阳扭脸问道。
因为以往的时候,如果李兰芝买了什么吃的东西,但凡能直接食用的,李兰芝才不会顾忌是不是时候,只要宝贝儿子想吃,她绝对会弄下一点来给宝贝儿先打牙祭。
“没有啊,妈说要等客人来了才能吃。”魏长星说这番话的时候,显然嘟嘟囔囔的心情不舒畅。
“哦,明天你就看到了,是城里的人。”魏长阳没有多做说明,但是她的心里对于母亲今天的行为,着实有点诧异。
“大姐,今晚上我们吃什么饭啊?”魏长星拉着脸,很不高兴的问道。
魏长阳有一搭无一搭的和小弟说着话,母亲还在北边房间里收拾买回来的那些东西。
“星星,你马上都九岁了,你看人家别人都上学,你也不去上学?”魏长阳问道。
“我——也想也不想。”魏长星低头看着手里的瓜子,似乎很矛盾。
“为什么呢?”魏长阳盯着小弟问道。
她着实不想做“伏弟魔”,可是如果只是将自己择出这个家庭,恐怕也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母亲对小弟的宠溺,她是没法改变了,可是小弟的年纪还小,很多事情还是有回旋的余地和改变的可能。
所以,魏长阳想着如果弟弟能变得懂事一些,或许对于很多事情也会有着很大的改变。
“那些人不和我玩,说我胖,还说我笨。”魏长星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后来干脆就噘着嘴,满脸的不高兴。
魏长阳听闻之后,很认真的问道,“那你觉得胖了好还是瘦了好?”
魏长星马上抬起头,很认真的盯着姐姐说道,“瘦了啊,我如果跟王永刚他们那么瘦,他们就不能叫我死胖子了。”
“还有,谁说你笨的,你看,我是不是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名,你二姐现在也成绩特别好?你不是笨,其实就是没有好好学习,只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然后完成作业,一定不会考的那么差,还有,你有不会做的题目,可以问我啊,姐不是天天都在家里?”魏长阳接着说道。
魏长星听到这里的时候,似乎若有所思。
魏长阳看到弟弟的反应之后,她不再继续劝说,因为小弟被母亲娇惯的缘故,很多事情不能说的太重,不然肯定是会适得其反的。
第116章因材施教
魏长阳不吭声之后,便继续烧火,然后片刻之后,她问道,“你今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