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筱不记得哥哥还是一个小话唠,不过却让她深深的感动!周筱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哥哥,这一世,换我来守护你!”
半上午的时间,在周筱不着痕迹的旁敲侧击和周天毫无查觉的回答下很快过去,周筱已经确定的是自己重回到了三岁的时候,也就是一九八零年的六月八号。和上一世一样,这一年周海正三十三岁,是村中学的校长;刘玉凤三十二岁,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周天九岁,正在读二年级,下个学期就要升三年级了;至于周筱,还是个小豆丁的阶段,用周天的话来说,就是个“粘人虫”!当然首先粘的就是父亲,然后是母亲,最后一个才是周天。周筱分明在周天描述的过程中看出了一些愤愤不平,不觉又是一阵莞尔。
与长期以来中国传统观念的不同,更是和这个时代乡村的许多人重男轻女的观念不同,周家是少有的重女轻男,用后世的话形容也许更贴切一点就是:周海正是个典型的女儿控,与对儿子的严肃教育不同,对于女儿,周海正几乎是宠到了骨子里的。刘玉凤是因为女儿小时候的一场大病,差点没抢救回来,所以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瘦弱的女儿无形中就多疼惜了几分。周天是受了父母的影响,从妹妹出生的那天开始,就被灌输了要以照顾妹妹、保护妹妹为己任的概念,所以对于妹妹对父亲比对自己还要亲近几分的态度不免有时会显得有些失落。
直到刘玉凤将午饭做好并端上桌,看见周天和周筱兄妹俩还在一边不知叽叽咕咕着些什么,不禁觉得好笑,同时也倍感欣慰。这兄妹俩从小感情就要好,从不吵架,而且还懂得互相谦让,周筱这个做妹妹的有时甚至会让着哥哥周天更多一些,这让做父母的省了不少的心的同时,当然对如此懂事的周筱的怜爱就更多了一层。
“你们俩还在嘀咕什么呢,吃饭了!”刘玉凤把碗筷放在桌上,又冲屋外喊了一声:“老周,洗手吃饭了!”
因为M省位于中国的北方,四季气候分明,到了冬季比较寒冷,所以农村的每家每户都是盘的火炕,为了暖和,吃饭时就在火炕上放一个矮腿的桌子,俗称炕桌,一家人就都围坐在炕桌上吃饭。
方形的饭桌上放着一大盘的绿豆芽炒韭菜,一碟酱黄瓜咸菜,一盆苞米面贴饼子。不同的是,在一盆有成人手掌大小,泛着金黄颜色的帖饼子堆里,夹杂着两个如婴儿拳头般大小的小饼,黄中透着白色,一看就是加了白面的。桌下靠着炕沿的一端还放着半盆的小米粥。
周筱是知道的,在这个年代这个地区的这个时节里,大部分的青菜都还没到成熟期,母亲再怎么努力,能端上来的也只能是这么一道没肉少油的素菜而已。
刘玉凤先是将一个加了白面的小饼放在了周筱的碗里,然后再分别给周海正、周天和自己每人夹了一个纯玉米面的饼子,就招呼大家赶紧趁热吃了。
周筱看着父母尤其是哥哥毫不在意的样子,就知道是习以为常了。前世只是大概的记得,从小好像全家把大部分稀少的好吃的都要留给自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点滴在心里已不留什么痕迹,今天这一幕又重现在自己身边,此时的周筱内心满是融融的酸意。经历了一世的轮回,方知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今生好好来珍惜!
“小小多吃点,吃胖点爸爸会更喜欢!”紧接着周筱的碗里多了一筷子的菜。周海正看周筱好半天才咬了口饼子,也不知道夹菜,又开始心疼了。这个女儿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打小饭吃的太少,三岁的孩子,还没人家两岁的孩子重。
“妹妹,哥哥也给你夹菜,吃胖了哥哥也喜欢!”
“噗!”周海正和刘玉凤同时笑出了声。这个周天总是要和周海正在周筱面前争存在感,周筱也被逗得直乐。
在不忙的季节,午饭过后是全家例行的午觉时间。周天回自己的房间去了,周筱被周海正脱掉鞋子抱上炕,放在自己与刘玉凤之间轻轻拍哄着入睡。周筱心里还在兴奋着,哪里睡得着,此刻正闭着眼睛静静的等待。
终于等到父亲的手慢慢停下来,再一会儿,听到了两个人轻微的鼾声。睁开眼睛,咕噜咕噜的左右扫了几下,确认父母已经睡着。
周筱不敢拿开父亲放在自己身上的大手,只能从手臂下一点一点的往下缩。几经努力,终于从父亲的的怀里缩了出来,周筱不禁长嘘了一口气。慢慢的从炕上溜下来,找到自己的鞋子穿上,悄悄的打开屋门,走到屋外。
站在院子里,先是深深的呼吸了一大口清爽的带着暖阳气息的空气,再四处打量着这个自己前世曾住了将近二十年的家,慢慢的,与记忆中的景象开始一点一点的重合。
院子正中是一排座北朝南的三间泥土房,周筱记得,这种房屋是七八十年代北方农村的标准格局,由于还没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人家的孩子都很多,所以东、西两间都会被作为卧室,每个卧室都要盘一个大火炕,孩子多的人家,一铺炕得要睡上七、八个人。
中间的一间作厨房,东、西靠墙的两侧会被砌上两个大土灶,土灶的烟道直通火炕,做饭时一烧火,炕就会慢慢的热起来。到了冬天,火炕一烧,基本上整间屋子的取暖问题就解决了。
院内的西侧是两间厢房,一间装粮食,一间用来放杂物。挨着厢房的南侧是一个二十平米左右的鸡圈,鸡圈里面有二三十只鸡在悠闲的踱步。靠着鸡圈的是猪圈,有一头大约六七十斤的黑毛猪正卧在墙根底下大睡。
这时的农村基本上每家的住宅占地面积都是很大的,周家就是如此。除了留下房前正中的上千平米和靠东侧一条宽约五米直通南面院门的一条过道做院子外,前面剩余的将近两亩地的面积,都用土墙圈起来作了菜园子。院子中间靠近院墙的附近有一口架着辘轳的水井,为了安全和卫生,井口处还装着一个木制的井盖。
菜园里种了茄子、辣椒、芹菜、韭菜、菠菜、黄瓜、豆角、小葱等时令的菜蔬。时值六月,北方气温还有些偏低,所以只有小葱、菠菜、和韭菜可以采摘,其它的只长到半尺多高。
房子后面的园子更大,有两亩多的大小,由于浇水不便,只在靠了后墙的地方并排种了四棵杨树,其余的地方被压平压实做了晒谷场。据周父说这四棵杨树还是他们建房时栽种的,过了十年的光景,树干已长到如今三岁的周筱双臂合抱的粗细了。厕所建到了后园的西北角,用简易的土墙围了起来。
院子和菜园都被打理得整齐有序,在农村,这可是体现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是否勤劳、持家的一个标准。由此可见,刘玉凤实在称得上一个非常合格的女主人了!
一切的景物都与幼时的记忆别无二致,周筱心里不由的一阵紧缩,周家的恶运是周筱十四岁时从父亲的病故开始的,如今生命重来,其它的一切会不会重演呢?周筱按捺住突然狂跳的心脏,拼命让自己冷静下来,“冷静,一定要冷静,既然上天让自己重新来过,那是不是就是要给自己机会来改变命运呢?是的,一定是这样的!决不能放弃,一定不要放弃!这一世,一定不能再让父亲患病早逝,不让母亲遭遇车祸而精神失常,要让哥哥幸福美满,自己也不要再重复上一世的悲剧!”
周筱握拳,“周筱,加油!要让幸福从此刻开始!”
☆、第四章 新的人生规划
第四章新的人生规划
周筱围着前世住了近二十年的院子转了一圈,最后慢慢踱进了菜园,思绪却飘向了久远的过去………
周家一家四口,因为周海正是公办教师,可以享受吃红本粮的待遇,就是户口本上红章印注的“非农业人口”,对于这一类的人,国家是不会分配给人口田的。但家里另外的三口人因为吃的是白本粮,也就是俗称的“农业人口”,就会有村里分给的每口人五亩加起来共计十五亩的耕地。而这十五亩的耕地几乎都得靠刘玉凤一个人来打理,由于这个时期全国还是实行每周一天休息日的作息制度,农忙假也只有在春耕和秋收的时候才有,所以周海正能分担的农活是少之又少,这样就使得刘玉凤非常的辛苦。
不过周海正却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好男人,他极能体谅刘玉凤的辛苦,也非常疼爱自己的一双儿女。每到农忙的季节,周海正就会自觉的担负起给一家人做饭和打理家务的工作。为了能让刘玉凤多睡上一会儿,得以更多的缓解一些体力,周海正每天早晨总会早早的起床做好早饭,再喂好猪鸡,然后才叫母子三人起床。中午下班回到家后除了做午饭和喂猪喂鸡外,还会给孩子洗衣服、到菜园里去拔草。下午下班后就会赶到田里,和刘玉凤一起打理农田直到天黑才回家。
由于双方的父母都已过世,没有了老人的帮忙,一家人的生活安排显得尤为紧张。所以在刘玉凤下田、周天要上学的情况下,周海正每天上班的时候就会把周筱带在身边。
虽然不是跟在母亲的身边,但在周筱的记忆中,那种时光却是极其快乐的。她可以放肆的骑在父亲的肩头,调皮的用两只小手去揪父亲的耳朵、揉他那乌黑略带些卷曲的头发;可以在走路累了的时候赖在父亲宽厚的背上,却故意不用双手搂着他的脖子,而是装着要摔下去的样子,为的就是要看到父亲吓得一张大惊失色的脸。最喜欢也是令长大后的周筱一直念念不忘的,其实是可以牵着父亲的衣角磕磕跘跘过马路的情景!然而,这种美好的怀念却随着父亲的离世变成了周筱一生都挥之不去的伤痛,这种伤痛——深可见骨,让人不敢碰触,却又如影随形!
每当给学生上课时,周海正就会把周筱安置在教室的一角,让她坐在小马扎上,不允许发出声音影响到学生们。下了班也会尽快的往家赶,争取在刘玉凤下田回到家里之前把饭做好,并抽空儿辅导一下周天的功课,还会给极其爱缠着自己的周筱讲故事。
那时的周筱还完全不懂什么是爱情,只是从父亲的故事里知道,那是美人鱼在刀尖上无声的赤足舞蹈的一副绝无仅有的场景,虽然痛彻心肺,却美丽得心惊动破!直到多年后周筱也遇到了属于自己的所谓的爱情,再演绎到后来的灰飞烟灭,才明白其实爱情的终点不过是一场四处飞散的泡沫而已,甚至还不如烟火来得绚烂!
同中国普遍的劳动妇女一样,没读过多少书的刘玉凤同样具备了勤劳朴实的特质,除此之外,还兼备了普通妇女少有的开通、爽朗和豁达。
趁着不忙农活的时候,刘玉凤就会抓紧时间打理硕大的菜园,同时还要抽空儿拆洗一家人的被褥和四季衣物。由于这个时候的农村还没有通电,为了能在晚上睡觉前赶制出一家人要盖的被褥还有急于要穿的衣物,刘玉凤经常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补到深夜。在这些缝补的工作中,最费力气的莫过于衲千层底了,由于农村条件所限,基本每个人穿的都是家做的布鞋,一双成人穿的千层底,如果针角要求细密些的话,至少得衲上一个星期才能完工。而周家人穿出去的不论衣服和鞋子,都会一致受到周围的人尤其是众多家庭主妇的夸赞,可见刘玉凤有多么的心灵手巧。
终日繁重的劳作,其实也是导致刘玉凤后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