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想世界大穿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猴当然不知道,前一礼,乃是汉人陈昂所行,敬的是先贤,后半礼,乃是陈昂代陈教主所行,陈教主与太清真人乃是同道,只因来了太清真人开辟的世界,才礼他主人之尊,老子只是颔首,是因为他并不把陈昂当做陈教主,不需回礼。
  当日虽然天色已晚,但三人还是坐而论道,谈论了一会,直到油灯昏暗不良于行,这才作罢。
  三人论道三日,渴了有子路自城内古井打来山泉,饿了有那猢狲去左近摘取野果,并与子路一起,烹饪老聃茅庐的粟米,孔丘带来的腊肉,那猢狲自是辛苦,早起要扫洒茅庐,和子路一起挑水担浆,生火做饭,还要随着子路读书习字,听老聃,孔丘,陈昂宣讲至道。
  这三人,一个至人无己,一个神人无功,一个圣人无名。
  老聃、孔丘、陈昂三人,那一个不是此世智慧最通达之人,一个是道家道祖,一个是儒教先师,最后一个拿文明为棋盘,书写心中纵横,实验文明发展之道,行为丧心病狂,但由此融会贯通的智慧,却能称得上是玄妙圆融,半分无虚假的。
  他们谈论治国之道,子路听得如痴如醉,谈论道德礼法,子路听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
  只有那猢狲,虽然听得是三教最精妙之论,却因为不通人道,大半时间都在那里懵懵懂懂,唯有三人说起天地宇宙,自然造化,万物之道的时候,能听出其中妙处出来,喜不自胜,他是通灵石猴,智慧悟性实在是上佳之选,只是心中猴性不改跳脱难定,才耽误了这个载道之材。
  孔丘虽是先贤,但毕竟精力尽在人道之上,对于天道高远,自然奥妙,就远不如老聃这个开天辟地的太清真人化身,更别说陈昂这种,数个化身要么是仙道教主圣人,要么是神上之神,要么是穷极自然科学之力的求索者,这等丧心病狂之人。
  后来就少说多听,另有一番智慧发阐。
  而那石猴虽然听人道之事半懂不懂,但他一分学了孔丘像人,一分学了老聃无为慈悲如神,另有一分,被陈昂带着兽性未蜕,又增添魔性,表面上是个知礼之士,载道之才,内里一分桀骜不驯愈发深入骨髓,有一份漠视万物的魔性。
  正所谓,神魔人猴皆是我,打破顽石不悟空!
  一日,太清真人看那猢狲在门外扫洒,忽然唤它进来,石猴下拜在地,只听太清真人道:“我与你有些缘分,陈道友之意,我已尽知……我问你,你姓什么?”
  那猢狲抬头,有些迟疑道:“俺是个天生地养的猴子,如何能有姓名,只指望老师哪一日见弟子勤勉机警,赏赐我一个姓名来!”说罢眼巴巴的看着陈昂。引得陈昂暗自摇头没好气的说:“你看我做甚?我都说过,面前这人算你半个父母,你如何姓不得?”
  那猢狲脸色大变:“难道叫俺也性老么?俺还是个小猴子,只想着长生不老,若是姓这姓氏,回去人家唤我大王,就要加上一个老字,变成了老大王,唤我猴儿猢狲,又变成一个老猴儿,老猢狲!辈分凭分大了一辈。我出海学长生不老之术,如此不引得我那些孩儿们笑话?兆头也不吉利……”
  太清真人笑道:“你既然不想姓老,又想长生不老,那就姓孙罢!”
  陈昂也道:“你看上去是个载道之才,内里却是桀骜不驯的性子,宁折不弯,日后必是要闯下大祸的,这是你天生的一份凶性,一份顽石的任性,还有自为师这里学到的魔性。你是个猿猴的模样,为师也不指望你成道德真人,打破顽石不悟空——你就叫孙悟空了!”


第五章 圣人西行出函谷
  石猴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先向陈昂作礼启谢,又拜过太清真人,三教圣人论道十天,悟空向孔丘学了礼仪伦理,听老子,又学了一肚子的道德无为,最后得陈昂传授,通晓了自然科学,真个是大造化,好机缘,得法三教圣人前,半是猢狲半是仙。
  它早与子路学语言礼貌,习字通理,每日勤学不怠,每日闲时扫地除草,寻柴燃火,担浆烧水,还要打理茅庐后面的牛棚,牵了里面那只青牛去放,扫洒皮毛。凡三位圣人所用之物,无一不备。
  每当三位圣人开讲之时,它与子路正襟危坐,在旁闻讲。
  只是孔丘此从齐国而来,拜访老聃,只因王子朝裹挟周室守藏室,宗庙所藏图法投楚,致使周室图法逸散,为的是献藏书与周敬王,重建守藏室,未想到老聃因为守藏室图法失散之故,得罪于敬王,已去守藏室之史职,低贬回乡。
  孔丘此行未能如意,与老聃,陈昂论道一个月后,便携子路归鲁。
  悟空听了这一个月的传法,智慧灵性,大异于从前,他与子路早晚结伴,已是好友,往去送了孔丘圣人数十里程,这一日他牵青牛去城外吃草,念及子路归鲁,悟空智慧发萌,听三教圣人说法,已经有了道行,这天产石猴得后天早就,神通实在不同凡响,晓阴阳,会人事,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能避死延生,知子路一去,几无再见之日。
  它见子路为人果烈刚直,又凡圣人得道,必有波折凶险,冥冥之中,已经知道子路此去恐有劫难,不得好死,不由得悲从中来,几欲泪下。
  悟空手抚青牛之背,悲鸣道:“子路,子路,再见无路!此去凶险,魂归何处?”
  “他自有他的造化,来世必得正果,我这几天听孔丘说:朝闻道,昔可死。仲由虽有刀兵之难,但魂魄有依,前途远大,往日来世成就恐怕更在我等之上,你又何必悲愁?”
  “来世?魂归杳杳,谈何……”悟空无暇辨别,随口答道,但它少顷回神,转头看那青牛,只见青牛也在看它,眼神如人一般,智慧灵动,甚至还对它颔首微笑,悟空只觉身上汗毛炸起,后退一步,大叫道:“妖怪!”
  “哪里来的妖怪,变作老聃家养的牛,开口唬俺一跳!”
  青牛也怒了,张口道:“你这猢狲生的一张毛脸,学人穿戴衣冠,说话礼法,就看不起同为披毛戴角之辈,你是陈昂圣人座前的一只石猴,我也是老君座下的太乙元精,板角青牛。同是异类出身,本以为你是个讲义气的,谁知道,这般看不起我!”
  悟空回过神来,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作揖讨好道:“老哥哥,你平日里闭口不言,行动之间,和常牛一样,叫俺让如何分辨的出来?刚刚是我说话不好听,得罪了老哥,请牛哥哥原谅则个。”
  青牛这才消了气,出声道:“凡人少见多怪,老君爷爷在这里驻留,我怎敢给他添麻烦?也是今日里,你我独对,又同是披毛戴角的异类,我才与你开口,若是凡人跟前,切莫同我说话。以免得罪老爷,招来麻烦。”
  “你也是好机缘运道,那位陈昂老爷,我曾听老爷提过。乃是无量天尊的一尊化身,老君爷爷开天辟地时,玉清,上清两位老爷都不肯降世,老爷一气化三清之前,曾有意请无量天尊,占一尊玉清元始之位,只是无量天尊辞谢不肯,这才作罢。”
  “如今老爷失了守藏史,本欲西去函谷关化胡,只是见着麒麟东来,凤凰南飞,鸣于洛水之阳,知道有两位圣人前来拜访,这才留了下来。现在孔丘教主东去,无量天尊相请,这便要起程,西出函谷,你既然有幸拜在无量天尊,陈昂教主座下,还不快收拾行李,为我准备车架,好载着两位圣人西行?”
  悟空听得青牛泄露机密,窥得一丝自家师尊的来历,顿时喜不自胜,抓耳挠腮道:“未想老师竟有如此来历,多谢老哥哥相告。俺拜师以来,懵懵懂懂,不知厉害,如今得了牛哥的点拨,才知道自家有幸,有了个好前程!免得我无意之间,得罪于祖师,承情了!承情了!”
  它见青牛把草吃饱,连忙牵了绳索,伴牛回去,进了茅庐就听陈昂唤道:“悟空过来!”
  石猴来到陈昂跟前,听他吩咐道:“太清圣人有意西去,化胡为佛,我准备携你一起随行,听道德天尊一路教诲。但太清圣人只有一头青牛,你又是个猢狲的身架,虽然青牛力气广大,但牛背狭窄,栽不得许多人,我昔年在海外做散仙教主的时候,有一艘座驾金船,改了改能做车架,你去把青牛架上。”
  说罢陈昂袖子里掏出造化金船,掷在地上,化为一架青铜车架,由悟空牵了青牛过来,收拾行李,驾车西行。
  陈昂与老聃同坐车上,由青牛拉着,悠悠往函谷关去,悟空走前面牵引着青牛,只见洛都之外,苍茫四野间,一架青铜牛车,慢悠悠的往西去,前面一只猢狲牵引,后面两位圣人当座,慢慢消失在天边。
  牛车之上,陈昂和太清真人对座而论道,孔丘已然东去,两人便恢复神仙圣佛之尊,谈玄论道,天地自然,大道至理,神通术法漫漫而谈,不再只说治国人伦之道,这番太清真人才讲过阴阳开辟,清浊分化的至理,那边陈昂便说起宇宙爆炸,维度褶皱的妙谛。
  太清真人谈太阳之气运转太清,陈昂便说起物质聚变裂变,诸气点燃恒星。
  太清圣人点化元气,一气创生世界,陈昂坍塌维度,信息集成宇宙,两人各抒己见,让车架前的青牛,牵绳引路的悟空听得如痴如醉,眉开眼笑,这般得了大道至理,神通法术不过随手成就,长生不老也只是等闲,悟空听了,兴之所至,就从怀里掏出自己带的鲜果瓜菜,随手掷在道旁,以元气点化,生出果树瓜藤,摘下果实,献予两位圣人。
  又挥手洒草成原,牧青牛于原上。
  如此长路慢慢,任由尽时,三五月过后,已经接近函谷关。
  函谷关关令名为尹喜者,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今日里忽有所感,登楼观而东望,面目大异而色变,对左右言道:“我观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紫气纵横三万里,必是圣人东来。尔等与我上前相迎!”
  于是在楼观中沐浴斋戒,日夜观天文星相,紫气东来,呈龙显凤,知有两位圣人,一位白发修眉,生老相,一位玉面无须,却是少年之相,两位圣人乘牛车而来,有猿猴在前牵引。
  尹喜在楼观等了九日,才看见函谷关前出现了一架青铜车架,由一头板角青牛牵引,一只穿着衣冠的猴子乘在牛背上,为青牛捉虱,青铜车架上,有一老一少并肩而谈。尹喜知是圣人来,连忙开门出关相迎。


第六章 救众生化胡为佛
  远远望见函谷关,两侧是崇山峻岭,大河涛涛,从间穿过,潼关至函谷关一路,具是山间狭地,两座雄关坐落此间,远胜千军万马,却是雄关虎踞,巍峨天险,自商周以来,函谷关便是天下重镇,从东周到大唐,崤函通道西起崤山,东到虎牢关,太行,王屋把守门户,扼守关中形胜,却是中原屏障,天赐炎黄。
  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好一座雄关要塞,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
  陈昂没到关下,就看见函谷关门户大开,从中走出一位伟岸大夫,颌下三缕长须,远见陈昂与老聃乘车而来,便上前大礼参拜,宗周以礼乐为本,士大夫皆精通于此,这等礼法并非后世往来招呼,称呼客套,而是巍巍大礼,有喧赫仪仗,尹喜虽只是大夫,不敢用诸侯之礼,但已然是恭敬非常,乃大夫拜文王之礼。
  若是孔丘再此,只怕不受,而老子敢受。
  悟空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