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家大型的电影公司全都来了电话,包括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等等。都告诉莱拉只要她肯拍,多少投资都没问题,想拍什么类型也没问题。原创的剧本或是热门电影的续集随便她挑,给出的条件更是闪瞎一群新导演的眼睛。
而小型的公司打来电话就更多了,不过他们得不到莱拉的联络方式只能把邀请发到露易丝那里去。
对各种邀请莱拉倒没有一口气拒绝,如果剧本好到足够吸引她,并且可以允许她带入自己的投资,她自然也不介意帮别家公司工作。不过最近是不可能了,因为她新电影的消息早就放了出去。没错!她要去拍新电影了!
《杀死比尔》是她比较喜欢的一部电影。不仅是它暴力美学巅峰的名号,也有它的主角是个女人的关系。
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其他地方,强悍的女主实在少的可怜。看看那些热门的电影吧,从比较有名的007邦德系列,到一些独立电影,女人所处的通常就是一个花瓶的位置。
这点查理兹·塞隆恐怕是最深有感触的一个,她美丽的容貌让她几乎没有办法拿到更有内涵的角色,除了花瓶就是花瓶,就好像她能拿出手的只有那张脸一样。
她不是一个会甘心永远禁锢在花瓶角色的人,所以才会在莱拉对她测试后,像疯了一样来锻炼自己,而莱拉也没让她失望,最终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电影主角。
简单的开机仪式在主题公园新建好的《杀死比尔》区域进行。在电影拍摄的这段时间,整个区域依然继续封闭,只有等电影上映后,才会趁着热潮开启园区,好多赚些钱。
《杀死比尔》是莱拉喜欢的电影之一,她自然希望从自己手中诞生出来的是更完美的一部。所以在各方面细节上她都表现出了和以往不同的关注和谨慎,以及吹毛求疵。
衣服的颜色不对,重做!发型不配,重做!妆容不完美,重做!
也亏了这次是她亲自拉起的剧组,成员也都是跟了她几部电影的老职员,换成新人恐怕早就被她训斥时的疾言厉色吓哭了。
倒不是老职员们胆子大,而是他们早就习惯了莱拉变成导演时就会严酷起来的工作状态。他们很清楚,老板不是一个不能开玩笑的人,但要是在她工作的时候给她添了乱,就等着被调到其他暗无天日的地方埋没吧。
电影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关于日本的内容,为了让这部分她并不太了解地方不会被挑出错来,她特地从某知名大学请来了一位对日本非常有研究的美籍日裔教授皆川百合。
从日式房屋和庭院的建造,到日式的服饰再到发型等等,但凡和日本元素牵扯到关系的地方,莱拉都会先向她求证,确保一个正宗日本人都不会看出破绽,才会进行下去。
皆川教授很高兴地接下了这个工作,钱什么的倒是其次,她非常希望见到的是她原本国家的文化被知名导演的电影传播出去。所以她做起事来也非常认真,在严谨上面绝对不会比莱拉差。
这样一来就让洪锦宝看得眼热了。
“其实我们那边比日本文化更好,你什么时候也给拍个关于我们那边的电影呀。当然,不能是反派!”这是他自从看了电影剧本后,就时不时找莱拉谈的最多的话题。
对此,莱拉也只能表示未来总会有机会的。
其实这个年代里,美国人对东方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脏兮兮的衣服,破烂的房子和大辫子上。拜他们的媒体所赐,以至于在2008年奥运会时,还有一部分外国人见到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大呼被媒体给骗了。
东方人被妖魔化,已经成了美国的一个“习惯”。参加竞选的议员或者总统,要是不说几句东方威胁论,似乎选民就会小看他似的。莱拉深知这一点,也很无力,一直到她重生都没有扭转过来的情况,凭她那点能力又能做什么?
即使这样也不代表她会坐视不理,至少她新公司的名字“loongspirit(龙魂)”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不是吗?
当洪锦宝又一次跑到她身边,跟她灌输自己的祖国有多么美好时,莱拉突然想起一件事:“谁说我没拍有关东方的电影?《尖峰时刻》不就正在上映吗?”
洪锦宝先是“啊?”了一声,然后挠了挠头:“对呀!”正在热映的尖峰时刻可不正是陈龙主演的吗?
可仔细一想,他又觉得不对了:“那怎么能算?陈龙扮演的是hk警察,电影里没多少我们国家的东西呀。我跟你说,我们国内真的很漂亮,你只要去看一趟保证你会爱上那里的。”
莱拉被念叨的头晕,又知道这位根本就不是能随便说通的人,不然也不会一再被她念叨了。
所以她一本正经地道:“如果你希望我敷衍地答应你,那么在之前我就已经点头了。可我没有,因为我知道这其中还有许多不确定性。我也希望能到那个美丽的国家看看,但你要知道有时候并不是我说一句就可以做到的。”
这当然是胡扯,此时在地球的另一端,那个红色的国家正是缺少大量外汇的时候,对于外国人和外资都有极大的兴趣。有钱到她这样的如果去到东方,都可以成为有警察开道的贵宾级人物了。
但这点她不能说出去,主要是她再怎么希望回原来的国家看看,却也必须考虑很多东西。比如有种叫“近乡情怯”的感情,就让她没有办法壮起胆子回去。她很害怕,如果看到另一个自己在那里怎么办?
到底她是原来的她,还是已经彻底成了莱拉?如果真的看到那么一个还憧憬着导演梦的自己,她怀疑自己会不会当场崩溃地哭出来。
好在洪锦宝被她的话打动了,也明白她是“真的”有难处。
“是我鲁莽了,导演你别介意啊。”他呵呵笑了两声。
莱拉当然不会介意,只要不是在工作她的脾气都是相当好的,这也是洪锦宝会缠着她原因。不过要换成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就没人敢再拿其他事打搅她了。血淋淋的历史还留在剧组人的心里,上一个敢在她工作时没做好本职工作的还在道具组当杂工呢!
第261章 代理人
在莱拉为新电影忙碌的时候,《尖峰时刻》的第二周票房也华丽丽的出现了,以3044万美元的票房,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周票房冠军的头衔。
这个结果一出来,莱拉的粉丝们欢呼雀跃,当初各种不看好,各种抨击的媒体则一改话风,开始对她歌功颂德起来。什么天才,什么神奇,什么美国之最,什么天下第一,夸赞的话像不要钱似的砸了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对莱拉有多么看好呢,谁又还记得在不久的上个星期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莫兰家本身就搞媒体的,对这种再熟悉不过了,也根本不会在意。可莱拉不在意,不代表她的粉丝们也不在意。
比如她的铁杆粉丝霍顿,就很认真地将前段时间各大小媒体对她的抨击文章和评论视频都找了出来,全浓缩在了一个帖子里。一边是抨击,一边是莱拉创造出来的成绩,让看到帖子的人们全都笑翻了,还有人称这张帖子是史上最强打脸帖。
不说别人,就连莱拉自己看到这张帖子也呵呵笑个不停。这个叫霍顿的粉丝让她印象相当深刻,以后有机会的话,她一定邀请他来公司或是主题公园玩玩。如此的优质粉丝,可是比百万现今还要珍贵的宝物。
同时,相对于莱拉开机的低调,另一部电影则是大张旗鼓地宣布开拍了,正是法伊则投资的那部叫作《第十三个勇士》也就是翻译为《终极奇兵》的电影。
按照制片方给出的数据,这部电影的投资高达1亿8千万,除了成绩亮瞎人眼的导演和编剧,演员也挑选的全是一线大牌明星。
莱拉在看到名单时,冰蓝色的眼睛也不禁一暗,因为和前世的电影不同,不只投资高了两千万,演员阵容也显然比原来高出一筹。几位好莱坞的顶级明星都出现在演员名单上,也难怪制片公司在媒体面前一个个都表现得信心十足了。
此时,莱拉在办公室里看的就是《第十三个勇士》的新闻发布会。
电视里的主持人正在介绍着担当着角色的各位明星,除了男女主角都是顶级明星外,担当重要配角的也全都是一些拿过不少奖项的老戏骨。从演员阵容上就能看出,制片公司对这部电影抱着的绝对不是普通的期望,他们想必是有着更大野心。
随着新闻发布会的进行,一个身影出现在了屏幕上,根据主持人的介绍,这位就是这次电影最大的投资人的代表费萨尔。
费萨尔穿着阿拉伯传统的白袍,听到主持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后,笑着向镜头挥手致意。
莱拉疑惑地看着上面的人:“不应该是法伊则吗?”
但随即一想也就释然了,法伊则胆子再大,也不敢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如果她穿着黑袍带着黑头巾出现,说不定就会触动到哪些人的神经。
她曾说过在美国有过几年的留学,自然知道在这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最喜欢讲的就是人权。在那些人的眼里,一辈子生活在黑头巾黑袍子下的沙特女人无疑是非常可怜的。
以法伊则要强的性格,肯定不会容许自己成为被同情的那个人。她是可以眼也不眨地就拿出上亿美金玩她的投资“小游戏”的人,怎么可以被一群连存款都没有几个的人同情?
为了不让那种情况出现,也为了更方便的运作,她就派出了费萨尔成为负责事务的代理人。反正她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用一切办法压制莱拉,最好能将她的新电影打到尘埃里去!
“请问对这部电影投资如此巨大的原因是什么?”
一名记者向费萨尔问出了众多人都关心的事,在美国人看来沙特那种小国家跑到他们国家投资这么大笔钱拍电影,怎么想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沙特阿拉伯向来给人的印象都是非常小的一个国家,哪怕有着石油王国之称,在美国人的眼里也差不多是个愚昧的地方,怎么会跑到好莱坞投资电影呢?
难道好莱坞的电影在那么小的国家中都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费萨尔大概三十岁,和许多阿拉伯人一样有着深邃的五官轮廓,长相很耐看。他气质相当沉稳,给人一种似乎没什么能动摇他的感觉。
“经过我们公司的研究,这是一部非常有潜力的电影。有最好的导演和最好的编剧,现在又有最顶级的明星加入我们的合作伙伴阵容中,我们想不出还有什么会成为这部电影失败的理由。”
他回答的很有技巧,一方面表达出了对电影的信任,一方面又将其他人捧了起来,一番话让所有人都很开心,难怪会被派来成为法伊则大小姐的代理人。
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对他的印象也不错,因为他的声音非常好听,不是原汁原味的英语却带着很顺耳的口音。再加上人们总是对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更多的善意,长了张帅气脸蛋的费萨尔先生就那么轻易地得到了观众们的好感。
又有记者站起来问:“请问,对电影的票房有什么预期?”
费萨尔微微一笑:“我们这样的外行人自然觉得越多越好,究竟会有什么样的预测,还得听专业人的分析。”他说着,将话筒交给了身边的另一个人。
那是另一位投资者,也是一位资深的电影投资人,用专业人来形容他绝对不为过。
他接过话筒,先是对着镜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