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屯村由于插栽簸箕柳,苜蓿的面积少多了,要不是黄河大转弯,留下了大片的河滩地,韩屯村还真没多少苜蓿了。那片河滩地得有二百多亩,其中一部分也插上了簸箕柳。
  从此以后,这片河滩地就归韩屯村了。几年过去,黄河往北移动了一公里,韩屯村多了快二千亩河滩地。土地普查时,公社看到韩屯插栽的簸箕柳,就把这些土地都划归了韩屯村。
  其实,这些就是无主的土地,石庙村也多出了不少河滩地,不过他们没有韩屯的河岸长,面积反而没有韩屯的多。
  特别是黄河的那个大转弯,给韩屯留下了极大的财富,后来著名的黄河观景园就建在了这里。
  悠悠看到石庙的苜蓿都开花了,他们村还不收,就趁大伙不注意,把他们村的苜蓿都收了起来。不收的话就浪费了,还影响下一茬的产量。
  阳历的4月中旬,队里喂的18头母猪陆续生产,一共产了162头小猪仔。这是头一胎,韩玉民说第二胎一窝能产十头以上。
  猪多了,猪场里又增加了两个人,这次准备再留40头母猪。村里每年至少需要1000头猪仔,最少得养50多头母猪。
  农历的四月二十,爸爸去临水参加全区卫生系统表彰大会,这是他落户后,第一次受表彰。
  听说,为了爸爸的事,县里和地区争取了好几次,关键是爸爸的身份受限制。不过到了最后,还是通过了。
  这事对爸爸的影响很大,以前他就是尽心的给大家看病,对外界的事情不大热心,有人找就看,从没主动出过手。
  这次的表彰,证明他还是被人敬重的,他的付出和医术是被人们认可的。
  参加了这次表彰会,爸爸的名声更大了。人们都知道,韩屯村有个京都下放的名医。不断有人来请爸爸出诊,好多的病人更是慕名而来。
  远在百里以外的,也有找过来的。当然,这些都是家庭条件好的,大部分都是患的疑难杂症。
  既然来了,好多当天就回不去。一是路程远,现在交通工具落后,一个县才三辆吉普车,县委、县政府、县武装部各一辆,公安局都是偏三轮。
  二是治病需要。疑难杂症最好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这也是悠悠爸的专长。不过中医得及时调药方,一个疗程最少七天。
  亏得桂莲家搬家了,悠悠家原来住的房子空了出来,还有厨房,村里就拾掇出来。让实在回不去的病人,临时有个落脚的地方,村里也能收些费用。
  一来二去的,外面就传着韩屯村开了医院,有病房了,来的人越来越多。队里只好把姥姥原来开代销点的房子,隔成了两个单间,这样就有了三个单独的房间。


第236章 
  房间里用石灰膏抹成白墙,队里还专门配了被褥,做了被罩,比公社的病房条件还好。
  好多病人需用青霉素,公社照顾爸爸,给的配额虽然多,但也多不了那里去。这时候,青霉素的产量低,确实满足不了需求。
  再说找到这里来看病的,家里条件都好。卫生室没有,就自己出去找。有门路的找来平价的,没门路的就买高价的。
  这时的高价青霉素,又成了100元也不好买。关键是年后国家抓了几个药贩子,大家都不敢倒卖药品了。
  爸爸偷着对姥姥说:“妈,现在我还真有点想念黑市了,年前要不是有黑市,不知得伤亡多少孩子。现在,国家倒是管的严了,这不病人急需了,有钱也没处买去。”
  姥姥嘱咐他:“卫华,咱家里剩下的那些,你要是想给他们用,就按国家的定价收钱,可千万不能多收钱。妈情愿赔些,也不能让你落个倒卖药的名声。”
  “妈,您放心,不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我不动用咱们的药,就是用了,也不多收钱。咱就那些药,真是敞开用,也治不了几个病人,这些慢性病,不是一盒二盒的药,就能治好的。
  不过,要是药品充足的话,得给病人减轻多少痛苦啊。好多慢性病,都能根除了。”
  悠悠听了他们的话,简直要抓狂了。这个憋屈啊,自己的商城里,那么多的青霉素,就是没法敞开的给病人用。哪怕是自己赔钱,只要有合适的渠道,悠悠也心甘情愿。
  由于病人多,宝景真的成了爸爸的助手,给爸爸帮了好多的忙,而他也耽误了去队里干活挣。二爷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大力的支持他。
  “你跟着吴医生好好的学,病人多你才能多学点,见多识广就是说的这。”悠悠听了,真心的佩服二爷有才,瞧这话说的,太有水平了,见多识广用到这里真的挺贴切。
  宝景也十五岁了,爸爸就给舅姥爷提建议,让村里给他报个赤脚医生,这可是一生的职业。其实,宝景这两年跟在爸爸后面,还真学了不少东西,比其他的赤脚医生水平高多了。
  另外,就是他执着的态度,这次流脑,爸爸安排他给孩子量体温,他每天两次,三个多月,一次也没拉下过。并且,记录的清楚明白。
  爸爸不在家,村里人有个头疼发热的,也都是他给拿的药,其实村里人也认可了他。
  舅姥爷去公社跑了两趟,还真给他办成了,并且是特批的。村级的卫生室根本用不着配两个赤脚医生,加上他就是给爸爸配了个助手。
  赤脚医生批下来,宝景就有报酬了,比个整劳力都强。一年365天,天天挣十个工分,每月还有几元钱的生活补贴。
  村里人说什么的都有,好多人眼热,不过碍于二爷的威望,就是私底下说说,表面上看到二爷还得恭维着。
  “宝景这徒弟算是出师了,还是二爷您老人家看得远,让宝景跟着吴医生,学到了这么大的本事,这可是几辈子的饭碗。”
  别说,以后宝景还真出名了,关键是他中西医结合,治病真有一手。韩屯的医院就从这三间病房开始,发展的越来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民营医院,韩宝景就是这个医院的院长。
  其实,这其中还有个根本原因,和部队的一位首长有关。那是一位老红军,一身的伤痛,他也是抱着撞大运的目的来的。谁知,看到了宝景就激动地叫道:“小韩,我可找到你了!”
  原来,他是韩德才的老首长。战场上,韩德才扑在他身上,救了他一命,自己却受了重伤,首长也被震昏了。醒过来找了好久,也没有韩德才的消息。
  宝景和他大爷长的像,被他一眼认了出来,接着就知道了韩德才的情况。他的伤痛在爸爸的针灸治疗下,得到了缓解,又找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就在韩屯住了下来。
  舅姥爷带着人把原来的卫生室收拾出来,暂时安排他住了下来。他带着两个警卫员,桂莲就负责每天给他们做饭。
  散养的青山羊,家养的小笨鸡,地里的青菜,样样对他的胃口。黄河岸边的清新空气,安静的环境,加上老战友的陪伴,让他的身心格外的舒适。
  关键是爸爸的医术,中西医结合加上针灸,不仅减轻了他的痛苦,而且身体状况慢慢好转。
  可是针灸必须按疗程,治疗不能间断,中药也得视病情随时调方,加上他自己也喜欢这里,组织上多方安排,他就在韩屯住了下来。
  部队本来准备把爸爸安排到部队医院,可了解清他的复杂身份,就取消了这个打算,反而顺了首长的心意,让他暂时住在了这里。
  老首长住的时间长了,慢慢摸清了韩屯村的情况,和舅姥爷这个老兵相见恨晚,越来越喜欢这里。
  老首长的认可,使悠悠爸的名声大震,来求医的病人越来越多。原来的三间病房又不够了,只好把麦场的另外两间房子也腾了出来,不过还是紧张。
  老首长看到了,就要给韩屯村建个真的医院。将队里的麦场,划出十亩的地方,由部队负责援建。
  眼看快到麦收了,先把砖瓦准备好,麦收后就开始盖房子。随着首长的一声令下,韩屯村每天都有送砖瓦的车辆,麦场边上码起一摞摞的红砖青瓦。
  两个月后,洪峰漫滩,这些砖瓦可是给韩屯村帮了大忙。老首长给韩屯村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二爷在韩屯村的家族长地位也更加的稳固了。
  农历的四月二十六日,离芒种还有十二天,快收麦了。悠悠算着,栽种的油桃也该成熟了,就缠着姥姥带她去了临水。
  姥姥说她:“你想的挺好,就知道个吃,俺还没听说过这个季节,能有成熟的桃。麦黄杏、麦黄杏,那也就是说说,咋着也得到收麦的时候才能下来。”


第237章 油桃=李光桃
  进了院子,姥姥跟在悠悠后面,还真看到了红通通的油桃,虽然不多,每棵树上也就几十个桃子,由于是矮化品种,姥姥伸手就能够着。
  悠悠喊看呆了的姥姥:“姥姥,赶紧给我摘个。”
  姥姥回过神来,伸手摘了一个,没给悠悠,自己先咬了一口。
  “好吃,甜,还真有桃味,这就是油桃啊,俺第一次见。”这才想起来递给悠悠,不过自己又摘了一个,接着吃。
  悠悠吃了一口,口味浓甜,香味浓郁,肉质细脆,甜而不腻,非常爽口。香、甜、脆一应俱全,十分适合人们喜甜的饮食习惯。
  油桃的肉质是脆的,水分相对少些,易于运输和储藏。
  按照悠悠的规划,从最前面的跨院开始,按成熟的早晚,一个院子一个品种,各种适宜的水果都栽上了。这样,从前往后,挨院子的成熟,想起来就感到惬意。
  由于是第一年挂果,每棵树也就十来斤的产量,院子里栽了十几颗油桃,摘了一百多斤,装了三满筐。
  姥姥去找李保国,悠悠就满院子的溜达,下一个院子就是杏树,上面的杏已经长足个了,用不了几天就该成熟了,看来收麦前还得来一次。
  他们回来时,悠悠守着一盘洗好的油桃,还吃着那。玉玉看见就拿了一个,张口就咬。
  李保国瞪了她一眼:“你就没个够,这两天光吃这东西了,饭都不好好的吃。不过,姐啊,您在哪找来的这果树,俺都不知道这是啥果子。看着是桃叶,结的这果子也像桃,可它也不是桃啊。”
  姥姥也是刚知道它是什么,就给他解释:“兄弟,这还真是桃,叫油桃,比一般的桃成熟早。”
  玉玉对着李保国说:“爸,俺就说是桃,您还不信,非说是李子。还是俺说的对吧,吃着就是桃味。”
  李保国说:“怪不得叫油桃,可真贴切,这桃上面没长毛,油光闪亮的,像抹着一层油。”
  悠悠听了他的说法,立时无语了,这脑补的还有根有据的。
  玉玉看到新的玻璃丝袜子,就喜欢上了,忙着翻看各种款式的袜子。李保国把带来的包打开,和姥姥显摆他收的东西。悠悠趴在一旁,跟着饱眼福。
  李保国带来6000快银元,36根金条,1300元的玉器。看到李保国收的玉器,悠悠哭笑不得。他是真的不懂玉,却秉承了一句老话:“庄稼老头不识货,专拣大的摸。”
  除了姥姥给他说的手镯外,他收的玉器全部按大小论价,大的价高,小的价低。
  其中有个玉镇纸,他给了60元。耳坠、吊坠等小物件,5元他都嫌贵,2——3元钱的价格,固然他也能收了起来。
  其实他收的那些个头大的玉烟嘴、玉带扣什么的,还真不如2——3元钱收的耳坠、吊坠,那里面还真有好东西。有几个看着透亮碧绿的,悠悠看着像是玻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