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收的那些个头大的玉烟嘴、玉带扣什么的,还真不如2——3元钱收的耳坠、吊坠,那里面还真有好东西。有几个看着透亮碧绿的,悠悠看着像是玻璃种的翡翠,就单独的挑了出来。
  “李爷爷,这几个好。”悠悠摊开的手心里,是几个绿油油的小挂件。
  李保国看了一眼,“小孩就是喜欢玻璃球,你看着好,以后爷爷给你多收点,都给你玩。还有别的颜色的,爷爷都给你收过来。”
  悠悠听了,顿时奥特了。爷爷哎,这是大白菜啊,您老随意的划拉着买。
  等等,还有别的颜色的,好啊,悠悠万分期盼这李爷爷再给自己带来惊奇。
  至于那些品质差的,也无所谓。现在的玉器,可都是货真价实的A货,最次的放到后世价格也得过万。
  玉玉要了3000双女袜,2000双男袜。两下里算,姥姥给了李爷爷22220元钱,看到这个数字,悠悠笑的直不起腰。这数字和李爷爷收玉器的估价,还真般配,二啊。
  玉玉阿姨后来弄明白了“二”的意思,想起今天的事情,才明白悠悠为什么笑成那样。曾疑惑的问:“悠悠,你那时咋知道啥叫二的?”
  这段时间,李保国还收了好多的老家具,都放到了东屋里。悠悠看着这些古色古香的家具,满眼冒星星,这可都是钱啊,堪比黄金。
  姥姥要给他钱,李爷爷说:“姐,您给的那五千元钱还剩二千多,啥时候用完了,俺再给您要。”
  真的不知道李爷爷是啥价收的,悠悠感觉这些家具,比自己卖的劈柴价破家具还上算。
  姥姥跟着李爷爷去院子里看果树,玉玉阿姨带着悠悠去饭店订饭菜,还是去的上次的那个饭店。
  进门,悠悠就看到有人来送鱼,正在过称,其中一条大鲤鱼,有二尺多长,还是活的。放在一个铁皮大盆里,蹦跶的周围都是水。
  看见玉玉进来,老板娘开玩笑的说:“玉玉,你有千里眼啊,这鱼刚送到,你就来了。”
  玉玉姨看到盆里的大鱼,就说:“正好,俺姑来了,这鱼俺要了,做成麻辣鱼,给俺送去。”
  老板娘说:“玉玉,你几个人啊,这鱼十二斤还多,能吃得完?”
  “没事,俺爹饭量大,做吧。”
  玉玉安排好饭菜,就带着悠悠去逛百货大楼。百货大楼里人,比原来少多了,其实就是少了孩子,整个楼里显得安静了许多。
  百货大楼逛的次数多了,就没意思了。东西基本和去年的差不多,衣服还是原来的款式。现在的衣服别说过季了,过年的说法都没有。一种衣服,流行十几年。从建国就开始时兴的列宁服,现在有谁穿上一身,还是高大上的存在。
  玉玉领着悠悠从楼上转到楼下,什么也没卖,看到二楼的童鞋柜台,有大红的单皮鞋,她就要给悠悠买一双,吓得悠悠赶紧跑了。
  硬邦邦的皮鞋,款式老旧,和大人的差不多,就是颜色艳丽些,悠悠才不受那洋罪那。自己脚上穿的,是大舅妈做的手工绣花鞋,舒服着那。
  最后,玉玉阿姨还是给悠悠买了奶糖和饼干,又给她买了个大洋娃娃,强着塞到悠悠怀里,就带着她回来了。


第238章 摘杏
  她一边蹬车子,嘴里还在嘟囔:“悠悠,你一点也不好玩,别的孩子喜欢的,你都不要。
  悠悠啊,姨给你说,俺小时候,放学上学都拐到百货楼这里,为的就是看一眼玻璃柜台里的洋娃娃。
  知道大人买不起,从来没敢说要过。到你这里,咋就不喜欢那。”
  悠悠这才明白,她每次都给自己买娃娃的原因。
  下午回去时,姥姥在副食门市买了几筐青菜,黄瓜、甘蓝、蒜菜、豆角。这里的青菜品种多,上市也早,好些菜村里都没有。
  现在,村里住着个老首长,县里每周都给他送给养,村里人也跟着长见识,好多原来没见过的东西,最起码见到了。
  油桃给全家带来了震撼,孩子们吃上了瘾。舅姥爷还真认识这东西,他看到就说:“秀芹,你咋买了这个,李光桃好看不好吃。又酸又涩,说是桃吧,真不如李子好吃。现在咱这里也有栽的啦?”
  等他吃了一口,又说:“怪不得说要因地制宜,这李光桃栽咱这里,还真好吃。”
  原来,舅姥爷在西北驻军时吃过油桃,在那里油桃因外表像李子一样光滑,但味道和口感都跟桃子相似,大家称它为李光桃。不过味道较酸,由于不太符合人们的饮食习惯,很少有人生吃,多数用于晾制果脯。
  只要有就好说,姥姥也算放心了。她老人家给的说法是:“这是别人给的,真没见门市里有卖的。”
  第二天,娘俩先去了洪城。罗新才果然才起床,他一年到头的赖床,悠悠和姥姥坐车过来,他不是没起就是没吃饭。
  县城的院子小,悠悠没栽油桃,姥姥就给他家带了一筐。罗新才和个孩子似的,马上洗了一盆,没吃饭先吃桃。
  “嫂子,这油桃真好吃,明年你也给俺弄颗树苗,俺也栽上,这时候缺水果,正好让孩子们拉馋。”
  王代娣说他:“是你自己拉馋吧,嫂子,孩子们还没他馋,吃啥都打着孩子的借口,其实是他自己馋了。”
  罗新才一点也不在意,笑着说:“这不正好,就我自己落个馋名,你们娘们跟着享福。”
  姥姥把带来的袜子给了王代娣,罗新才简单的吃了早饭,就把自己收的5000快银元给了姥姥。王代娣要了5000双袜子,姥姥给了他们一万元钱,就带着悠悠告辞了。
  到平城时才上午十点,娘俩先回了自己家。姥姥也不嫌累,进家就去摘油桃,悠悠看她兴致高,就回到屋里,把炉子点上,开始打扫卫生。
  等姥姥摘完油桃,已经十一点半了。悠悠从空间里拿出春节期间放进去的水汆丸子,加上木耳、粉皮和菠菜,做了个简单的炖菜,加上馒头,娘俩对和着吃了个午饭。
  姥姥喝着悠悠泡好的茶水,心满意足的说;“姥姥算是熬出来了,吃上了俺悠悠做的饭。这一眨眼,孩子都长大了,昊昊都快跟我高了。”
  姥姥去找杨奶奶,悠悠困了,就去炕上睡午觉。等她被姥姥叫醒时,杨奶奶已经走了。
  听了姥姥说,杨奶奶收了3000快银元,24根金条,1800元的玉器。她也要了5000双袜子,姥姥给了她11080元钱。
  杨奶奶收的玉器品质果然好,件件温润通透,让人移不开眼,都是精品。姥姥看了特喜欢,她说:“这些东西,都能传家,咱也不急着用钱,都放着吧。”
  悠悠当然没意见,再说,至今为止,她还没在商城卖过一件玉器,这些得找个合适的机会,让姥爷给鉴定了,才能确定去留。
  阳历5月底,河滩里的燕麦该收了。刚收完燕麦,苜蓿又该收割了,村里人这才信了援朝舅舅的话。
  他们都说:“还真像援朝说的,这苜蓿一月一收。不行,过了麦,俺得去再抓几头猪秧子,到过年正好长成。”
  收完苜蓿,正好到了芒种,学校里也放了麦假。今年队里的小麦,由于追了两次氨水,有些晚熟。不过各家的麦子都熟了,可以收割了。
  悠悠家和舅姥爷家的麦子是一起收的,大伙都来帮忙,两天就完工了。舅姥爷做主,把收获的六百多斤麦子都给了悠悠家。
  现在大舅家的几个孩子,除了智慧姐,几乎都在悠悠家吃饭。
  看到各家的杏开始变黄,姥姥带着悠悠,一天转了两个地方,把城里自家院子里的麦黄杏摘了回来。
  再等半个月,凯特杏就该成熟了,这种杏甜度较高,而且杏核没有苦味,可以生吃。孩子们一般吃完杏肉就把杏核砸开,立马就吃了。
  以后,院子里的水果陆续成熟,看来娘俩每隔半个月,就得出去一次,专门摘水果。
  悠悠栽的果树都是新品种,和现在的麦黄杏,还是有区别的。杏香浓郁,酸甜可口,悠悠一气吃了好几个。
  姥姥看见赶紧叫停:“别吃了,杏可不能吃多了。它是热物,吃多了流鼻血。你给姥姥记住了:杏伤人,桃养人,李子行里抬死人。”
  悠悠上网查了一下,杏肉味酸、性热,过食杏会伤及筋骨、诱发老病,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若产、孕妇及孩童过食还极易长疮生疖。
  同时,由于柴杏酸性较强,过食不仅容易激增胃酸,伤胃引起胃病,还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而对于过食伤人较大的杏,每日食用3~5枚为宜,肉用杏即甜杏则无碍。
  但将杏制成杏汁饮料,不但安全还有益健康。对于爱吃杏的人来说,除了管好贪吃的嘴,多食经加工而成的杏脯、杏干等,则为上策。
  娘俩这次谁也没见,把临水和平城的杏摘了,又买了些青菜,就回来了。马上就要收麦了,得准备好吃的。
  队里订下了自己家的两头猪,剩下的下水就够自家吃的,娘俩这次没买荤腥。
  县里本来就把韩屯当成了试点村,县委李书记亲自过问。现在,援朝舅舅每天都来村里,观察麦子的成熟情况。定在阳历的6月10日,开镰收麦。


第239章 十五万斤爱国粮
  其他的村庄小麦都已经收割完了,堤里好多村庄连场都打完了。
  6月10日,县委李书记亲自带队,领着二百多人来韩屯帮忙收麦。不只是人来了,还带来了十多辆拖拉机,他们都是坐着拖拉机来的,到韩屯时还不到六点。
  这次,舅姥爷没让公社饭店送饭,而是韩屯村自己管饭。一大早,就把悠悠家的大肥猪杀了一头,村里的两口大锅都用上了,还在周楼的馍房定了馒头。
  现在,村里长成的肥猪,就悠悠和二爷家有。二爷家的已经杀了两头。这次队里用两头,必须入账,得按食品站的收购价,姥姥就让杀自家的。
  看到姥姥从城里买回的黄瓜,舅姥爷专门派爱国舅舅去了一趟县城,拉回了一车黄瓜,不仅做菜用,还洗干净了,用筐装着,抬到地头,让帮忙收麦的人吃了解渴。
  护村林下,打扫的干干净净,树下铺着干净的凉席,旁边摆着绿豆汤、麦黄杏、洗干净的黄瓜。
  两口大锅里炖着猪肉黄瓜粉条,成簸箩的白面馍,大家随意食用。这在现在,可算是顶好的饭菜了。
  县委李书记和大家一块吃喝,他和舅姥爷开玩笑:“老韩,你这可是用糖衣炮弹,收买我们给你当牛做马。”
  人多力量大,割得割,拉的拉。两天的时间,村里的九百多亩麦子就收完了。
  第二天,舅姥爷就把打出来的第一场新麦,交了公粮。接着就给县委李书记讲条件:“李书记,俺村今年多交爱国粮,您再给辆拖拉机吧。”
  县委李书记也是个爽快人:“老韩,你要是还交十万斤,我再给您辆拖拉机。咋样?”
  旁边的公社书记听了,揭舅姥爷底:“李书记,您掉老韩坑里了。他今年多种了四百亩麦子,十万斤没一点问题。”
  舅姥爷赶紧表示:“俺再多交五万斤,换辆拖拉机,总可以了吧。”
  别的村庄,一万斤都交不上,韩屯三百人的小村,能交十五万斤麦子,跟着来的人都不可置信的睁大了眼睛。
  县委李书记也自豪,他带着这么多的人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老韩,我把自己的户口也落到你们村吧,俺咋觉着,你们村的群众比俺这个书记过的还要滋润。”
  从此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