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屯村积极上交爱国粮20万斤的新闻,县里的有线广播电台,连着播了一个星期。全县都知道了,韩屯村出了大名。可惜,韩屯村自己听不到,上水把有线广播的线路冲断了。
  现在,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子,即使不是新盖的,也都挖补成了砖瓦房,连院墙猪圈都是混砖的。用民工的话就是:“韩屯的猪都住混砖的圈。”猛一听是骂人,事实就是这样。
  麦收过后,种了五十亩的夏谷子,五十亩的夏地瓜。其余的都种上了大豆。大伙再也不说,没有高粱没法吃的话了。
  种完庄稼,大伙就开始收簸箕柳,这比收麦还累人。全村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学校专门放了一个星期的假,暑假晚放一个星期,到时候再把缺的课补上。
  今年的簸箕柳面积大,而且都是二年生了,产量也高。妇女们割,男劳力运到护村林下,上了年纪的用木板夹着柳条捋一遍,孩子抓着里面的白条,往外一拽,雪白的柳条就出来了。
  新扒皮的柳条得放在架子上阴干,失水过快韧性不好,条子易断,影响成品的质量。麦后天气干燥,林下晾晒柳条正合适,两三天就行了。
  晾干的白柳条按粗细分开,分别存放到地窖里,就能使用了。韩屯村现在得有一千多亩的簸箕柳,大伙忙了十来天才收完了。
  收完了簸箕柳,大伙才算松了一口气。苜蓿又该割了,大伙接着收苜蓿,上工收了给队里喂猪喂牛,下工收了喂自家的猪羊。
  大伙都说:“要不是院子里盖不开猪圈了,一次就是喂二十头,也有东西喂。”苜蓿从五月收了第一次,以后一个月收一次。
  现在,大伙晚上没有再掐辫子的了,男女老少都围在一起干条编,七八岁的孩子都会编。
  每天晚上都熬到十点多,一个晚上个人能挣二三毛钱,交到集体的一半,最后还是分到个人手里。两下里加一块,一晚上能挣五毛多。


第279章 咱们的老百姓,今儿真高兴
  上水不光淹死了各种果树,知了也淹死了,孩子们听见知了叫,吃过晚饭,就结伴去黄河大堤上抓知了。家家都有自行车,倒也方便。
  大家还怀念前年悠悠姥姥收知了的事情,说:“咱村里这两年变化可真大,原来半年吃不上一次肉。悠悠姥姥收知了,一斤知了换斤肉,俺还没舍得,就要了一斤多,一大家子掺上韭菜,吃着香的不行。现在啊,天天吃肉,咋没有原来的香了。”
  年前,几乎家家杀了十头猪,每头猪十多斤的下水,光下水都一百多斤,大家吃不完,就做成了腊肉,吃了一个春天,还有人家没吃完。
  “大一号”接着,“早先,俺怀孩子那个馋啊,一顿能吃两碗肉。有一年,俺喂的猪得病死了,七八十斤的猪,俺爹剥了皮,咋着也得三十多斤肉吧,一锅煮了,就放了点咸盐,俺一家子一顿就吃完了,俺自己就吃了三碗多,剩下的汤都喝光了。
  这次,有的是肉,俺就是一天三顿吃肉也够吃的,可是稀罕了,俺反而不想吃了,白菜豆腐的吃不够。道法就骂俺,说俺贱皮子,有福不会享。说要是把孩子饿瘦了,绕不了俺。”
  大伙就问她:“他咋着饶不了你啊,打打不过,骂骂不过。也就嘴上说说,你还能怕了他。”
  “大一号”说:“怕不怕的没啥,俺就寻思着,咋就摊了这穷命,以前想吃没有,这回有了又不想吃了。”
  上了年纪的就说:“老话说的‘没有吃糠甜似蜜,有了吃蜜也不甜。’就是这个道理。你们也不想想,从去年八月节到现在,咱村里谁家断过肉,这天天吃,早晚得够(厌烦)。”
  接着,大伙又议论起了孩子订婚的事,自从韩屯出了名,特别是民工回去后,来韩屯提亲的人家多了。也没人嫌弃韩屯在河滩里了,不只是十八九岁的有人提亲,就连十六七岁的也有人说亲。
  宝景的二姐,就来给他提亲,是她大姑姐的闺女,比宝景大一岁,据说模样非常好。全家人都没意见,可惜宝景坚决不同意,他一心跟着吴医生学医术。
  桂香春天订婚了,男方是石庙的。三挡,现在叫赵芳和翠萍她们三个都找的石庙的婆家,一是这两个村离得近,相互之间了解。主要是石庙过的好,和韩屯村的情况差不多。今年他们村的簸箕柳也栽上了,秋后就开始办柳编技术培训班。
  韩道伟的大儿子刚十七,就说定了对象,正准备订婚那。韩道伟的娘说:“咱家的孩子个子矮,现在十七咱就说以后还长那,先定下来再说。要是等到二十岁,个子基本上就长足了,人家好条件的还真看不上咱。”
  “骡子”的大孙子十八岁也订婚,她刚强了一辈子,现还是不服输,自己一个人喂了十头猪,春天刚盖了新院子,放出话来,孙子结婚,她就把自己的院子让出来,给孩子娶亲用。
  七七年的夏天,天气虽然热,但韩屯村的人们过的非常的惬意。每天早起,去河滩割苜蓿,驮回来交到队里,现在有鲜苜蓿,队里喂猪喂牛都是用鲜苜蓿,十斤换一个工分。
  上午和下午,参加队里的统一劳动。下工的时候,拐到河滩里,割捆苜蓿驮回来,喂自己家的猪羊。
  各家都买了自行车,有的一家还买了两辆。上下班骑着,省时省力,驮饲草也方便。
  吃过午饭,大伙在护村林下乘凉,手里也不闲着,干着条编活,困了就躺在地上的凉席上睡个午觉。
  晚上,聚在街中心的空地上,队里挂了四盏风灯,人们围在灯下,说笑着编东西,每天都干到十点多。
  现在,韩屯村的群众不仅挣工分,还能挣加工费,每个月差不多都能挣十五六块钱。
  大伙没事就算账,村里一个工值到了1。70元,到了年底,每人还能领到一半的条编钱。光条编一项,人均每月也能到30元。加上工分钱,一个整劳力,一个月能挣70——80元,比工人的工资多一倍。
  就是十二三的孩子,一个月也能挣30元,老人和孩子一个月也有十五六元的收入。大伙越算越有劲,高兴了就喊两嗓子。
  悠悠看他们高兴,无意识的哼了两句:“咱们的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被大家听到了,现在成了村民的口头语,一高兴了就唱上几遍。
  今年,队里怕再上水,就种了十五亩瓜,甜瓜五亩,西瓜十亩。甜瓜下来了,队里派人去附近的集市上买,卖不出去就分给大家吃。
  大伙家里都有存款,也不在乎这几个瓜钱了。说起来也奇怪,今年的瓜还真好卖,原来滩区的村庄想一块去了,种的瓜都少。
  西瓜下来也是这样,不过,舅姥爷他们几个村干部,先拉了一拖拉机西瓜,去县里的有关部门送礼。头一天送的礼,第二天就有单位开车来拉,说韩屯的西瓜甜,工会买回去给大伙发福利。
  韩屯自己的村民,家里来客,或孩子馋了,也舍得去瓜园买几个西瓜了。七五年队里的西瓜卖不出去,大伙还舍不得分了吃。这两年人们的收入高了,生活理念也改变了。
  农历的六月初一,队里杀了两头猪,每人分了一斤肉,家家吃的都是肉馅的饺子。分肉的时候,大伙就商量着该买猪仔了,不然,到年底长不到二百斤了。这时候的人们还是喜欢肥肉,只有二百斤以上的猪,才能有三指厚的肥膘。
  六月十日,援朝舅舅就把猪仔给大伙运回来了。石庙村的人见韩屯买了猪仔,也跟着学,要援朝舅舅帮忙,给他们也买一批猪仔。
  学校7月22放假,8月10日县教育局进行了代课老师考试,妈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顺利的当上了韩屯联中的代课老师。
  韩屯联中正式成立了,暂时只有一个初一班,生源主要是石庙小学的小学毕业生,韩屯村也有六个孩子。韩屯该升初二的四个孩子,石庙还不到十个,初二今年就不招生了。


第280章 开学典礼
  公社教育组给韩屯派了五个老师,都是男公立教师,四个刚毕业的师范学生,一个五十岁的朱校长,原来的孙校长成了副校长。
  初一三个老师,悠悠妈教语文,刚毕业的付老师教数学,朱校长教政治,初二才有物理和化学课。其他的三个老师教小学,加上孙校长和桂金,平均一个人一个班。
  教育组让韩屯村给联中找一个做饭的,待遇按社办老师,校长兼司务长。
  村干部商量了几天,把这个指标给了二爷家的桂莲。她身体不好,干不了力气活。可是做饭的手艺挺好,给五个老师做饭,也累不着,正好适合她。
  另外,村里负责学校的柴禾,每个月在补贴每个公立老师十五斤白面,一斤豆油。队里分肉分菜,老师和村民一样。
  教育组带着几个老师来报道时,村里把宿舍和伙房都收拾好了。本来到韩屯这么偏僻的村子,还是滩区的村庄,几个小青年都有顾虑。
  可是,听到村里的优惠条件,他们都感动了,当场表示一定安心教学,争取拿出好成绩,给学校增光。
  8月20日,学校开学。韩屯联众正式成立,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县乡都来了人。小学一至五年级,每个班基本是二十多个人,五年级的少些,不到二十人。
  初一刚到二十人,大部分都是石庙的学生。新生代表发言时,说了句大实话:“要不是韩屯成联中,俺们这十多个人,一半上初中的也不到。”
  学生虽然不多,可是精神面貌好。小学生都穿上了运动服,这是悠悠给舅姥爷提的建议,有点后来校服的味道,整体气氛被烘托起来。
  一百多个孩子,统一着装,男生天蓝色,女生中国红,在现在除了体校,还没有这样的。县教育局的同志看了,疑惑的问舅姥爷:“老韩,你们村和地区的体校结对帮扶了,他们可真舍得,给孩子们配备了运动服。”
  舅姥爷都不知道咋回答了,公社教育组的同志先反应过来。“这是韩屯村的人自己置办的,他们村的孩子都穿运动服。”
  “老韩啊,看来联众设在你们村就对了,你们确实重视孩子。”县领导的话让石庙村的干部听了,确实有点不好意思,先前他们对联中设在韩屯,多少都有些意见。
  志远又回来上五年级,志亮和昊昊继续在韩屯读四年级。悠悠上学了,坐在一年级的教室里,她满头黑线的听着桂金用家乡话读课文。
  开学以前,悠悠和姥姥出去了两天,把需要嫁接的红富士芽给李保国他们送了过去,让他们找人嫁接上。
  8月22日晚上,黄河水一夜漫滩,村民看着逐渐上涨的洪水,脸色都非常难看。几个年轻的教师看到滔滔的洪水,吓得脸色都变了,新来的校长,非常的镇定,学校照常上课。
  姥姥偷着问悠悠:“赶紧去你那网上看看,今年的水大吗?”
  悠悠是真不知道,网上只是记载七六年后,黄河有多次小洪峰,生产堤多处决堤,可没有具体的情况,估计问题不大。
  “姥姥,我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没有去年的水大。这几年都有小洪峰,到了八二年,洪水比去年的都大。”
  县里抽调的民工迅速的到来,沙袋、树枝也运了过来,生产堤再次加高加宽。这次的洪峰三天以后就退去了,一个星期过去,河水又回到了河槽,只留下一层薄薄的飞沙。
  簸箕柳和苜蓿草上沾着一层泥土,顽强的活了下来。一场连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