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她娘家人另有想法,主要是怕孙万杰考上大学变心。孙万杰人才好,模样也好,家里还有钱,再考上大学,肯定膈应这上门女婿的身份。
再说了,卫红的成绩也不错,要是能考上,可就一步登天了。俩人一块考上上学,以后生活也方便,对孩子也好,孩子的户口可是随母亲的。
所以,孙万杰夫妻一起报了名,俩人夜以继日的复习功课。王奶奶和姥姥说时,充满了向往:“妹子,最好俩人都能考上,这样啊,就没人再说俺万杰倒插门了。”
看来,王奶奶的内心深处,还是膈应孙子的倒插门身份。
进入农历的十一月,天气骤冷,水面上结了冰,村里的鱼塘也捕捞了接近一半,只好暂时结束。这段时间,一共拉过来近80万斤的鱼,按0。40元的价格,共计316537元钱。
姥姥以韩屯村的名字,在银行里存了30万的存折,当然是分开存的,5000元一张,光存折就一沓。
由于天冷,姥姥让大舅拉回去家一车无烟煤,准备冬天取暖。原来的冬天不烧炉子也过来了,去年上级救济的无烟煤,家家生炉子取暖。
今年天刚冷,人们就感觉受不了,用去年剩下了煤把炉子烧上了。大伙不说自己娇贵,找的借口还挺有道理:“咱村围着一圈水,冬天可比原来冷多了,不烧炉子还真没法过。”
村里人见爱国舅舅拉回去的无烟煤,也都托姥姥帮着买。队里干脆决定,统一买无烟煤,分给大家,每人一千斤煤。另外,给学校和卫生室各买两万斤煤。
悠悠听了舅舅捎的口信,哭的心思都有。现在的无烟煤,国家的定价是三分钱一斤。可悠悠的空间里,无烟煤一块多一斤,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姥姥看着她的苦瓜脸,偷偷的笑。还不忘取笑悠悠:“这和做买卖一样,不可能光是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赔了,比起你买鱼挣的钱,这算什么啊。”
还真是,在悠悠的电子商城里,一斤鱼就能换一千斤煤,全村530口人,五百斤鱼就够了。
不过悠悠觉得,姥姥绝对是故意的。“姥姥,咱俩才是一国的,您得找好自己的位置,不要站错了队伍。”
“俺才不管啥队伍那,俺就知道,自己是韩屯村的人。孩子啊,在咱最困难的时候,是韩屯的人拉了咱一把,给了咱一家子安身立命的地方。但凡咱能帮上大家的,一定得帮。”姥姥这次说的恳切,没有商量的余地。
“姥姥,俺向您保证,您说道那俺跟到那,绝对无条件服从。您老还有指示不?”悠悠举着右手,话说的斩钉截铁。
姥姥看着她的样子,一把把她举着的手拍了下来:“俺跟你说正经的,可不是开玩笑。”
悠悠耷拉下头,哎,人小了就是不行,俺也是真心的给您表态啊。
回到家里,姥姥把存折给了韩道伟,又给了他37元钱,给村里买煤用了16500元,这些钱当然是回到了悠悠的腰包。
韩道伟拿着存折,激动的手都打哆嗦。韩玉臣拉着他,连声说:“让俺看看,让俺看看。”舅姥爷虽然没说话,但颤抖的双手,也出卖了他故作镇定的表情。
过了好一阵,几个人才平静下来。韩道伟告诉姥姥,家里买鱼也收了68800多元。韩玉臣高兴的说:“这哪是水灾啊,这是给咱送财来了。这塘子坑对咱村来说,可不是拦路虎,它就是聚宝盆。”
韩道伟不认同:“石庙和咱一样,对他们来说,塘子坑还真就是拦路虎。咱村多亏韩支书领的好,也亏得秀芹姑在外认识的人多。”
舅姥爷却叹了口气:“钱多了也不是好事,想起那几个赌博的,俺心里就堵的慌。要搁以前,夜里不能睡,大伙还不得成夜的干条编啊,窝棚里还挂着风灯,看得又清楚。
还不是钱多烧的,看不上那两个钱了。今年要是再把这钱分下去,不知道会出啥妖蛾子那。”
韩玉臣也说:“还真是这样,上了年纪的没事,年轻的确实变了,现在赌博是不敢了,不过找个理由就喝酒,也不爱干活了。”
韩道伟接着:“俺原来没注意,听你们这一说,还真是这样。看来咱们得想个办法,这钱啊,咱商量好了再分。”
舅姥爷说:“明天咱多喊几个人来,商量这个事。”
第285章 村里通电
第二天,看到姥姥回来,各家都高兴的不行。大家都说姥姥买的煤好,比去年的好烧。悠悠买的都是后世里的优质煤,肯定比现在的混级煤好用。
“本来想着今年点不上炉子了,无烟煤可不好买,谁知道您又给买来了。
原来吧,咱也没点过炉子,都是烧柴禾,也就那样。这烧了一年炉子,还真习惯了,暖和还省事。”
从此以后,冬天的取暖煤,都是村里统一购买,直到村里统一安装了暖气,还是有部分老年人,喜欢烧炉子取暖。
悠悠又坐到了教室里,学校里,每个教室都点上了炉子,教师的办公室、宿舍也点上了,到处都是暖和和的。
这段时间,村里的卫生室,病房里住满了病人。为了方便,卫生室也从悠悠家搬了过去。其实也不远,和悠悠家就隔着一条南北路。
农忙季节过去,人们趁机治疗慢性病。爸爸整天忙的不行,名气更大了。病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远。
现在,一间病房已经开始住俩个病人了。每个房间都点上了炉子,方便病人取暖做饭和熬中药。
9月底,队里的母猪陆续产仔。120多头母猪,产仔1300多头,三舅从公社兽医站请了个兽医,专门住在韩屯,负责防疫和指导。
队里还给他安排了个学徒,就是韩玉臣的儿子,不过他还没有韩道荣的媳妇刘翠兰学的快。刘翠兰于农历的六月生了个儿子,性格又恢复了东北女人的开朗泼辣。
刘翠兰出了满月就主动要求去猪场喂猪,和韩道荣一块干活,也能照顾着丈夫。她大张旗鼓的说:“俺男人只能是俺自己欺负,别人欺负不行。”
不过她也是个干活肯下力的主,不怕脏不怕累的,嘴上又泼辣,荤素不计,猪场的人倒是喜欢她。
也不知舅姥爷他们怎么商量的,后来还专门找了援朝舅舅,结果就是村里开始架高压电。全村人知道了都高兴,自豪的不行,走路都带着风。
石庙的人看见,也找到了公社,要求和韩屯村一块架设高压电。得知加高压电,上级虽有补贴,不过还得村里出一部分钱。
石庙的村干部和村民商量了几天,也没达成统一的意见,最后只好放弃了。
其实,韩屯村架高压电也容易,沿黄和大堤就有高压线路。韩屯村出了十万块钱,就把高压线路架到了村里,在房台上设了个变压器。
村里各家各户都通上了电。其实这时候,农民的用电量很小,没有家用电器,就是照个明,各家每月的用电量,就没有超过10°的。
说起用电,还出了好多的笑话。有了电灯,大家晚上在地窖里,干条编到十一点多,还不愿回家,都说比白天看的还清楚。韩道伟听见了就说:“你们不会白天也开着灯干。”
大伙还是惯性思维,天黑了才点灯。原来好多会过的人家,为了节省灯油,提前吃晚饭,天黑前就睡觉了。
白天地窖里光线暗,确实没有晚上拉开电灯看得清楚。不过大伙从没想到白天拉着电灯干活,直到韩道伟提起,才开始在白天拉开电灯。
现在村里的孩子,晚上为了多亮会电灯,装模作样的写字学习,大人见了,都高兴的不行,直夸孩子懂事了,知道学习了。
最逗的是“高高三”,他把电灯泡放到被窝里暖被子,结果温度过高,电线着火,把被子燃着了,差点造成火灾。幸亏他机灵,把自家的电闸拉了,不然得酿成大祸。为此,村里专门召开了一次群众会议,普及家庭用电安全常识。
通电的最直接效益就是,各家的收入提高了。明亮的灯光下,人们干条编的速度加快,时间延长,质量提高,收入自然增加,人均每天的加工费达到了一元。
各家都用上了电灯,家里的老式煤油灯就没用了。可是在后世的“农家乐”里,这些东西可都是珍品,特别是陶制的煤油灯,更是难得。
现在,农村里基本没有烧制陶瓷煤油灯的了。代销点里卖的玻璃罩煤油灯1。50元,不仅比陶瓷的煤油灯便宜,而且结实耐用。
就这人们也舍不得买,大伙用墨水瓶当煤油灯用,凑合着也能使。
悠悠费了好多的口舌,终于说通了姥姥,用代销点里的蜡烛,和大伙兑换陶制的煤油灯。大伙听说了,尽管表示不解,不过还是把自家的煤油灯拿了过来。
“悠悠姥娘,您咋着想起来收这东西,俺也不要蜡烛了,现在用不着了,放在家里都嫌碍事。”不过姥姥硬是塞给她们两把大号的红蜡烛,每把价值一元钱。
村里通了电,舅姥爷和韩道伟、韩玉臣三个就出去了。援朝舅舅领着他们,县里地区省里跑了一圈,终于给村里跑来了建肉联厂的项目。
现在天气冷了,不能建厂房了。不过村里的三辆拖拉机可没闲着,天天出去拉砖瓦,不只是从张集窑厂拉,还去临近的公社窑厂里拉。
村里选出了二十个男劳力,十个妇女劳力,去县肉联厂学习。等村里的肉联厂建成后,他们也该学成了。
石庙村的人听说韩屯建肉联厂,也高兴的不行。他们说:“以后,咱们喂的猪有地方卖了。”
县里和河务局结合,年后再给韩屯垫个二十亩的房台,肉联厂就建在房台上。
七七年还是计划经济,只要国家给立了项,各种物资都由国家统一调配,计划内的物资价格还是非常低廉的。
七七年的高考是各省自主命题,考试时间也是各省自己决定。鲁省的高考时间是12月12—13日,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悠悠就把后世的高考法宝借鉴过来,让妈妈做大量的模拟试题。特别是政治,更要靠做题加深记忆,活学活用。
姥姥回村就给了妈妈大量的各课试卷,告诉她是在城里各学校找的。其实是悠悠通过电脑,模拟的七七年各省的高考试卷。
第286章 老三届
七七年高考虽然是各省分别出题,但考试科目大致相同。语文、数学政治各一百分,理化各五十,一共四百分。
各科的模拟题,妈妈做的相当的轻松,桂金就有不少困难。悠悠看着妈妈对答案时的笑脸,由衷的说:“妈妈,您真棒。”
姥姥在一旁说:“那是当然,你妈妈可是‘老三届’。”
“姥娘,‘老三届’是什么啊?”悠悠原来看网络年代小说,经常看见这种说法,却不知道具体的含义。
经过姥姥的解释,悠悠才知道“老三届”就是指1966…1968年三年中毕业的初、高中生。
1966年当时在校的初、高中学生,因文革造成在学校的堆积,到1968年才毕业离校,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景,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危机。
老三届离校后基本都当了知青,并且将此前以农场(含兵团)模式为主的上山下乡,改变为以插队模式为主。
为动员老三届下乡插队、掩盖就业危机,特地找出一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借口,这也是妈妈能顺利回到韩屯的主要原因。
老三届的学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也曾是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