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悠悠爸妈和姥爷见了,才知道姥姥赚钱的门道在哪。等舅姥爷他们回去了,妈妈搂着姥姥的肩膀撒娇耍赖:“妈,我回京没事就跟着刘老他们收东西去。原来吧,还担心没钱,这回不怕了,您老人家出去几天,就够我花一年的啦。”
  姥姥财大气粗:“大胆的收,没钱了就写信告诉我。你妈我啊,可不止这一条赚钱的门路,你不知道的还多着那。对了,你回去让刘老他们帮咱买院子,趁现在便宜,给三个孩子一人买一套放着。别怕花钱,三五十万的,我还能拿出来。”
  姥爷他们估计被姥姥吓着了,过了半天,姥爷才说:“你到底在外面干什么了?咋挣了这么多钱。”
  姥姥看着他们的震惊神情,得意的笑了:“你们看到胜男了吧,这两年光是跟着我买东西,就挣了五万多,我可不是就她这一个下线,临水和平城都有人帮着我卖东西。”
  妈妈觉着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说出的话都带着结巴:“妈,那您的货源哪来的啊?”
  “黑市上流过来的啊,咱来的时候,我不是带来些金条吗,都让我在黑市上卖出去,当成了本钱,加上帮村里卖猪肉,卖鱼,生意越做越大,慢慢的就存了这些钱。
  另外啊,你们也别看不起这些小东西,看到尼龙袜子了吧,一双袜子就能赚一半。俺一年能卖出去十万双,一双给他们一半的利,俺光是卖袜子,一年就能挣几万块。
  再说了,那些春秋穿的女式风衣和条绒裤子,临水的货都是我放出去的,这回你们该清楚,我的钱是咋挣的了。
  还有啊,你们去过的洪城那个院子,就是我七五年买的。在平城和临水我也买了院子,就是为了做生意方便。
  比起京都来,那几个院子可真便宜,临水的院子十五亩地,五进带跨院的院子,才五千元钱。洪城的那个院子才2800元。
  咱家里的水果啊,大部分就是院子里的果树结的,那么大的院子,都让我栽上了果树,今年结的果子,咱家就吃不了,我还卖出去一部分。
  看到洪城后面院子里的果树苗了吧,那两个院子里也让我栽上了,明年就能移栽了,栽上当年就能挂果。
  这两年,我也是摸索出来了,谁有本钱谁胆大,谁就挣钱。真应了那句老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以后,咱家啊,我负责挣钱,你们爷俩负责把钱花出去。卫华啊,你只管给人瞧病,多结识一些人,帮着把咱家给守住了。
  京都不是韩屯,里面的水深着那,等孩子们大了就好了,咱家这三个孩子,长大了都是有出息的。”
  悠悠在外面偷偷的听着姥姥在哪大白话骗人,觉得自己选择姥姥做队友,简直是太正确了。姥姥加油,您老真是太给力了。
  援朝舅舅自打当上了张集公社的书记,成天忙的贼死。胜男舅妈带着两个孩子,十四就回来了。她是受人之托,来找姥姥买涤卡干部服的。
  从今年春节以后,百货楼里多了涤卡布的干部服,一身35元,快成了男工作人员的制服了。大家省吃俭用,也得买上一身,关键是涤卡的干部服,结实耐磨。
  唯一的缺点是现在的涤卡布洗着是不褪色,可是不劲晒,穿上俩三月,肩膀上慢慢退色发白,特别的明显。不过在这提倡艰苦朴素的年代,也没人太把它当回事。


第317章 过明路
  有了对比,韩屯和石庙村的群众就明白了,他们穿着自己的干部服,到处的显摆:“看到了吧,俺这衣服,是从上海捎来的,都穿两年了,还和新的一样,就是不褪色。”
  公社里的人都知道胜男舅妈和姥姥的关系,就托她来找姥姥买干部服。今年,胜男舅妈在洪城的销售渠道也形成了。她成了批发商,她在县城里的同学同事,成了她的零售商。
  最后,她不只是要了涤卡的干部服,还要了羊毛衫和风衣条绒裤子,加上尼龙袜子,装了满满的五大包。
  胜男舅妈拿货,都是用邮局的大帆布邮包装,她有个同学在县邮局工作,这也算是搞特权吧。
  胜男舅妈搂着姥姥的肩膀,高兴的说:“姑啊,托您老人家的福,我今年已经赚了三万多了,加上这干部服和羊毛衫,到年底能挣五万。”
  可不是咋的,一个夏季,她光是百褶裙就卖出去五千条,光是这一样,就赚了一万五千元。干部服姥姥是按25元一套的价格给她的,羊毛衫可是畅销品。
  今年自韩屯村肉联厂开业以来,各家就没有杀猪的了,谁家吃肉,就去肉联厂买,一元钱一斤,想要什么样的肉都行,还不带骨头。
  就是猪身上的板膘油,也是一元一斤,这是最受周围群众欢迎的副产品了,每天都有附近村的群众来买,就没剩下过。
  杀猪剩下的骨头,五分钱一斤,大伙听了悠悠爸爸的话,经常买些炖骨头汤喝,石庙村的人也过来买,骨头也没剩下过。
  过八月十五了,村里每人分了一斤纯肉,谁家想多要,自己再掏钱买。
  韩道伟兼任肉联厂的会计,肉联厂的账目,日清月结。从开业到现在,基本上保持了每天5千元的利润,86天盈利40多万。
  村里的几个干部坐下商量了一次,趁着过节,每人先发500元钱,工分到年底再结算。这样就牵扯到桂金和悠悠妈了,她俩去上大学了,还跟不跟着村里分配啊,原来也没有这情况,
  韩玉臣的三儿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他就没好意思发表意见。韩道伟会做人,坚持只要是村里的人,就跟着参加分配,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才算脱离村子。
  最后,舅姥爷决定召开群众大会,让大家表决。会上,大伙一致同意韩道伟的意见,今后村里考上大学的,都跟着参加村里的分配,直到参加工作。
  大伙都说:“孩子考上大学,是咱村的光荣,以后咱们出去办事,也多条路子。别的不说,大家看援朝,给咱村办了多少好事。”
  村里每人发放五百元钱的事,大伙都瞒的结结实实。韩道伟发放时就告诉大伙,谁也不能说出去,以免引起周围村的嫉妒,给援朝舅舅带来麻烦。
  麦收后,韩屯村每人分了伍佰元的麦种钱,就在周围村引起了轰动,好多村私下里议论援朝舅舅,利用权力偏向自己的村庄,照顾他当支书的父亲。
  今年的中秋节,宝山的二姐赵芬的对象又提结婚的事,还是被她奶奶给骂回去了。最后,赵芬的对象没办法了,就对她说:“奶奶,你还拦霸着二盼,知道外面咋说咱不,都说不敢找咱家的闺女当媳妇了。您也不想想,这两年有给三妹妹说媒的吗?”
  还真是,三挡今年都二十岁了,村里和她一般大的姑娘都订婚了,就是比她小的,也订婚了,还真没人给她说媒。原来病根在这里。
  宝山奶奶听了急眼,跳着脚的骂:“你个王八羔子,会说人话不?啥叫没人敢找俺家闺女了,俺还犟上了,俺家闺女还不出去受那份罪。俺们也学婕格,在韩屯招倒插门女婿,正好给俺宝山架势。”
  一句话,就把二盼的女婿堵住了,她也曾扬言给二盼招倒插门女婿。
  妈妈和爱民舅舅他们,是9月20日开学。老首长来了电话,说是派车来接,让桂金的爸妈进京,他帮着桂金找了一处院子,让两位老人进京看房子,顺带着给韩德才查体治疗。
  悠悠爸也得跟着去,接着给他们治疗,车里坐不下,爱民舅舅得坐火车去。
  既然有车,姥姥在村里的肉联厂,买了好多的食品,把车里的空余空间,塞得的满满当当。姥姥又让妈妈给刘老等四位老人,捎去了2万元钱,让他们接着收各种老物件。
  过了八月节,宝山家里的人还真是把二盼对象的话,听进了心里。过后私下里一打听,还真是这样。于是,宝山的爹娘真的找到了村里的干部,提出了给三档找倒插门女婿的想法。
  现在,虽然粉碎了“四人帮”,可是在“两个凡是”的思想指导下,基本政策没什么变化,男到女家落后,还是国家提倡的政策,谁敢说不同意啊。
  三档招倒插门女婿的消息撒出去,说媒的就踏破了门。还真有愿意倒插门的,不过都是家里情况不好的,不是孤儿,就是家里兄弟多,穷的娶不上媳妇的。
  最后,还真让宝山家给挑着了,是他家的大女儿村上的,男方家里兄弟五个,还没了母亲,几个哥哥不愿意兑钱给小兄弟娶亲,就托宝山大姐给牵线。
  双方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两下里一说和,就让两个年轻人见了面,俩人还真看对了眼。就这样,这门亲事就成了。
  三档赵芳今年也二十岁了,男方比她大三岁。二盼赵芬不结婚,耽搁的三档也不能成亲。
  这里的习俗是家里一年不能办两次喜事,于是,随着赵芳的订婚,宝山奶奶终于同意赵芬年底结婚。
  今年的秋收,简单利落,除了村前的二百亩,其余的都是大豆。肉联厂没用停工,大豆就收完了。爱国舅舅两边兼顾,开着拖拉机日夜忙。
  韩屯村由于地里施用的优质土杂费多,今年的大豆喜获丰收,亩产达到460多斤,900亩大豆总产42万斤,人均分了500斤,还剩下26万斤大豆。
  队里统一榨油,豆油分给大家,剩下的豆饼作为精饲料和饼肥。集市上大豆每斤0。25——0。26元,每人一年100斤大豆也吃不了,卖出去400斤就是一百多元的收入。


第318章 鼓足干劲
  别的村干集体的活磨洋工,韩屯可没这种现象。大伙干劲都大,积极性特高。特别是妇女劳力,没黑没白的在地里加班干,村里的老爷们都说:“新社会妇女能顶半边天,还成了真的。”
  关键是中秋节,村里每人发了伍佰元钱,极大的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肉联厂开工还不到三月,每月人均170元了,这是什么概念啊,得是全国最高的工资了。
  大伙可是舍不得让肉联厂停工,因此,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三秋大忙期间,硬是没舍得让肉联厂停工。
  收完大豆,把各家积攒的土杂肥拉到地里,连犁加耙,韩屯村的秋种硬是赶到了别的村前面。依然是给县种子站,繁育“齐麦一号”种子。
  石庙村的干部不服气,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大发脾气:“咱村的人啥都和韩屯比,咋不和人家比干活。大家挣开眼看看,韩屯比咱的地多,三秋大忙人家的厂子,就没停工,可是人家的小麦都种上了。
  咱的那,到现在还没开始种,大伙光嫌俺们干部无能,你们倒是有能耐,那就是会磨洋工。”
  他们村的群众不干了,嗷嗷的就犟上了:“石书记,您咋讲话那,你光看见韩屯村收种快了,你没看见人家村里的三辆拖拉机,一辆顶多少人。
  自己没能耐,还怨上大伙了。你要是有能耐,也给县里繁育麦种啊。没看见韩屯今年光是繁育麦种,每人就分了五百元钱吗。”
  石庙村今年是没接到给种子站繁育麦种的任务,不过他们村今年种的,就是韩屯繁育的“齐麦一号”新麦种。
  县里也有考察他们村地力的打算,毕竟,他们村喂的猪多,优质土杂肥也多。
  中秋节过去没几天,三舅妈就来找姥姥,她手里的五百套涤卡干部装,很快就卖出去了,还有好多人找她进货。
  “姑啊,好多人听说咱的干部服不褪色,都让我进货,您还得帮我进一批货。这次咱多要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