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28日吃过早饭,爱国舅舅骑自行车带着智慧,爷俩去张集高中填报志愿。不到11点就回来了,又带来一个好消息:援朝舅舅被提拔为临水地区的地委副书记,连升三级。
  其实,昨天援朝舅舅就知道了,不过组织上没公布,援朝舅舅也没往外说。
  今天上午,地委来人在张集公社宣布了援朝舅舅的任命通知,接着就把他接到地委上任去了。
  爱国舅舅把事情说了一遍,全家人都高兴坏了。舅姥娘问:“临水的副书记是多大的官,比县高官还大吗?”
  舅姥爷激动的说:“当然比县高官大,不过当地委的副书记,援朝还是太年轻,经世的太少,缺乏经验啊。”
  爱国舅舅高声喊道:“悠悠,去给舅舅找挂500头的鞭炮,我得点了庆祝一下。”
  舅姥爷赶紧阻止:“千万不能放,这和慧慧考学不一样,对援朝影响不好,不能让大伙说咱张狂。”
  虽然没放鞭炮,中午还是做了两桌好菜,全家人在一起庆贺了一番。舅姥爷没用让,自己就喝高了。
  尽管家里人低调,可是援朝舅舅提拔,当上了地委副书记的消息,还是很快的传了出去。村里人都来祝贺,说援朝舅舅这是当了五品知州,张罗着让舅姥爷摆庆祝宴。
  舅姥爷还是没答应:“现在是新社会,国家给他压担子,是让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不是让他当官做老爷的。”
  8月2日,援朝舅舅才带着全家人回来了,把事情的经过给家里人说了个明白。
  七九年,鲁省基层组织改革,为了便于管理,公社人口控制在5万以内,洪城县原来的18个公社,重组为25个公社。
  配合公社重组,自上而下,干部队伍也进行了调整。党的干部“四化”标准正式施行。
  省委明确规定:地区和县级班子中,必须配备一名35岁以下,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有大学学历的优先考虑。
  看到省委的文件要求,县委班子的年轻干部人选,李书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援朝舅舅。援朝舅舅今年29岁,大学学历,是全县最年轻的公社书记,成绩更是突出。
  材料上报到临水地委,就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地委的班子的年轻干部还没人选。
  因为是第一次执行“四化”标准,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结果符合条件的干部还真不好找。
  文革十年,造成了干部任用的混乱,以农民干部、革委会干部和部队转业干部为主。这些干部中,年轻的不少,可是有学历的不多。
  有学历的领导干部,都是文革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年龄超过了35岁。
  国家从69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72年才开始毕业,到79年短短7年的时间,别说正科级的了,就是副科级的也不多,县级的干部根本没有。
  现在,创办村级企业,可是个新鲜事,也是国家大力号召的事情。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没有经验,援朝舅舅的做法可以说是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地委派来的调研组,公开的任务是考察张集公社的村办企业,没公开的任务就是专门考察援朝舅舅的,厅级干部的选拔可是大事。
  调研组回去后,地委领导几经考虑,还单独找援朝舅舅谈了话,不过援朝舅舅不知内情,最后才确定了下来。
  报到省委后,省委的领导也非常重视。因为,其他地区上报的大部分是团高官或大专院校、大型企业的年轻干部,来自一线的干部就援朝舅舅一个。
  省委也派专人来张集考察过,他们是以参观人员的身份来的,连县里都不知道。最后,还是活生生的事实说服了他们,援朝舅舅的认命下来了。
  这次的干部选拔,年轻干部、知识分子干部,大多数都是越级提拔任用的。也就是这个特殊时期,改革开放刚开始,一切都在摸索阶段,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349章 收音机厂
  洪城县委李书记,工作成绩出色,在这次干部调整中,也被提拔为临水地区行署副专员。
  援朝舅舅拉住姥姥的手:“姑,我这个地委副书记,是您老人家挣来的,您老建服装厂的功劳,都让我给占了。”
  姥姥可不这么认为:“援朝啊,还是你干的好,你要不是张集公社的书记,咱这服装厂也办不起来。你啊,才是咱家的功臣。”
  大舅妈说:“你们俩,都是咱家的功臣。缺了谁啊,咱的服装厂也办不起来。”
  舅姥爷问道:“援朝,领导让您分管什么工作,是不是和办厂子有关?”
  援朝舅舅回答道:“还真让您老人家猜到了,就是让我分管经济工作。还真把我愁住了,光靠服装加工也不行啊。姑,您老见多识广,帮我拿个主意。”
  悠悠跑进代销点,把罗瑞祥送的收音机搬了出来。“三舅,我有办法。”
  姥姥看了恍然大悟:“援朝,悠悠不提我都忘了,这还真是个好主意。你看到了吧,这是组装的收音机,一天能挣3元的手工费。
  也不知道罗新才去南方了吗?我明天就进城给你打听去。”
  姥姥把罗瑞祥组装收音机的事情,给援朝舅舅详细的说了一遍,引起了援朝舅舅极大的兴趣。
  “姑,我这两天回来交接工作,要是行的话,我也跟您去一趟。”
  第二天,姥姥就带着悠悠去找罗新才。进了他家的大门,罗新才就高兴的拉着姥姥大呼小叫。“嫂子,我又找到条好路子,您快进来看。”
  他家的三间西屋里,成了加工厂,几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子,正趴在桌子上组装收音机。他自家的几个孩子,除了小五瑞福被妈妈抱着,也都跟着忙活。
  靠墙放着一排架子,上面摆着十几个装好的收音机。还有好些纸箱子,里面装着收音机的零件。
  “嫂子,你看到了吧,这才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都学会了。现在,一天装一个都没问题。别看他们是农民,不比您瑞祥干得慢。”
  姥姥看着各种零配件,问他:“兄弟,您这是去南方了?”
  王代娣抢着说:“嫂子,您还不知道他吗,就是好往外跑,那天您回去了,他就让瑞祥给学校打了电话,问清了卖收音机零件的地址。
  当天就把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叫来了,让他们跟着瑞祥先学着。他啊,第二天就去了南方。在外面折腾了十来天,才把这些东西运回来了。
  嫂子,您看他把自己造腾的,瘦了七八斤。”
  罗新才不好意思了:“嫂子,您别听她瞎说,咱去堂屋喝茶。”
  坐在堂屋里,罗新才告诉姥姥:“嫂子,不出去不知道,去了趟南方,俺可是开眼了。那里家家户户都做生意,干啥的都有。
  外面看着是个小门面,可人家干的是批发,价格那叫便宜。一天出的货,比咱一年卖的都多。
  可是那地方也乱,俺在那里转了三天,光是收音机零件,就有好几十种,价格差的太多了,贵的贱的都有,最后俺也没看出个门道来。
  关键是俺不懂,早知道就让瑞祥跟着了。最后,还是按瑞祥学校给的地址,买回来这些。
  不过,比他们学校的便宜多了,一套才15。80元,这可比瑞祥带回来的便宜多了,加上路费也就是16。00元。
  那里也有卖收音机的,不过比起买零件来,价格就高多了,像咱这种,装好的收音机,一个得22元。
  我算了一下,一个就差了6元,不如自己装合适。现在,工人的奖金虽然高了,但加上工资也就是五六十元钱,装十个收音机就挣出来了。
  一个月那个人不得装二十五个,一个工人能给俺挣小一百元,俺找五六十个人,一个月就是五千块。
  再说了,这零件可比收音机好带,俺自己随身带着,就弄回来五百套,要是收音机,俺五十个也带不回来。
  嫂子,俺也学南方人,在家办个小厂子,专门组装收音机,这次俺把工具都买回来了。
  俺前面的邻居的院子住不着,俺花500元钱买了过来,收拾好了就把厂子放在那个院里。
  这六个人基本上学成了,俺打算再招六十个,趁着瑞祥在家,让他教会他们。”
  罗新才说到这里,王代娣接过来说:“嫂子,根本不用找外人,亲戚邻居家的都用不了,天天有人找过来,想跟着瑞祥学个技术,自己开个修理部,帮人修收音机。
  听说新才想办厂子,找到家里来的人多了,还有人说不要工资的,管饭就行,为了好找媳妇。
  嫂子,俺和您兄弟商量好了,俺也跟南方人学,计件发工资,多劳多得。
  俺们可不管饭,好了歹了的,大家挣了钱,谁想吃啥就吃啥。
  不过嫂子,俺这心里啊,可是没谱。他去了趟南方,回来非得张罗着办厂子,这雇人干活国家能让干。
  我就说他,让他等您来了,问问您的意见。嫂子,您见识多,给俺们拿个主意吧。”
  姥姥为难了,她也拿不准,张集公社的服装厂,可都是村办企业。“弟妹啊,我还真不懂上级的政策,不过我能帮着你们打听下,有了准信就告诉你们。”
  王代娣听了姥姥的话,对罗新才说:“你听见嫂子说了吧,咱先收拾好房子,让瑞祥教大家技术,等着嫂子问清了,咱再说办厂子的事情。”
  在回家的路上,姥姥吩咐悠悠:“快给你罗爷爷查查,现在让个人办厂子吗?”
  现在,姥姥遇到事情,就找悠悠讨主意,把悠悠的智脑当万能的了。
  悠悠在他们谈论的时候,就让智脑查询过了,已经知道了结果。
  “姥娘,别说咱这里了,就是特区也是在7月15日,刚批准成立。现在,特区也是才开始允许个人办企业。
  咱这里个人办企业的,一是挂着乡村名义,二是偷着办家庭工厂。
  不过,这些都是违法的,罗爷爷在南方看到的,也都是个人私自开办的,不过那里是特区,基本没人管,咱这里就不行了。
  姥娘,罗爷爷可以和咱们一样,让他们村办个收音机组装厂,他负责供销,发放加工费,收音机可比咱们的服装好卖。”


第350章 培训班
  姥姥听了值叹气:“你啊,到底是小,没弄明白你罗爷爷的意思。你罗爷爷啊,不只是想赚卖收音机的钱,还想赚加工费。
  你没听见他说,每个工人只打算发放五六十元的工资。这就是说,他每个收音机只打算发2。50元的加工费。村里没有收入,能白给他费劲组织。”
  听了姥姥的解释,悠悠才明白过来:“姥姥,罗爷爷那账就没算对,加工厂可不是他那个干法。您忘了咱的服装厂了,得用流水线作业才行,效率能提高二倍。
  要是那样的话,每个人一天能组装3个收音机,按罗爷爷2。50元的价格,还能挣7。50元的加工费。工人的工资上去了,村里也有了收入。
  村里一半,个人一半,还能挣3元多,月工资能达到一百元。”
  姥姥看着悠悠,疑惑的问:“装收音机也能用流水线?要是这样,可就太好了。”
  “能,晚上您去我电脑上看看就知道了。姥姥,我商城里也有收音机配件,和罗爷爷家一样的,才9。60元,质量比他进的好。”
  姥姥一拍脑袋:“我咋把你给忘了,晚上,咱娘俩进去好好的看看。你那里要是有啊,可就省大事了,不用发愁从南方往这运,也能多办些厂子,这回你三舅不用发愁了。
  你罗爷爷家的那几个人,十多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