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舅姥爷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大伙,初一的晚上,村里人又聚到悠悠家的南屋里,商量司机的事。
  最后决定,原来开拖拉机的三个人开货车,新选了三个人开拖拉机。
  钱在韩屯村不是问题,现在一辆解放牌的货车,价格才六万多元。
  每辆汽车都有固定的汽油指标,66号的汽油,每升0。10元,70号的汽油0。11元。柴油的价格是0。08元。
  七八十年代的汽油是含铅汽油,66号的汽油比后世93号的汽油还好用。
  开汽车和开拖拉机差别大了,为了让三个拖拉机手熟练货车驾驶技术。爱军舅舅和周胜英大年初二,就开着吉普车去了县武装部,借来一辆解放牌的货车。
  他和周胜英都会开货车,就当上了教练,每天教导爱国舅舅他们三个学开货车,还有简单的修理技术。
  七八十年代,开车的师傅基本上都会修车。这时候,汽车少,汽修厂更少,一些简单的毛病,都是司机自己修理。
  新选出来的拖拉机手,也忙着学开车,韩屯的麦场不够用,就去石庙的麦场上学。
  过年人们除了走亲戚,还是比较清闲的。两个麦场上,每天都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昊昊带着村里的孩子,在自己村里的麦场上,学开吉普车。二舅家的志刚和志勇,不仅会开吉普车,就连解放货车,也能开上几圈。
  据朝霞舅妈说,为了学开车,他俩没少挨揍。后来爱军舅舅看到实在是管不了,暑假里就把他俩扔到部队汽车连,技术倒是练出来了。
  有志远这个小大人看着,志刚和昊昊做教练,悠悠很少去麦场。可是智慧姐今年上了开车的瘾,每天早上拉着悠悠去练车,桂萍也跟着凑热闹。
  悠悠的懒觉睡不成了,郁闷的不行,还得强提精神陪她俩,不敢有一丝的大意。
  从年初一开始,舅姥爷家就没断过人,公社和县里的领导,找各种借口,来家里拜年,其实大家都是来找援朝舅舅的。
  正月初五,他就被地委派车接回去了,开班前夕,地委的领导得先开个会。
  从初五开始,村里人就开始盖房子,大伙分成好几班,还找了外村人帮忙,都在这一天同时动工,争取在初十以前盖完,不能耽误了厂子开工。
  盖房子的建材年前就准备好了,不足的可以随时在悠悠家的代销点里买到。
  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建材还是比较全的。舅姥爷和爱国舅舅家的空房子里,放的都是建材。
  附近的村子里建房子,都来悠悠家代销点买建材。价格和公社供销社一样,质量还好。
  供销社里没有的水泥、玻璃,悠悠家也有,随带的韩屯村的木工,也做不完的活计。
  他们制作的统一规格的玻璃门窗,经济适用,渐渐的被人们接受。
  现在村里的三个木工,都是趁着早晚休息的时间赶制,已经做不上卖的了。
  光是这一项,他们每月都有上百元的收入。今年他们主动要求村里成立木工组,准备大干一场。
  正月初六,悠悠开车带着胜男舅妈和姥姥,去参加玉玉阿姨的婚礼。
  婚礼热闹而隆重,临水地区和临水县里的好多领导都参加了。
  玉玉阿姨身穿大红的真丝缎旗袍,上面是手绣的凤凰图案,这是姥姥专门让罗瑞和在浙杭绸缎厂,给她订做的。
  新郎和李保国家里人的唐装,也是一块订制的。李保国的母亲,这两年身体基本上没大碍了,不过还是比较虚弱,冬天基本上不出门,今天她也来参加婚礼。
  老太太拉着姥姥的手,陪着姥姥说话。她不住口的感谢姥姥:“她姑,别看我不出门,可我心里明白,俺家这泼天的富贵,都是您给的。”
  姥姥可不揽这个功:“婶子,您老这话我可不敢当,都是俺保国兄弟有能耐。婶子啊,我还没给您道谢那,这几年俺保国兄弟可是帮我大忙了。”
  老人还是个任死理的:“俺自己的孩子俺清楚,他啊就是胆子大些,也是我这病给逼的,为了给俺倒腾口好吃的,这孩子没少受罪。
  自从遇到了你,他才时来运转,越做越大发,挣来了这份家业。
  俺听他说了,说是你让他当了个官,从此以后,他也算是公家的人了,俺这买卖也算是过了明路,是正经的生意了。”
  “婶子,这是国家的政策好,咱都是沾了国家的光。”姥姥给老太太解释。
  老太太倒是个明白人:“是,国家的政策好了。不过,那也得看人,你保国兄弟说了,还是你有魄力,去了一次深南,就成立了两个公司。”
  “婶子,那也是赶巧了,碰上了以前的朋友,有了他的帮衬,公司才建立起来。”
  估计老太太也听说过:“俺就说你是个好样的,到那都能恩着人。你保国兄弟说了,今后就跟你干了。
  别看婶子年纪大了,可是也没老糊涂。她姑,你玉玉这回嫁的人,真的不是个好的。
  可是她自己死活愿意,俺们也挡不下,只能这样了。你和保国以后啊,都得多个心眼,别让他们伤了你姐弟之间的和气。”
  老太太说着,叹了一口气。
  姥姥劝她:“婶子,今天是玉玉的大喜日子,咱不说这些丧气话。孩子还小,您老人家今后多看顾着他们,别让咱玉玉吃了亏。”
  玉玉阿姨找的对象,是他们厂子里的技术员陈红旗,文革期间的大学生。家里就一个寡母,上头三个姐姐。
  听说母亲还是个不安份的,姐姐们的风评也不好。他从小娇生惯养着长大,不仅一表人才,而且能言善辩。
  玉玉这几年都没正经的上过班,他们的接触不多,开始对玉玉也没啥想法。
  可是,他看到这两年国家的政策变了,李保国不仅是临水的首富,还当上了公司经理,成了临水的知名人士,就开始疯狂的追求起玉玉来。


第417章 不如意
  他作为有知识有文凭的男技术员,长得好口才又好,一直是厂里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玉玉阿姨跟着父亲,一直处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那里见过这种阵势,很快就被他的甜言蜜语俘虏了。
  玉玉把一颗心全部放到了他的身上,恋爱中的姑娘,哪里有什么理智可言,李保国越是反对,她越是要坚决。
  再说了,现在随着电影《庐山恋》的放映,年轻人把追求自由恋爱当做了崇高的理想,玉玉阿姨也没能免俗。
  李保国被闺女缠的没办法,只好同意了。今天的婚礼都是他一手操办的,来宾也是看在李保国的面子上。
  男方那边,不仅陈红旗的母亲和三个姐姐来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来了一大堆人,叽叽喳喳的挤在新房里。
  吃着喝着,瓜子皮、花生壳扔了一地。还到处翻看新房里的东西,弄的乱七八糟。
  一伙人看什么都新鲜,七嘴八舌的评价着:“红旗这回的对象是找着了,比以前的那些都强,这满院子的东西,得值多少万啊?比原来的地主家过的都好。”
  陈红旗的母亲,高声的显摆:“他们这是相中了俺儿了,东西多又咋的,他闺女还不是个工人。
  俺红旗厂子里,像她这样的工人多了去了,不是看她娘家过的好,俺还不乐意哪。
  比她长的好的多的是,你们也见到了,原来红旗领家去的,哪个不比她长的好。
  俺儿是个孝顺的,觉得俺守寡拉扯他不容易,想让俺跟着他享福过好日子,这才忍痛割爱,同意了她的追求。
  这院子啊,就是她父亲给俺儿的补偿,以后就姓陈了。你们再来临水,就到这里看看俺,俺让儿媳妇好好的伺候你们。”
  李保国一家人都在后院,又在前面帮忙的,听到她这些混账话,恨不能过去给她撕扯个明白,不过看在李保国的面子上,没有发作。
  悠悠就是个不省心的,偷着放了些小型的机器人,让它们给新房里的婆家人,捣乱使坏。很快的,不是这个疼,就是那个痒,一屋子人乱蹦乱跳,怪叫起来。
  也顾不得吃喝了,挑着脚蹦到院子里,立马消停下来。他们也不怕犯忌讳,大声嚷嚷着新房有鬼。帮忙的人赶紧进去打扫,可没一个有问题的。
  她们在院子里呆了一会,刚进屋就又跳上了。出出进进的几次后,就怪叫着找因由:“这房子里有邪祟,咋咱们进去就有问题。”
  李保国找到了人也不是吃素的:“大喜的日子,这是说的什么混账话。这房子里开了暖气,怕是自己身上的虱子多了,暖和过来开始咬人吧。”
  一顿话把她们堵的说不出话来,只是不服气的哼哼着,翻着白眼瞧人。
  她们再怎么张狂,今天的大喜日子,也得顾着点脸面,不能在这时候闹起来。
  不过玉玉阿姨那个没心眼的,碰到这一帮子没脸没皮的,今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李保国在临水的第一饭店,摆了三十多桌酒席。还是陈红旗知道他自己家的事,让饭店把几桌酒席送到他们的新房里,没让他家里人来饭店里吃。
  过了正月初十,村里的两个厂子都开业了。服装厂还是以加工农村人穿的衬衣裤子为主,还有就是红裙子。
  服装厂的工人看着刚下线的红裙子,惊讶的说:“城里人就是大胆,这衣服白给咱也不敢穿,这颜色红的比新娘子的嫁衣都艳。
  还是城里人会享福,这布料薄的和蜻蜓翅似的,穿上准凉快。”
  随着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的放映,红裙子成了城市妇女们的最爱,城市里40岁以下的妇女,几乎人人一件,销量居高不下。
  这个年龄阶段的妇女,结婚都没穿上件红衣服,内心多少的都留下些遗憾。现在还能捞着穿一次红裙子,都痛快的满足下自己的愿望。
  中山装、牛仔裤这些做工复杂的,悠悠直接在电子商城里订做。后世的缝纫机器,比现在的先进了好多,全部是自动化设备。七八十年代,连个电动的缝纫机都没有。就是深南的制衣厂里,也是脚蹬的缝纫机。
  舅姥爷去开三干会,他今年还是先进。本来他以为今年的先进没戏了,韩屯村在土地家庭承包上,可是拉了全县的后腿。
  那知道今年的先进,按集体经济评。若论集体经济,韩屯村在全区都是拔尖的。土地承包到户,各村连牛缰绳都分了,哪还有集体财产。
  本来各村的服装厂算是唯一的集体经济了,土地虽然承包到户了,可依然不允许个人办企业。服装厂的工人,很满足现在的高收入。再说了,服装厂也没什么可分的,缝纫机是工人自备的,只是用的村里的几间公房。
  管理费还是归村里统一支配,最起码代课老师的工资有了出处,村里的孩子上学方便。
  年后,村里的肉食厂不是太忙,爱国舅舅他们,还是以练车为主。村里在卫生院的后面,新盖了一排车库。车库的旁边,专门建了个油库,存放柴油和汽油。村里的肉食厂,冷库可是不能断电,配备了备用的柴油发电机组。
  这个年代还没有驾校,学开车技术必须跟师傅学,一个师傅最多带俩仨徒弟。有人跟着师傅学两三年,还不能出师。韩屯村可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时间。
  爱国舅舅他们都开过拖拉机,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上手比较快,爱军舅舅他们正月十六回去的时候,就是爱国舅舅开车送的。
  韩玉民、韩志豪和刘翠兰三人,也跟车来了,他们三个坐火车去华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