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玉民、韩志豪和刘翠兰三人,也跟车来了,他们三个坐火车去华东农学院,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班。
  舅姥爷和韩道伟他们四个村干部都来了,他们跟着来取车的,援朝舅舅和胜男舅妈,给村里买的两辆货车,都到了。
  几个人把爱军舅舅他们送到火车站,就被援朝舅舅安排去车管所考驾照,智慧和桂萍也跟着去了,志远、昊昊、悠悠他们也跟着凑热闹。


第418章 考驾照
  现在的驾照,得去地区的车管所考,当天就能办下来,不过是白色的实习驾照,一年以后才能换成正式驾照。正式驾照是红色的,外面有个绿色的塑料皮。
  年龄也没太严格的限制,悠悠他们几个孩子,就属悠悠个子矮,也到了1。62米,昊昊他们几个都一米七以上。
  不过,他们个子虽高,可明眼人一看,就是孩子。有援朝舅舅安排的人领着,车管所也没在年龄上纠结。
  可是,考核确实相当的严格。昊昊他们根本不怕,过去的一年,他们都开车上过路。
  就是智慧有些紧张,幸亏来的时候,让她开的车,也算是上过路了。
  车管所的工作人员,都过来瞧稀奇。不过,几个孩子的开车技术,全都过硬。
  他们悄悄的议论:“这是谁家的孩子啊,小小的年纪都学会了开车,准时那个领导家的孩子。”
  “谁家的领导这么牛啊,能有专车。你们不长眼啊,没看他们开来的吉普车,那是深南的牌照。这是震宇公司的车,听说老板是咱临水人。”
  “原来是这样啊,这要是在原先,算是资本家了吧,现在硬是牛起来。要不说瘦死的骆驼比牛大,咱三代血贫农,国家的政策再好,没有钱也开不起公司来。”
  “你们想啊,一个县才几辆吉普车,人家自己就能买得起。听说在深南,吉普车不是好车,那里的公司都是上海轿车。”
  “还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咱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辆轿车。”
  他们说归说,办事的速度也比较快。一次去了十个人,全部把驾照办了下来。当然都是白色的实习驾照。
  大伙拿着临时的驾照,心里那个高兴。特别是悠悠,在车管所的垃圾篓里,捡了一堆的过期临时驾照,当成宝贝都收了起来。
  这可是历史文物,极具收藏价值。在自己的商城里,价格高着那。
  昊昊看着悠悠的高兴样,若有所思。给悠悠要了一张,回去让姥爷看。
  “姥爷,这就是收藏啊。只要是记载历史发展的,都有收藏价值。”
  姥爷接过他手里的东西,仔细的看了好久,肯定的说:“你说的对,有收藏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多值钱。今后啊,姥爷又多了个接班人。”
  昊昊不好意思了:“姥爷,我是看悠悠感兴趣,才想起来的。”
  姥爷夸他:“你能想起来,就证明在收藏上有悟性。搞收藏的,没有悟性成不了器。”
  村里人看着开回来的两辆解放牌大货车,都出来看新鲜。石庙村的群众,听见动静,也过来瞧稀奇。
  崭新的货车,墨绿的油漆铮亮,八十五的马力,五吨的载重,时速百公里,百公里耗油30升。
  不过,乡间的土路,到处坑洼不平,货车在土路上,能跑到八十公里,就是最高速度了,六十公里的时速算是正常。
  汽油的价格每公升0。10元,百公里才3元钱的成本。韩屯到临水65公里,张集到临水的60公里是沥青路面,张集到韩屯,走黄河大堤,也是相当的平坦。
  从韩屯到临水,来回最多用5元钱的油钱。比起雇车来,真是便宜。临水到韩屯,地区运输公司的租车费是50元,雇私人的车100元。
  服装厂每个星期都得雇十辆车,有了自己的货车,一个月光是服装厂的车费,至少能省下2000元钱。
  在大伙的一致要求下,两辆汽车上上满了人,在麦场里转两圈,又换上一伙人。
  全村人基本上都坐过来一遍,年纪大的坐在前面的驾驶楼里,年轻的和孩子站在后面的车厢里。大伙那个兴奋,比坐客车都高兴。
  “高高三”窜上爬下,热情的搀扶老人,招呼孩子。两辆汽车先让他和志杰开,爱国舅舅等着爱军舅舅的车,他在村里管的事情多,没空开车到处跑。
  正月十八日,县建筑公司的工程队到来,先建肉食厂的厂房。肉食厂的设备已经到货了,临时放在震宇公司在火车站的库房里。等村里的厂房建好,就能安装了。
  扩建后的肉食厂,日宰杀量达到了500头,比洪城县的肉联厂规模都大。
  临水地区批准韩屯肉食厂扩建,主要是考虑到韩屯位于洪城和平城两县之间,能解决平城和临水两县北部的生猪收购问题。
  这两年,群众的生活有了改善,市场放开了,人们喂猪的积极性增大。
  可养的猪多了,开始出现卖猪难现象。去年春节猪肉市场价降到了0。85元,虽然只是年节的几天,也显露出卖猪难的问题。
  反观城市里的猪肉供应,倒是紧张了起来,许多人家手拿肉票却没处买,副食品商店里根本没有猪肉。
  平价肉买不到只好买高价肉,春节期间,城镇的猪肉价格节节攀升,最高达到了1。50元。
  农村卖猪难,城市买肉难,这就是运输跟不上造成的。
  从八零年开始,国家调整了十几年没变的工资标准,而且允许发放适当的奖金。
  城镇人口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跟着提升,对肉制品的消耗,大幅度增加。
  虽说是刚过年,韩屯村的肉制品,订单比去年多了一倍。加上部队的需求,每天500头的产量,算是稍有结余。有胜男舅妈在,捎带着就能批发出去。
  估计部队知道韩屯村肉食厂扩建,订单也得增加,反正就是不愁卖,整个八十年代,都是卖方市场。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都发了财,成为暴发户的主要原因。
  去年200头的生产量,就把韩屯村50岁以下的劳力都用上了。500头的生产量,扩大了一倍还多,劳动力成了大问题。
  村里年前在石庙招收了部分临时工,过年的时候,村里好多人家的亲戚好友都找来,想进韩屯的肉食厂上班。
  其实大伙都不乐意让亲戚来上班,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亲戚来了,得管吃管住,时间长了,诸多的麻烦就出来了。弄不好,亲戚变仇家。
  再说了,大伙也不想自己的秘密暴露在别人的面前,现在的人们生活都比较困难,家里也就百元积蓄,有千元存款的人家,就算是富足户了。


第419章 招工人
  这时候的人们根本不敢想像万元户是什么概念,更别说十万元户了。可是,韩屯村得有多半人家是十万元户。
  村里人谁愿露富啊,每天招个亲戚住家里,时刻得防着,膈应不膈应啊。
  可是,亲戚里到的,又不能不帮衬着。尽管心里不乐意,嘴上还得捡好听的说。
  于是,大伙都给村干部提要求,让村里的干部给大家当挡箭牌。就近在周楼、石庙和向阳村,这些附近的村庄招工,回家吃住都方便。
  村干部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主动征求公社里的意见,得到了领导大力支持。
  向阳大队已经撤了,改成了向阳管区,管理的还是原向阳大队各村庄,管区书记由公社干部担任。
  向阳管区把周楼、向阳和石庙三个村的支部书记,召集到一块,把韩屯在三个村招工的事情安排了下去。
  这次招工,还是本着有宰杀技术的人员为主,年龄限制在20到40岁,总共招收80名工人。
  工作时间还是恢复原来的两班制,早5点到下午1点,下午1点到晚上9点,8个小时工作制。
  每月两天的假期,月工资50元。根据产量加发奖金,奖金最多不超过20元。这比正式的国家工人工资都高,在八十年代初,算是高工资了。
  现在的学徒工,国家刚提的工资标准,头一年34。50元,第二年定级39。50元。以后,每5年长一级工资,级差5…7元。
  村里一日三餐都有供应,自己掏钱买着吃,不过得回家居住。
  招收的工人,经考核合格后试用。试用期一个月,试用期间,工资和正式工一样。
  听说韩屯招工的条件后,各家的亲戚都消停了。现在的人们还是相信政府的,他们都说:“韩屯村招工,公社里说了算,连韩屯的支书都不当家,别说是自家亲戚了。”
  向阳、周楼和石庙村的小青年,都兴奋极了。特别是石庙村的人,年前在韩屯帮过忙的,优先录用。
  一个星期的时间,80名工人就招好了,加上原来的60名工人,肉食厂的工人达到了140人。
  这次扩建的厂房,比原来的还多,路北的20亩防台,除了村里的医院用了三亩地,其余的地方,都盖成了厂房。
  一排排高大宽敞的厂房,和农村的住房相比,特别的显眼,给人一种信服感。
  厂房建好后,就开始安装机器,不光是生产机器,还有锅炉、发电机组、冷冻设备。就连变压器,都换了大型的。
  原来的变压器,专供村民生活用电,以及服装厂、养猪场和学校等其他用电。
  光是这些机器设备,村里投资了300多万元。这些钱对韩屯村来说,不算什么。这两年,村里的集体积累已经超千万。
  可是,在八十年代初,三百多万元的资金,别说公社了,就是在县里,也是大的投入。
  进入农历的二月,李专员就找姥姥买红富山苹果苗。有了去年的实例,今年的新增果园面积达到了二万亩。
  娘俩在临水住了十多天,才把120万颗苹果苗,全部交接清楚。为了给这些树苗找个合理的渠道,姥姥特意安排罗新华托运来大批量的食品。
  托运的食品装在大型的包装箱内,悠悠也把苹果树苗装在包装箱内。在库房转换过来,食品变成了苹果苗。
  今年各县除了购买苹果苗,还订购了一批红富山苹果插穗。毕竟各县都有种苗基地,也有技术人员。
  他们去年就嫁接了矮化沾木,今年嫁上插穗,明年就能移栽了,不过当年结不了果。
  他们育苗的成活率实在是太低了,一亩地成活的矮化沾,还不到五千颗。
  罗新才笑话他们:“嫂子,看见咱成功了,他们也跟着学。还是公家的单位,都是专业人员,成活率还不到咱们的一半。
  要不说鸡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乱。要我说,这国家的园艺场,也该和生产队一样,把果园分到个人手里。
  要是那样的话,我就把俺城关的果园承包下来,把那些的老果树都砍了,全部育红富山苹果苗。
  别说15元一颗了,就是5元一颗,一亩地就是5万元,除去成本,一年收入1。5万元。
  光是这一千亩的果园,一年就是一千五百万,干什么也没这来钱快。
  嫂子,今年俺们东关的人都种菜,我就把自家的十二亩地,都育上了苹果苗。
  育苹果苗用工集中,临时找几个退休的技术人员就行。平时不用管,比种菜强多了。
  再说了,就你兄弟我这身体,还真种不了菜。好些人看我的笑话,说把地分给我,得撂荒了,要不就得让孩子们辍学。
  我偏不信这个邪,都种成了苹果苗。让他们看看,要想赚钱,光会种还不行,还得会看行情。”
  东关的土地少,每人不到二亩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