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年三十早起,家里有“主”的人家,就组织本门的族人,带着香烛纸钱等祭祀用品,去自家的林地(坟地),将祖先请回家过年。
  在坟前焚烧纸箔,燃放鞭炮,磕头祷告:“请您老人家回家过年。”祖先的坟前挨个祷告完毕,头也不回的一路回到家里。
  到家后,就把“家堂轴子”请出来,挂在堂屋当门(堂屋对着门的北墙)。上午“上供”敬过各路神灵后,接着到“主”祭祀。
  从“家堂轴子”上,就能看出村里各家的亲近远疏来,也增加了各个家族的凝聚力。
  就像韩玉臣家,他们的“家堂轴子”,就挂在他大娘“老骡子”家,他母亲再不乐意,也得带着自家的儿孙,到嫂子家给祖先磕头上香。
  悠悠的家里挂了两个“家堂轴子”,一个是姥爷家的,一个是悠悠家的。
  自家的“家堂轴子”是悠悠的姥爷自己画的,他老人家在这方面颇有研究。
  和别人家黑白的“家堂轴子”不同,姥爷画的“家堂轴子”,院墙和门楼都是彩色的,雕梁画栋,富贵大气,村里人看了,齐声夸好。
  两家的祖先是从村西的十字路口,请回家的。姥爷带着全家人,在十字路口焚烧的纸箔,祷告请回了祖先的魂灵。
  吴馨儿姑奶奶,跪在十字路口,又一次大放悲声,姥姥也跟着流泪。大卫不是很懂,急得连声的问:“这是怎么了?”
  等问明白了,大卫扶起馨儿,安慰她:“别哭了,回到京都,我陪你去墓地祭奠。”
  村里过年的习俗,引起了大卫的极大兴趣,他举着个录像机,领着一群孩子,出这家进那家,到处的录像。
  今年过年,村里由于多了个老外,格外的热闹。大卫的语言天赋很强,现在已经能和村民进行简单的对话,好些地区方言,说的还挺溜。
  “俺给您商量个事,您能把上供念叨的话,慢慢的再说一遍吗?”


第469章 磕头
  大伙都配合着他,让他录了个过瘾。大卫看什么都新奇,特别是一些过年的习俗,他更是感兴趣。
  上完供后,孩子们全都到大街上玩。姥姥公布了今年服装厂的收入情况。今年的服装厂,收入达到了一亿五,还是按照五份分配,每份三千万元。
  最受震撼的是爱民和刘冉两口子,他俩知道家里有钱,可是不知道有这么多的钱,而且这钱还有他们的一份。
  今年,各项收入加一块,悠悠家总共收入了五个多亿。可是支出的也多,悠悠在深南购买东西,就支出去近三个亿。
  收鞋和鞋垫等手工绣品,也支出了四千多万,主要是收购鞋垫花费的多。
  做鞋垫容易啊,从十多岁的少女到七十多的老人,基本上都会做绣花鞋垫。
  别说整功夫了,就是晚上熬夜做,三四天的时间,也能做成一双。
  听大伙闲聊,每个妇女即使利用空闲时间,每年也能做五十双手工绣花鞋垫。
  现在,收购的鞋垫基本上是平城和洪城两个县的,要是扩大到全区,还真得接近二个亿的资金。
  现在,悠悠的商城里,手工鞋垫已经成了热销产品,手工鞋垫透气养脚,手工绣花提高了鞋垫的档次和价格。
  后世的人们的消费水平高,对百儿八十的东西也不是太在意。鞋垫脏了,根本不洗,直接当垃圾扔了。所以,鞋垫的销量特大。一年几千万双鞋垫,有时还会出现断货现象。
  比起商城来,大卫要的这些货,就不算什么了,他首次准备要10万双鞋垫。
  不过他给的价格合适,每双鞋垫1英镑。现在英镑的汇率还不到4元,到了九十年代,可是达到了15元。
  而且大卫的信心十足,他可是踌躇满志,要把这些手工绣品,卖到全世界去。
  除夕的晚上,全村人都聚在村里的餐厅里。这次是村里统一摆的宴席,每个桌上十个酒菜,男人们喝酒,妇女和孩子喝果汁。
  韩屯村虽然家家户户有电视,还都是彩电,可是现在国家电视台,还没有开始组织春晚,大伙还是按照习惯,凑在一起守岁。
  吴馨儿跟大家在一起,激动的不能自己,她哽咽的拉着姥姥的手。“大姐,今年的春节,是我这些年来,过的最痛快的一次,在国外这些年,我就没有过年的感觉。”
  说是守岁,其实到了夜里十点多,大伙就散了,关键是孩子们困了。第二天春节,三点多就得早起拜年,没人真的熬到夜里十二点。
  功德圆满
  大年初一不到三点,村里就有人开始放鞭炮,悠悠还没起床,就听到大卫兴奋的“gogogo”个不停。
  悠悠穿上姥姥拿过来的织锦缎唐装,刚走出来,就看到大卫在显摆自己的唐装,他摆着各种姿势,让迪迪给他录像。
  过年了,姥姥给他和吴馨儿,一人做了一件唐装棉袄,今天刚穿上,把他给兴奋的,又“gogogo”上了。
  吴馨儿看着大卫像个孩子似的,在院子里作怪,也起了童心,拉着大卫一起拍照。
  她高兴的对姥姥说:“大姐,我和大卫以后每年都回来和你们一块过年,这才像个过年的样子。”
  各神位和“主”前,都摆放着香炉和烛台,烛台上面插着红蜡烛。姥姥起床后,就把蜡烛点着了。
  姥姥带着馨儿姑妈,给个神位和祖先,挨个的上香、焚纸、磕头、祷告,妈妈在厨房下饺子。
  不一会儿,舅姥爷一家就来了。他们先给“主”拜年,堂屋门前,姥姥铺了一张大苇席,人们给“主”扣头,就跪在席上。
  这两年拜年和原来不一样了,磕头也是讲究的,“神三鬼四人一个”。
  给“主”磕头,必须是四个叩首礼,神位前磕头是三叩首,给长辈磕头,跪下一叩首即可。
  拜年一般只给长辈行磕头礼,同辈之间问候一句:“过年好”。
  等大家都到齐了,就开始拜年。大卫急的挑脚,他端坐着等孩子们磕头,不能录像了。
  今年孩子们的红包,多了一种货币,吴馨儿不仅给每个孩子封了个百元英镑的大红包,小她一辈的爸妈和舅舅舅妈也给了个红包。
  自家人拜完年,就开始吃饺子。然后,爱国舅舅带着大家出去给村里人拜年,舅姥爷和舅姥娘,回自己家守‘主’,姥爷、姥姥和馨儿留在家里,。
  大卫举着录像机,高兴的跟着大家出门了,他最喜欢的是抓拍人们磕头的镜头。
  村里的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出来拜年,虽然时间才是凌晨四点多,天还没有亮,可是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极了。
  家家户户的大门旁,都挂着高高的红灯笼,由于灯笼的里面安装的是电灯泡,整个村庄都亮堂堂的,笼罩着喜庆的色彩。
  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幼,几乎是一色的织锦缎唐装棉袄。要不是发型有差别,真像是进了古装电影拍摄场景。
  这两年,织锦缎的唐装棉袄,成了韩屯村人们过年的标配,不论男女老少,每人都有一件唐装棉袄,哪怕是大年初一只穿一天。
  织锦缎特有的亮色和图案,显示着喜庆团圆。用织锦缎做成的唐装,雍容华贵,彰显了浓浓的民族风。
  就连外国鬼子大卫一米九多的个子,金发碧眼白皮肤,穿上唐装,都多了一分华贵的感觉。
  村里拜年几乎是挨家进行,家里有老人的,辈分长的,都进去拜个年。
  若是遇见家里请“主”的,需先给“主”拜年,然后再给长辈拜年。
  各家堂屋的桌子上,都摆着满满一筐子的零嘴,焦花生、炒瓜子、糖块混合在一起,还放着几盒香烟。
  这几年人们富足了,过年家家准备零嘴,大年初一都会摆出来,给前来拜年的人分散分散。就连平时憋的出名的宝山奶奶,这两年也给拜年的人准备下好多零嘴。
  他们家是唯一家里有老人的外来户,过年大伙进家门给她拜年,让她感到非常的满足。


第470章 果饯子
  男人来了让支香烟,女人和孩子每人给把零食,孩子们的肩膀上,挂着一个布包,各家给的零嘴,就放在里面。大人的零嘴,也顺手放到孩子们的布包里。
  韩屯村就五十多户人家,家中有长辈的三十多户,孩子们拜一圈年回来,布包基本上就装满了。
  看着迪迪装的满满的布包,想到自己刚穿过来时,过年孩子们围着货郎摊,一分钱两块的梨膏糖都吃不起。悠悠由衷的笑着,感到自己功德圆满了。
  大年初二,除了刘冉舅妈,其他三位舅妈都去走娘家。今年,韩屯村出嫁了一位姑娘,是会计韩道伟的侄女,她嫁到了石庙村的二队。
  韩屯村这几年,出嫁的闺女没有娶进来的女婿多,出嫁的还都是嫁到了石庙的一队和二队,这两个队土地没分开,而且在石庙村的东面,离韩屯村比较近。
  初二新女婿上门,韩道伟家人多亲戚也多,暖婿(陪新女婿)来了十六家亲戚,加上他们自己家的人,得十桌酒席才坐得下。
  宴席开席之前,暖婿的亲戚拿的果饯子(用白糖做的糖仁),一家家的往上摆。
  初二暖婿抓果浅子是这里的习俗,人们习惯上把买果饯子称为抓果饯子。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失了十几年的果饯子,这两年开始热卖。今年的年集上,卖果饯子的有十几家,形成了一个小市场。
  果饯子也从原来的只有一种小型号,发展到大中小三种型号。花样繁多,各种各样,都成了系列产品。
  其实都是围绕福禄寿喜等吉祥物做文章,大型的糖仁有老寿星、仙鹤、寿桃、石榴等,每个都在一斤以上。
  中型的也有二两重,小型比糖块小,一斤能称一大包,得有一百个左右。
  暖婿抓果子饯一般是卖一个大的,二个中型的和一斤小的。
  摆果饯子也是显示各家亲戚的礼物的过程,亲戚拿来的果浅子,全部放到盘子里,用托盘端到席面上。
  大果饯子放一个盘子,中型的放一个盘子,小的放在六个盘子里,一共八个盘子。
  端盘子的边走边喊:
  舅家的果饯子
  仁亲家的果饯子
  姑奶奶家的果饯子
  大姑家的果饯子
  姨家的果饯子
  坐席的人尝一两个小果饯子,等下一家的果饯子上来,就把上一家的撤下去了。
  大果饯子一般都留下,中型的留一个,小果饯子留一半。
  主家留下的果饯子,得让女儿拿到婆家去,拿的果饯子多少,反映出娘家的亲戚的多少和贫富。
  也有买不起果饯子的,就用点心做代替。
  韩道伟家光是摆果饯子就用的接近一个小时,他们家为了给闺女支面子,提前自己准备了一些。有的亲戚拿不起果浅子,他们自家给垫上了。
  韩道伟的大哥是个要面的,他准备的全部是“三八”带四个大件的席面。烟酒和舅姥爷家一样,唯一缺少的是青菜。
  酒席以肉菜为主,鸡鸭鱼肉都是双份的,而且是整鸡整鸭。清蒸鸡、烧鸡,糖醋鲤鱼、清蒸鱼,清蒸鸭子、竹荪鹅,四喜丸子、红烧肘子。
  二十八个菜,光是大件就是八个,其他的二十个菜,除了凉拌藕、粉丝菠菜和琉璃苹果、油炸油,其他的也都是肉菜。
  水汆肉丸子,汆白肉,水煮肉片,红烧肉片,红烧肉快,红烧排骨,红烧羊肉,红烧牛肉,红烧肉丸子,炸酥肉,京酱肉丝,鱼香肉丝,鸡蛋包肉,肉裹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