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务局在周楼搭建的临时指挥部,也给了韩屯村,村里在这里设立临时收购点,方便周围的群众卖猪,也给来韩屯买猪肉的单位,提供了方便。
  中秋节前,部队来拉食品,随车带来满满的抗灾物资,全都是实用物资,帐篷、棉被和军用鞋。
  这是老首长专门安排的,他从桂金那里知道了灾区的实况,带来的都是急需的物资。
  部队这次把韩屯肉食厂,积攒的产品都拉走了。韩屯专门宰杀了自己村里喂的猪,给部队拉回了两车鲜猪肉。
  还宰杀了一批鸡鸭鹅,加上韩屯腌制的咸鸭蛋鹅蛋,给老首长他们捎去,
  村里人都知道,老首长就是爱吃韩屯喂养的家畜,说是吃着对味。
  今年的中秋节,过的特别没劲。滩区刚受了灾,几乎所有的滩区村庄,可以说都是一贫如洗。
  堤外的村庄,忙着秋收,也没时间过节。反而是韩屯村的中秋节,过的比较热闹。
  县乡的领导,慰问灾区群众和驻军,部队都撤走了,就剩下给韩屯帮忙的一个班,当然得来韩屯。
  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食品,各种水果和月饼,以及大量的蔬菜,还带来了县豫剧团的演员。
  军民同欢,在韩屯村的防台上,热热闹闹的过了个特殊的中秋节。
  节目演到夜里十一点,来人就在餐厅和教室里,临时搭铺休息。老首长给的被子,排上了用场。
  过了中秋节,战士们就回部队了。不过,他们听从部队的安排,把船只留了下来,支援给韩屯村。他们回去的时候,韩屯村给他们带的猪肉,装满了车厢,挤得战士们都快没地方了。
  三秋大忙季节,服装厂全部停产。前些天连绵的秋雨,把农活都堆一块了,三秋忙的恨不能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悠悠和姥姥趁机把服装厂的活计,进行了调整,再开工全部上秋装。
  男装以涤纶中山装和西服为主,自去年春节,中山装和西服开始流行。年纪大的穿中山装,年轻的小伙子穿西服。流行了二十多年的干部服,逐渐被人们抛弃。
  女装流行燕尾领和青果领的小西服,料子也是加厚的涤纶面料。
  悠悠想起人们穿的中山装和西服,就觉得辣眼睛。新衣服挺括合体,可是洗过一次的,前身遍布小褶皱,让人看着特窝心。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衣服的里衬质量太差,小服装厂缺少大型的熨烫设备,衣料和里衬粘合不好,见水就皱,致使衣服变形。中山装还好些,西服特别明显。
  中山装、西服都有里子,手工费就高了。县城的服装加工店,单做一件上衣,手工费4元。一身套装,得5元钱的手工费。剪裁一套衣服加粘衬,手工费1元。
  做一身中山装或西服,用2。5米涤纶布,1。5米的里子布,一米衬布。
  做中山装和西服,得用厚涤纶布,每米最低15元,高的25元,里子布10元一米,里衬3元。这些布料加起来,就得50多元。
  做衣服和买成衣价格差不多,甚至比买成衣价格还高些,唯一的区别是自己做的衣服可体。
  即使是自己做衣服,水洗后一样变形,和大厂家的根本没法比,不过价钱低了一半。
  上海和京都的大型服装厂,生产的衣服就没有这种问题。可是,这些厂子生产的衣服,价格太高了,一套衣服得一百多元。
  同样的衣料,小厂家生产的,每套五十多元就能买到。只是有些皱巴,可一样结实。
  大厂家生产的衣服,衣服上都带个商标,上面是地名,下面标注着厂家。最常见的就是上面是“上海”、“京都”,下面是服装一厂或服装三厂。
  想到现在西服和中山装上的商标,悠悠顿感无语。商标就贴在衣服的袖口的外侧,特别的明显。和人们在上衣的口袋里,别只钢笔起到相同的效果:显摆,身份的象征。
  在人们的心目中,凡是衣服上有商标的,价格肯定高。衣服上没商标的,质量再好,价格高了也没人要。
  现在,人们还没有造假的意识,也根本没人敢贴假商标。
  悠悠的商城里,做中山装和西服的加厚涤纶布料,3元钱一米,里子布0。5元一米,里衬更便宜。
  裁剪加粘合,一套衣服0。50元,剩下的只是缝合,工序就简单多了。
  电子商城里一套衣料的成本价,加一块才9元钱。不过,中山装和西服做工繁杂,加工费比较高。
  可是这个年代的人工便宜,加上4元的手工费,每套的衣服的成本才13元。按50元一套的价格出售,利润大的诱人。
  悠悠可以保证,自家的衣服质量,绝对比上海和京都的大服装厂的好。在后世,里衬质量特别的好,粘里衬都是机械化作业,非常方便。
  中山装的衣兜和领子,都是用机械粘合好的,比起现在的手工熨烫,省工又省时。
  为了便于人们区分,悠悠首次兴起了贴商标的念头。把想法和姥姥一说,姥姥倒是痛快。
  “我早就想给咱的衣服贴个商标了,咱做的衣服,这么受欢迎,比起上海和京都的衣服,就差了那么个商标。
  我早就想好了,咱做的衣服,就叫振华,也给咱自己的公司扬扬名。
  悠悠你那商城里,能做商标的不?我让你罗爷爷问了,现在可没专门做商标的,各服装厂都是自己做商标。”
  行啊,老太太思想够潮的,连品牌都想好了。“姥姥,俺的商城可是万能的,商标的事,您老就放心吧。”
  后世的技术,制造这种普通的商标,简直是太容易了。精密的电子机修,比起现在的手工机绣,效果只有一个,除了好还是好。


第507章 产业园
  现在的商标,衣服的大小号都是手写的。悠悠订制的商标,大小号直接绣在商标上。
  现在的商标,成本价在0。50元以上。悠悠订制的商标,每个不到一分钱。每米0。15元,五公分一个商标,每米20个。
  罗新华看到姥姥发过去的商标,高兴的说:“董事长,您这商标做的真好,比上海服装一厂的都好看,加上这商标,咱这衣服就提了一个档次。”
  别的村三秋大忙,韩屯村的妇女闲着那,先让自己村里的妇女干起来,也看看生产量。
  过了中秋节,村里的服装厂就开工了。韩屯村的妇女,做衣服个个是行家,几天的时间,对新的流程就熟悉了。
  半个月过后,就出结果了,每个人一天加工4套中山装或西服,单独的上衣,能做5件。
  比照服装店的价格,姥姥准备成套的衣服4元的加工费,上衣3。50元的加工费。这样,每人每天能挣16元,除了钉扣子和剪线头的费用,也能挣15元钱。
  提给村里一半的管理费,个人还剩7。50元,一个月干26天,就能挣195元,相当于学徒工半年的工资。
  红英舅妈首先不同意,她是这样说的:“大姑,咱这样干,加工费也太高了。以后别的服装加工费低了,谁还愿意干,您还是打电话问问深南的价格吧。”
  姥姥也觉得价格高,就给罗新华打电话询问,深南的加工费是,成套的3。00元,上衣2。50元。
  据他说,厂里的服装车间,工人最多每天能加工6套衣服,一个月多的挣400元,大部分人的工资在300元左右。深南的服装厂,用的是电动机,产量肯定高。
  深南的加工费,对各村的服装厂也合适,上交给村里一半,还能剩下150元,也算是高工资了,比原来的加工费高。
  做中山装和西服,技术要求高,不是谁都能干的,工资高点也能说的过去。
  为了照顾技术差的工人,同时加工针织服装,这种衣服没有里衬,技术要求低,在东北销量特好,朝霞舅妈还是以加工这种衣服为主。
  10月20日以后,三秋大忙结束,各村的服装厂开工。韩屯村的妇女,大部分去了各加工点,指导她们做中山装和西服,三四个村合在一起学,实在来不及的先加工童装。
  东北那边冷的早,以加工毛呢衣服为主,朝霞舅妈的厂子越来越大,分厂越来越多,加工量也大了,不过产品都在当地销售。
  收入的钱,除了支出加工费,全部电汇了过来,倒是没在当地引起反响。
  振华牌的中山装和西服上市后,就以质优价廉打开了局面。每套衣服35元批发,50元的零售价。
  可是质量比上海大厂家做的还好,怎么洗都不会变形,还是免熨烫的。
  连带着振华的童装也畅销起来,人们给孩子卖衣服,也学会看牌子了,都喜欢买振华牌的衣服。
  李保国成了各地批发商的香饽饽,胜男舅妈也成了供销系统的大腕,他们手里有货源啊。
  鉴于滩区受灾严重,姥姥加大了鞋垫和绣球门帘的收购量,给滩区的群众提供个挣钱的门路。
  滩区的妇女有的是空闲时间,做这些针线活,简单易行,找一些不用的废布,打成袼褙,用自家织的老粗布,买些绣线,就算齐备了。
  这次上水,把衣服被子都泡坏了,洗干净打袼褙倒是有布料了。没有粗布,一尺棉布够做五双鞋垫的,一双鞋垫的本钱不到一毛钱。
  做鞋垫每人一个月也能挣二十多元,起码够买一家人购粮证上的粮食。
  购粮证是国家发放的平价粮,粗粮每斤0。07元,细粮每斤0。13元,每人一个月30斤,细粮占30%,其他的是粗粮,30斤购粮证用不了3元钱。
  做鞋垫简单,农村里的妇女,上至七八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做。一家人有两个做鞋垫的,每个月就能挣三四十元钱,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
  有了做鞋垫的门路,滩区的妇女,地位无形中提高,男人看孩子做饭,给妇女腾出时间,做针线活。
  家里的事情刚安排妥当,京都的林爷爷就来电话催。让姥姥去京都主持大局,京都的产业园以初步完工,进口的机器也陆续到达,工人也初步培训完毕。
  10月底,一家四口再次进京。林爷爷见到他们,就兴奋的说:“夫人,您这眼光可真是好。咱们的产业园,在京都是头一份。俺虽然没出过国,可俺看过国外的电影,国外的大公司也没咱的好。”
  产业园指挥部的同志中,有出国考察过的。他们一致赞成林爷爷的说法:“我们出去过,专门考察国外的企业。咱这产业园,确实比他们的好。”
  进入震宇公司产业园,悠悠为京都的魄力感到震惊。不到半年的时间,产业园建设全部完成。
  高大的厂房和仓储园区,全部是钢架结构。四层楼房的生活区,一排排,一栋栋,排列整齐,漂亮的外墙漆,和京都建筑裸露的水泥墙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个产业园,道路平整,环境优美,让悠悠恍若回到了后世。
  厂房内,大部分的机械已安装调试完毕,工人已经到位。京都市政府给特招了百名技术人员,老中青相结合,组成了产业园的研发团队。
  据林爷爷说,这些技术人员中,老中属于技术精英,青年是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这些设备的顺利安装,多亏了他们。
  这些人见到姥姥,两眼放光,纷纷给姥姥提要求:“董事长,咱产业园的这些机器,是真先进啊。您继续和他们商讨一下,最好在技术上也给我们些支持。不通过合资公司,这些设备和技术,我们根本接触不到”
  听了他们的话,悠悠暗自庆幸,庆幸自己这次没在设备上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