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食堂吃过晚饭,大伙都没回去,兴奋的谈论盖楼房的事情。石庙村听说李专员住在了韩屯,几个村干部也赶过来。
  特别是听李专员他们说,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村庄全部盖上了楼房,大伙情绪更加的高涨。
  上了年纪的人激动的说:“以前喊口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电犁子电耙。俺们以为是喊空,没想到是真事。
  共产党领导的就是好,咱老百性都能住上楼,就是以前的地主老财,也没听说有盖楼的。”
  “李书记,俺韩屯带电的都有了,要是再盖上楼,是不是也到了共产主义?”
  石庙没分地的两个生产队,趁机提出了要求:“李书记,明天俺们跟着去看看行不?俺们虽然盖不起楼,可拉电的钱攒齐了,村台垫好俺们就架电线。”
  李专员对石庙村的情况还是知道的,他高兴的说:“你们村通电可比韩屯容易多了,从韩屯扯过去就行,最多一公里。
  跟着去参观可以,不过人不能多了,你们得搭韩屯村的顺风车。”
  石庙的支书红了脸,“李书记,通电的就他们俩队,其他的队群众意见不一致,还是通不了电。”
  李专员疑惑的问:“你们村虽然比不了韩屯,可也是有名的富裕村,通电的钱应该不是大问题啊?”
  “李书记,我们村沾韩屯的光,确实比其他村富裕,可哪村没几个困难户啊。
  其他的七个队,土地分开了,集体没有积累。群众集资困难户拿不起的,其他人又不愿意多拿,商量了几次都没办成。
  出去参观也就他们俩队长跟着,别的村干部就不去了,他们学回来给俺们讲讲就行。”
  “别的村干部不去,石支书你得去,出去开阔下眼界,回来把你们石庙富裕村的作用发挥出来。”李专员一锤定音。
  韩屯村外出参观的人员选的很顺利,一共推举出十五个代表。不仅有顶门立户的男爷们,还有三个妇女代表。
  三个女代表:悠悠姥姥、“老骡子”和三挡赵芳。
  大伙说了:“盖房子用的东西多了,秀芹姑得给咱们当后勤部长,让她跟着好提前准备进货。”
  “老骡子”和赵芳则是村里公认的女当家人,为人行事不必男爷们差。
  悠悠晚自习回到家,就被姥姥告知:“赶紧睡觉,明天早起跟着去参观。”
  不用说,自己也是开车的命。
  第二天刚四点,悠悠就被姥姥拽了起来,吃过早饭四点半就出发了。
  前面三辆吉普车,后面跟着一辆带棚的大解放,一行四辆车全都开着灯,还挺壮观,引得早起的民工跑来观看。
  最前面是洪城县委的车,里面是县委和张集公社的同志。中间是临水地委的车,李专员援朝和地委的同志坐这辆车。
  悠悠开车拉着姥姥、舅姥爷,会计韩道伟和二爷韩德福。
  最后面的大解放,“老骡子”和赵芳坐前面驾驶楼里,其他的男劳力在后面的车棚里。
  前面有领路的,后面有压阵的,路况虽然不算好,但路上静啊,没车也没人。
  悠悠跟着车队挺悠闲,兴奋的打听参观的事情。
  “舅姥爷,咱去哪里参观啊?
  参观啥啊?
  离这多远?”
  姥姥坐在副驾驶上,不住的提醒:“好好开你的车,瞎打听个啥劲?到地方就知道了。”
  悠悠闭嘴十多分钟,舅姥爷和二爷俩人,就打上了呼噜,听的悠悠直打哈欠。
  姥姥坐在旁边担心:“你啊,年龄越大越长回去了。刚学会开车,从深南连夜往回开,精神贼好。这才早起俩小时,咋就犯困。”
  “姥,俺后世资深夜猫子,能起来就不错了,别要求太高了哈。”悠悠暗自吐槽。
  悠悠不敢犟嘴,韩道伟好心的给她解围:“姑,别说孩子了,听着他俩打呼噜,俺都发困。”
  “道伟,你要是困就睡会,昨夜你们熬到半夜,今天又起了个大早,能不困吗。我看着悠悠,你放心睡。”
  “姑,那我可真的睡了。”话说完没两分钟,他也打上了呼噜。
  为了防止悠悠发困,姥姥把昨夜村里商量盖楼房的事情,给她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可具体去哪里参观,她老人家还真的不清楚。
  听说村里统一建别墅,悠悠立马来了精神。
  后世的新农村,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吸引了大批的城镇人口,去农村旅游度假。特别是退休的老人,好多选择回农村购房置产,颐养晚年。
  后世里悠悠作为宅女,每年都会去几次农家乐,享受那份悠闲和安逸。


第539章 盖别墅?
  姥姥熟知各种院落,特别是京都的四合院。也见识过花园洋房,可独栋的住宅楼她老人家知道的不多,最熟悉的就是悠悠妈在京华的别墅了。
  和村里人不同,说道盖楼房,姥姥却是满腹心事。
  她扭头看了眼后座上熟睡的三人,小声的对悠悠说:“悠悠啊,你妈在京华大学的别墅是好,可姥娘觉得咱农村人盖那样的楼房,还没有平房合适。
  别墅的院子里种花草合适,可咱庄稼人,谁家不养鸡狗猪羊,家家都有几大垛柴禾和饲草,想想都觉得别扭。”
  悠悠想到漂亮的别墅前,满院子的鸡鸭、猪圈羊棚和柴禾垛,顿时一阵恶寒。
  “那就不养呗,现在村里集中养殖,各家都不养牲畜,干净还省事,不挺好的。”悠悠想的挺美。
  可姥姥不这么想:“人省事了,可钱也没了,吃个鸡蛋都得花钱买。以前咱们村谁家不淹几百个咸鸭蛋,今年就淹几十个,让孩子和老人吃个稀罕。”
  “至于吗,一百个鸭蛋才十来块钱,有钱不花放着白搭。”悠悠对现在人们的生活观念依然不能理解。
  韩屯村家家都有十万的存款,人人都有工作,可家庭养殖的习惯不仅没丢,反而养的更多。
  从七六年开始,几乎成了习惯,各家一次都养十头猪,一年养两次,每家都是两个猪圈。
  每家都养十多头青山羊,三四十只鸡。鸭子鹅家家都喂上百只,村前的塘子坑边上,撘满了鸭棚。
  光是靠养殖,每户年收入都接近五千元。虽韩屯村饲草丰富,可养的多了也很辛苦。
  打扫卫生出圈又脏又累,一天不扫就臭味熏天。尽管悠悠暗地里定期喷洒各种药物,个别懒惰的人家依然是脏乱差。
  五千元在这个年代可是笔巨款,别说是农村了,就是国家工作人员,也不会放弃这项收入。
  这两年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饲料也多了,可一家最多也就是喂两头猪。
  附近滩区的村庄,黄河岸边全部被悠悠种上了苜蓿草,不过他们村的滩涂地最多百十亩,每户只能养三四头猪。
  韩屯和石庙村,由于黄河北移,滩涂地多达几百亩,为村民养殖提供的富足的饲料。
  像平城县的李村,黄河南移,村里的耕地都成了河底,庄稼种到了河沿边,苜蓿草都被他们锄干净了。
  养鸭子是靠的村前的千亩塘子坑,冬季喂苜蓿草粉。石庙村的塘子坑面积少,多的一家养十几只,还有好多人家没养。
  韩屯村正是靠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养殖才能迅速的发展起来,家家收入居丰。
  要是让村民在养殖和住楼中选择,估计大家宁愿住平房,也不会放弃养殖。
  娘俩说着说着,不自觉的声音就大了,二爷年纪大觉浅,车子稍微的颠簸,就醒了过来。
  听了娘俩的议论,担心的问:“秀芹,俺没出过远门,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过别墅。以前成天楼上楼下的喊口号,知道住楼是好事。
  可听了你刚才的话,俺咋猜思着不对劲。咱庄稼人不喂生灵(家畜)可不行,别说现在一年买几千块钱了,就是一年二三百块,也是笔大收入,够给家里置办个大件。”
  姥姥赶紧给他解释:“二爷,我就在京都见过婉莹的别墅,也没见过农村的楼房是啥样。就是觉得京都的别墅住着是好,可养生灵子不太合适。咱这不是去参观吗,到地方就知道了。”
  二爷也说:“原来养一头猪也没觉得咋着,这养的多了,家里的味道确实不好。特别是阴雨天,满院子都是猪粪的臭味。
  依俺说,盖楼还不如建个好猪圈,就像咱村里的猪圈那样,自动刮粪,自来水冲洗,干净卫生。各家再建个沼气池,做饭都不用烧锅。
  沼渣肥地比土杂肥好,一年清理两次就行,比天天出圈轻省多了。”
  得,娘俩纠结的养殖问题,被二爷一句话给解决了。要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实践出真知。
  悠悠由衷的敬佩:“老姥爷,您老就是高,境界高眼界也高,不愧是村里的家族长,领路人。”
  二爷紧张的说话都打别:“悠悠,现在可不行封建那一套,俺可不是啥家族长。要说领路人,你舅姥爷才是。”
  姥姥也不管悠悠正在开车,伸手照着悠悠的后背就给了几捶:“让你胡说,越大越没把门的。好好开车,大人说话小孩子少插嘴。
  不过二爷,悠悠说的也对,您老这想法确实好。”
  唉,咋又犯了这个年代的忌讳,家族长自解放后就被归入封建残余之列,属于被批斗的范围。
  虽说改革开放三年多了,可经过解放后三十多年的洗脑,人们的言论还是没放开,好多的话心里认可不敢公开的说出口。
  悠悠认命的闭嘴,可姥姥和二爷聊开了,话题就是各家建猪圈和沼气池,用工用料成本面面俱到。
  农学院给村里建猪圈和沼气池时,二爷全程陪同,各个环节门清。
  据他老人家估算,建成两个高标准的猪舍和一个小型的沼气池,得花费二千多元,能建一处五间主房的砖瓦院子。
  二爷发愁的说:“花费大咱村里不怕,沙子水泥和钢筋难办?全村人都建,用量太大了。”
  “二爷,这些物资都包在我身上,您老给大伙说声,尽管放心的建。”有悠悠的商城做后盾,姥姥话说的特有底气。
  悠悠商人本性使然,特别的肉疼,后世的环评要求严,这些物资供应充裕足可价格高啊。
  现在,这些物资属于国家调控范围,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缺口越来越大,计划内外价格差了两倍。即便是市场上的最高价,也比悠悠商城里的价格便宜。
  平时乡亲们用沙子水泥,都是托悠悠姥姥代买,姥姥全部按照国家定价收钱。
  每次倒腾这些货物,悠悠都喊亏本,姥姥就说她奸商,属貔貅的,只进不出。


第540章 典范村
  “一把铜钱就赚回来了,你存了一库房的铜钱,得懂得回报。”
  “秀芹,这和平时不一样,一家最多用十袋八袋的水泥。要是咱全村都建,数量就大了,除了砖瓦全部是水泥沙子,比建房子用量大多了。
  钢材的用量也大,不仅用钢筋,还得用钢板,听说钢材的差价更高。
  秀芹啊,你这次听二爷的,就按市场价卖。二爷知道你家在外面开着大厂子,可要按国家定价卖,你赔的也太多了。
  这几年让你带的,咱村里家家富足,说啥也不能坑自家的闺女,更不能亏你这有情有义的好闺女。”
  “二爷,让您老夸的俺都脸红。比起村里人来,俺做的这些算啥啊。
  二爷,俺和哥哥从小失去爹娘,是乡亲们把俺们养活的。俺在外遭了难,又是娘家人收留了俺全家。
  那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