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
  而且这二十名工人,吃住都得在韩屯,每月倒是有四天的假期,不过得休假得提前申请,还得轮流休假。
  养殖厂新扩建的猪舍已经完成,扩建的同时,建设了两排员工宿舍。虽然是平房,可也按照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建造的,每套房子四十多个平方。
  食堂的十名员工的宿舍,就在食堂的后面,和养殖厂的宿舍是一样的。
  这二十名工人,是固定的工资,每月八十元。
  这些人,大部分年纪都在四十岁左右,靠着一技之长当上韩屯的工人,挣这么高的工资,都高兴着那。并不觉得这两样工作低人一等,也不嫌弃脏和累。
  韩屯村的食堂,能同时容纳八百多人就餐,光是洗刷和打扫卫生,都是一项繁重的工作。
  特别是养殖场的工人,以前光是听说过韩屯的自动化养猪场,可没真的见过。参加招工,也是看在这份工作的高工资上。
  直到上了班,才知道自动化的养猪场,是这么的干净和省事。他们都说:“报名的时候,俺就想着,自动化养猪场说的再好,也得是有脏又臭,要不能出这么高的工资。
  来了俺才知道,这自动化的养猪场,比俺们家的房子都干净,没想到养猪还能这么轻松。
  要不是亲眼见,打死俺也不能相信,韩屯这么大的养殖场,总共就六个人。”


第642章 专题片
  韩屯村的养殖场,没扩建以前,规模就不算小。五千存栏量的大型猪场,上千只的青山羊,上万只的鸭子鹅,还有二爷喂养的上百头大牲畜。
  六个人中有韩道荣刘翠兰两口子,韩玉民主要负责喂母猪,一名接近六十岁的老人负责喂羊,一名四十多岁的妇女负责喂鸭子和鹅。
  韩志豪在养殖场是最年轻力壮的,他和刘翠兰俩人负责防疫和育肥猪。
  韩道荣在养殖场出力最多,他主动把养猪场的脏活累活都干了,每天还帮着二爷把牛圈给打扫干净。
  韩道荣的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他们一家就住在养殖场里。新楼房收拾好了,就在哪闲着,一家人依然在养殖场住着。
  经常在养殖场居住的,还有韩玉民,特别是母猪集中繁殖时,他更是得日夜在猪场守着。
  村里有了幼儿园,韩道荣家的孩子,都送到幼儿园里。韩道荣的娘,就主动帮着儿子干活。别看她年纪大了,做家务不行,可力气大,百十斤的饲料袋子,搬起来就走。
  养殖场的十名新工人刚上班,村里订购的万头猪仔就到了。刘翠兰算好的帐,村里存放的苜蓿草多,正好够吃到年后新的苜蓿草长出来。
  产品展销厅的12名工人,全部是本村的年轻妇女,她们还担负着接待外来人员的任务。
  现在虽然没有来韩屯参观的,以后肯定有不少人来。地县花费了这么大的精力,就是为了将韩屯村打造成新农村的典范。
  有来韩屯村参观的,她们抽调人员负责接待,没人来就在产品展示厅销货。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她们上班的时间也是特定的。每天的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中午轮流吃饭,每人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
  韩屯村建设完毕后,工作组就开始着手帮助韩屯村制作专题片,幸亏有悠悠的录像机,韩屯村的重要事情都留有影像资料。
  专题片的文字解说是工作组小李写的,悠悠根据他的解说词制作影像。有万能智脑,加上以前悠悠拍摄的各种录像,悠悠自认韩屯村的专题片,并不比大岳庄的差。
  实际也是如此,小李看过悠悠制作的专题片,大受启发,立即对自己所写的解说词进行了修改。
  专题片的名字,是工作组的高主任定的:《红旗下前进的韩屯村》
  配音是悠悠自己录制的,所有人都认为悠悠的普通话,和电视上主持人一样,悠悠盛情难却,只好亲自上阵了。
  配音还不算完,接着就是指导赵芳她们学习普通话,最起码把讲解词练熟悉。
  讲解词也出自小李同志之手,是根据参观的内容编写的,每到一处都有专门的讲解稿。
  培训赵芳她们说普通话,可真不容易。韩屯虽然也算北方地区,可这里的口音和普通话差别太大,想一下子改过来,可真不易。
  关于这里的口音,还有个笑话:服服(叔叔)服服,您家水缸里掉了个老服(老鼠),淹类服噜服噜(噗噜噗噜)。
  悠悠只好一句一句的教,碰到口音差别大的,一句话能教半天,总共半个小时的解说词,教了一个星期才勉强过关。
  接待工作不光是口音的问题,还有个举止习惯问题。赵芳跟着外出参观过,见过小靳庄的接待员,还算比较适应。
  其他人员就不行了,背的滚瓜烂熟的解说词,往人前一站,顿时卡壳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脸皮薄就练,悠悠和她们磕上了。拿出排练节目的劲头,语言配合着动作,一段一段的练。
  先在几个人之间练,在家里人面前连,再在村里人跟前练,最后在工作组的领导那里练。
  循序渐进,变化着花样的练,半个多月后,总算把她们锻炼出来了。
  用景芝的话就是:“悠悠把我们给练傻了,就是做梦都在背解说词,那里还顾得上害怕。”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十二人总算是能落落大方的站在人前,充满感情的给人讲解了。
  目前没有接待任务,可悠悠对她们的要求是,每天上班后,先练习一遍解说词,反正上午九点以前,来买产品的人很少。
  熟能生巧,悠悠就是让她们在梦里也能熟练的进行解说。
  新招收的工人,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工作,由专家组和科技大的师生来承担。简单的培训过后,根据他们各自的表现,全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韩屯村给所有的职工,都制作了专门的工作服,每人两套。胸前都印上了各厂的名称,从工作服上就能区分出工人是那个厂的。
  个别的车间,还得在工作服外,穿上隔离衣,隔离衣上也都有车间的标志。
  隔离衣只能在车间里穿,工作服就成了工人们的标志。在厂里穿,在家也穿,出门穿办事走亲串友更得穿,只有下地干活,才舍得把工作服脱下来。
  工人就位了,韩屯速食面厂和火腿肠厂再次进行试产,根据生产情况继续进行调整。
  在这期间,山本和他的团队,没少出主意。速食面和火腿肠这两项技术,在日本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他们又是这方面的专家,对韩屯村的帮助真的挺大。
  工厂真正的运行起来,比起以前,工人还是比较轻松的。每天虽说是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可由于是两班制,下午两点交班,和农村平时的劳作相比,相当于只干了半天的活计。
  就是上班的这八个小时,中间也有一个小时的轮流吃饭时间,实际上班的时间,就是七个小时。
  韩屯村的民兵,就比较辛苦了,他们夜间得轮流值班巡逻。十个人一班,五天就得轮到一次。
  现在夜里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村前的塘子坑里,水面已经开始结冰。民兵夜里一个小时巡逻一次,还是比较辛苦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二爷的麦芽糖厂开工了。看了二爷制作麦芽糖的过程,悠悠才算明白,麦芽糖为啥得等上冻才能制作了。


第643章 熬糖
  麦芽糖厂设在二爷家闲置的那套房子里,二爷家三套房子,装修了两套。桂萍的房子,暂时没有装修。
  宝景今年都二十二岁了,已经到了国家规定的结婚年龄。现在,国家新制定的《婚姻法》,对结婚年龄进行了调整,男满二十二周岁、女满二十周岁可以登记结婚。
  宝景和桂萍兄妹俩,都到了结婚年龄,可宝景至今没订婚,二爷也不敢给桂萍订亲。
  给宝景提亲的可真不少,可是宝景就是不吐口,这是新社会,二爷和二奶奶再着急,也拿唯一的儿子没办法。
  宝景在韩屯算是年龄最大的未婚男青年了,又有小神医的名声,相貌堂堂,是所有未婚女青年的意中人。
  可在这保守的年代,倒是没人敢热情的追求他。不过,三天两头的,就有长相出众的貌美姑娘,羞答答的来找他瞧病,都是些头疼发热的小毛病,可就没一个能入他眼的。
  二爷做麦芽糖,就没组织专门的班子,主要人员就他们老两口子,他还喂着村里的大牲畜。
  悠悠扛着录像机,跟在二大爷的身后,将每个制作环节都仔细的录制下来。
  制作麦芽糖的工具其实很简单,石磨、一只大锅、两口小锅,簸箕、水缸、舀具、抬糖板等。
  主要原料是五谷:大麦、大米、小米、黍子、芝麻。
  做麦芽糖先从发大麦芽开始,经筛选过的大麦,在30℃水中浸渍半个小时,捞出放到底部留孔的缸或罐中,根据吸收水份及发热的情况,每天淋水3至4次。
  两天后开始露根,等麦根出齐,倒出平铺在竹筐里,摊开厚度在8至10厘米,继续培养到麦芽长度超过自身长度1至1。5倍就可用于制作麦芽浆,用不完的麦芽可在通风处阴干备用。
  接着就是磨麦芽浆,村里闲置的石磨被清理出来,套上毛驴,把生好的大麦芽加等量的水用磨浆机磨碎,即成麦芽浆。麦芽浆的用量,按干麦芽粉(晾干的麦芽磨成的粉)计算,鲜麦芽可适当增加用量。
  大米、小米、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均与的掺和(huo)在一起,先用温水浸泡4个小时,然后上笼蒸熟。
  把煮熟的米饭起到大缸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当温度降到75℃时,把事先准备好的麦芽浆加入缸中。
  加入麦芽浆以后粥温继续下降,到60℃时开始保温糖化。恒温60℃是很困难的,允许在50至60℃之间波动,但不要超过60℃。
  糖化期间,缸中上下温度不一致,可适当搅动。糖化时间约需6至8小时。糖化结果,缸上部出现澄清液,用手捏料液无粘性,即认为糖化结束。
  把糖化完毕的粥用布袋过滤,把白布四角吊起滤浆、挤干后加入温水再滤,滤净为止。浆渣可当饲料。
  糖稀颜色较深,制作芝麻糖时需脱色。把滤过的浆液倒入大锅,升温到80℃左右,加入原料重量2%至2。5%的活性炭,充分搅拌,并继续升温到100℃,保持30分钟,使糖液成为透明白色。脱色之后用干净布袋趁热过滤,以滤去活性炭残渣。
  第二次过滤后的糖浆放入干净的大锅中,开始熬糖。火候应先大后小。
  熬糖的过程,能出三种产品:生产食品用的糖稀、货郎担买的糖球、制作麦芽糖的糖浆。
  制作麦芽糖的糖浆,在熬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熬制好的猪油,制作出来的麦芽糖特别的酥脆。
  同时用铲子不停抽底搅动,以防糊锅。加热浓缩到用棍挑起一点,遇风变脆即可以停火出锅。
  把盆子里边刷一遍植物油(防粘盆),用铲子把熬好的糖铲在盆子里。铲净后锅内加入少量清水,烧开,让其大冒热气。糖盆架在锅上,开始拔糖。
  拔糖需要二人操作,用抹了油的刀切下一块重约2至3公斤的软糖,两人趁势快速抻拔,折叠、再拔。
  灶台旁竖着光滑木桩,上面抹上猪油,软糖拔到一定的长度,就绕在木桩上面拔。通过反复抻拔,糖块变成长条,并且越拔越白。
  等拔到直径约30毫米粗细时,其中一人快速把拔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