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斌他们三个,这两年一直跟着姥姥吃饭,老人年纪大了,过日子仔细,肯定不会像韩屯这样,荤菜里都是大块的肉。
  智莉埋头猛吃,嘴里符合俩哥哥:“香,哥哥你俩赶紧吃。”
  胜男舅妈看着仨孩子,无奈的说:“天天吃肉,就没个够。”
  悠悠舅姥娘自豪的说:“咱们家的孩子都喜欢吃肉,吃的多才长得高,你看志斌他们仨,一般大的孩子,得比人家高半个头,吃得可不得多吗。”
  红英一边给志斌和志新俩挑肋骨,一边对胜男说:“孩子都馋肉,咱们村的孩子天天都吃肉,你看还不是先挑肉吃。”
  胜男看大伙都在食堂吃饭,奇怪的问:“咱们村都不在家做饭吗?”
  舅姥娘告诉她:“垫村台大伙的房子都拆了,一家就一间房子,大伙就在食堂里吃。结果大伙还吃习惯了,搬进新房也不想自家做饭。
  反正食堂里的饭菜也不贵,和在家做差不多,在那吃都一样。”
  红英说到:“那可不一样,在家吃做饭太费事了。一天三顿得三四个小时,有那功夫能织半勾子布,能挣二块多钱,够一家人吃的了。”
  在食堂吃饭,平均每人一天也就三毛钱,够一家七口人吃的。
  舅姥娘笑着说:“从石庙办了纺纱厂,咱们村的妇女织布上了瘾,连饭也不做,天天起五更睡半夜的织布卖钱,都掉钱眼里了。”
  胜男舅妈说:“说起织布来,谁能想到布票说作废就作废了。这才分开地几年啊,棉花就多的卖不出去了。各种票证作废后,供销社以后的日子更难过了。”
  舅姥娘说:“现在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谁还去供销社买东西,外面的东西不要票,比他们的价钱还低。”
  红英也说:“关键是小商贩的态度好,想咋挑咋挑,不够一毛钱的零头就不要了。供销社差一分钱也不行,让他们拿个东西爱答不理的,谁乐意拿钱买气受。
  原来拿着票也不一定能买上,现在没票挑着买,赶集人们根本不进供销社。”


第663章 生意不行
  胜男感叹的说:“谁能想到,国家的供销社,被小商贩给挤兑的没人买东西,这次社改乡,新设的乡镇也不准备新建供销社了。”
  红英惊讶的问:“没有供销社,平时买东西咋办?”
  胜男回答到:“现在好多村里都有代销点,多进些东西就行了。”
  改革开放后,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了代销点。韩屯村的代销点,已经在附近打开了局面。向阳大队还是就韩屯一个村级代销点,就连石庙二千人的大村,至今没有代销点。
  悠悠家的代销点质优价廉,货物的品种除了没有布匹,其他货物种类比供销社里都多。不止是张集公社的人在这里买东西,就连平城县的水洼公社的人,都到韩屯来卖东西。
  胜男回村后,一头扎进代销点里,成了代销点里的营业员,谁能想到她是副省级干部的家属,本人也是副处级的领导干部。
  有了她的加入,悠悠家的代销点货物更加的齐全了。反正现在代销点的库房大,门市的后面有个七十多平方的库房,悠悠自己家还有一处闲置的院子。
  胜男舅妈这几年在地区供销社从事批发业务,同时分管着震宇和振华两个公司在临水的分公司,对商业经营颇有心得,经营一个村级的代销点,很快就大有起色。
  销售量最大的是过年的新衣,现在的人们还是老习俗,过年添置新衣,当家作主的成年人不卖,也得给老人和孩子置办一身新衣服。
  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是服装业的鼎盛时期,生活刚有起色的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处于赶时髦追潮流的阶段,而且是卖方市场,人们对成品衣服特别的推崇,一种款式能热销二三年。
  后世的服装业人士,提到这个年代就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很好理解,被劳动服和列宁装统治了近三十年的服装业,新款服饰热销二三年,就是短周期了。
  以前临近春节,悠悠姥姥才在村里人的要求下,给村里人进一批眼下流行的衣服。现在,胜男舅妈一下子进了几十款当下最流行的服饰,而且都是被人们推崇的振华和震宇牌的服装。
  现在振华和震宇牌的服装,比上海牌的服装都出名,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公司都是和国外的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在国内,那可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企业。
  今年韩屯村的人流量特别的大,主要是来韩屯卖猪和大麦的。特别是滩区的人们,去年的一场大水,家里粮食都被泡坏了,年前有没种上小麦。令滩区人们愁云密布,根本无心过年。
  今年的大麦大丰收,韩屯村大量收购,亩收入比种小麦都高,人们手里有了钱,肯定不舍得委屈老人和孩子,都想热热闹闹的过个年。
  看到韩屯村的代销点里,新上了各种成品的服装,不仅质量好,价格也比集市上的便宜,顺便就买了回去。
  韩屯村的代销点,卖的衣服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穿着不合适,只要没损坏,就能随时调换。供销社和集市上买的衣服,可没有调换这一说。
  胜男还从临水的食品厂,进了一批春节的点心。这两年人们的生活好了,中秋节和春节,订婚的男方给女方送节礼的礼物也重了。
  今年的中秋节,有的男方给女方送的节礼是“六个二”:二十斤猪肉,二十只烧鸡,二十斤月饼,二斤酒,两条烟,两篓子苹果。
  今年的春节礼物,人们就比照着这个标准准备,买肉肯定到韩屯来买,韩屯村的五花肉是最好的礼物。
  买了肉顺便就在韩屯把烟酒和点心也买了,看到韩屯代销点里今年进的是临水的点心。在张集公社这样偏僻的村庄里,临水地区的点心,就是高级点心了。
  而且地区食品厂的点心,价格和张集公社食品站的一样,别说是送节礼的了,就是普通的人家,也提前买几斤放着过年走亲戚用。
  现在年后走亲戚,再也没有拿一斤点心的了,都是拿二斤点心,留一斤压回去一斤。人们也舍得让孩子们吃了,好多的人家,留的那斤点心,当场就拆开封给孩子吃些,剩下的给老人放着。
  谁家都有几家亲戚,过年最少也得买三四斤点心,亲戚多的还有要十来斤的。
  幸亏悠悠家自己就有电话,缺的货物一个电话打过去,当天就能补货。
  胜男在地区供销社干了这几年,这点人脉还是有的,他们虽然不能做到送货上门,但是送到震宇在临水的分公司,还是没问题的。
  韩屯村每天都往临水火车站送货,回程大多是空车,顺便就把东西给捎回来了。
  有了胜男舅妈坐镇代销点,悠悠开始了愉快的寒假生活,每天带着村里的孩子,玩嗨了。
  村前的冰面,成了孩子们的娱乐场地,也成了孩子们练习外语口语的场所。韩屯村的孩子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兼顾学习日语,村里的大人有时也能和孩子们来两句日语对话。
  村里人对日语比英语还重视,他们和几个小日本打了两个多月的交道,多少都学了几句日常用语,甚至孩子们都不如他们会的多。
  加上村里和日本签订了供货合同,为了今后的生意着想,村里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和悠悠那样,流利的和日本人对话。
  过了腊月二十,村里在外上学的高中生和大学生陆续放假回家。他们惊奇的发现,不到半年的时间,村里的不仅面貌大变样,大伙还多了一项新的爱好,全村学日语。
  就连老太太都能分辨出“我里牙多”是好吃的意思,而“有疙瘩”却是太好了。
  放假回来的高中生,每天在家加班学习,准备高考。回村的大学生,则去了产品展示厅帮忙。
  临近年关,产品展示厅每天忙的不可开交,附近村的人们买猪肉,都来韩屯村肉食厂。
  韩屯村出售的猪肉,都是无骨的五花肉。另外全自动生产线宰杀的生猪,运用的是旋转脱毛技术,猪毛脱的特别干净,买回去吃着也放心。


第664章 医疗仪器
  韩屯村的产品展示厅,从早到晚都挤满了买肉的人,加上回村的大学生,二十多个人都忙不过来。
  腊月二十二,悠悠妈和智慧回来了,跟着她俩一块回来的,还有吴馨儿和大卫。
  悠悠妈虽然参加工作了,她作为大学教师,依然能享受寒暑假的待遇,只是比学生晚放假几天。
  志远学校放假后,就跟着姑父去医院见习。昊昊和志亮俩今冬在韩屯参加了两个多月的实践活动,别的学生放寒假,他俩留在学校补习功课。
  悠悠妈他们一行,是跟随部队来韩屯的运货的车辆回来的。吴馨儿进村就惊呼:“太漂亮了,真是太漂亮了。”大卫则是一连声的“go!go!”
  悠悠妈和智慧回来后,就在自家的代销点里帮忙,主要是给大卫整理各种手工品。
  大卫这次,可是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他回到国内后,就在各地举办展示会,宣传神秘的东方文化和手工品。
  华国自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对西方各国基本上处于封闭锁国状态。在西方的人的心目中,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就是一个谜。
  大卫带过去的这些手工品,真实的展现了东方的文明和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平常的日用品,件件都是艺术品。
  巡回的展示会,给大卫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可有一样,掉色的粗布制品,一件不要。确实家常的花粗布,掉色这个缺点,真的令人恐怖。
  大卫这次过来,就带过来大量的染料,哪知到来之后,看到了新石庄的纺纱厂,使用的正是进口的染料,已经解决了掉色这个难题。
  大卫到来后,看到红英舅妈用粗布做的床上用品,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亲自挑选了十几个花色的粗布,都是符合他们国情的花样,让红英舅妈找人给加工成了床上用品。
  大卫加工的床上用品,可不是四件套了,有五件套、六件套、八件套,最多的十二件套,多的都是些各种类型的抱枕。
  大卫的到来,给这里的妇女们吃了个定心丸,眼看该过年了,大家不是先办年货,而是到新石庄的纺纱厂,购买了足量的纱线。
  她们都打算趁着大卫在这里的时间,多织些粗布卖给大卫,毕竟大卫一年才来一次,谁知道下次他还来不来。
  冬天的天亮的时间短,半个月也能织一机子粗布,能赚五十元钱。要是大卫和去年一样,在这待上两个月,就能挣上贰佰元。
  吴馨儿回村的第二天,就去村医院坐诊,她这次回来,又给韩屯村医院带来了一些医疗仪器。
  韩屯村的新医院,深得吴馨儿的赞赏,她到来后,除了坐诊,就是手把手的教给宝景使用新的仪器。
  别的医院都是年关看病的人少,即使住院的病人,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前,也尽量的出院回家了。
  韩屯一个村级医院,过了腊月二十三,看病的反而多了起来,百里以外的病人都有,他们都是奔着吴馨儿来的。
  吴馨儿明明是华国人,被人们传来传去,反而成了外国的名医,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吴馨儿回来动静不大,可大卫太引人瞩目了,他回来后就一头扎进悠悠家的代销点,对着各种的手工艺制品,兴奋的大喊大叫。
  本来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就够引人注目的,再高调的在人流量多的代销点亮相,人们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