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们放假了,刘翠兰让婆母带着三个孩子,去自家的楼房居住。他们两口子还是在养殖场居住,夜里有了突发情况,能及时处理。
  二十八号的下午,最后一批包装好的麦芽糖发货。二十九号,生产的五百斤麦芽糖,全部简单包装,分到了各家各户。
  麦芽糖厂的五十个外村工人,过年的福利,每人多加了二斤麦芽糖。
  他们高兴的说:“韩屯村办事可真讲究,咱们这些临时工,也和正式的工人一样,都给了过年的礼物,还多了二斤麦芽糖。”
  可别小看这一斤的麦芽糖,包装好了,一斤麦芽糖价值一百元。周围的村庄,都知道韩屯的麦芽糖好,真正吃过的,可是寥寥无几。
  就连麦芽糖厂的工人,自己在厂里吃过,可家里人真没吃过。主要是韩屯的麦芽糖,根本不对外销售。
  二爷做的麦芽糖,中间的空洞大,里面布满了小孔,一斤比集市上的麦芽糖,体积多了一倍。
  工人们把麦芽糖,全部分装成二两的包装,也是一大包,准备走亲戚用。韩屯的麦芽糖这么出名,作为过年的礼物,特别的有面子。
  自从麦芽糖开始生产,山本就订购了全部的产品,村里人吃的,都是生产中的产生的边角产品,每天几斤的数量,也就是让孩子们解下馋。
  韩屯村二十三祭灶,每家才分了半斤正品麦芽糖。
  剩下的四百斤麦芽糖,村里每人分了一斤,多余的各家根据情况购买,大家买完后,剩下的二十多斤,被悠悠舅姥爷给包圆了。
  悠悠舅姥爷一家,在韩屯村参加分配的,可真不多。爱军一家六口,援朝一家五口和爱民两口子,都不参加村里的分配。
  悠悠一家七口,也不参加村里的现金分配,不过村里的其他福利都有份。悠悠爸妈都参加工作了,也照样跟着分配。
  就这村里人还觉得过意不去,比起村里人分配的现金来,这些东西可真不算什么。
  二十九号的晚上,在食堂吃过晚饭,韩道伟公布村里一年的收入。
  村里的收入截止到阳历八三年的十二月底,其实账目韩道伟早就算了出来。不过二爷的麦芽糖生意,一年就两个月,就没分开计算,往后推迟了一个月的时间。
  自八三年正月开始,韩屯村可以说是大变样,原来的村庄推倒重建,投资也是最大的一年,连着上了几个新的项目,总投资接近五千万。
  村里原来四千多万的资金没够,悠悠姥姥的震宇公司,给村里垫资一千万元。
  可八三年的收入也高,高达六千二百七十六万元。听了这个数字,全村人都惊讶极了,这比八二年的收入,可是翻了两番。
  这么高的收入,主要得益于二爷的麦芽糖厂,开工俩月的麦芽糖厂,盈利3100万。
  听到这个数字,大伙对二爷更加的敬重了。这么高的收入,可是二爷一个人的功劳。集市上这么多卖麦芽糖的,山本不仅考察了,还去省里做了检验,就二爷做的麦芽糖质量最好。
  附近河滩村庄的大麦,基本上都被韩屯给收购了过来,这些原料,足够用两年的。
  听了做麦芽糖这么高的收入,大伙都说,今年是晚了,明年村里的耕地都种上大麦。
  二爷却说:“今年咱们给日本签了合同,才能有这么高的收入,要是在咱们国内销售,虽然不至于赔钱,可利润就很低了。”
  韩道伟不是那么想的,他说:“二爷,今年咱们村的麦芽糖可是打出了名气,就是日本人不要了,在咱们这里也好卖。”
  “高高三”大声的说:“二大爷,做麦芽糖工具简单,成本也低,卖的好了咱们就多做,卖的差了咱们就少做,您有啥好担心的。
  再说了,山本可是和咱们签了一年的合同,做糖稀和糖浆,利润也是够大的。”
  这倒是真的,依照合同一年的塘稀糖浆做下来,利润最少也得在五千万。
  况且,只是制作糖稀和糖浆,比做麦芽糖可是简单多了,用工也少多了,二十个人就能支撑下来。
  悠悠心想,就是山本终止合同,自己也得把这桩生意给接过来,后世里这么好的麦芽糖,卖到了每斤千元的价格。糖稀和糖浆的价格,也比山本的定价高多了。
  除了麦芽厂的3100万的收入,今年韩屯村主要的收入有:
  肉食厂2000万元
  养殖场300万元
  塘子坑鱼加莲藕400万元
  面粉厂120万元
  面条厂三月盈利200万元
  服装厂100万元
  卫生院30万元
  蔬菜大棚6万元
  方便袋20万元
  合计6276万元
  还给悠悠姥姥的一千万元,还剩下5276万元。


第671章 高收入
  现在,国家的税收制度不健全,韩屯村的企业,作为农村的集体经济,自成立以来,就没给国家交过税收,只是按照国家规定,交上农业税就可以了。
  依照以前的分配比例,村里留一半做积累,人均八万九千元。
  韩道伟把数字公布出来,大伙都愣了,这是什么概念啊。在这万元户都难找的年代里,韩屯村人均收入快十万了。
  其实,韩屯村即便是盖了楼房,添置了家具,人均存款还得在万元以上,现在妥妥的人均过十万元。
  大伙听了这个数字,首先替悠悠一家惋惜,在大伙的心目中,悠悠一家把户口迁走可真不值。
  悠悠姥爷的退休工资,每月才二百多元,悠悠妈的工资更低,每月六十多元,这和韩屯村的分配相比,真的没法看。
  悠悠姥爷的工资,算是国家的高工资了,可韩屯村今年的分配,赶得上他三十多年的工资。
  在村里人的眼里,悠悠妈上一辈子班,也挣不了村里两年的分配数。
  明年,村里多了速食面和火腿肠两项收入,加上二爷的麦芽糖厂,收入翻番是肯定的。
  在村里人看来,悠悠姥姥的代销点生意虽然好,可悠悠姥姥卖的东西价格低,生意再好也挣不了多少钱。
  二爷当场就对悠悠姥姥说:“秀芹,婉莹和卫华都工作了,您把自己和孩子们的户口迁回来吧。”
  大伙也都说:“就是,你们把户口再迁回来吧,孩子们都没工作,在村里参加两年分配,够今后用一辈子的。”
  悠悠姥姥笑着说:“谢谢大家的心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大伙从嘴里节省下来口粮,收留了我们一家,这情义我一辈子也还不完。
  现在,咱们村里富裕了,大伙还是想着我们一家。说句实在话,我门家现在有两个合资的公司,生活真的没问题,户口还是在京都吧。”
  韩屯村的分配数额是公布了,可村里人还是没一家领钱的,他们都从韩道伟的手里,领了张现金条。
  今年,各家虽然要了房子,买了家具,可村里人家中最少的也是万元户,多的人家得有几十万。
  现在人们还是习惯有钱在家里存着,很少有人去银行存款,大伙都怕露富。
  要是在来个重新划分成分,银行里的存款可是死证据。再说银行里的保密制度也不健全,大伙对银行是真的不放心。
  韩屯村发过一次存折,过后大伙都取了出来,钱还是放在自己家里放心。
  钱放在村里大伙都放心,啥时候需要了,就找会计要。不过,大伙家里都有钱,而且还在继续挣钱,能用到这些钱的时候,还真不多。
  各家的房子是新盖的,家具是新买的,一时半会还真没啥大的投资。
  就是孩子订婚结婚,依照现在的标准,五百元钱的礼金就是最高标准了,加上衣服和礼品,最多一千元钱。这些钱对于韩屯村来说,就是小意思,根本不用动老本。
  各家一年喂两茬猪,每次十头,最少买一千五百元钱。光是喂猪,一年就是三千元钱。
  韩屯村除了孩子和年迈的老人,每人都有工作,少的每月也挣三十多元,多的能挣上百的工资,一家人光是工资收入,是怎么也用不完,多少都有些结余。
  村里人节省惯了,平时的花费并不大,韩屯的福利又好,孩子上学、医疗,这些基本上都不花钱。吃饭在食堂,一个月十多元足够了。
  唯一的消费可能就是穿衣了,现在人们虽说不穿补丁衣服了,可新三年旧三年的习惯没丢,孩子的衣服也是老大穿了老二接着穿。
  要不是在地委的推动下,韩屯盖了高标准的住宅楼房,即便是建了新的工厂,韩屯村也不会太出格。估计所有人家盖房子,老房子上用过的建材,还得用到新房子上。
  地委组织大伙外出参观了一次,人们的思想提高了一大步,主要是钱多胆子足,才建造了这么高标准的住房。
  分配数目公布了,村里大部分人都兴高采烈的,只有韩玉臣他们家的人,神情黯然。也是今年村里的收入,一年比过去的两年都多,可是他们几家,一下子少了二十五人,韩玉臣的大哥一家被判刑了四个。
  不仅收入少了,大过年的骨肉分离,总是令人伤心难过。看到韩玉臣一家团聚,他们一个个都眼里冒火。
  时间长了,他们不仅要忍受家人分离的苦处,还得忍受外来的舆论压力。
  由于悠悠的作弊,两次抓阄几乎一模一样。这事越传越神乎,传来传去,就成了他们家仗着人多欺负人,连公社的干部都差点被打死。
  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两次抓阄的顺序一模一样,又碰上了严打,一家人都蹲了监狱。
  提起他们家,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本来以为跑了几个没抓进去,可谁知道拖到了严打,全都重判了,这就是现世报。”
  他们家的男孩子被退婚,就连女孩子也被退婚,韩屯村的人还没显出来,新招的工人,对他们家的人都是躲着走,尽量的不和他们接触。
  慢慢的,他们家的人,还真的是被孤立了。从村里的聚会就能看出来,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和村里人聚在一起。也不和韩玉臣他们家坐一起,几家人单独凑一块。
  村里商量事她们也不发言,好像鹌鹑低头耷拉脑袋,就连孩子们也都受影响,轻易的不大声喧哗。
  谁家有事,再也没有找韩玉臣的了,都去找“老骡子”和韩道存。这祖孙俩还真是好脾气,不计前嫌,只要她们求上门去,都会给她们出面调停。
  村民商量事情,悠悠姥爷带着孩子们写春联。村里的孩子都练过毛笔字,写大字不行,可内门上的小春联还是能写的。
  餐厅里有暖气,温度高湿度小,春联写好稍微晾上一会,就干好了。


第672章 上供
  有铺纸的,有写字的,还有负责晾干整理的,写对联都成了一条龙。大卫个洋鬼子跟着欣赏的,其实他啥也不懂,只要是妻子说好,他就喝彩。
  韩屯村的大餐厅,成了村里的议事厅,村办公楼的会议室反而很少用。
  大餐厅宽敞明亮,能同时容纳五百人用餐。冬天有暖气,夏天有风扇,墙上还挂着彩电,餐桌椅子都齐全,开水供应充足,比确实比村里的会议室方便。
  到了晚上八点,孩子们都困了,人们才结束了热烈的讨论,散会回家了。其实,大伙就是听到这么高的收入,兴奋大发了,没啥实质性的事情可讨论。
  各家回去的时候,都带着自家的春联,每家的房子都是一样的,各家的春联早就分好了。
  舅姥爷全家人都聚到悠悠姥姥家,孩子们去了三楼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