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援朝和“高高三”碰了一下酒盅,举杯敬大伙,先干为敬。
  村里人都高兴的喝干了酒,小王惊讶的自言自语:“一个村庄都有五千万的资金,怪不得条件这么好。”
  陈佩斯、朱时茂合演的小品《吃面条》开始了,从头到尾把人们逗的眼泪都笑出来了,孩子们学着陈佩斯的样子,歪着头挑面条,更加的令人发笑。
  这个节目是春晚舞台上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品,此后小品成为春晚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第676章 送礼物
  接下来的歌曲小孩子不喜欢,他们高兴的模仿《吃面条》的动作,村里人都被他们吸引住了,忘了看电视节目。大卫举着录像机,把孩子们的动作给录了下来,回放的镜头更加的搞笑。
  孩子们打打闹闹,一直到马季和赵炎上台演出相声《春联》,才停了下来。
  在阵阵笑声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钟声令悠悠想起了后世春晚的抢红包场景,这是自己穿过来的主要诱因。
  悠悠愣神的工夫,村里不论大人和孩子都跑了出去。
  人们惊呼:“下雪了!”
  不知何时,天空中飘起鹅毛大雪,地面上的积雪已经二指多深。
  雪下的挺大,不过没有一丝的风,明亮的灯光下,雪花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特别漂亮。
  老人们高兴的说:“这雪下得好啊,雪打灯好年景,瑞雪兆丰年,今年又是丰收年。”
  下雪也没阻止住人们过年的热情,韩屯村的广场上,很快鞭炮和二踢脚响彻天地。“过年好!”“过年好!”的祝福声不绝于耳,人们大声的呼喊着,相互祝福。
  石庙村的干部,和大家互道祝福后,就冒雪回去了。
  韩屯村的人也不看春晚了,一起动手,把食堂收拾好了回家。
  小王跟着韩援朝回家居住,他大过年的远离父母,开车送韩援朝回家团聚,援朝自然把他当家人看待。
  韩屯村各家的住房都宽敞,来个十个八个的客人,哪家都能安排开。
  韩援朝安排道:“小王把车开家去吧,志远你给小王叔叔带路。”
  在明亮的灯光下,看着一排排别墅式的住宅楼,小王惊讶的赞叹:“你们村里的住宅可真好,都是别墅啊。”
  阜城是交通发达的沿海城市,各种各样的别墅都有,可像韩屯这么集中的,估计还真的没有。
  志远给他解释:“小王叔叔,我们村是今年滩区重建时,统一建造的楼房。”
  韩援朝家就在村口,离村里的食堂几十米远,很快就到了。他们进的是后门,韩援朝家虽然建造了猪圈,可没喂猪,进后门就是宽敞的门厅,小王把吉普车停放在门厅里。
  下车打开车门,从里面拿出两个提包,是他和韩书记的私人物品,志远上前接了过来,陪着他往家里走。
  等进了房子,小王更加的惊讶了,房子里的家具,可都是进口的欧式家具。
  外人也许看不出来,小王跟着主要领导开车,见多识广,韩书记的家具尽管是简约款的欧式家具,他也不会误认为是国产的组合家具。
  这一屋子的家具,价值上万元。
  韩书记的农村家乡,比城镇可是富裕多了。
  韩援朝吩咐志远:“志远,带你小王叔叔去选个房间。”接着又对小王说:“小王,你累了一天了,赶紧去休息吧。”
  胜男对援朝说:“房间大嫂给收拾好了,都能住人。房间里的卫生间都有热水,你也去洗个澡吧。”
  由于时间太晚了,大家把他们送回家,都回去休息了。
  大年初一的凌晨四点,悠悠就被院子里的鞭炮声给惊醒了。伸手往枕头下摸去,一个织锦缎的红包被拽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罕见的银元,这是姥爷给悠悠精心准备的压岁钱。
  自七六年开始,悠悠每年的压岁钱都是姥爷准备的,每年都是银元珍藏品,悠悠珍宝般的收藏着,这可是鉴宝大师认可的精品。
  拉开窗帘往外一瞧,大雪已经停了,不过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亭子上的雪有一尺多厚。
  一家人都起来了,在院子里扫雪。
  床头柜上,整齐的放着姥姥准备好的衣服,依然是织锦缎的唐装棉袄,这成了韩屯村的过年服。
  大卫和吴馨儿回来后,红英就给他们新做了一身。在大卫的带动下,现在村里的男同志,过年也开始穿唐装棉袄。
  现在,韩屯村的人对于穿着打扮也舍得了,花费七八十元做件过年穿几天的唐装袄,大伙再也不心疼了。
  今年吴馨儿姑奶奶,给全家人带来的礼物是长款的羽绒服,填充料都是鹅绒的,轻快暖和。不仅如此,她还给所有的女眷,带了一双鹿皮的长筒皮棉靴。
  悠悠给全家人准备了毛衣和毛裤,都是后世的精纺羊绒产品。就连配套的围脖和帽子,也是羊绒制品。
  鸭绒袄可以不穿,长筒的鹿皮棉靴,下雪天穿正合适,悠悠把健美裤塞进皮靴里,高兴的跑了出去。
  出楼门就大声的喊道:“新年好!”
  迪迪奇怪的抬头说道:“老姐,我都没敢放鞭炮,你咋起来了。”
  悠悠真不知道该夸他还是该怼他,熊孩子,大过年的姐姐睡个懒觉,还被你给说穿了。看着悠悠纠结的脸色,昊昊在一旁不厚道的大声笑开了。
  吴馨儿看到悠悠穿的长筒靴,对悠悠姥姥和妈妈说:“你俩也去把鞋换了,女人的腿不能受寒。”
  她俩穿的是皮棉鞋,裤腿已经沾上了雪,悠悠赶紧拿了个鸡毛掸子,帮她们把裤腿上的雪扫了下来。
  就在这是,屋里的电话响了,姥姥赶紧去接,是艾建业打来的越洋电话,给大伯和大伯娘祝贺新年。
  搬进新家后,悠悠家不仅代销点里有电话,还在家里安装了一个分机。凌晨建业就打过一次电话,可当时大家都在餐厅聚会,家里没人,他以为大家休息了。
  他知道国内的过年习俗,凌晨三四点就起床贺新年,这不刚过四点,就又把电话打了过来。
  姥姥和他聊了几句,就把电话递给了姥爷,让他们叔侄二人联络感情。
  虽然才是凌晨四点多,可路灯和各家门口的红灯笼都亮着。各家的院墙都是铁栅栏的围墙,一眼能看到街两头,全村人基本上都起来了,大街上已经有人在扫雪。
  人们把自己的院子扫出条通道,就先去大街上打扫,见面还不忘恭贺:“新年好!”,倒是没有磕头的。虽然是扫雪,人们还是把过年的织锦缎唐装袄穿上了,在洁白的雪地映照下,可真喜庆。


第677章 雪地鞋
  小王跟在援朝舅舅的后面,他穿的也是唐装袄,原来是红英舅妈把志高的新棉袄给他送过去了,志高穿的是志亮去年穿过的。
  这唐装袄,每年就过年穿几天,新旧还真看不出来。不过孩子长的快,各家都不缺钱,每年都给孩子做新的,大人基本上都是穿以前的。
  男人头戴**帽,妇女和孩子都是纯毛线织的围巾和帽子。现在的纯毛线,里面都含着羊绒,质量特别好,柔软舒适保暖性也好。
  就连老太太都带着毛线织的帽子,再也没有顶方头巾带黑金丝绒帽子的了。
  韩屯村的人们,现在的穿着打扮,确实和农村人不一样了。可以说比城镇里的干部职工,也高出一截来。
  今天下雪了,人们基本上没有穿布棉鞋的。男的穿部队的大头鞋,保暖防湿防滑。妇女都穿着皮棉鞋,小孩子大部分穿着玉米皮做的棉鞋,轻快暖和还防湿。
  志彬他们穿的就是红英送过去的玉米皮棉鞋,志刚他们兄妹四人,穿的是雪地靴,这是东北的装扮,东北半年的时间地面有积雪,离了雪地靴没法出行。
  舅姥娘她们娘几个刚出院门,就被吴馨儿撵回家,去换皮靴了。
  朝霞看着志斌他们兄妹脚上的棉鞋,后悔的说:“我咋没想到给孩子们捎几双雪地鞋来,亏得大嫂细心,这玉米皮鞋还放着。”
  红英大大咧咧的说:“你们都有工作,我在家没事,有空就做鞋,家里的鞋多着哪,你们谁要,走的时候自己跳去。”
  红英是真勤快,一会也舍不得闲着,家里的活筐子,里面始终有大大小小的鞋底子,有事串门,顺手拿只鞋底子,说话不耽误做针线活。
  韩志杰大声的指挥大伙扫雪,他要求大伙先把大街上的积雪打扫干净,再回家打扫自己的院子。
  大雪是夜里开始下的,趁着没人践踏,比较好打扫,要是踩压结实了,再打扫就困难了。
  大伙把大街的中心扫了条小道,就去了温室大棚。玻璃温室还是比较结实的,这么大的雪,就没有一处受损的。
  温室大棚里,温暖如春,蔬菜青翠欲滴,长势旺盛,昨天刚摘过,今天的蔬菜就又长成了,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金黄色的笋瓜特别的醒目。
  把草帘子上的积雪刮下来,就地堆在温室前的空地上,让它们自然融化就可以了。
  接着大伙就分散开,先从村子外围的道路开始打扫。村里闲置的地派车,从乡村记忆的院子里被拉了出来,用它推雪比拖拉机合适。
  韩屯的村台高七米多,积雪顺着村台的边缘,往下倾倒就行。沿着村台的四周,都是五米宽的柏油路,打扫起来比土路容易多了。
  用铁锨把积雪装到地派车里,推倒村台的边缘,几人一使劲,就把车上的雪倒入村台下面。铲过的柏油路,残留的积雪扫一块,路面就干净了。
  大卫的个子大,干活还真快,铁锨在他的手里,好像是玩具,铲起一掀雪,呼的一下就扔好远。
  小王也跟着扫雪,还是年轻好啊,他昨天累了一天,才睡了几个小时,就又精神抖擞起来,干起活来也是又快又好。
  村里人都趁机教育孩子:“你们看到了吧,小王不仅车开的好,这干起活来,也是好样的。做人就得踏踏实实的,到哪里都让人喜欢。”
  上初中的孩子,都跟着打扫积雪。迪迪和狗剩这些小学生,带着村里的小孩子,在广场的草坪上堆雪人。
  草坪上的雪不用往外运,也不怕践踏,小孩子在草坪上奔跑打雪仗,尽情的撒欢。
  他们倒是没在广场上乱跑,大些的孩子把广场上的雪撂进草坪里,用这些雪堆雪人。
  草坪上堆起了大大小小的雪人,迪迪终于如愿以偿,堆出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并把他们的故事,绘声绘色的给孩子们讲了一遍。
  早上六点,食堂里开饭了。除了韭菜鸡蛋馅的饺子,每个餐桌上还有四个菜,都用汤盆盛着。瓦块鱼,糖醋排骨,羊肉豆腐和水汆丸子。
  大伙进屋就把帽子摘了,头上都冒着汗。棉袄脱了,里面都穿着毛衣,食堂里的温度高,不光是大人嫌热,孩子们跑了一个早上,也热坏了,进屋就闹着脱衣服。
  扫了两个小时的雪,还真饿了,偏偏韩道强告诉大家:“吃饺子都注意些,别咯了牙。”
  原来,妇女们包饺子的时候,在里面放了二分的钱币。
  亏得道强提醒了,整个餐厅里,到处都是喊声:“我吃到钱了。”孩子们的喊声响亮,大人吃到带钱的饺子,也高兴的嘿嘿笑。
  天哪,这得包了多少钱币进去。
  不过效果挺好,大伙都高兴的喜形于色。就连韩玉臣他们家的人,也偷着笑,相互安慰:“今年就好了,咱们也该转运了。也许真的像张书记说的,他们能减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