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芳表哥拿出自己的积蓄,给老人翻新了窑洞,置办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在村里人的建议下,还给老人置办了寿材和寿衣,这些花项基本上把俩人的积蓄掏空了。
  老人对徒弟说:“你把我了送回来,生活也给我安置好了,咱师徒的情分你算是尽了。咱俩不能都在这里等死,剩下的钱够我用到老死的。你快回深南吧,挣几个月的钱好回家乡。”
  赵芳表哥没听老人的话,他告诉老人:“师傅,咱有治牙的本领,在哪都能挣钱,我以后就守着您老过了。我家里您不用惦记,写封信回去告诉他们就行。
  我们哪里虽然不如城市生活好,不过比起这里来,可是强多了,从前起码能吃得饱穿得暖。现在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一年到头吃白面馒头,棉花多的卖不出去。
  俺家在村里算是过的差的,也盖了砖瓦房,买了自行车和缝纫机,还喂了一头牛。我爹娘还不到五十岁,家里的农活他俩就能忙的过来,所以我和大妹才去深南打工挣钱。”
  师傅犟不过他,就接受的徒弟的建议,俩人去集市上摆摊治牙。不过师傅说了,这里的人生活苦,治牙的价格得降下来,一颗牙一块钱,而且这是包治好的价格。
  这里常年干旱,人们的口粮主要靠土豆,蔬菜也少,唯一的调味品就是辣椒了,辣椒吃多了,又缺少油水,所以患牙病的人还真多。
  这个时期,对游医管理不严,师徒俩赶集摆摊打的招牌就是包治牙疼,一元一颗,无效退款。
  一元钱的价格在这个地方真不算低,可大伙看到他们打出了不好退钱的招牌,还真动心了。
  师徒俩都是有真本事的,师傅负责看病,徒弟负责治疗,俩人一炮走红,很快在周边打响了名声,平时不是集日,也有人找到家里来,求医上门。
  乡亲们没钱,有带粮食的,有带鸡蛋的,也有带稀罕物件的。有的比治疗费高,也有比治疗费低的。凡是找到家里来的,即便东西的价值不够,师徒俩都给治。
  特别是对本村的人,他们是分文不取,全部是义务治疗,病人过意不去,送给他们一些东西,寻常的东西他们收,珍贵的物品一律回绝。


第801章 娶妻
  在集市上,大部分都给钱,找到家的,不给钱也给东西,师徒俩的生活,倒是有了保障。要不是徒弟处心积虑的给师傅买好吃的,还到处给他找中医治疗,估计俩人还得有节余。
  乡亲们都说老人好人有好报,冒着生命危险接济劳改犯,谁知道帮了个名医,得了祖传的医术。临老收了个徒弟,比亲生的儿女都孝顺。
  老人的村里有户七个女儿的人家,孩子多生活困难,家庭主妇才三十八岁,一嘴牙都坏完了,经常牙疼的昼夜难眠。明知道自己村里来了好牙医,可家里一贫如洗,她不好意思上门求医。
  她大女儿刚十七岁,看母亲实在是痛苦,就找到了老人家里,恳求师徒俩给母亲治牙,表示愿意给徒弟当妻子,索要的彩礼就是给母亲免费治牙。
  老人的家就是这个村子的,对她们家的情况也了解,在村里算是极贫的人家,一家人只有两套棉衣,还是夫妻俩结婚时置办的,冬季一家人都窝在火炕上,谁出门谁穿棉衣。
  家里过的穷可人品挺好,七个女儿不仅都养活了,还比较看重,再穷也没说拿女儿换高额的彩礼。
  能出高额彩礼的人家,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女孩的父母,舍不得自家如花似玉的闺女,以后还像自己这样过苦日子,哪怕不要彩礼,也得给闺女找个好人家。
  这里的习俗是十五六就开始订婚,十七八结婚很正常,法定的结婚年龄不够,好多人家根本不去登记,在家举行过正式婚礼就得到人们的认可。
  女孩家出了名得穷,想给孩子找个好人家也不易,所以大女儿十七了,依然没有订婚。
  村里的人都说两口子傻,七个俊俏的女儿,分别相差两三岁,大女儿已经十七了,找个婆家死命的要彩礼,咋着也能过份好生活。
  这里的人虽然贫穷,找媳妇却舍得花大钱。关键是男多女少,找媳妇不易。
  人们思想落后,对女儿不重视,生死由命,得病不给医治,女孩子伤亡率比较高。像她们家这样,七个女儿都拉扯大的人家不多。
  女孩的母亲又犯牙疼了,这次特别的厉害,疼的两天一夜没合眼。女孩实在不忍心,趁父母没注意,偷跑出来找到了老人家。
  师徒俩可没敢答应女孩许婚的条件,不过他师徒俩个倒是跟着女孩回了家,上门给她母亲治牙。
  他们家可真穷,火炕上拉个布帘,分出内外间。几个女儿怕冷,穿着单衣窝在火炕上,家里就一床被子,娘几个挤在一块取暖。
  妇女一嘴牙已经掉的没剩几个了,剩下的这七个牙也都坏了。据她说,她娘家人都这样,不到四十牙就掉光了。
  师徒俩给她处理好坏牙,暂时止住了疼痛,告诉她得慢慢拔牙,一个月的时间拔完,再安一口假牙,吃东西就不碍事了。
  妇女闻言苦笑着说:“谢谢您们了,家里实在是穷,孩子们连土豆都吃不饱,那有钱治牙啊,早晚都会掉光的,疼就疼点吧。
  家里也没啥稀罕的东西,这里有个大铜板,是俺姥姥给我的,虽然不值钱,你们就留着当个玩意吧。以后我有了钱,第一个还给您们。”
  妇女从针线包里摸出的铜板,还真不小,直径有五公分大,由于经常抚摸,表面亮澄澄的,没有一丝的铜锈。
  老人没收她的东西,反而告诉她:“你明天再去换一次药,啥时候有钱了啥时候给。俺俩治牙包好,不管看几次,就收一回钱。”
  听说就收一次钱,反正今天都给治了,看不看都得欠账,妇女索性接着治疗,反正从开始治疗到牙齿拔光,就没在受过罪。
  等母亲牙好了,大女儿才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母。赵芳表哥除了年龄大些,还真是个好人选。
  有文化,会医术,人品也好,对师傅孝顺,长的也是一表人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也就二十五六的样子。
  唯一让人不放心的是,他师徒自己说的家里条件好,这里的人很少出远门的,真正的情况谁也不知道。
  女孩的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女孩自己铁了心。
  “好孬我认了,他家里情况好,我们就回去过,他家情况不好,我们就在这里过日子,不管怎样,都能帮衬到你们。”
  “傻孩子,你想得是不错,他父母是啥样的人啊,你一个十六七的女孩子,又没出过远门,被人领出去卖了,爹娘也不知道啊。咱们这里,被人骗出去卖了的女孩子还少吗。
  爹娘不图让你帮村,只要你们过的好,俺俩比啥都高兴。”
  女孩苦笑着劝父母:“爹娘,这都两年了,您们还没看清楚,咱这里的好人家,谁敢给咱家结亲。
  您二老虽然不要彩礼,可我没兄弟,又是老大,以后你们养老,都得落在我身上。
  不给您们养老人家丢不起人,管吧谁愿意招麻烦。再等两年,我也找不着合适的人家,咱们就连一般的人家也找不到了。
  您二老就让我当一次家,好歹我都认了。我觉得大爷爷这徒弟不错,要不是以前成分差被连累了,人家也不能拖到现在。”
  女孩的父母看闺女铁心要嫁,只好找到老人打听情况,老人和徒弟也就不到一年的交情,他家的具体情况还真不清楚。
  就知道徒弟的家乡生活比这里好,在深南打工的有临水不少人,平时闲谈老人也听说了不少。再者,徒弟还有个大妹也在深南打工,休息日到工地找过哥哥,老人见过几次,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这两年甘宁这地方的人,也有外出打工的,可大部分一去无音信,时间长了,也就没人敢让孩子外出了。
  也有偷跑出来的,据说男人被骗到黑煤窑出苦力,女孩被拐买给人家当媳妇,大山旮旯深处,想跑都不易,三四天走出不来。
  临水地区的人外出打工,大部分是县乡政府组织的,少数人是跟着老乡去的,很少出现被骗的情况。当然,也有极少数被骗走的。


第802章 结婚
  姑娘铁心的要嫁,赵芳表哥根本没把这当回事,直到师傅给他说这事的时候,他真的发懵。
  “师傅,我可是近三十的人了,比人家姑娘大了十二岁,这绝对不行,小姑娘说的话,哪能当真啊。咱给她母亲治牙,就是动动手的事,可不能为了这几块钱,逼人家赔上闺女,那我还是个人吗。”
  赵芳表哥越是拒绝,姑娘的父母反而觉得他老实可靠,年龄大闺女这么多,他们还真没放在心上。
  村里人听说老人徒弟想在这里找媳妇,还真有动心的,不过他们说的大部分都是丧偶的寡妇,从老人哪里就不同意。
  也有十五六的小姑娘,她们的父母看上老人的窑洞了,老人已经得了绝症,最多能活一两年。老人没了,徒弟肯定得回老家,到时候窑洞就归姑娘的娘家了。
  翻修一新的窑洞,能住几辈子,是人们安家立命的根本,能用姑娘换个窑洞,好多人家表示可以不要彩礼。
  赵芳表哥都被热情的人们给吓住了,没有师傅跟着,他都不敢单独出门。最后,思来想去,想到自己曾经的换亲经历,为了大妹今后的幸福,在这里成亲倒也是个办法。
  看徒弟动了心思,老人建议他还是找第一个姑娘,那孩子他虽然不熟悉,可姑娘的父母和祖辈,老人都知道,是老实可靠的人家。
  再说了,第一个姑娘模样也俊,给徒弟介绍的小姑娘里面,她算是年龄最大的。
  俩人既然都有意,婚事很快就说成了,赵芳表哥也没给家里商量,只是给大妹写了封信,把情况详细的告诉了她。
  他给大妹借钱办婚事,看牙挣的钱得给师傅治病,不管有无效果,死马当成活马医,只求自己心安。
  他大妹听说哥哥找到了媳妇,自然是满心的欢喜,不仅给哥哥寄了五百元钱,还在深南给哥嫂置办了被褥和两件军大衣,她只有一个要求,俩人必须正式登记结婚。
  姑娘的年龄不够法定婚龄,可这里的人有办法,村里开的介绍信,把姑娘的户口填大了几岁,俩人很容易就领到了结婚证。
  这里的人们结婚,很少有正式办证的,民政部门看到有人来登记,也没仔细追究,就把结婚证发给了他们。
  结婚以前,赵芳表哥给姑娘全家人,都做了一身新棉衣,另外还给她娘家做了两套新被子,结束了全家盖一床被子的历史。
  剩下的钱给姑娘家送了贰佰元的彩礼,又办了个体面的婚礼,买了几只羊,请全村人大吃了一顿。
  这里的人们都养羊,很少有喂猪的,人都吃不饱,哪有东西喂猪。另外,这里的雨水少,人都缺水吃,也没水喂猪。
  这里的人连洗脸水都舍不得用,生活真的极为困难,谁家的院子里要是有口旱井,在全村都是拔尖的人家。
  建个旱井得一千元钱,这里的人们一百元钱都难有,一千元钱算是巨额资金。
  村里的人都羡慕姑娘的父母,说她们养女儿养值了,找了个这么有钱的姑爷。
  开始赵芳表哥说没媳妇,村里人还半信半疑,别说快三十了,就是二十五六岁,这么好的小伙子,家里条件又好,咋能找不到老婆。
  前几年是成分不好,可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