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剩下些小的和被虫咬的,一家一小挎蓝,拿回去吃鲜枣。
  中午,姥姥把枣切碎,把枣核和有虫的扔了,掺到发面里蒸了一锅枣馍,又甜又香。悠悠兄妹仨个光吃枣馍,就撑的小肚溜圆。


第150章 八月十五送节礼
  下午,桂萍来喊悠悠,去看婕格家对象送节礼。俩人到的时候,婕格家的门口已经围了好多人。
  悠悠自穿过来以后,就发现村里的这个特点,谁家有个特殊事情,全村人都去围观,还七嘴八舌的仪论着。
  原来,村里订婚的姑娘,婆家都来送节礼了,就婕格家的没来。今天是最后的一天了,她又是村里第一个倒插门的,难怪大伙都围着瞧稀罕。
  送节礼都是下午来,这样就少了中午管饭的事情,图的是方便省事。
  婕格的四个哥哥都蹲在院子里,脸色特别的难看,没一个吭声的。婕格在厨房门口无声的流泪,她爹娘坐在堂屋也不说话,气氛特别沉重压抑。
  村里人在婕格家门口,小声的议论着。“咱村也没招过倒插门的女婿,是不是得给男方家送节礼啊?”
  “可能是吧,要不今天咋还不来。”
  “别瞎猜了,她婆家远,来不了这么快。”
  人们正议论着,有眼尖的小声喊:“来了,别说啦。”可不,有两个外村人推着自行车朝这走,车子的后架上带着两个大笆元子(用去皮的簸箕柳编的篮子)。
  马上有口快的妇女喊道:“婕格,你女婿来了。”羞得婕格赶紧进了厨房。
  婕阁的爹娘和哥哥来了精神,拍拍衣服整理了一下,都出门迎接。不过,她爹娘到院门口就站住了。
  跟着来送节礼的是个中年人,看到来人接就高声说道:“亲家,俺领着侄子来晚了,您们多担待着。”一句话,把自己的身份和歉意都说清了。
  婕格的哥哥们接过车子,他大哥先开口:“叔,您们路远,累了吧?赶紧进屋歇着。”
  婕格的对象在她家住了三月,和大伙都熟,见了婕格的爹娘,不好意思的说:“大爷,大娘,俺爹娘说晚来天东西过节能用上,就让俺初十来,您们别生气。”
  这倒是个实在人,一句话把爹娘给供出来了。可不是吗,现在天凉了,烧鸡和肉能放上两三天,留下的和压回去的都能走亲戚,两家人都省的再买礼物了。
  婕格娘在厨房做了三碗荷包蛋,一碗六个,里面放上白糖,喊婕格的哥哥把碗端上去。这糖水荷包蛋又叫鸡蛋茶,是新女婿的专门招待茶。
  喝鸡蛋茶也是有讲究的,只能喝四个,碗里得剩下两个。等客走了,年龄小的孩子喝了对身体好。其实就是物资贫乏的年代,想方设法的给孩子们留口好吃的。
  鸡蛋茶端上去,屋里就剩下婕格爹自己陪着。她的哥哥们在院子里把礼物拿下来,解开上面盖着的包袱,让大家观看里面的东西。
  大伙都进了院子,站成一圈看礼物。两个笆元子里盛着四样礼物,一个笆元子里面是六斤猪肉,六个烧鸡用荷叶包着,最下面是六斤月饼。
  另一个笆元子里面是苹果,装的满满的,到底都是又大又红。大家看了都说这家人实在,夸婕格找了个好人家,她们好像忘了刚才说过的话。
  婕格娘按规矩留下了六斤猪肉,两只烧鸡,二斤月饼和十个苹果。
  大伙都嫌她留的少,有人故意的高声劝:“大娘,都说丈母娘疼女婿,您现在就疼上了。就留他这么点东西,合着他拿来光是让看的啊。”
  婕格的二嫂是个厉害的,大声的呵斥道:“谁请你来看啦,出去。”一点也没留情面。
  留完了礼物,婕格的哥哥又把东西放到自行车的后架上,重新绑好。
  悠悠听了大家议论,才知道中秋节送留礼物,都是有规矩的。
  一般未婚的男家给女家送节礼,得拿四样礼物:六斤猪肉,六斤月饼,六个烧鸡再加上苹果。
  女方留礼物一般都把猪肉留下,拉拔闺女吃块肉这是老讲究。另外,留两只烧鸡,二斤月饼,十来个苹果。
  留下的烧鸡是给上了年纪的祖辈吃的,爷奶和姥爷姥姥一家一个。除了这样能吃上烧鸡,人们一般不卖烧鸡吃。
  压回去的礼物男方得赶紧走亲戚,烧鸡尽管咸的要命,可也放不了几天。要是初六就送节礼的话,走一般的亲戚就太早了。所以,婕格对象才说出了晚来点东西用得上。
  堂屋里客人放下了碗,婕格爹高声喊婕格去收碗筷。婕格红着脸进了屋,喊了声“叔”,就把碗端出来,递给了等在门口的嫂子们。
  然后,就进了里屋,她爹就对着他对象说:“婕格给你做了双鞋,你进去试试吧。”
  话音落下,小伙子红着脸进了里屋。里屋的小窗口外面,趴满了看热闹的妇女,有的还挤在堂屋门口,勾着头往里看,也没人管。
  大伙笑闹着,一点也没有窥视的尴尬,看来这里的风俗就是如此。这得是多少度的电灯泡啊,加起来有好几千瓦吧。
  里屋婕格递给她对象一双新鞋,“你试试吧。”
  小伙子赶紧穿上跺了两下,“正合脚。”声音满意的不得了。
  试好后就脱了下来,递给婕格。婕格用个包袱包上,眼尖的妇女看出名堂,在窗外喊着:”婕格,你那是两双鞋啊。”
  婕格包好后又递了过去,她对象接包袱时顺手递给婕格一个东西:“我托人给你买的。”
  话音刚落,窗外又喊上了:“婕格,啥好东西啊,让俺们看看。”周围传出一阵笑声。
  悠悠听的扶额,这人还有点自觉吗,不知道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啊。也是,这年代人们是没有隐私权的。
  婕格红着脸从里屋走出来,被闺蜜从手里夺过东西。悠悠看了无语,竟然是自家卖的两个有机玻璃的发夹,村里的小女孩被悠悠送了个遍,不过年龄大点的姑娘没送。
  “真好看,就是不知道在哪买的。”
  桂萍显摆的晃晃自己的头,她头上也戴着两个。“问悠悠啊,她给俺们捎的。”不光她戴了,好几个小女孩都戴着。
  年轻的妇女也顾不上打趣婕格了,都围上了悠悠,七嘴八舌的问:“悠悠,你在哪买的?”


第151章 一等甲,三毛八
  “多少钱一个?”
  “给俺捎俩好不?”
  悠悠都不知道先回答谁好了,索性一起回话:“在城里买的,一块钱一个,再去了买一堆放在代销点里,你们自己去挑。”
  婕格家的客人停了一会,就提出来告辞。出来看到礼物都绑好了,就扯着要再留些。可拉扯不过婕格家的哥哥们,只好跟在后面往外走,婕格的哥哥们推着自行车,把他们一直送到了村外。
  八月十一姥姥用队里的毛驴车,把自己家的一头肥猪拉到了食品站。上磅一称246斤,标准的一等甲,0。38元钱一斤。人们口头上常说的“一等甲,三毛八”,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一头肥猪卖了84。48元钱,一般人家一头猪喂一年,也长不到二百斤,就是卖五十来块钱。
  现在,农民喂的猪只能卖给食品站,可要想买套绿军装就找不着地方了。怪不得人们对工作和非农业户口,那么的向往。
  而达成这个目的的唯二途径就是参军和招工,相比较起来,参军的机率还大些,那个村都有当兵的。招工一个公社一年也没几个指标,难度相当大。
  石庙村也来了好几个卖猪的,都是二百斤以上的肥猪。站长满脸的笑意,看着姥姥还是个催:“老韩,你得给我催着点,这中秋节县里可是给我下了指标的,还差些没完成。”
  “俺村子小,帮不了您多大的忙,再说了,这才八月,猪都没长成,大家舍不得卖啊?”姥姥有些为难。
  “那到年底可得多卖些,我可是指着你们村了。看这送来的都是大猪,一个快顶俩了。”
  悠悠想到集市上的猪肉一斤卖到了一块一二,再想起罗新才六月初一杀的猪,出肉率在70%。
  自己家的猪要是杀了,可以出170斤肉,就是一块钱一斤,也能卖170元钱,收入是卖给食品站的二倍。自己家还能剩好多的下水,猪头给杀猪的当工钱。
  回家的路上,悠悠给姥姥算对比账。姥姥叹了口气:“你以为别人都傻,不会算账那。这不是国家的政策管着吗,原来集市上根本不让卖肉,要是自家有事杀个猪,吃不了在家卖也不行,得受批斗。
  这两年好些了,自家杀个猪用不了的,可以去集市上卖了,也不能经常卖。
  到了冬天集市上有专门卖羊肉的,就没有专门卖猪肉的。现在到了节日,集上也有卖肉的,不过平时没有。”
  村里好几家喂的猪都200多斤了,姥姥来时二爷还说他家的猪也准备卖了。想到二倍的差价,悠悠咋着也不甘心。
  自己商城里的柴猪肉,价格高达上百元,还是供不应求。悠悠突然想到个主意,就和姥姥商量:“姥姥咱在村里收猪肉吧,我放在商城里卖,一斤能卖一百块钱。”
  姥姥已经没有了以前对商城高价的震惊,苦口婆心的劝悠悠:“你那商城都那么多的钱了,咋还想着赚钱。那里面的钱也不能拿过来用,就是再多也白搭。可咱收东西可是得用自己的钱,你收这收那的扔出去几万了,光咱村都多少了。
  悠悠啊,不是姥姥不让你收,你想过没有,咱村里现在光是各家养的猪,就得有二百多头猪。一头一百五六十块钱,加一起得三万多元钱。要是收开了头,就都得收下,这些年乡亲们对咱家可够照顾的。
  再说了,今年收了,明年还收不,后年那,咱收的过来吗。最关键的是,咱不能和国家争着收,你没见站长急得那样。
  孩子啊,咱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吧,今年村里家家都喂了好几头猪,而且长得还好,都能卖个特等价,那家也得有二百元的收入,往年也就是五十多点,这搁以前哪敢想啊。
  再说,今年队里不仅粮食分的多,钱也不少分,光西瓜得合多少了,我算着那家也得分个二三百元,一年赶得上以前二年。
  收猪肉可不是小事,要是被人揭发了,就是大事,得连累好多人。现在乡亲们过的好,咱家更不用说,咱不能因为你的商城里赚钱,就给乡亲们招灾惹祸。”
  悠悠觉得自己真冤,自己当然为的是赚钱,不过主要是为了帮助乡亲们。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虽然高,不过商城还真不指着这发展。
  再者,姥姥的思想境界还真高,还给国家争猪肉那,国家差韩屯这点猪肉。以前韩屯没养这么多的猪,也没耽搁食品站杀猪。
  再说了,咱也给国家做贡献了。不是自己种苜蓿,韩屯和石庙能养这么多的猪,别的不说,张集食品站今年的先进是少不了的。
  国家的东西都给谁了,城里人月月有肉票,还嫌量少,动员全国的农民给他们养猪。谁想到了养猪的农民一年到头没吃过肉,就连过新年有的人家也吃不起一次肉。
  城市人不是抱怨有钱也卖不到肉吗,就让农民把自己的猪杀了,让城里人买高价肉吧,这样不就双赢了吗。
  悠悠在心里恶意的吐槽,可不敢出声,让姥姥听见可别吓着了老人家。
  二爷家就没喂过猪,十多年都没盖起来房子。要是把自家这十几头猪杀了,他和大女儿两家都能盖上自己的房子。
  想到让穷的连家都没有的勤劳的二爷,为城市人默默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