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书]富一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祺年点点头,话风一转:“那什么,路挺远的,宋老师,顺道也带我一程呗。”
  “不干。”宋明好这回直接拒绝了,蹬上自行车,回头对姚祺芳道:“芳芳上车。”
  姚祺芳哦了声,立马甩下她二哥,不带一点犹豫。
  姚祺年快走几步,追上她两:“宋老师,发扬下精神,带我啊。”
  他都快累死了。
  “不带。”姚祺芳很坚决,瞧了眼他邋里邋遢的样子:“因为你实在太臭了。”
  姚祺年:“……”
  作者有话要说:  姚祺年:宋老师,等我赚钱盖了大瓦房,买了自行车,开着拖拉机去娶你!(~ ̄▽ ̄)~


第13章 戳破伎俩
  姚祺年才进家,就被王乃云拉到一旁,低声道:“年娃子,怎么回事?我听芳芳说你跟宋医生家闺女私下认识?”
  姚祺芳这个大嘴巴!
  姚祺年扭头四看,小姑娘约莫是心虚,早就捂着烂脑袋跑远了。
  “上趟去省城,正好坐同班火车。”姚祺年解释了句。
  王乃云明显不相信:“要真像你说那样,这非亲非故的,人家大老远送芳芳回来干什么?”
  “她那是发扬雷锋精神,再说了,芳芳不是摔破脑袋了吗?”姚祺年脑子疼,怕王乃云再问,忙转移话题:“爸和大哥呢?”
  “收稻谷去了。”王乃云总算没再问,抬头看看天,哎哟道:“这都晌午了,我得赶紧烧饭去!”
  夏季农村蔬菜瓜果多,晌午王乃云炒了盘豆角,蒸个茄条,又拌了碗西红柿,外头蝉鸣阵阵,一家七口围着圆桌吃饭,一屋的唏哩呼噜声。
  七斤光屁股坐在贡付姐膝头上,两眼提溜圆,盯着桌上的饭菜,直流哈喇子。
  姚四海拿筷头沾点西红柿汤汁,往大孙子嘴里喂,又问小儿子:“年娃子,省城的货打算什么时候送?”
  “下个星期吧,不过具体时间还要和林师傅商量好。”
  说话间,姚祺年把一千两百块钱拿出来,继续道:“爸,这钱你拿着,留着囤稻谷用。”
  到目前为止,姚家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块的存款,约莫是穷惯了的缘故,乍一见到这些钱,姚家上下高兴之余,又有些发飘,总觉得不太真实。
  相较其他人,姚四海还算淡定,叮嘱道:“咱家有多少钱,谁都不许出去乱说,尤其是你们娘几个。”
  防人之心不可无,虽说他们不算太富裕,但在农村已经算很不错,何况他们还正处于上升期,就怕说出去遭别人眼红。
  娘们好碎嘴,姚四海这一番话,算是给她们个警醒。
  贡付姐瞧了眼公公,暗暗松口气,本来她还打算跟娘家人说,幸好没有,要是真说了,往后去她在公婆面前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爸,我打算先买辆自行车。”姚祺年道:“家里有自行车,外出也方便点。”
  姚祺田也赞成:“就是,要不每次想办点事还得管别人借,借来借去,人家也嫌烦。”
  以前家里穷就不说了,现在手里有点积蓄,犯不着再扣扣索索过日子。
  兄弟两都想买,姚四海哪还能有什么意见,点头道:“成,一辆自行车差不多得一两百块,不过咱们没自行车劵,恐怕不好买。”
  他话音才落,姚祺田就道:“这事交给我,买不来原厂的,咱们就买组装的,还能便宜点。”
  这年月,自行车堪比几十年后的私家车,但凡年轻小伙儿,没人不想有一辆,姚祺田也不例外,真要买了,以后回老丈人家也有面子。
  “大哥,你说的组装车靠不靠谱?”姚祺年问他。
  “肯定靠谱。”姚祺田敢拍胸口保证:“估计能便宜二十来块。”
  闻言,姚祺年没再多问,反正在他眼里自行车就是个代步工具,只要能骑就行。
  没几天,姚祺田就弄了辆自行车回来,乍一看,跟百货商店卖的差不多,区别在于组装的自行车没有商标,价格上也比百货商店便宜,只要一百二十块。
  姚祺田对这辆宝车爱不释手,只要外出一趟回来,就要擦得干干净净,连车轱辘都不放过。
  知道姚祺年要骑它去趟县城找林师傅,姚祺田再三叮嘱道:“注意点路,避开坑洼的地儿,可别把轮胎扎破了。”
  姚祺年好气又好笑:“干脆我扛着它走算了。”
  姚祺田嘿嘿笑起来。
  有了自行车,这趟去县城可就方便多了,才半天时间就打了个来回,还不耽误他去信用社开户头、办存折。
  把该办的事都办好,姚祺年正打算骑车回家,就听见有人在背后吆喝他。
  姚祺年寻声回头看,是他大舅,应该说是原主的大舅。
  “年娃子,是回家不?我正要去你家,正好,咱两一块。”
  姚祺年撑住自行车,让他大舅上车,问道:“大舅,怎么突然去我家?是我姥姥身体不好?”
  大舅呵呵笑:“瞎说,你姥姥好着呢,快走,去家再说。”
  姚祺年忍不住又瞧他眼,压下心头疑惑,蹬上自行车往大圩村方向骑。
  原来大舅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也不知道从谁嘴里听说的,知道姚家人在收稻谷,还是一毛钱一斤的回收价,就想把家里将近一万斤的稻谷卖给姚家。
  毕竟卖给粮站,才八分钱一斤!
  看他神神秘秘的,姚祺年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他没因为大舅是亲戚就好说话,公事公办道:“大舅,你先回去把稻谷晾干了,土坷垃不能掺太多,还有长霉的稻谷也都分出来。”
  闻言,大舅老脸一红,没吱声。
  别以为老农民都憨厚,事实上他们也会打小算盘,粮站回收稻谷的价太低,他们没法抬价,只能在斤两上造假。
  往稻谷里泼水,掺土坷垃,拌石头子,都是他们惯用的手段。
  大舅原先是想这么干来着,眼下被姚祺年直接点破,臊得脸没处搁。
  气氛有些尴尬。
  姚四海瞪了眼小儿子,佯怒道:“你大舅还能坑咱们不成?”
  姚祺年是个机灵鬼,立马换个脸,笑嘻嘻的递根烟给他大舅:“就是就是,大舅坑谁也不能坑咱家啊。”
  父子两一唱一和,大舅起先还有点恼,又听外甥没皮没脸的恭维他,也就不气了,笑道:“那这么说定了啊,回头我让柱子把稻谷送过来。”
  柱子是大舅的儿子。
  一万斤稻谷,一毛一斤的回收价,本钱就得花出一千块。
  姚祺年想了想道:“大舅,你看这样成不成,我按一毛一分的价收你家稻谷,但有个条件。”
  大舅喜滋滋的:“什么条件?”
  “我本钱拿不出太多,先给你三分之一,剩下的钱到年末补上。”姚祺年道:“你要是怕,我也不勉强。”
  大舅也不是糊涂蛋,别看多出一分钱不起眼,但架不住他家粮食多,一万斤稻谷就能多挣一百块啊!
  再说了,他还担心他们跑掉不成?!
  这么一盘算,大舅爽快道:“成,就是不给钱也没事!”
  谁要是把这句话当真,那就真是个棒槌了,该给的钱还是要给,姚祺年数了三百块给大舅,大舅晌饭都没留下吃,就乐呵呵的走了。
  事实上,姚家回收稻谷的价摆在这儿,不愁收不到稻谷,不止大舅,还有同村的人陆续找上门。
  几乎哪家哪户都有几千斤的稻谷要卖,这让姚家人很为难,因为他们手里的本钱有限,没法囤太多。
  夏天天黑的晚,都八点多了,姚家人才吃过晚饭,坐在院里的洋槐树下纳凉,说着近来的烦心事。
  姚祺田压低声道:“要不咱们先不给钱,或者和大舅一样,给三分之一,等年末了再说呗。”
  姚四海吧嗒吧嗒抽着烟,不说话。
  姚祺田下意识征求小弟的意见:“年娃子,你看呢?”
  “大哥,这么做太冒险了。”姚祺年摇摇头。
  欠大舅的钱还好说,即便以后出什么事一时半会还不上,大舅也不会太为难他们,但是门旁邻里之间,赊账太多真不是什么好事,窟窿填满了还好说,要是填不满,有的是麻烦找上门。
  此外,让姚祺年不赞同这种冒进做法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大的粮仓堆放稻谷,一万斤的稻谷已经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空间全部用尽,想要继续囤,就必须建粮仓。
  姚祺年到底是普通人,他亲老娘又没给原身开金手指,想在这个地方生存下来,必须稳扎稳打,还要伺机而动。
  思及此,姚祺年道:“爸,等我从省城回来,咱们先把粮仓建了再说。”
  姚四海也想到这点了,沉声道:“是该建了,我看就建在咱家房后,把菜园挪到前院,茅坑也填了,能腾出多大的地儿就腾出多大。”
  他们预算有限,粮仓不能花太多钱,红砖或青砖肯定不能用,不划算,姚四海打算自己去山上炸石头,砌石头墙,这样一来能省下不少一笔钱。
  但是房顶不能省,必须要用瓦片,要不赶着下雨下雪天,房顶漏水把粮食打湿,那就得不偿失了。
  算下来,主要花钱的地方还是在瓦片和水泥洋灰上,完全建好,估计得要两百来块。


第14章 半路拦截
  姚祺年跟林师傅说定了时间,在月底去省城。
  泾河县距省城有六百多公里,这一来一回起码要两三天,姚祺年把该带的东西都装好,存折贴身装,现钱只带了三十块,够给卡车加柴油了。
  怕他路上饿着,王乃云煮了十来个咸鸭蛋,又烙了五个馅饼,装小篾篮里,絮絮叨叨叮嘱他路上一定小心。
  “要是碰着劫车的,要多少钱给多少,别逞强知道不?”王乃云还是不放心。
  “知道了。”姚祺年单手捂着心口窝,一副病秧子的架势,虚弱道:“二傻子才跟他们来硬的,人家怕死,可不敢。”
  王乃云斜眼瞅他:“你说你,都该娶媳妇的人了,怎么还没点正形呐!”
  姚祺田一听到“媳妇”两个字,腾地站直身体,无比正经道:“妈,我出去趟。”
  说完,立马阔步往外走,生怕他妈又给灌输早婚早育思想。
  王乃云才开话匣子,还意犹未尽,不由得追着问:“年娃子,去哪儿?”
  “拉屎。”
  到月底,林师傅按说定的时间把卡车开过来,大家伙合力把两千斤大米装上车,之后姚四海又交代几句,姚祺年才跟车离开。
  乡下路颠簸,林师傅车开的慢,刚出公社,姚祺年就瞧见了个熟悉身影,两眼一亮,忙降下车窗喊人:“小宋同志,你去哪?上来,带你一截。”
  宋明好没想到会碰见他,笑弯眉眼,仰脑袋,大声道:“我去省城学习,要去市里赶火车。”
  眼下已经是六月底,公社中学几天前放了暑假,姚祺年想起来了,她之前提过要去师范学校学习。
  “我也去师范学校,你上来,正好顺路。”
  说话间,姚祺年开了驾驶楼门。
  宋明好略犹豫了下,还是把行李先递给姚祺年,然后麻利的爬上来。
  “我妹老师,姓宋。”姚祺年作介绍。
  林师傅笑呵呵的招呼:“宋老师。”
  宋明好在驾驶楼里坐好,笑道:“别喊老师,喊我小好就行。”
  哪知林师傅还没喊,姚祺年就喊了声:“小好。”
  宋明好:“……”
  林师傅继续呵呵笑,不好意思直接喊她小名。
  泾河县在泾河上游,省城在下游,为了方便认路,林师傅就沿着泾河走,这一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可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