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居然还有《草原之夜》“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耶~~~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哇!莫茹也觉得真是了不起。
“说是来叫吃饭,怎么……这是什么?”窗外响起张翠花的声音。
她打发菊花和周七七来叫吃饭,结果一去不回,她就亲自来看看,没想到听到有人唱歌。
可了不得了,这是……大喇叭?
她蹭蹭进了屋,发现大人孩子们都围着炕桌在那里听得入迷,那东西有个喇叭,但是比公社那个可小多了。
这是收音机?
张翠花没见过收音机,不过她隐约听说一个收音机要百十块钱。
就这么个破烂玩意,百十块钱?
要不是有大仙,她得打死红鲤子!
莫茹扭头看到张翠花正在咬牙切齿,心里暗叫不好,说来叫吃饭呢,他们还不去,莫不是等急了?
她怕张翠花误会生气,就赶紧扯扯周明愈,对张翠花笑道:“娘,小五哥做了个收音机给你和爷听。”
张翠花瞅瞅她又瞅那木盒子里的玩意儿,这东西叫收音机?
切~~呜呜啦啦也听不清啥,糊弄二傻子呢,我才不稀罕呢!
等等,自己做的?
红鲤子还有这个本事,能做收音机,这是哪里学来的本事?
就跟着高技术员学了那几天?
张翠花表示非常怀疑。
就在这时,小八扭了一下,正好扭到县台,居然在唱茂腔。
张翠花眼珠子一下子亮了,蹭得挤进来,跟孩子一样探着脑袋盯着那简陋的收音机,“给我听听?”
正是她最爱听的赵美蓉观灯啊,这一听就入了迷。
……
南屋里周诚仁坐在饭桌前,瞅了瞅,“怎么还不来?”
大冬天的,这饭菜都凉了。
儿子媳妇们一大家子也都团团坐,等着张翠花叫了小五一家回来吃饭呢,结果一个一去不回,两个一去不回。
这是咋的了?
丁兰英对泥蛋儿道:“泥蛋儿,你去叫嫲嫲和达达一家来吃饭。”
泥蛋儿就站起来小跑着去了。
众人继续等。
一等不来,二等不来……
众人面面相觑,这是咋的了?
周诚仁寻思难道孩子叫不来?叫大人去,他看向王金秋看看丁兰英的。
张够蹭地站起来,“还是我去吧……”
许久以后,丁兰英犹豫:“要不,我去看看……”
……
自从周明愈把这个自制矿石收音机修好以后,这个冬天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多了一项娱乐——跟着二婶子听收音机。
以前社员们娱乐很少,顶多是农闲的时候听戏,有些大队有草台班子,农闲里各大队转悠着唱戏,能赚点粮食和钱。
这种一般很粗糙,戏服粗糙,唱的粗糙,会的曲子也就那么固定的三四首,没有花样。
就这个有些人也听得入迷。
可惜冬天冷,出门去别的大队总觉得冻得慌。
而周诚志又抠门得很,绝对不会舍得花粮食和钱请草台班子来队上唱戏。
所以,先锋大队的娱乐就更少。
按照平常,如果不干活的话儿,老头子们喜欢凑堆下五福棋,孩子们就抓石子儿或者玩柺骨、踢毽子、打仗之类的,女人们则扎堆闲聊。
可干活儿的时候其实更需要娱乐啊。
女人们推磨、纳鞋底、编草鞋,男人们编席的时候,聊着天就不那么累。
这要是有个收音机听着响儿,当然就更不累了!
所以,周明愈修起来着收音机简直了,一下子就成为全村娱乐来源,听新闻、听琴书、评书、茂腔、黄梅戏、京剧……张翠花直接掌握着全村的娱乐开关,成为全村娱乐女司令。
当然也不是一天到晚开的,这东西要用电池的!
电池可是要花钱买的,就算队里出电池,她还不舍得总听呢。
后来莫茹跟她说随便听,收音机买不来,这种零件还是买得到的,回头小五哥再给做几个备用着。
管他能不能的先这样说着呗。O(∩_∩)O
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张翠花这才放开了听,什么国家大事、开大会、什么责任田、包产政策,一时间没有她不知道的。
二婶子一下子成了走在前沿的人物,大家有事没事的就爱来问问她,“二婶子,最近有没有什么新政策啊。”
别提多带劲了!
寒假时候莫应熠回来,看到这个矿石收音机立刻来了兴致,拉着周明愈研究了好几天,让周明愈给他把其中的原理讲得清清楚楚的,而且还拿出自己弄来的物理课本对照着看,真真的寓教于乐。
周明愈很惊讶,“小弟,你才初一,怎么这个都会了?”
按照课本的进度,他根本学不到这些的。
莫应熠就看着他,“姐夫,那你还没上过学呢,按说不如我,结果你都会呢。”
周明愈却不慌不忙,这种问题他早就想好答案的,“我当然不如你啊,你是什么都会,我也就是对这么点东西感兴趣。”
好在莫应熠小学的时候,周明愈指点他的就是数学,莫茹也只在一些学习方法上给出主意。而且两人也爱读书,傅臻和邱磊经常帮忙从城里淘换书回来,他们把很么都推给爱看书就是了。
莫应熠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也不会怀疑别的,毕竟他也听傅臻惋惜过,说他姐姐和姐夫如果有机会读书,那是绝对能考上大学的。所以他就觉得姐姐姐夫很聪明,只是没机会读书而已,如今有机会读书,却没有机会上学不能参加考试。
他也觉得好可惜。
他却不知道莫茹在外头暴露自己会这个那个的时候,还时常拿他这个弟弟当挡箭牌,“我弟弟教的啊,他学习好着呢,每次都是全校第一。”
莫应熠的确很优秀,他从来都不死读书,虽然成绩优秀,也不和同学们较真,人际关系也不错。
他不但专心学习自己的功课,有时间就去图书室读书,还结识了高年级的同学和老师,有时间就去找他们请教问题。
这时候的乡下进入一个相对平和又安静的阶段,经济开始好转,老百姓们从三年饥荒中逃出命来,再也不用吃树根树皮树叶子,只觉得天都格外蓝。
有那个简陋却也堪用的矿石收音机在,二婶子带着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听了不少新鲜事儿和国家大事。
年底首都又召开了大会,因为有七千与会代表,所以叫做七千人大会。
会上肯定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基本方向和原则的正确性,同时也指出具体执行存在的问题。
刘还指出了三年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给三年困难期的原因定了调子。
正在听收音机的社员们哗啦啦地鼓掌,掌声经久不息,有人喊道:“看,领导都说了就是那些混蛋干部瞎指挥才这样的,还让咱们种水稻种旱烟种……”
周诚志扫了他们一眼,用烟袋锅子敲了敲小板凳,“别瞎咧咧啊,等你是领导的时候再说这话!”
哎呀,队长也是小干部,这不是当着面骂人家么。
那几个人赶紧笑呵呵地说没说队长呢,让队长别多心。
周诚志哼了一声,“我多心个屁,都给我管住自己的嘴,别听点风就下雨,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就咱们公社,也没人下来瞎指挥,咱们也的确是遭了旱灾蝗灾的。”
还有人不服气,说什么中央领导就说了。
张翠花听他们还在瞎嘀咕,“啪”的就把收音机给关了,“行啦,都该干嘛就干嘛去吧啊,都杵这里,不过小年啦!”
现在食堂解散,粮食分到社员各户,过年当然又要自己忙活啦。
大家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解散去忙活过年事宜。
等他们走了以后,张翠花又悄悄地把收音机拧开自己听。
她听着刘批评有些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左比右好”“大冒进”等思想,心里暗暗咋舌。炼钢铁的时候,听说公社和县里很多干部,就因为怀疑炼钢铁对不对,有没有用而被批评被斗的,这会儿公开这样说……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啊?
后面几天她发现中央领导们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个开始抢着自我批评。
她叹了口气,当初动动嘴皮就折腾的老百姓们人仰马翻,现在又动动嘴皮子就过去了。
“可算是完了吧,以后可别折腾。”晚上她跟老头子嘀咕,“这好日子刚开了头,可禁不住再折腾。”
周诚仁:“管上头怎么的,只要不打仗,咱们还不是照旧过日子?不用操那个心,横竖咱们也就只求有口饭吃,不管别的。”
他发现老婆子现在可了不得,比队长还懂政策呢。
过了年公社又有指示下来,允许社员们再多一点自留地,鼓励社员们养鸡养鸭养猪,允许有包产到户的责任田试点……
到了麦收的时候,张翠花听收音机,发现又有新的变化啦,有个干部做了一个什么农村的报告,说货币从城市流向农村,城市市民生活水平普遍降低,实际收入下降,还说要继续扩大自由市场,扩大包产责任田什么的。
她忍不住又和老头子嘀咕,“我问过红鲤子说货币是钱,钱都来咱们乡下了?也就咱们大队条件好,有些大队一天累死累活也就是一毛钱,一个月能有几块钱?咋滴就都来咱们乡下了?摸着说话也不亏心,还多大干部呢……”
惹得周诚仁哈哈地笑,“人家那么大干部,也没在乡下吃过树皮棒子秸的,哪里能知道那么仔细。”
张翠花撇撇嘴,“所以说M主席说的好,让他们下来蹲点,也知道一下咱们泥腿子的艰难。”
她毕竟没有上过学,加上收音机也不是那么清楚,断断续续听来,很多也就听个热闹。
至于政策好不好,人家说的对不对,她也只会出于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来判断,自然不会管合不合理。
不过有一点她听明白了,那就是以后分粮食不能只按人口分,还得多考虑劳动所得。
“可咱们大队一直都按基本口粮和劳动工分来分的!”
没想到队长还挺有想法,一直都走在前列呢!要这么说,那队长不是还有当大干部的架步?
听了老婆子嘀咕,周诚仁回头还跟周诚志说,“夸你呢,说有眼光,都赶上中央大干部了。”
周诚志捋着自己稀疏的山羊胡子,得意地笑,“我就说坚决不能养懒汉子,就算是共产主义,他也得干多少活,吃多少饭!”
第235章 劳改农场
一个月后,公社继续下达新指示; 多给社员自留地; 要求社员们扩大养鸡养鸭养猪规模,可以去集市上贸易; 继续扩大包产到户、分配责任田等。
这些张翠花听不明白,就跟周明愈和莫茹说; 两人却一听就懂。
周明愈说这是上紧箍咒之前的错觉,略微松松绑; 之后会更紧张; 一定不能大意。
他提醒周诚志不但不能大意; 反而要更加小心谨慎; 当然也不能不利用这么好的政策; 只是需要换个包装而已。
这时候莫茹也拥有了一台真正的收音机。
傅臻早就托过她大哥,这一次去省城开会,恰好得了几张工业券; 就去百货大楼买了一台。后来他托人捎给傅臻,傅臻又趁着周末休息的时候找莫茹玩儿给她带过来。
这是一台南京产的熊猫牌601…1电子管收音机,一共花了112块钱,这时候可以说相当贵的。